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内部质量诊改保证体系构建的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r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改的目标及质量方针,认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改要遵循主体性、持续性、可控性、特色性等原则,提出“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保证体系构建的路径:明确诊改体系的总体架构;建立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制定完善规划,形成目标链;建立完善标准,形成标准链;凝练特色文化,形成质量文化体系;建立智能化平台,形成智慧校园。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诊改 保证体系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02-03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推进实施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高职院校抢抓机遇深入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工作,以推动高职教育上台阶、上水平。如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靶向瞄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结合教育部提倡的“55821”诊改方法与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周期循环发展、科学化的诊改机制,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改的目标及质量方针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的“法宝”,就是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开展教学诊改。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以目标链、标准链的制定、实施为抓手,推动全体师生员工将“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及“建设—运行—保持—持续改进”质量保证体系的理念内化于心,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
  (一)工作目标
  高职院校要以争创全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及专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三全育人”项目建设,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优化学校组织机构构架,以科学、合理的各级目标链和标准链作为指导工作开展、检验工作成效的准绳,激发学校强大、长效的诊改内生动力,努力推進各项工作朝着“零缺陷”管理方向开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螺旋攀升,实现纵横联动、持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目标。
  (二)质量方针
  1.诊理校之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多方查找教育教学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顽瘴痼疾,清醒梳理质保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认识问题,为有效推进诊改奠定良好基础。
  2.改治学之误。立足实际,规划设计,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建立健全“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求真务实改进“现存问题”;创新突破,探寻途径,预防为主,过程纠偏,有机融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理念,标本兼治解决“未来问题”。
  3.夯质控之实。培育“8字螺旋”,完善绩效分配,夯实诊改基础,构建学校层面诊改、系部专业诊改、核心课程、专任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等各层面的质量保障机制;秉承“志在一流”的奋斗精神,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的“零缺陷”质量意识,着力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4.扩办学之道。以诊断与改进为抓手,围绕“稳定规模,突出特色,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战略,提升教育管理品质,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实现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上升。
  二、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改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诊改“五纵五横”体系缺一不可,作为横向主体层面的学校层面诊改、专业诊改、课程诊改、教师诊改和学生诊改,同时形成“五纵”系统,纵横交错汇聚为质量改进螺旋。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在校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参与诊改工作,实现人人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目标。
  (二)持续性原则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诊改中积极培育“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夯实质量诊改基础,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可控性原则
  遵循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厘清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诊改工作任务,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标准,确保本校的诊改方案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操作、可量化。
  (四)特色性原则
  高职院校制定的诊改方案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状况,融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势,构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质量文化为引领、以学校精神为内核”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诊改机制。以诊改为抓手,积极推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成果和服务建设,集聚优势、凝练方向,进一步彰显行业特色,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三、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保证体系构建的路径
  (一)明确诊改体系的总体架构
  1.“五纵五横一平台”。建立“五纵”系统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决策、质量、资源、服务、反馈等。“五横”的主体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一平台”,即打造一个人人参与、处处覆盖、时时共享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源头采集、即时采集、开放共享,及时发现问题、偏差,发出预警,实施调控、改进。
  2.“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静螺旋包含从设立目标、标准,组织、设计,实施、诊断,学习、创新与改进的工作流程;动螺旋顾名思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动态监测、收集信息,对诊改过程中出现偏离设计方向的情况及时预警、及时改进,确保质量生成的过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既重视对“完成时”诊改,也重视对“进行时”诊改,致力于持续改进、追求“零缺陷”育人,有利于各层面主体自觉树立现代质量观。
  3.“工作制度与特色文化”助推构建体系。通过构建工作制度与打造富有本校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速诊改进程。工作制度引擎是通过建立常态化机制,实现长效化效果;所谓文化引擎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传递文化理念和信息表达形式上相统一,两者最终要落脚到学校的制度体系建设、文化体系建设及实施。   (二)建立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为顺利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诊改工作。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成立质管办和多个工作组,打造一个质保委、质管办、质保组构成的三层联动组织,统领“五纵”系统,连接“五横”层面,发挥行政职能部门和系部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作用。
  (三)制定完善规划,形成目标链
  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运用SWOT分析法和标杆分析法对现状进行分析,由发展规划处牵头编制学校总体规划,由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编制专项规划。各二级系部依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目标,制定各具特色、个性化的子规划。建设总规划目标—学校专项规划目标—系部规划目标—师生具体个案规划的目标链,从个体目标的达成促成学校规划目标的达成。
  (四)建立完善标准,形成标准链
  1.建立与目标链衔接、呼应的标准链。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的具体体现。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紧紧围绕学校目标链,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建立“努力可达”的具有过程激励作用的标准。根据诊改实际,由教务处负责制订专业建设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指导意见,人事处负责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指导意见,学工处制订学生能力发展方案的指导意见。各系部根据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指导意见,结合本系部的教学实际撰写相应发展子方案,遵循SMART原则制定质量标准,从而形成针对目标链的具体可行的标准链。
  2.学校层面建立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标准。推行“一页纸项目管理”,将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具体化成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由部门把工作要点分解到具体责任人,直观明了地在一页纸上反映,以此形成具体工作标准并逐一落实。通过“一页纸项目管理”,形成针对目标链的工作标准,同时形成部门考核标准,监督考核部门工作量及工作绩效,以此作为該部门年终奖励绩效的重要依据。
  3.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针对专业教学标准编制存在目标链路不贯通、目标表达不可测、课程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以ISO 9001质量管理中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为指导,对学生、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发展需求进行调研,明确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等内在需求。各系部根据多方需求对专业发展环境进行SWOT分析或标杆分析,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毕业生能力要求、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形成《岗位职业标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纲领性文件。各专业群建设团队依据学校既定的专业建设标准,对标对表国内高水平专业,明确“一团队一方案”的建设方向和核心课程标准。课程团队根据专业规划的人才培养要求,再制定课程发展标准。
