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相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而言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指议论文整篇文章的结构,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议论文中一般都是需要具备的,但有的议论文有引论、本论而无结论,有的则有本论、结论而无引论,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缺乏本论。因而,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也就是从本论出发,联系本论中分论点(或论据)与总论点之间或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论证结构分为“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等四种常规的结构形式。
一、总分式
总分式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形式中最常见的是将文章结构分为“总论—分论—总论”三个部分,即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议论的主题、对象、范围等,主体部分列出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议论,结尾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这种论证结构通常被我们简称为“总分总”式。它的一般结构模式:开头:点扣材料,表达中心主题或引出论点。主体:分论点标志句1+事例论证(或兼用其他论证)分论点标志句2+事例论证(或兼用其他论证)分论点标志句3+事例论证(或兼用其他论证)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至此,我们发现这种“总—分—总”式的结构优点是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步步推进,衔接井然,让人一目了然,既有利于作者分清议论文的层次,也易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思路,往往成为考生最喜欢的结构形式。但是,如果千人一面的话也容易形成固定化的模式而显得呆板。为此,在具体运用时又有了“总分式”、“分总式”两种变格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在训练时我们一定要注意:1、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每句话控制在20字以内。2、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或文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3、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一般以三个为好,并且在写作时要注意这三部分内容在结构布局上的合理性,使其在形式上看起来显得匀称美观。4、论点一定要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而且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都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也可单独成段。5、分论点的构句形式要相似,才能使句子的表意功能相一致。6、分论点往往直接被中心论点所包容,总说与分说在内容和顺序上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在内容上,这种结构中的分论点是从总论点中分离出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容或照应关系。在顺序上,分论点的结构布局一定要依总论点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不可颠三倒四,顾此失彼。
二、并列式
并列式,是一种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与其他部分之间构成并列平行的关系。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和结构布局,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一般可分为分论点并列式和分论据并列式。它的一般结构模式:开头:点扣材料,表达中心主题或引出话题(观点、论点)。主体:并列分论点(据)标志句1+事例论证(或其他论证)并列分论点(据)标志句2+事例论证(或其他论证)并列分论点(据)标志句3+事例论证(或其他论证)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显然,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又是高考考场快速成文的一种结构形式。在训练时要注意:1、选择的分论点(论据)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并且每一方面都应在关键位置出现醒目而又扼要的语句,比如段首句、独句段、小标题。2、各分论点(论据)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3、论据要涵盖古今中外的事例,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但在列举论据时,还要安排好论据间的逻辑顺序。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以泛泛而谈和堆砌论据的嫌疑。为此,在每段开头、结尾及其在中间行文时要时刻注意不断出现点题的关键字眼和词句,并最好在每一个分说衔接处来一句只字片语的“过渡句”。
三、递进式
递进式是指文章在展开论述时进行逐步深入、层层推进直至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中的各个分论点或论据,在论证中心论点时意义、地位、作用等是有轻重主次之分,或者至少有顺序上的区别。在写作时我们就要考虑这些因素,依次阐述,先后有序,从而形成逐层递进的结构。
这种递进式的基本结构往往是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展开论证。“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为什么”是指需要我们着重讲清问题所存在的原因或观点所成立的理由等。“怎么样”是指根据存在的问题或某个道理等应该要求我们怎么样去做。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行文,它是非常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在训练时我们要注意:1、这一结构模式中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断的递进,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论证的层次也是前后蝉联,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从而使文章的分析透彻,说理深刻,环环相扣。2、选用这种结构模式中的哪种形式为好,其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3、在具体行文时,我们还要注意在醒目位置不断出现“点睛句”。这些“点睛句”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参照前面所讲的两种论证结构。4、为了使阅卷老师能够迅速捕捉到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对每一“点睛句”所统帅的分论内容,以不超过3个自然段(含“点睛句”为独句段在内)为宜。如果分论部分的自然段太多,就会干扰视觉对“点睛句”信息的捕捉,并且从感官上给人以结构层次散乱之感。
四、对照式
对照式是指为了使中心论点更令人信服,具有雄辩性,可以证明和反驳并用,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使对立面之间的区别更加显而易见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段落内部正反交织、段与段之间正反交织,也可以层与层之间正反交织。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为: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托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使用这种结构时应注意:1、在选用具体事例时,既要有正面事例,又要有反面事例。2、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局部(分说)论证是要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展开说理,避免单一性所带来的平板乏味。3.对比必须鲜明、强烈,应有详有略,有轻有重,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等两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4.观点及其论述在字里行间要渗透着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把作者的思想倾向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只是起烘托的作用。
