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旨在探索在农村学校中,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角色化来促进英语情境化的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求得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牛津英语 角色化 情境化
一、问题的提出
情境化的英语教学已经是现代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现在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学角色扮演和情境化教学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多从理论层面加以研究讨论,而且大多片面地谈角色扮演或者是情境化,没有把两者进行很好的结合。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角色化和情境化应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以角色化来促进情境化教学,把二者进行完美地结合,从而形成一套正规的应用体系,才能真正对英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制订班级授课制框架下,以牛津英语教材为背景的英语教学策略:建立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角色认同体系。简言之,就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角色生活化,生活角色化,以此来促进英语学科的情境化教学。
本研究的价值是,认同牛津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原则的英语教学价值观,改变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学生的死记硬背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现状,适应牛津教材的特点,顺应二期课改形势。通过课本人物角色化,创设近似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英语教学生活化,让英语真正成为有生命的语言,在创设的和谐情境中达到寓教于乐、提高英语素养的目的。
作为一所郊区学校,学生相比城区的学生,知识面、活跃指数相对小,更易导致英语课堂教学中沉闷、呆板现象的发生。这与英语教学的要求极不适应。创设与课本相关的情境,建立情境化、生活化的语言交际环境,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培养开朗积极的性格,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它的实践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运用第二语言的情境,在实际运用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小组中各自担当角色,完成任务,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和创造。
二、理论依据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这就是说,英语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内容,寓于快乐的口语交际中去。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本身就应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三、概念界定
1.角色化:角色化不同于一般的角色表演,它是对教材内容中人物的升华,是一种“全民角色”。也就是说不仅是学生可以选择角色表演,教师也同样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和自身性格特点,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角色进行进一步的塑造。教师有时可以充当导演,适时对学生的人物塑造加以指导。可以说,角色化是师生共同重塑人物形象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过程。
2.情境化: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创设一定的场景,配置相关的道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自主、自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四、研究的实施
如何使课文内容角色化,怎么样的角色可以有效促进情境化的英语教学是我们的核心研究内容。现代教学主张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角色设计的研究
1.角色身份的设定。在牛津教材中,有大量的人物角色,而且课文内容中的角色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几乎都是相对固定的,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是以滚雪球式循序渐进的。本课题通过研究,综合班上学生的性别、文化背景、脾气性格、语言基础、个人喜好等要素,赋予每个学生(教材主要人物相对应)相对固定的角色。因此教师可以在立足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塑造基于教材有高于教材的角色,使各个角色鲜活起来,从而初步达到教材人物角色化的目的。
2. 角色语言的设计。牛津教材赋予每个人物不同的角色语言,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单词和语法项目,在角色化过程中,语言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可以根据对单词和语法的掌握程度进行替换,如:Your are beautiful.还可以说:Your are nice/pretty/good-looking.(单词替换) Tim is good at drawing . 还可以说:Tim does well in drawing.(词组替换),以此达到对词汇语法的掌握,这是角色设计的重要部分。
3. 角色的体态语言和道具的设计。仅有一个角色形象还没有完全达到人物角色化的目的,还应对角色进行进一步的塑造,英语交际的口头语言已然存在,缺少的是角色的体态语言以及与人物角色相符的道具、装饰物等,角色具备了这些辅助,才真正使课本人物角色化。
(二)增强学生表演驱动力的研究
心理学上人的驱动力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采用精神奖励(主要是口头鼓励)和物质奖励,如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些小奖品,这都属于外动力。而内动力的激发教师可以采取各种竞赛的形式,如定期开展小品比赛(班级范围、年级范围、学校范围等不同等级),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创设各种英语情境的研究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创设各种各样的英语情景,真正做到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教材化。多媒体以其新颖独特、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画面,颜色反差变化的字体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以此为主要手段来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五、 研究的效果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试验,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几乎没有人发言、表演,大多数时间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怪象。学生们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能及时地自主组织,寻找搭档,来进行课文的表演、改编或者是设计一个课文的升华版。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发挥,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六、 结论
研究效果表明,以角色化促进英语情境化教学的策略是可行、有效的。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个教学策略,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提高的。但半年多时间的实践研究,明显是短暂的、不够的,而且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条件限制,有的课文内容的角色化和情境化不能实现,教师的时间有限,不能对学生的活动及时进行指导等。希望在后面的试验研究中,已经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顺利完成这个实验研究,并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大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谢之君,《语言习得与教学语境创造》[J],外语界,1997年
