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虽然已经成为高校较为热门的词语,但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力度明显不够,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比例更是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以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阐述了通过构建"工作室"模式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以及其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工作室;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四川省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创新创业教育被各高校提上了日程。本文结合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工作室建设,对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探讨。
工作室是由一个或多个拥有共同理想,以兴趣为纽带,以合伙人式团队为单位,以技能为资源承接相应业务的团队。因其结构小,成员少,相对门槛低,易操作等特征被很多大学生团队所推崇。目前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了有GI设计、优思设计、“门外汉” 等5个工作室,且工作室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1 工作室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以工作室为依托,鼓励和引导工作室成员进入实验室,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使成员充分了解当下市场。强化了理论课程应用能力。同时工作室成员亲自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设计全过程,在专业知识有效转换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工业设计专业自学生工作室成立至今,共有6人参与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动画制作,1人参与宏华集团的“页岩气开采整体解决方案”仿真动画,并上报国家发改委。36件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生产并投入市场。
1.2为学生竞赛和考证提供学练平台
工作室积极鼓励成员参加各项学科相关的竞赛和证书考试。成员可以根据工作室项目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实践、针对性训练。通过参加个人或团队竞赛及各种证书考试,提高了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近年来,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成员一直是专业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的主力军,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120余项,占全专业获奖数目80%以上。
1.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工作室的运作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合作顺畅,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具有较好互补性的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业设计专业几个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在专业兴趣、专业特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这也是工作室得以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
2 基于“工作室”模式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工作室主要通过开展基于“全链条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基于“资源整合”的支撑平台,营造基于“学优而创”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1开展基于“全链条式”的教育活动
(1)举办各类论坛沙龙,激发创业意识,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依托工作室平台建设,定期开展“设计沙龙”、“设计讲座”、“设计分享会”等活动,坚持将各种先进设计知识和技术第一时间进行交流,不断丰富学生创新思维。
(2)强化科研训练,增强创新能力。利用工作室载体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类科研训练项目,协助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项目”,增强工作室成员创新能力。
(3)以赛促教强训,培育创业团队。依托工作室平臺建立学科竞赛实践课程,配备导师为学生授课,举办工业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3D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编制工业设计类大学生创新类竞赛手册,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工作室团队成员中1人获得德国红点奖,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全国3D设计大赛四川赛区特等奖,工作室成员参与创新类竞赛省级获奖更是高达90%。
(4)凝练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实践。工作室积极扶持有创业意愿学生进行项目孵化。邀请风投机构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从项目凝练、团队建设、市场拓展、风险管控等进行全方位指导。近年来,工作室已经走出了10名公司总经理以及诸多设计总监,有效吸引更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的学生来开拓创业。
2.2强化基于“资源整合”的支撑平台
(1)通过工作室实践运营模式,成立更多创业团队,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目前工作室的创业团队越来越多,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他们利用工作室的便利条件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不断充实团队力量。
(2)整合校外创业资源,联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动创业项目孵化。通过系统的企业经营模拟及校外实习,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2.3营造基于“学优而创”的文化氛围
(1) 鼓励优秀学生对接校内外平台。选拔工作室优秀成员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交流学习,开展面向省内外的创新创业交流研讨。
(2)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主动开展科技标兵、创业之星,作品采用之星评选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工作室团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3)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利用校内外网站、新媒体等平台主动发布工作室成功创新创业案例。定期邀请优秀个人或团队作交流分享,编辑成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并汇编成册,向专业学生发放。
(4)启动导师带徒活动,26名社会责任感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牵手工作室成员,导师帮助有创业意愿学生注册企业,提供日常指导和挂职锻炼、必要时候将外包项目和服务供应等业务向所带学生项目倾斜。开展导师带徒恳谈会、培训讲座等活动,建立每月一次导师与徒弟见面制,导师对成员坐诊制,通过带方法、带信息、带心态切实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助推学生的成长。
(5)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广泛报道工作室创新创业项目,吸引天使投资关注。仅2015年,工作室已经有8款产品上线,这充分证明了工作室成员的创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3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工作室”这一平台,学生的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都得以较好的锻炼。工作室的成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学生本人的充分肯定。通过工作室模式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使学生在企业管理、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馨雨,祁鸣呜,陈雪仪,卢晓哲,庄泽楠. “互联网+”模式下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2] 钟阳晶. 以学生工作室为平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
[3] 姜乃军. 信息技术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6)
[4] 林小军,刘 君,张红岩,马青丽. 基于课外师生工作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
