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种种矛盾的存在,已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办法和途径有许多,但从根本上讲,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强化对农村社区的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支持。
〔关键词〕农村社会矛盾,农村社区,村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4-0099-02
在当前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农村积累了各种社会矛盾,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的矛盾,贫富差距引发的矛盾,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债权债务纠纷引发的矛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村种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导致农村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办法和途径有许多,但从根本上讲,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强化对农村社区的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支持。
(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从根本上讲,农村利益均衡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利益分配的逐步均衡化、城乡社会体制由二元向一元转变。但就当前来看,一方面要以公平为价值取向,整合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并尽力使其达到均衡;另一方面要寻找利益均衡机制与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动力机制间的最佳平衡点。如何扩大和优化共享利益是建立健全利益均衡机制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是我国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要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灾民救助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要坚持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改革方向,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提升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水平;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二)强化对农村社区的综合治理。具体包括:
1.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治安防控机制。所谓社区治安防控机制,是指在农村社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区各界力量,运用侦查、预防、控制、管理、打击、教育、疏导等多种手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建立起来的,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相结合的,反应快速、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1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安防控机制,要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为重点,以保障社区的安全稳定为目标。
2.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排查与预警机制。农村社区应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组织开展矛盾定期排查工作,公安基层派出所应积极配合,采取集中排查、分析梳理的方式,主动发现和调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力求将矛盾化解于初始阶段。此外,还要发挥社区的矛盾预警功能,及时减少农村社会矛盾的发生,把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
3.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分流与调处机制。一般情况下,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应遵循当事人自治原则,除涉及到刑事案件和民事公益诉讼外,化解矛盾的具体方式由当事人自主选择。然而,由于受教育水平、文化观念差异的影响,当事人在选择矛盾化解方式时,往往具有盲目性。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分流与调处机制,对矛盾化解方式加以规范和引导。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各級政府、人民调解组织、审判机关、行政复议机构与仲裁机构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听证、调解、仲裁、判决等方法,把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纳入有序可控的轨道。
4.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督查与反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反馈的渠道和网络,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尤其是对突出问题的成因要进行深入剖析;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把握群众的心态特别是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形成双向的、沟通式的信息反馈系统。〔2 〕 (P251)
(三)着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首先,要健全民主选举机制,选出一个群众拥护和信赖的村委会领导班子。对村委会成员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其次,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其中关键是要增强村民会议的权威。村民会议是最权威的自治组织形式,村委会只是其执行机构。要切实做到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必须由村民会议决策。同时,要切实提高社区关联度,提高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使村民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再次,要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其中关键是要有一部既合国法又合民意,既规范干部又约束群众的自治章程。最后,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做到事前决策公开、事中管理公开、事后结果公开,并做好公开后的意见反馈工作。
(四)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支持。具体包括:
1.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司法救济的基本方式是诉讼,诉讼必须依司法程序进行。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体系,这些司法程序在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村法治建设的推进,程序公正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这将有利于保障司法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中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审判监督程序和国家赔偿法的进一步完善,构成了对司法活动及其结果的有效制约,一旦出现错案,就能够启动法定纠错机制,在追究司法责任的同时,对受害者给予赔偿。当前,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事找政府找领导的倾向,依靠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的意识不强。为此,政府和司法机关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具体解决矛盾时,要注重发挥法律的作用。
2.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目前,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突出;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法律援助资源极度短缺。为此,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尽可能将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首先,应确保对刑事被告辩护权的法律援助;其次,在民事行政纠纷方面,应严格遵循审查制度,减少法律援助的无效使用,不断拓展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方式,从单纯的诉讼代理向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过渡。目前一些新的法律援助形式,例如帮助弱势群体参与谈判协商,〔3 〕直接主持调解斡旋,提供事先的合同审查,制定规则与公约,乃至于律师参与信访等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3.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的作用。基层人民法庭规模虽然小,但与老百姓的距离最近,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基层人民法庭就是法院的化身,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老百姓对公正司法的具体感受。鉴于基层人民法庭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过程中的作用独特,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层人民法庭的投入,使基层人民法庭的工作有经费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基层人民法庭要适应地方实际,体察民情,做到采取灵活程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要注重纠纷解决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积极探索非诉讼解决机制在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发挥。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运用,既可以缓解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纠纷的压力,又可以提高解决纠纷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其高.论社会治安防控的基本模式〔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李俊伟.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兰英山,李合堂.新形势下农村若干社会矛盾的产生及其化解〔J〕.社会科学论坛,2006,(12).