总而言之,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多种多样,但这四种无疑是最为常见也最易得满分的几种结构模式。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并且在写作时一定要严格根据其注意事项,以写考场作文为主要训练目标。每种模式,做到反复练习,继而便熟能生巧,一年下来,结构模式也就胸有成竹,在考场上自可灵活选择,行文游刃有余了。
一、总分式
总分式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形式中最常见的是将文章结构分为“总论—分论—总论”三个部分,即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议论的主题、对象、范围等,主体部分列出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议论,结尾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这种论证结构通常被我们简称为“总分总”式。它的一般结构模式:开头:点扣材料,表达中心主题或引出论点。主体:分论点标志句1+事例论证(或兼用其他论证)分论点标志句2+事例论证(或兼用其他论证)分论点标志句3+事例论证(或兼用其他论证)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至此,我们发现这种“总—分—总”式的结构优点是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步步推进,衔接井然,让人一目了然,既有利于作者分清议论文的层次,也易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思路,往往成为考生最喜欢的结构形式。但是,如果千人一面的话也容易形成固定化的模式而显得呆板。为此,在具体运用时又有了“总分式”、“分总式”两种变格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在训练时我们一定要注意:1、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每句话控制在20字以内。2、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或文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3、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一般以三个为好,并且在写作时要注意这三部分内容在结构布局上的合理性,使其在形式上看起来显得匀称美观。4、论点一定要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而且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都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也可单独成段。5、分论点的构句形式要相似,才能使句子的表意功能相一致。6、分论点往往直接被中心论点所包容,总说与分说在内容和顺序上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在内容上,这种结构中的分论点是从总论点中分离出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容或照应关系。在顺序上,分论点的结构布局一定要依总论点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不可颠三倒四,顾此失彼。
二、并列式
并列式,是一种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与其他部分之间构成并列平行的关系。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和结构布局,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一般可分为分论点并列式和分论据并列式。它的一般结构模式:开头:点扣材料,表达中心主题或引出话题(观点、论点)。主体:并列分论点(据)标志句1+事例论证(或其他论证)并列分论点(据)标志句2+事例论证(或其他论证)并列分论点(据)标志句3+事例论证(或其他论证)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显然,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又是高考考场快速成文的一种结构形式。在训练时要注意:1、选择的分论点(论据)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并且每一方面都应在关键位置出现醒目而又扼要的语句,比如段首句、独句段、小标题。2、各分论点(论据)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3、论据要涵盖古今中外的事例,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但在列举论据时,还要安排好论据间的逻辑顺序。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以泛泛而谈和堆砌论据的嫌疑。为此,在每段开头、结尾及其在中间行文时要时刻注意不断出现点题的关键字眼和词句,并最好在每一个分说衔接处来一句只字片语的“过渡句”。
三、递进式
递进式是指文章在展开论述时进行逐步深入、层层推进直至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中的各个分论点或论据,在论证中心论点时意义、地位、作用等是有轻重主次之分,或者至少有顺序上的区别。在写作时我们就要考虑这些因素,依次阐述,先后有序,从而形成逐层递进的结构。
这种递进式的基本结构往往是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展开论证。“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为什么”是指需要我们着重讲清问题所存在的原因或观点所成立的理由等。“怎么样”是指根据存在的问题或某个道理等应该要求我们怎么样去做。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行文,它是非常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在训练时我们要注意:1、这一结构模式中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断的递进,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论证的层次也是前后蝉联,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从而使文章的分析透彻,说理深刻,环环相扣。2、选用这种结构模式中的哪种形式为好,其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3、在具体行文时,我们还要注意在醒目位置不断出现“点睛句”。这些“点睛句”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参照前面所讲的两种论证结构。4、为了使阅卷老师能够迅速捕捉到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对每一“点睛句”所统帅的分论内容,以不超过3个自然段(含“点睛句”为独句段在内)为宜。如果分论部分的自然段太多,就会干扰视觉对“点睛句”信息的捕捉,并且从感官上给人以结构层次散乱之感。
四、对照式
对照式是指为了使中心论点更令人信服,具有雄辩性,可以证明和反驳并用,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使对立面之间的区别更加显而易见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段落内部正反交织、段与段之间正反交织,也可以层与层之间正反交织。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为: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托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使用这种结构时应注意:1、在选用具体事例时,既要有正面事例,又要有反面事例。2、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局部(分说)论证是要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展开说理,避免单一性所带来的平板乏味。3.对比必须鲜明、强烈,应有详有略,有轻有重,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等两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4.观点及其论述在字里行间要渗透着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把作者的思想倾向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只是起烘托的作用。
总而言之,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多种多样,但这四种无疑是最为常见也最易得满分的几种结构模式。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并且在写作时一定要严格根据其注意事项,以写考场作文为主要训练目标。每种模式,做到反复练习,继而便熟能生巧,一年下来,结构模式也就胸有成竹,在考场上自可灵活选择,行文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