  4.建立和完善教师、学生发展标准。教学诊改工作聚焦的是人,把“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渗透到诊改工作的全过程,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1)教师发展。依据国家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政策和学校竞聘上岗要求,规范专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订教师发展标准,完善老中青分层次职业督查机制,与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挂钩。教师个人依托学校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信息化平台开展“教师自测自诊”,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标准。
  (2)学生发展。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建设为抓手,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需求,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学生发展标准体系,使学生能对应标杆找准职业生涯目标和自我提升的方向。
  (五)凝练特色文化,形成质量文化体系
  依托行业融汇地域文化,结合校本文化,以争创全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及专业为契机,以“三全育人”项目建设为抓手,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质量观。在实际诊改工作中把“文化育人”和“零缺陷育人”思维贯穿全过程,倡导“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的质量意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专业文化,培育以自律、合作与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校园质量文化。从内隐的精神文化和外显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专业文化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内生活力、创新激情、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质量体系。
  (六)建立智能化平台,形成智慧校园
  1.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为依托,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智慧校园建设策略,建设完整统一、技术先进、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移动学习和移动办公的保障,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教学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
  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学校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完善网络中心机房的建设,建成集监控、远程管理、模块化的网络与数据中心机房,实现网络中心机房的可视化管理。对互联网出口带宽进行扩容并升级无线网络,有效提高互联网访问速度,增加无线网络覆盖面及覆盖强度。改造校园网络线路,进行全光无源线路改造,实现主干万兆、千兆接入的目标,实现主干线路冗余线路设计。在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加大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建设力度,加强用户安全准入认证和上网行为管理,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各个校区异地容灾备份系统,保障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升级网站群系统,实现网站统一后台管理,实现学校门户网站和子网站的静态页面显示,提高学校网站的安全性。
  3.建设校本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数据中心,改善学校信息存储分散、重复建设存储、服务器维护效率低的现状,整合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高效交换、高度共享和统一访问。部署校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消息服务、统一移动应用入口,实现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和共享,并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直观展示,实现综合校情的动态显示,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4.建设“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建设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通过整合学校各个应用系统的功能,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工、通用服务等相关业务的办理。用户可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等方便查阅相关信息,办理相关业务,查询业务的办理进度和结果,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使师生员工能够享受到智慧校园提供的便捷、高效、精准的服务。
  5.建设教学平台。一是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内容,为师生搭建一个教学资源丰富、支持在线学习和测试、便于沟通与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根据各系部的实训教学需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发挥虚拟仿真技互动、虚拟、逼真、沉浸的特点,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智慧教室建设。全面改造多媒体教室,将云桌面、人脸识别、录播系统、智能控制、智能讲台、智能黑板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智慧教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教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教室开门,使用教室云桌面终端随时调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和板书内容可进行记录和分享,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进行上课考勤,自动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并进行数据分析,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数据依据。四是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能够实时管理、维护“五纵五横”各项指标,达到教学诊改全要素信息化,实时显示数据状态。
  6.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储备和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意识与能力,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诊改和提高办学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向平.基于诊改实践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9(2).
  [2]丁才成,袁洪志,丁敬敏.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内涵及运行机制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8(35).
  [3]张挺,阙明坤.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诊改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1).
  [4]王彬.数据赋能:教学诊改视阈下高职院校教育生态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9(35).
  [5]杨应崧,王成方,林娟.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职业院校诊改目标适切性测度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
  [6]杜慶波,徐胤莉,王晓秋.教学诊改的辩证法、时间观、空间观和价值观——基于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南信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
  [7]侯威,张福成.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放管服背景下高职院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实践与研究”(GXGZJG2019B055);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修订高职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实践与研究”(GXGZJG2019B055);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双高’建设视域下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管理研究与实践”(2020KY34027)
  【作者简介】张 佺(1985—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戴晓云(1977— ),男,广西平南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田 晓(1979— ),女,安徽怀远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管理。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技革命创新了媒体传播方式,促使融媒体成为媒体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本文先深入分析传媒艺术类高校构建融媒体中心的意义,再着重探
以普鲁士蓝(PB)膜玻碳电极为基质,用多壁碳纳米管固定半乳糖氧化酶(GAO),构造了半乳糖电流型传感器,研究了半乳糖氧化酶在此传感器中的催化反应机理,对多壁碳纳米管半乳糖传感器的检
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赋能已成为大型企业管理和效率提升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
并购是企业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使规模得以快速扩张,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并购风险,如因策略不当,未做好后续整合管控工作,融合成本过
为加强对大额现金支付的管理,防范和打击利用大额现金支付进行经济犯罪(主要是洗钱犯罪)活动。自199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颁布了数个规范性文件,其中《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
针对移动机器人上安装的MEMS陀螺仪进行研究,根据MEMS陀螺仪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噪声特性,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MEMS陀螺仪漂移的AR模型,进而通过Kalman滤波降低随机噪声对ME
对苎麻织物免烫整理工艺中的整理剂浓度、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与棉织物的整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织物与棉织物免经烫整理后
2020年12月28日,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携手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本报告覆盖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现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