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在深入剖析经典相位的基础上,根据对量子力学基本观念的重新认识,再次诠释了量子相位的概念:它是角动量算符的正则共轭变量,相应于经典框架下真实空间中的角坐标φ,但在量子框架下的Hilbert虚拟空间中却表现为复指数形式eiφ≡cosφ+isinφ,亦即数学上复数域著名的Euler公式.尤其是当φ=π2时,相应的量子相位即为单位纯虚数:eiπ2≡cos(π2)+isin(π2)≡i.利用最近得到的光子态
对室温下C60在不同有机溶剂中所形成分散体系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机溶剂中3种聚集状态的C60构成了3个荧光发射中心,其中440nm区域的蓝色荧光是由体系中C60纳米颗粒发出的;575nm区域的黄绿色荧光是由体系中C60纳米颗粒团簇发出的;700nm区域的橙红色荧光是由体系中C60微晶发出的.溶剂分子与C60分子的特殊相互作用是C60在不同溶剂中形成不同聚集状态的原因.
发展了一种新的相干态正交化展开法研究一维Holstein模型,在零级近似时,可以解析地求得系统的基态能量表达式,正确给出强耦合解和弱耦合解,当系统的基态试探波函数展开到二级近似,其系统的基态能量在所有耦合区,均与数值计算一致,并且该方法对Holstein模型容易推广到高维和多电子情形.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心光束—双半高斯空心光束.建立了双半高斯空心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输模型,模拟得到了不同传输距离处的光场分布,即在近场开始为三维势阱分布,当传输到一定距离时,双半高斯空心光束演化成了实心高斯光束,呈现出"自聚焦"特性.实验上设计出分光对偶反射式光学系统,获得了双半高斯空心光束.通过对不同距离处垂轴截面光环的光强分布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双半高斯空心光束传输模型基本相符.
自动聚类算法(AutoClass)是一种非监督的能对复杂数据进行精确的自动聚类的有效分类方法,可以事先设定好类别数目让AutoClass自动寻找,在寻找结束后,能够得到每一条数据分别属于每一类别的几率,这样可以根据专业知识,选出比较好的分类效果.描述了使用AutoClass对SDSS DR6的恒星/星系测光数据进行分类,将868974条测光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去离群数据和自动聚类的方法,将最终的81
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了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并结合液体介质在声传播过程中的边界条件特征,考虑非线性驻波的物理特性,利用微扰法导出了非线性驻波的基波和二次谐波的稳定表达式.利用水听器测量超声清洗槽内声压,探讨水听器接收电压随超声波发生器输出电压间的关系,证明了槽内声波非线性效应的存在,又根据水听器接收信号的频谱分析,证明了基波和二次谐波以及高次谐波共存于有界空间的液体中.理论和实验结果共同证明非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不仅对亚洲季风和降水变率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激发类似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大尺度遥相关,影响着北美和欧洲以及南印度洋的大气环流和气候.青藏高原气候不是被动的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它也可以通过北太平洋大气环流调制着太平洋热带和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春、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高
研究了二维格子神经元网络中螺旋波的鲁棒性和破裂问题.小世界网络连接被分解为局部规则连接和一定概率的长程连接,实际的生物神经元网络的长程连接概率可能是变化的.因此,用局部规则连接和可变的长程连接概率则更能恰当地研究网络对实际生物系统螺旋波的演化,可变的长程连接概率对螺旋波的影响简化为乘性噪声效应.首先选择恰当的初始值和参数值并在无流边界条件下在神经元网络内诱导出稳定旋转的螺旋波,再考虑网络对螺旋波演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02年1~12月气球无线电探空观测的垂直高度分辨率为50m的温度观测数据,研究1.67~8.02和13.57~19.92km高度区间归一化温度扰动垂直波数谱,并将它们和线性饱和模式比较.结果表明,单个垂直波数谱的谱斜率和谱振幅存在相当大变率,这和线性饱和理论的预期不一致.然而,在对流层的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时观测的平均垂直波数谱显示了很好的类似,即谱斜率非常接近于理论值-3.0,
利用1979~2005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下游地区降水资料,采用非整数波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振荡型分析(POP)研究了近27年5~8月长江下游降水季节内振荡(ISO)、强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环流主要ISO模态的关系.结果表明,5~8月长江下游逐日降水主要有10~20,20~30和60~70d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降水的20~30d振荡强度年际变化和强降水频数之间有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