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中美逆转的36小时(二)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i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镕基接着袒露自己的无奈,“中国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我们也认为应该做这样的让步,引入竞争机制对对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但我们只能step by step(一步一步来)。现在美国还要我们做出更大的让步,我不是担心要下台,我担心的是即使我签了这个协议,中国人民也不会答应。”
  他用一句半玩笑半认真的话收尾:“你们既不卖计算机给我们,又不卖卫星给我们,什么都不给。难道只想卖小麦和橘子吗?当然我们光吃小麦和橘子也能活下去,但我们没办法过得更好啊。”
  在另外一边,两个女人的交锋便没有这么文质彬彬。谈到凌晨2点,等在外面的記者听到消息,巴尔舍夫斯基准备撤了,谈判濒临破裂。吴仪并不示弱,称中国总理将于明天离开华盛顿,言外之意是中国人不怕空手而归。巴尔舍夫斯基自知要给总统和媒体一个交代,又坐下来继续谈。
  经过通宵达旦的唇枪舌战,破晓时分,巴尔舍夫斯基走了出来,她本就颧骨高一脸苦相,现在满脸倦容更显得衰老。一个在场的中国记者感叹“如此憔悴,面容变化了很多,都有点儿不敢认了。”
  在4月10日朱镕基一行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刻,双方重新对外发布了新的《中美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WTO,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朱镕基总理和克林顿总统达成协议的新闻。这让中方多少找回了一些颜面,但真实的裂痕,双方都心照不宣。
  听从了强硬派意见的克林顿,此时反而受到了媒体界和产业界的诘问。大公司们几乎是在向他的经济顾问斯珀林咆哮,记者们则火力全开:“他入主白宫以来最后悔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勾搭了莱温斯基,一个是拒绝了朱镕基。前者证明了总统的无耻,后者则证明了总统的无能。”
  局促不安的克林顿在朱镕基即将离开美国之际,先后打了两个电话向他表达歉意,希望能够立即和中国签署协议,甚至可以派人随中方到加拿大去签合同。察觉到转机的朱镕基希望把这种重要时刻带回国内,他向美国总统示意,美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派人到北京去谈判。
  1999年4月14日,朱镕基的专机从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起飞,离开美国。双方的贸易代表或许已经在期待在北京的谈判。但此时离三枚炸弹击穿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屋顶,只剩下短短的24天了。

破 冰


  1999年11月14日晚上,美国代表团“人间蒸发”,谈判陷入死局。人们无从得知,斯珀林是否会为他几个月前的锱铢必较感到后悔——朱镕基的访美被认为是中美世贸谈判距离达成协议最近的一次,但作为强硬派的他,牵头给朱镕基制造了“最黑暗的一天”,搞砸了一切。
  不辞而别的美方代表团,也让中国谈判代表们感到气愤,这算什么意思呢?他们相互约定,谁也不能向美方示弱。不过龙永图还是打听到了美国人的动向:据酒店礼宾部说,美国人决定第二天早上坐十点飞机启程回国,要求安排开道车,然后有些人去泡酒吧了,有些人去逛商场了。
  这天夜里,无论是美国的巴尔舍夫斯基和斯珀林,还是中国的龙永图和石广生,都已经准备好了接受一个无功而返的结局。
  六个月前,参与中美贸易谈判的相关人员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戛然而止。当时中国国内群情激奋,愤怒的群众自发地前往美国大使馆示威,高喊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在华的美国大企业人人自危,学英语的民营教育机构新东方遭遇了成千上万名学生要求退款,几乎倒闭。
  危机发生后,克林顿打电话给国家领导人,请求继续进行贸易谈判。我方表示,在当前的氛围下进行WTO谈判时不适宜的。
  转机来自意外的插曲,在1999年夏季的美国女足世界杯上,中国女足连胜5场杀入决赛,对手正是美国队。在克林顿看来这是天赐良机,他决意效仿周恩来和尼克松导演的那场“乒乓外交”。美国总统亲临现场观看了决赛,并在赛后第一时间用夸张的语气向中国表示了祝贺。
