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金融危机下邵阳市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邵阳市位于湖南湘西南,属老少边穷地区,至2008年底,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50万,为湖南省地域第二、人口第一。全市GDP为561.67亿元,名列湖南十三个地市中第11名,三次产业构成比值为26.8:32.5:40.7;邵阳市注册的企业有47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770家,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402.5亿元,实现增加值119.77亿元,实现利润10.99亿元,实现利税24.76亿元。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3.7%,利税只占全省的1%;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57百分点,工业投入只占全省的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只有12%,比全省低10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 %,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76家。全市规模以下企业3965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并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总体不高。邵阳市全年财政总收入为34.5亿元,在湖南排第10名。由此可见,邵阳市是个典型的人口大市、财政弱市、工业弱市。
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邵阳市中小企业表现以下特征:
(一)从企业产品是否出口国外分析: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高于内向型企业。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邵阳市机械、纺织、食品、医药、化工等7个行业的43家规模以上出口企业,出口交货值比去年下滑的有22家,停产9家。对100户企业问卷结果统计显示,55%的出口企业表示经营状况“困难,需要缩小经营规模或裁员”。相反,内向型企业由于产品销售在国内,消费市场萎缩不明显,影响不大。据邵阳市前3月规模工业盈利企业前30名中,内向型企业占25家,占比高达83%;调查100户企业中,85%的内向型企业能正常运转,91%企业家对企业盈利能力和今年国内市场有信心。
(二)从企业技术含量高低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超过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因为邵阳市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有17万人在岗,随着金融危机对市内外实体经济更深层次的影响,邵阳市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另一方面,邵阳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出现裁员、减员情况,“返乡潮”愈演愈烈,至今年3月底,有16.7万人农民工返乡。失业员工冲击着劳动市场,加之企业效益下滑,员工收入必将下降。而技术含量高企业大都生意仍然红火,如邵阳市纺织机械公司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和新产品100多项,其中9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90%转化为新产品,并已批量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达49项国家专利,企业效益一直很稳定。再如邵阳市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2807万元,同比增加85.2%。
(三)从企业所属的行业分析:建材、电力、机械、林木加工行业影响少,而电子行业、食品、石化行业影响较大。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邵阳市工业基础差,抗风险能力弱,一些企业生产不景气,受的影响较大,工业增加值排名在前20位的企业中,9家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家出现亏损,增长59.6%,累计亏损额7832万元,同比增长85%。 据对邵阳市规模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至3月亏损企业40户,比去年减少11户,亏损面为5.19%。亏损额达到85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8万元,增长36.6%。细化各行业来看:至今年3月末,邵阳市建材行业盈利1602万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居邵阳市首位;电力行业盈利74万元,同比增长105%,实现扭亏为盈;机械行业盈利4500万元,同比增长94%,林木加工行业盈利1583万元,同比增长91%;而电子行业盈利34万元,同比下降11%;食品行业盈利1370万元,同比下降5%;石化行业亏损234万元,同比下降165%,出现了严重亏损。
(四)从企业依赖本地资源程度分析:本地原材料丰富的企业影响程度低于对外资源依赖程度高的企业。邵阳市一些中小企业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开发新产品,做出特色与品牌,取得不错的效益。如邵阳市东锐锰矿有限公司根据锰储量居全省前四位优势仅今年一季度取得186万元的利润。而原材料靠从外地引进的企业影响较大。如邵东县是中国生产打火机的基地,共有打火机厂42家,年产量已超出120亿支,销往亚欧美非地区的七十余个国家,占据“中国制造”80%中的三分之二份额,受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核心技术”,尽管量大,但价不高,低技术、低利润造成 近20% 家企业倒闭或停厂。
(五)从企业的行业性质分析:国有及国有大型控股企业影响程度好于私有企业。国有及国有大型控股企业由于受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减免税收,获取市场信息、销售网络、技改资金、银行贷款方面处于优势。如邵阳市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2009年1至3月实现利税总额259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3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相反,私有企业成了无父母的“孤儿”,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任其自生自灭。
二、邵阳市中小企业近阶段回升上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地方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
邵阳市是典型的财政穷市,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具体表现在:
其一,企业改制难度大。如邵阳市改制企业——某化纤、热电两厂分别于2003年、2004年改制,到2007年底,所欠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债务5300余万元。两厂收购方不承担上述债务,该两笔债务现已悬空多年。鉴于邵阳市财政困难,无法解决。
其二,扶持项目资金少。项目储备不足不优,项目开发经费投入有限,新策划包装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虽然有些好项目又苦于财政困难无能为力。如湖南省某制药有限公司丙戊酸系列原料产品异地扩建及中药现代化项目建设资金缺口1500万元。该公司现是国内最大的抗癫痫病一线首选药物丙戊酸系列产品生产企业,有职工860人,资产总额7700万元,2008年完成工业总共产值605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383万元,上缴税金786万元,实现利润125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丙戊酸系列产品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癫痫六大首选药物之一,近年来国内市场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湘中制药有限公司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75%以上,但市场占有率仅10%左右,90%的市场被国外产品占领。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税收3.5亿元,新增就业800人。但以目前公司资金实力难以做大做强。