[3] 杨民生,《英语趣味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4] 威尔金斯,《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原理》[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5] 《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初中牛津英语 角色化 情境化
一、问题的提出
情境化的英语教学已经是现代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现在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学角色扮演和情境化教学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多从理论层面加以研究讨论,而且大多片面地谈角色扮演或者是情境化,没有把两者进行很好的结合。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角色化和情境化应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以角色化来促进情境化教学,把二者进行完美地结合,从而形成一套正规的应用体系,才能真正对英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制订班级授课制框架下,以牛津英语教材为背景的英语教学策略:建立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角色认同体系。简言之,就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角色生活化,生活角色化,以此来促进英语学科的情境化教学。
本研究的价值是,认同牛津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原则的英语教学价值观,改变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学生的死记硬背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现状,适应牛津教材的特点,顺应二期课改形势。通过课本人物角色化,创设近似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英语教学生活化,让英语真正成为有生命的语言,在创设的和谐情境中达到寓教于乐、提高英语素养的目的。
作为一所郊区学校,学生相比城区的学生,知识面、活跃指数相对小,更易导致英语课堂教学中沉闷、呆板现象的发生。这与英语教学的要求极不适应。创设与课本相关的情境,建立情境化、生活化的语言交际环境,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培养开朗积极的性格,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它的实践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运用第二语言的情境,在实际运用中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小组中各自担当角色,完成任务,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和创造。
二、理论依据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这就是说,英语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内容,寓于快乐的口语交际中去。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本身就应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三、概念界定
1.角色化:角色化不同于一般的角色表演,它是对教材内容中人物的升华,是一种“全民角色”。也就是说不仅是学生可以选择角色表演,教师也同样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和自身性格特点,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角色进行进一步的塑造。教师有时可以充当导演,适时对学生的人物塑造加以指导。可以说,角色化是师生共同重塑人物形象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过程。
2.情境化: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创设一定的场景,配置相关的道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自主、自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四、研究的实施
如何使课文内容角色化,怎么样的角色可以有效促进情境化的英语教学是我们的核心研究内容。现代教学主张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角色设计的研究
1.角色身份的设定。在牛津教材中,有大量的人物角色,而且课文内容中的角色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几乎都是相对固定的,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是以滚雪球式循序渐进的。本课题通过研究,综合班上学生的性别、文化背景、脾气性格、语言基础、个人喜好等要素,赋予每个学生(教材主要人物相对应)相对固定的角色。因此教师可以在立足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塑造基于教材有高于教材的角色,使各个角色鲜活起来,从而初步达到教材人物角色化的目的。
2. 角色语言的设计。牛津教材赋予每个人物不同的角色语言,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单词和语法项目,在角色化过程中,语言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可以根据对单词和语法的掌握程度进行替换,如:Your are beautiful.还可以说:Your are nice/pretty/good-looking.(单词替换) Tim is good at drawing . 还可以说:Tim does well in drawing.(词组替换),以此达到对词汇语法的掌握,这是角色设计的重要部分。
3. 角色的体态语言和道具的设计。仅有一个角色形象还没有完全达到人物角色化的目的,还应对角色进行进一步的塑造,英语交际的口头语言已然存在,缺少的是角色的体态语言以及与人物角色相符的道具、装饰物等,角色具备了这些辅助,才真正使课本人物角色化。
(二)增强学生表演驱动力的研究
心理学上人的驱动力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采用精神奖励(主要是口头鼓励)和物质奖励,如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些小奖品,这都属于外动力。而内动力的激发教师可以采取各种竞赛的形式,如定期开展小品比赛(班级范围、年级范围、学校范围等不同等级),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创设各种英语情境的研究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创设各种各样的英语情景,真正做到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教材化。多媒体以其新颖独特、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画面,颜色反差变化的字体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以此为主要手段来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五、 研究的效果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试验,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几乎没有人发言、表演,大多数时间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怪象。学生们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能及时地自主组织,寻找搭档,来进行课文的表演、改编或者是设计一个课文的升华版。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发挥,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六、 结论
研究效果表明,以角色化促进英语情境化教学的策略是可行、有效的。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个教学策略,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提高的。但半年多时间的实践研究,明显是短暂的、不够的,而且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条件限制,有的课文内容的角色化和情境化不能实现,教师的时间有限,不能对学生的活动及时进行指导等。希望在后面的试验研究中,已经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顺利完成这个实验研究,并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大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谢之君,《语言习得与教学语境创造》[J],外语界,1997年
[3] 杨民生,《英语趣味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4] 威尔金斯,《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原理》[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5] 《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