  随后在上海举办的全球财富论坛吸引了大量美国的商业领袖,他们纷纷表态看好中国。百事可乐董事长表示“要让每个中国人喝一罐百事可乐”;通用汽车总裁展望未来称“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财富》杂志的编辑们则更加直接,“欲独霸世界,先逐鹿中国”。
  在这样的氛围下,双方高层才开始重新频繁接触。8月和11月,克林顿先后两次致电国家领导人,希望能够尽快和中国恢复谈判。这才有了11月的巴尔舍夫斯基率团访华,双方此时的分歧在于,美方认为可以抓起4月8日朱镕基访美时的协议就跑,而中方则觉得过了这村没这店,一切必须推到重来。
  双方此时的分歧点已经非常清晰:美方要求在保险和电信行业拥有持股51%的权利、取消化肥的专营贸易、拥有15年的反倾销条款和特殊保障条款、以及音像制片的出版和发行权利。同时,中美的文化差异也在给谈判制造障碍,比如中方愿意做出一些让步,但不允许留下文字,美方则表示不可理喻。
  中美文化差异在两国谈判的历史上闹出过好多笑话,比如翻译直译了佟志广讲的“成竹在胸”一词,美方代表以为他胸里长了一根竹子,疾呼赶快送医院;李岚清引用孙悟空大闹天宫比喻中国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西方媒体严肃地引用:假如中国如果无法入世,就将变身巨型猩猩示威。
  龙永图是少数能够弥合这种文化分歧的中国官员,这位从贵州走出的外贸悍将身上始终保留了大山人的耿直与倔强。这使得他在有的时候显得不够圆滑,他有过当着外国谈判对象的面训斥有人是“部门利益的代表”;他也有过让傲慢的美国官员滚出自己的办公室;他甚至还放过朱镕基的鸽子。
  据追踪报道加入世贸的白岩松回忆,龙永图长期只有一套高级西装,每次回到办公室都很仔细的挂好。在海外谈判很少去逛商场,因为买不起,感觉丢了面子。早年在日内瓦参加谈判,主办方给他定的套房,他都要晚些时候悄悄去退了换单间,好为国家省点外汇。   长期外交和贸易经验,让龙永图成为谈判的关键人物。11月14日夜里,朱镕基总理亲自给龙永图打了电话,指示他跟美方代表联系。
  电话里的朱镕基说,不管是否能够达成协议,明天还是要按照惯例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后来,双方对如何重新建立联系的过程出现了回忆分歧:龙永图声称是美方副谈判代表卡西迪主动要求从早晨三点半开始会晤,但斯珀林坚称是中方邀请他们去外经贸大楼,还不透露目的。
  但无论如何,在11月15日凌晨三点半,中美谈判代表再一次回到了谈判桌上。没谈多久,龙永图就发现了异样:美国谈判代表团提议把这些年达成的500多页协议逐一校对,严谨到每一个标点。他敏感地意识到,美方是有意愿达成协议的,“应该给最高决策层传递这一重要的信息”。
  没有太多犹豫,他决定打一个越级电话。

落 锤


  11月15日早上6點,龙永图给朱镕基办公室打电话,被告知昨天总理和美国国务卿一直聊到晚上三点半,还没有起床。到了七点钟,龙永图打了第二个电话,这一天中国正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果还找不到总理,可能一切都来不及了。此时谈判桌上双方已经准备鸣金收兵了。
  九点半,龙永图接到了他期待已久的电话,他几乎是从会议室跑着出去。朱镕基语气严肃的问他:“龙永图,你跟美国人谈了这么多年,你给我一个判断,美国人这次到底愿不愿意签?”龙永图不顾后果的向总理做了承诺“根据我跟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是愿意签的。”
  朱镕基问:“你有什么证明?”龙永图回答道:“他们已经开始校对文本了,校对文本说明他们准备签了。”
  朱镕基用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告诉龙永图:“好,我相信你的判断,你一定要和美国人谈成,不要把他们放跑了。”龙永图心里有了底。
  更大的转机出现在上午10点。吴仪来到了外经贸大楼,告知中方谈判的主将们,朱镕基总理已经来到了谈判现场。龙永图后来回忆称他先向总理汇报了当前谈判中最主要的分歧点,作为世界上可能是最了解世贸具体情况的总理,朱镕基随即表示:由他亲自来和美方代表谈。
  如今互联网上四处可见这次谈判的野史,比如朱镕基在最关键时刻怒斥龙永图不要再递条子。但其实能让步到什么地方,朱镕基和龙永图心中都早有计量,只等待最后的拍板时刻。《朱镕基讲话实录》是公开资料中唯一详细描述了总理跟美方谈判细节的资料,其实没那么多传奇性。
  在谈判中,朱镕基亲自拍板了日后备受争议的“特殊保障条款”15年的期限。所谓特殊保障条款,即当美方判定中国对其的出口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受损时,可以针对中国出口产业进行限制配额和提高关税。中方此前一度要求这一时限不超过5年,但美国国会则坚持时限必须达到20年以上。
  这一日后备受争议的条款,换来了美方不再要求对电信和保险行业持股超过51%的妥协。在音像方面,中国承诺日后每年进口20部美国电影,但驳回了美方在中国出版、制作、发行音像以及对电影院控股的要求。斯珀林在15号早上临时起意的要求中方放开化肥的专营,中方予以了坚决的反对,但放开了美方银行在国内汽车信贷业务上的限制。