其三,产业结构调整难。对一些“二高一资”的企业和项目难以对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邵阳市是全省四大产煤市州之一,煤矿税收在当地财政收入上占了较大比重,关闭了五分之三多的矿井对邵阳市财政影响较大,同时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压力非常大, 2004年邵阳市矿井总数为256个,至去年底实际关闭矿井148个,除湖南省财政厅下拨付煤矿整顿关闭专项补助资金3300万元,资金缺口高达5600万元。
(二)支柱产业和列入产业振兴调整项目不多,受惠国家扶持政策少。据了解,邵阳市进入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规划的项目在湖南处较低水平,2008年新增是央投资394个项目,但获得国家扶持资金只有3.1亿元,且主要用于廉租房、水污染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卫生教育及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而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才180万元。加之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跟不上,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项目不能落实。另外邵阳市被列入产业振兴计划的项目很少,只有湘窑酒业、华耀浆纸、广信纸业、立得皮革5个企业进入规划,使邵阳受惠国家扶持远远不够。
(三)全国银行信贷高投放下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增量少,企业发展受限。尽管2008年8月以来,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欠发达地区的信贷规模与其他较发达的地区差距明显加大,欠发达地区并未得到很多的实惠。邵阳市银行业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覆盖面窄、总量较小、力度有限等问题,且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已暴露出诸多矛盾与困难。到今年一季度末,邵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2.92亿元,在全省名列第5位,比年初增加65.27亿元,增长9.79%;各项贷款余额249.1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2亿元,比年初增长7.75%,贷款增量列全省第12位,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32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二名,存贷比仅为34%。从贷款投放的行业来看:今年一季度的贷款主要投向基础建设领域,比较集中的是电力、交通运输行业。但大多数中小企业贷款难以满足,问卷调查100户企业中申请贷款获得批准的仅为33%。
(四)企业单元化产品结构和低科技含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难度大。邵阳市规模以下工业仍然是以“五小”工业占主体,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粘土砖生产企业有近700家,占邵阳市规模以下工业的两成以上,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木材加工企业300家,占10%,其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小化工、小造纸、小采矿、小水泥、小治炼等共有1300多家,占比达规模以下工业的三分之一强。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集中于消耗高,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缺乏上档次升级的高新技术产品,多数处于较低层次、装备水平落后,自身技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相当弱。加之缺乏资金扶持,难以做大做强。
三、对策建议
1.区别对待,国家政策应向欠发达地区有所倾斜。国家在制订财政、金融相关政策时,从经济战略布局、社会稳定、等方面科学考虑。如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政策的差异,从宏观上解决经济布局不合理、不平衡的状态,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方面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赋与姓“国”与姓“私”,企业小与企业大在税收、贷款等优惠以平等的待遇;降低欠发达地区中央项目配套资金的比重;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更好发展。
2.健全融资体系,破解企业发展瓶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集中力量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下的银企互动的融资平台,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鼓励民间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尝试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推荐好企业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要规定各金融机构机关新吸收存款投放当地的最低比重(60%为宜),以照顾欠发达地区的资金“贫血”现象,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的差异。
3.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欠发达地区中小型企业更要抓住机遇,调整自己的战略。外向型企业可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产品进发。企业要充公利用邵阳自身的资源的优势发展壮大。如邵阳市要以机械制造业为重点,突出发展壮大装备制造、造纸等优势产业;以食品工业为重点,加快改造提升食品、建材、纺织等传统工业;以能源工业为重点,大力扶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形成一批产值过100亿元、200亿元的产业,努力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4.加强项目建设,夯实工业发展后劲。邵阳市充分利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产业的基础与优势,策划一批规模大、后劲足、竞争力强、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项目,进一步充实项目库,并重点扶持宝庆电厂、三一湖汽1.2万台搅拌车,湘窖酒业1万吨基酒5万吨储酒,宝兴科肥15万吨硝酸铵,长城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合力化纤和保定天鹅化纤合作建设9万吨短纤维等项目。
5.推动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核心,集中攻关,实现突破。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鼓励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研发手段、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
6.推进节能减排,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控制新建高能耗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政策体系。提高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效水平,全面完成能耗降低,实现“源头减排”、“项目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目标。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致力打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可以确定一批重点企业,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帮扶一批困难企业,以点带面,促进重点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帮助困难企业生产自救,着力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挖掘企业潜力,实现达产增效,努力提高企业应对危机、抗拒风险的能力。