责任编辑杨在平
〔关键词〕农村社会矛盾,农村社区,村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4-0099-02
在当前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农村积累了各种社会矛盾,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的矛盾,贫富差距引发的矛盾,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债权债务纠纷引发的矛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村种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导致农村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办法和途径有许多,但从根本上讲,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强化对农村社区的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支持。
(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从根本上讲,农村利益均衡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利益分配的逐步均衡化、城乡社会体制由二元向一元转变。但就当前来看,一方面要以公平为价值取向,整合农村社会各阶层利益并尽力使其达到均衡;另一方面要寻找利益均衡机制与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动力机制间的最佳平衡点。如何扩大和优化共享利益是建立健全利益均衡机制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是我国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要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灾民救助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要坚持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改革方向,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提升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水平;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二)强化对农村社区的综合治理。具体包括:
1.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治安防控机制。所谓社区治安防控机制,是指在农村社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区各界力量,运用侦查、预防、控制、管理、打击、教育、疏导等多种手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建立起来的,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相结合的,反应快速、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1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安防控机制,要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为重点,以保障社区的安全稳定为目标。
2.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排查与预警机制。农村社区应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组织开展矛盾定期排查工作,公安基层派出所应积极配合,采取集中排查、分析梳理的方式,主动发现和调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力求将矛盾化解于初始阶段。此外,还要发挥社区的矛盾预警功能,及时减少农村社会矛盾的发生,把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
3.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分流与调处机制。一般情况下,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应遵循当事人自治原则,除涉及到刑事案件和民事公益诉讼外,化解矛盾的具体方式由当事人自主选择。然而,由于受教育水平、文化观念差异的影响,当事人在选择矛盾化解方式时,往往具有盲目性。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分流与调处机制,对矛盾化解方式加以规范和引导。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各級政府、人民调解组织、审判机关、行政复议机构与仲裁机构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听证、调解、仲裁、判决等方法,把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纳入有序可控的轨道。
4.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矛盾的督查与反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反馈的渠道和网络,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尤其是对突出问题的成因要进行深入剖析;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把握群众的心态特别是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形成双向的、沟通式的信息反馈系统。〔2 〕 (P251)
(三)着力提升村民自治水平。首先,要健全民主选举机制,选出一个群众拥护和信赖的村委会领导班子。对村委会成员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其次,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其中关键是要增强村民会议的权威。村民会议是最权威的自治组织形式,村委会只是其执行机构。要切实做到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必须由村民会议决策。同时,要切实提高社区关联度,提高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使村民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再次,要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其中关键是要有一部既合国法又合民意,既规范干部又约束群众的自治章程。最后,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做到事前决策公开、事中管理公开、事后结果公开,并做好公开后的意见反馈工作。
(四)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供法律支持。具体包括:
1.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司法救济的基本方式是诉讼,诉讼必须依司法程序进行。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体系,这些司法程序在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村法治建设的推进,程序公正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这将有利于保障司法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中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审判监督程序和国家赔偿法的进一步完善,构成了对司法活动及其结果的有效制约,一旦出现错案,就能够启动法定纠错机制,在追究司法责任的同时,对受害者给予赔偿。当前,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事找政府找领导的倾向,依靠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的意识不强。为此,政府和司法机关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具体解决矛盾时,要注重发挥法律的作用。
2.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目前,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突出;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法律援助资源极度短缺。为此,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尽可能将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首先,应确保对刑事被告辩护权的法律援助;其次,在民事行政纠纷方面,应严格遵循审查制度,减少法律援助的无效使用,不断拓展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方式,从单纯的诉讼代理向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过渡。目前一些新的法律援助形式,例如帮助弱势群体参与谈判协商,〔3 〕直接主持调解斡旋,提供事先的合同审查,制定规则与公约,乃至于律师参与信访等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3.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的作用。基层人民法庭规模虽然小,但与老百姓的距离最近,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基层人民法庭就是法院的化身,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老百姓对公正司法的具体感受。鉴于基层人民法庭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过程中的作用独特,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层人民法庭的投入,使基层人民法庭的工作有经费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基层人民法庭要适应地方实际,体察民情,做到采取灵活程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要注重纠纷解决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积极探索非诉讼解决机制在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发挥。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运用,既可以缓解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纠纷的压力,又可以提高解决纠纷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其高.论社会治安防控的基本模式〔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李俊伟.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兰英山,李合堂.新形势下农村若干社会矛盾的产生及其化解〔J〕.社会科学论坛,2006,(12).
责任编辑杨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