  双方亮出几乎所有底牌后,巴尔舍夫斯基随后在请示了克林顿后,旋即决定与中国达成协议。
  记者们已经在外经贸部大楼外面蹲守了整整六天,或见巴尔舍夫斯基眉头紧锁的出来,或见石广生、龙永图面无表情的踱步,但具体的进展一所知。11月15日这一天是周一,新华社记者刘兵发现来了许多港澳和外国记者,他们消息比较灵通,刘突然意识到今天可能会出大事。
  中午,一位新闻官出来说话“今天别走”,记者们恍然大悟,手快的人已经开始准备写新闻稿。当天下午港股气势如虹的开始拉升,红筹股指数大涨近2%。
  下午2点50分,外贸部一位姓胡的官员向中外记者宣布,中美双方将在一个小时内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记者们纷纷做好了向签字大厅冲锋的准备,一位香港报社的记者在不停的打电话联系外贸部的同学,“我怕待会挤不进去!”
  3点25分,不知哪位官员喊了一声“可以过……”,话还没说完,记者们就蜂拥而入,《中国日报》的著名记者徐金星还摔了个大跟头。没在大厅里抢到好位置的女记者,脱了高跟鞋直接爬上了外贸部的真皮沙发。记者们熟悉的官员陆陆续续的走了出来,一位中方女代表已经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3点48分,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副部长龙永图、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美国总统经济顾问斯珀林和三位身着红装的礼仪姑娘站到了大厅北侧。两分钟后,他们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焦灼而紧张的36个小时结束了,自此中国的入世之旅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2001年11月21日,这个庞大古老却又生机勃勃的国家,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序 章


  在中美谈判落锤的666天之后,两架飞机撞上了纽约的世贸大厦,美国战略全面转向反恐;与此同时,凭借融入全球贸易网络,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重化工业进程,从2001年的世界第六大出口国,花了8年时间就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并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更重要的是,加入世贸组织让中国人民的勤奋和智慧,在全球贸易体系里得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价。
  这里面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得到了改变:他们或是在东莞的工厂里打工攒钱,或是在昆山的仓库里跟踪订单,或是在省际的高速上驾车运货,或是在深圳的写字楼里熬夜加班……这些普通中国人的勤奋、坚韧、智慧、磨难串联在一起,就是中国奇迹最重要的部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1999年那惊心动魄的36个小时,开启了一扇历史的大门,中国人融入世界的努力,还远没到结束的那一天。
  (来源:正和岛)
其他文献
动漫《马男波杰克》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说“成名之后,人就不会成长了,因为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冻龄点,而冻龄点,就是你停止成长的那一刻。”  郭德纲曾在某节目中评论自己的徒弟,说“尺寸劲头,明显就是还没有红透,还是想再往上奔。什么时候红透了,什么时候才会停下。”  2003年,32岁的丁磊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首富,他红透了。“长不大”的丁磊  2001年,丁磊突然冲进中层例会的会议室里,兴奋地冲大家喊:
那年冬天,他与北大的不解深情  1917年1月4日。时为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门口,所有校工毕恭毕敬,迎接新校长的到来。  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从车上下来,竟然先脱帽鞠躬,向校工致意。  这一举动引起不小的轰动,要知道,彼时国立北京大学官僚气息浓厚,校长是大总统直接任命的要员,进门时校役需行礼,校长大人自是不必侧目。  这位儒雅的学者正是蔡元培,后来被北大学子们尊称为“永远的校长”。他的雕像至今伫立在燕园