邵阳市位于湖南湘西南,属老少边穷地区,至2008年底,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50万,为湖南省地域第二、人口第一。全市GDP为561.67亿元,名列湖南十三个地市中第11名,三次产业构成比值为26.8:32.5:40.7;邵阳市注册的企业有47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770家,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402.5亿元,实现增加值119.77亿元,实现利润10.99亿元,实现利税24.76亿元。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3.7%,利税只占全省的1%;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57百分点,工业投入只占全省的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只有12%,比全省低10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 %,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76家。全市规模以下企业3965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并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总体不高。邵阳市全年财政总收入为34.5亿元,在湖南排第10名。由此可见,邵阳市是个典型的人口大市、财政弱市、工业弱市。
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邵阳市中小企业表现以下特征:
(一)从企业产品是否出口国外分析: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高于内向型企业。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邵阳市机械、纺织、食品、医药、化工等7个行业的43家规模以上出口企业,出口交货值比去年下滑的有22家,停产9家。对100户企业问卷结果统计显示,55%的出口企业表示经营状况“困难,需要缩小经营规模或裁员”。相反,内向型企业由于产品销售在国内,消费市场萎缩不明显,影响不大。据邵阳市前3月规模工业盈利企业前30名中,内向型企业占25家,占比高达83%;调查100户企业中,85%的内向型企业能正常运转,91%企业家对企业盈利能力和今年国内市场有信心。
(二)从企业技术含量高低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超过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因为邵阳市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有17万人在岗,随着金融危机对市内外实体经济更深层次的影响,邵阳市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另一方面,邵阳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出现裁员、减员情况,“返乡潮”愈演愈烈,至今年3月底,有16.7万人农民工返乡。失业员工冲击着劳动市场,加之企业效益下滑,员工收入必将下降。而技术含量高企业大都生意仍然红火,如邵阳市纺织机械公司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和新产品100多项,其中9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90%转化为新产品,并已批量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达49项国家专利,企业效益一直很稳定。再如邵阳市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2807万元,同比增加85.2%。
(三)从企业所属的行业分析:建材、电力、机械、林木加工行业影响少,而电子行业、食品、石化行业影响较大。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邵阳市工业基础差,抗风险能力弱,一些企业生产不景气,受的影响较大,工业增加值排名在前20位的企业中,9家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家出现亏损,增长59.6%,累计亏损额7832万元,同比增长85%。 据对邵阳市规模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至3月亏损企业40户,比去年减少11户,亏损面为5.19%。亏损额达到85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8万元,增长36.6%。细化各行业来看:至今年3月末,邵阳市建材行业盈利1602万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居邵阳市首位;电力行业盈利74万元,同比增长105%,实现扭亏为盈;机械行业盈利4500万元,同比增长94%,林木加工行业盈利1583万元,同比增长91%;而电子行业盈利34万元,同比下降11%;食品行业盈利1370万元,同比下降5%;石化行业亏损234万元,同比下降165%,出现了严重亏损。
(四)从企业依赖本地资源程度分析:本地原材料丰富的企业影响程度低于对外资源依赖程度高的企业。邵阳市一些中小企业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开发新产品,做出特色与品牌,取得不错的效益。如邵阳市东锐锰矿有限公司根据锰储量居全省前四位优势仅今年一季度取得186万元的利润。而原材料靠从外地引进的企业影响较大。如邵东县是中国生产打火机的基地,共有打火机厂42家,年产量已超出120亿支,销往亚欧美非地区的七十余个国家,占据“中国制造”80%中的三分之二份额,受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核心技术”,尽管量大,但价不高,低技术、低利润造成 近20% 家企业倒闭或停厂。
(五)从企业的行业性质分析:国有及国有大型控股企业影响程度好于私有企业。国有及国有大型控股企业由于受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减免税收,获取市场信息、销售网络、技改资金、银行贷款方面处于优势。如邵阳市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2009年1至3月实现利税总额259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3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相反,私有企业成了无父母的“孤儿”,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任其自生自灭。
二、邵阳市中小企业近阶段回升上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地方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
邵阳市是典型的财政穷市,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具体表现在:
其一,企业改制难度大。如邵阳市改制企业——某化纤、热电两厂分别于2003年、2004年改制,到2007年底,所欠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债务5300余万元。两厂收购方不承担上述债务,该两笔债务现已悬空多年。鉴于邵阳市财政困难,无法解决。
其二,扶持项目资金少。项目储备不足不优,项目开发经费投入有限,新策划包装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虽然有些好项目又苦于财政困难无能为力。如湖南省某制药有限公司丙戊酸系列原料产品异地扩建及中药现代化项目建设资金缺口1500万元。该公司现是国内最大的抗癫痫病一线首选药物丙戊酸系列产品生产企业,有职工860人,资产总额7700万元,2008年完成工业总共产值605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383万元,上缴税金786万元,实现利润125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丙戊酸系列产品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癫痫六大首选药物之一,近年来国内市场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湘中制药有限公司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75%以上,但市场占有率仅10%左右,90%的市场被国外产品占领。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税收3.5亿元,新增就业800人。但以目前公司资金实力难以做大做强。