[项目名称] 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研究基金项目(SWPUSC16-0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章志华,男,1988年12月生,硕士,讲师,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工作室;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四川省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创新创业教育被各高校提上了日程。本文结合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工作室建设,对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探讨。
工作室是由一个或多个拥有共同理想,以兴趣为纽带,以合伙人式团队为单位,以技能为资源承接相应业务的团队。因其结构小,成员少,相对门槛低,易操作等特征被很多大学生团队所推崇。目前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了有GI设计、优思设计、“门外汉” 等5个工作室,且工作室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1 工作室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以工作室为依托,鼓励和引导工作室成员进入实验室,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使成员充分了解当下市场。强化了理论课程应用能力。同时工作室成员亲自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设计全过程,在专业知识有效转换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工业设计专业自学生工作室成立至今,共有6人参与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动画制作,1人参与宏华集团的“页岩气开采整体解决方案”仿真动画,并上报国家发改委。36件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生产并投入市场。
1.2为学生竞赛和考证提供学练平台
工作室积极鼓励成员参加各项学科相关的竞赛和证书考试。成员可以根据工作室项目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实践、针对性训练。通过参加个人或团队竞赛及各种证书考试,提高了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近年来,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成员一直是专业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的主力军,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120余项,占全专业获奖数目80%以上。
1.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工作室的运作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合作顺畅,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具有较好互补性的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业设计专业几个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在专业兴趣、专业特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这也是工作室得以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
2 基于“工作室”模式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工作室主要通过开展基于“全链条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基于“资源整合”的支撑平台,营造基于“学优而创”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1开展基于“全链条式”的教育活动
(1)举办各类论坛沙龙,激发创业意识,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依托工作室平台建设,定期开展“设计沙龙”、“设计讲座”、“设计分享会”等活动,坚持将各种先进设计知识和技术第一时间进行交流,不断丰富学生创新思维。
(2)强化科研训练,增强创新能力。利用工作室载体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类科研训练项目,协助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项目”,增强工作室成员创新能力。
(3)以赛促教强训,培育创业团队。依托工作室平臺建立学科竞赛实践课程,配备导师为学生授课,举办工业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3D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编制工业设计类大学生创新类竞赛手册,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工作室团队成员中1人获得德国红点奖,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全国3D设计大赛四川赛区特等奖,工作室成员参与创新类竞赛省级获奖更是高达90%。
(4)凝练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实践。工作室积极扶持有创业意愿学生进行项目孵化。邀请风投机构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从项目凝练、团队建设、市场拓展、风险管控等进行全方位指导。近年来,工作室已经走出了10名公司总经理以及诸多设计总监,有效吸引更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的学生来开拓创业。
2.2强化基于“资源整合”的支撑平台
(1)通过工作室实践运营模式,成立更多创业团队,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目前工作室的创业团队越来越多,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他们利用工作室的便利条件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不断充实团队力量。
(2)整合校外创业资源,联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动创业项目孵化。通过系统的企业经营模拟及校外实习,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2.3营造基于“学优而创”的文化氛围
(1) 鼓励优秀学生对接校内外平台。选拔工作室优秀成员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交流学习,开展面向省内外的创新创业交流研讨。
(2)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主动开展科技标兵、创业之星,作品采用之星评选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工作室团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3)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利用校内外网站、新媒体等平台主动发布工作室成功创新创业案例。定期邀请优秀个人或团队作交流分享,编辑成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并汇编成册,向专业学生发放。
(4)启动导师带徒活动,26名社会责任感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牵手工作室成员,导师帮助有创业意愿学生注册企业,提供日常指导和挂职锻炼、必要时候将外包项目和服务供应等业务向所带学生项目倾斜。开展导师带徒恳谈会、培训讲座等活动,建立每月一次导师与徒弟见面制,导师对成员坐诊制,通过带方法、带信息、带心态切实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助推学生的成长。
(5)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广泛报道工作室创新创业项目,吸引天使投资关注。仅2015年,工作室已经有8款产品上线,这充分证明了工作室成员的创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3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工作室”这一平台,学生的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都得以较好的锻炼。工作室的成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学生本人的充分肯定。通过工作室模式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使学生在企业管理、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馨雨,祁鸣呜,陈雪仪,卢晓哲,庄泽楠. “互联网+”模式下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2] 钟阳晶. 以学生工作室为平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
[3] 姜乃军. 信息技术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6)
[4] 林小军,刘 君,张红岩,马青丽. 基于课外师生工作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
[项目名称] 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研究基金项目(SWPUSC16-0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章志华,男,1988年12月生,硕士,讲师,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