今天,我们再回顾那10年,有着特别的意义。 1992年对台军售  1990年和1991年,美国一直在忙于海湾战争。从战前筹划、兵力调遣,再到打出一场完全现代意义的战争,击败当时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尚无暇顾及中国。  海湾战争一结束,美国马上就对中国出手了。  1992年9月14日,老布什政府宣布批准对台湾出售150架当时非常先进的F-16A/B型战斗机,总价为60亿美元(约新台币1800亿元),创
继2017年在《白夜追凶》中一人分饰关宏峰、关宏宇两兄弟“翻红”后,潘粤明这次在《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简称《怒晴湘西》)中饰演的陈玉楼依旧没让观众失望。这部正在腾讯视频播出的作品,目前豆瓣评分7.8分,在《鬼吹灯》系列改编作品中数一数二。巧合的是,他在两部作品中的人物海报,脸上都有从暗到明的过渡,复杂角色一言难尽,恰成了潘粤明这几年人生起落的注脚。蜕变演腻了白面书生,喜欢立体些的角色  2017年
就像诺诺,她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有人知道她藏在心里的秘密——小时候,一场因琐事而起的争吵逐渐升级,她亲眼看着爸爸失手杀死妈妈,诺诺下意识地伸手去挡,却被沾了血的菜刀划伤,一条长长的疤痕留在手掌上。  乐乐已习惯了雨水哗啦啦地穿透屋顶缝隙把自己的被子淋湿。这个破旧的小农舍附近养了一群鸡鸭,尤其在雨天,一股混着家禽粪便的味道会顺着窗缝飘进屋里来。乐乐瘦瘦小小,头发也总是乱糟糟,她的大拇指畸形到弯曲。每当
这位司机名叫倪金红,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同时,也是吴江区社会福利院的义务接送员。  整整10个年头,倪金红每天风雨无阻义务接送福利院的孩子们上下学,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爸爸”。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倪金红说,只要自己还能开出租车,这件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十年坚守:只为“最重要的小事”  今年52岁的倪金红是苏州市吴江区飞达出租车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入行已有20
3月28日上午9點30分,新东方在线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1797,在港融资净额估计约为15.67亿港元,正式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据公开消息显示,本次新东方在线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约8.18倍、国际发售初步提呈发售的国际发售股份获大幅超额认购。  3月28日上午9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新东方在线联席CEO孙畅、孙东旭等多位嘉宾在港交所代表的陪同下,一同登上了港交所中央主台
黑衣肃穆,手持一支追思菊,前来吊唁的人在册子上签完名,别好衣襟上的绢纸白花,顺着通道排在人群最后。他们来送别一位“唤醒”历史的人,这位86岁的长者在4天前永远地安睡了。为人谦虚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研精夏商周汉百世”,写到了李学勤一生岁月里最重要的貢献之一——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
把私董会模式引入公益圈,让她名声鹊起  缺资金、缺资源、缺传播,这几乎是每个草根公益人都会遇到的难题。2017年,一个以支持公益人才成长、让每一匹千里马都找到属于自己的驰骋草原为己任的公益项目——“为公益千里马添草”,在腾讯公益发起众筹,一下获得5万多人次响应,筹得款项582万元。  这就是何泛泛参与创办的千里马基金,何泛泛出任执行长。然而,让何泛泛名声鹊起的并不是千里马基金众筹环节的一呼百应,而
最后一面:下意识亲他脸颊,没想到竟是永别  在一年前,张纪中就从查太太处了解到金庸先生住院的事情,几次他都想去香港探望,查太太都说:“希望先生病情稳定一下再来探望。”回忆起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张纪中说:“那可能是金庸先生93岁生日那天,我推着他的轮椅谈笑风生,我们共同许愿先生能长寿活到100岁。”那天张纪中与金庸临别前下意识地亲了老人的脸颊,没想到这一吻竟是永别。  金庸日常非常慷慨,张纪中每次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