其三,产业结构调整难。对一些“二高一资”的企业和项目难以对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邵阳市是全省四大产煤市州之一,煤矿税收在当地财政收入上占了较大比重,关闭了五分之三多的矿井对邵阳市财政影响较大,同时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压力非常大, 2004年邵阳市矿井总数为256个,至去年底实际关闭矿井148个,除湖南省财政厅下拨付煤矿整顿关闭专项补助资金3300万元,资金缺口高达5600万元。
(二)支柱产业和列入产业振兴调整项目不多,受惠国家扶持政策少。据了解,邵阳市进入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规划的项目在湖南处较低水平,2008年新增是央投资394个项目,但获得国家扶持资金只有3.1亿元,且主要用于廉租房、水污染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卫生教育及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而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才180万元。加之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跟不上,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项目不能落实。另外邵阳市被列入产业振兴计划的项目很少,只有湘窑酒业、华耀浆纸、广信纸业、立得皮革5个企业进入规划,使邵阳受惠国家扶持远远不够。
(三)全国银行信贷高投放下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增量少,企业发展受限。尽管2008年8月以来,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欠发达地区的信贷规模与其他较发达的地区差距明显加大,欠发达地区并未得到很多的实惠。邵阳市银行业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覆盖面窄、总量较小、力度有限等问题,且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已暴露出诸多矛盾与困难。到今年一季度末,邵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2.92亿元,在全省名列第5位,比年初增加65.27亿元,增长9.79%;各项贷款余额249.1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2亿元,比年初增长7.75%,贷款增量列全省第12位,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32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二名,存贷比仅为34%。从贷款投放的行业来看:今年一季度的贷款主要投向基础建设领域,比较集中的是电力、交通运输行业。但大多数中小企业贷款难以满足,问卷调查100户企业中申请贷款获得批准的仅为33%。
(四)企业单元化产品结构和低科技含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难度大。邵阳市规模以下工业仍然是以“五小”工业占主体,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粘土砖生产企业有近700家,占邵阳市规模以下工业的两成以上,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木材加工企业300家,占10%,其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小化工、小造纸、小采矿、小水泥、小治炼等共有1300多家,占比达规模以下工业的三分之一强。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集中于消耗高,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缺乏上档次升级的高新技术产品,多数处于较低层次、装备水平落后,自身技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相当弱。加之缺乏资金扶持,难以做大做强。
三、对策建议
1.区别对待,国家政策应向欠发达地区有所倾斜。国家在制订财政、金融相关政策时,从经济战略布局、社会稳定、等方面科学考虑。如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政策的差异,从宏观上解决经济布局不合理、不平衡的状态,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方面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赋与姓“国”与姓“私”,企业小与企业大在税收、贷款等优惠以平等的待遇;降低欠发达地区中央项目配套资金的比重;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更好发展。
2.健全融资体系,破解企业发展瓶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集中力量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下的银企互动的融资平台,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鼓励民间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尝试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推荐好企业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要规定各金融机构机关新吸收存款投放当地的最低比重(60%为宜),以照顾欠发达地区的资金“贫血”现象,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的差异。
3.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欠发达地区中小型企业更要抓住机遇,调整自己的战略。外向型企业可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产品进发。企业要充公利用邵阳自身的资源的优势发展壮大。如邵阳市要以机械制造业为重点,突出发展壮大装备制造、造纸等优势产业;以食品工业为重点,加快改造提升食品、建材、纺织等传统工业;以能源工业为重点,大力扶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形成一批产值过100亿元、200亿元的产业,努力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4.加强项目建设,夯实工业发展后劲。邵阳市充分利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产业的基础与优势,策划一批规模大、后劲足、竞争力强、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项目,进一步充实项目库,并重点扶持宝庆电厂、三一湖汽1.2万台搅拌车,湘窖酒业1万吨基酒5万吨储酒,宝兴科肥15万吨硝酸铵,长城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合力化纤和保定天鹅化纤合作建设9万吨短纤维等项目。
5.推动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核心,集中攻关,实现突破。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鼓励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研发手段、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
6.推进节能减排,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控制新建高能耗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政策体系。提高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效水平,全面完成能耗降低,实现“源头减排”、“项目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目标。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致力打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可以确定一批重点企业,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帮扶一批困难企业,以点带面,促进重点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帮助困难企业生产自救,着力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挖掘企业潜力,实现达产增效,努力提高企业应对危机、抗拒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