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新型的作业体系,以高中历史作业体系来看,传统的作业形式拘泥于陈旧、呆板的模式,题型、题目少,停留在填空、选择、问答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的考察非常片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构建高中历史新型作业体系的目标渐被提上日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利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一、高中历史新型作业体系目标构想
(一)巩固和消化的目标。第一重目标侧重知识和能力的规划,重在对学生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上,同时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可通过作业学习活动达到让学生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技能和拓宽历史思维的目的。其中,技能性提高表现在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整理历史知识、编制历史图表、表述历史的技能等方面。
(二)深化和提高的目标。第二重目标侧重过程与方法的规划,重在促进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及学习方法的掌握上,可通过学习活动来实现。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历史发展中及各主要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某个历史领域的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并通过进一步的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体验和发展的目标。第三重目标侧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重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高中历史新型作业体系操作构想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中历史作业主要分为三类,基础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构建新型作业体系可从上述三类型作业布置逐步入手。
(一)有目的地设置基础性作业
课程标准强调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设计作业时,要十分重视基础性作业的设计。基础性作业是在原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历史知识的巩固与能力培养服务的。教师需根据系统的知识来布置作业,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差异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使作业完全为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服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作业内容的设计紧密联系实际
笔者在高中历史必修2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后要求学生以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一篇改革开放后的家庭生活变迁调查报告。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复习课本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变迁应从哪些角度入手,继而围绕这些角度深入现实生活进行深度调查、访问,最后对调查资料进行取舍并完成作业。这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熟知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社会生活变化,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融,学生的能力更得到培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摸索、探索知识的快乐,也提高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学生也对课后作业充满好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设置多层次化
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信任学生,才能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训练引导学生吸取探究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最优发展。为此,可在作业设计上采用多层次、差异化的设置。对学习有困难的血红色呢过适当降低作业量或难度,对学能能力强的学生布置拔高性的作业,设计灵活多样、偏重想象、理解运用为主的作业,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能力,满足不同程度学生求知的心理,又能解决学生“学不饱”的问题。
(二)突破学科界限设置综合性作业
不囿于学科界限,关联学科交叉点,摆脱单向思维,积淀综合的文化知识是现代教学的新要求。设置综合性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我向学生提问“日本首相说日本不会做军事大国,这句话是否可信”,这一问题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相结合,目的在于考察期学生知识面和对时事的了解情况,不但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也与高考趋势相契合。
(三)引进研究性学习设置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是在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其本质规律的一项学习活动。
1.过程性研究作业
这类型的研究性作业注重的是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的过程,不强调学生必须遵循整齐的步骤,可以根据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认知,独立自主安排解答的过程。笔者曾向学生布置“对李鸿章这一任务的认识”这一题,学生的回答主要分两类,一类认为其实卖国贼,一類则认为不是。持第一类观点的学生举出史料,尽管李鸿章办洋务、引西方技术,一定程度抵御了外国入侵,对中国经济军事现代化起到了作用,但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统治,而清政府又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持第二类观点的学生则认为李鸿章虽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背景是因为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国力悬殊极大。清政府的腐朽腐败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而非李鸿章一人之过。
2.专题性研究作业
这类型的研究性作业主要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围绕作业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的某一专题,展开小型研究,并以报告的形式体现。从分量上看,专题性研究作业是一项“大作业”、“长作业”,它把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机融合,探索出着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作业新模式。例如学生在完成“台湾问题的探索”这一作业时,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从确立研究角度到组长将问题汇总交给老师,最后老师组织全班研讨交流,筛选出最具价值的选题,如台湾历史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解决的历史依据、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等。这时再由组长带领研究小组成员开展集体研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组织、指导、评估的作用,在不同时期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创造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构建高中历史新型作业体系的目标渐被提上日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利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一、高中历史新型作业体系目标构想
(一)巩固和消化的目标。第一重目标侧重知识和能力的规划,重在对学生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上,同时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可通过作业学习活动达到让学生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技能和拓宽历史思维的目的。其中,技能性提高表现在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整理历史知识、编制历史图表、表述历史的技能等方面。
(二)深化和提高的目标。第二重目标侧重过程与方法的规划,重在促进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及学习方法的掌握上,可通过学习活动来实现。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历史发展中及各主要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某个历史领域的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并通过进一步的思维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体验和发展的目标。第三重目标侧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重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高中历史新型作业体系操作构想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中历史作业主要分为三类,基础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构建新型作业体系可从上述三类型作业布置逐步入手。
(一)有目的地设置基础性作业
课程标准强调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设计作业时,要十分重视基础性作业的设计。基础性作业是在原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历史知识的巩固与能力培养服务的。教师需根据系统的知识来布置作业,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差异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使作业完全为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服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作业内容的设计紧密联系实际
笔者在高中历史必修2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后要求学生以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一篇改革开放后的家庭生活变迁调查报告。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复习课本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变迁应从哪些角度入手,继而围绕这些角度深入现实生活进行深度调查、访问,最后对调查资料进行取舍并完成作业。这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熟知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社会生活变化,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融,学生的能力更得到培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摸索、探索知识的快乐,也提高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学生也对课后作业充满好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设置多层次化
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信任学生,才能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训练引导学生吸取探究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最优发展。为此,可在作业设计上采用多层次、差异化的设置。对学习有困难的血红色呢过适当降低作业量或难度,对学能能力强的学生布置拔高性的作业,设计灵活多样、偏重想象、理解运用为主的作业,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能力,满足不同程度学生求知的心理,又能解决学生“学不饱”的问题。
(二)突破学科界限设置综合性作业
不囿于学科界限,关联学科交叉点,摆脱单向思维,积淀综合的文化知识是现代教学的新要求。设置综合性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我向学生提问“日本首相说日本不会做军事大国,这句话是否可信”,这一问题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相结合,目的在于考察期学生知识面和对时事的了解情况,不但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也与高考趋势相契合。
(三)引进研究性学习设置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是在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其本质规律的一项学习活动。
1.过程性研究作业
这类型的研究性作业注重的是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的过程,不强调学生必须遵循整齐的步骤,可以根据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认知,独立自主安排解答的过程。笔者曾向学生布置“对李鸿章这一任务的认识”这一题,学生的回答主要分两类,一类认为其实卖国贼,一類则认为不是。持第一类观点的学生举出史料,尽管李鸿章办洋务、引西方技术,一定程度抵御了外国入侵,对中国经济军事现代化起到了作用,但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统治,而清政府又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持第二类观点的学生则认为李鸿章虽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背景是因为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国力悬殊极大。清政府的腐朽腐败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而非李鸿章一人之过。
2.专题性研究作业
这类型的研究性作业主要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围绕作业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的某一专题,展开小型研究,并以报告的形式体现。从分量上看,专题性研究作业是一项“大作业”、“长作业”,它把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机融合,探索出着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作业新模式。例如学生在完成“台湾问题的探索”这一作业时,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从确立研究角度到组长将问题汇总交给老师,最后老师组织全班研讨交流,筛选出最具价值的选题,如台湾历史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解决的历史依据、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等。这时再由组长带领研究小组成员开展集体研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组织、指导、评估的作用,在不同时期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创造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