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运用艺术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确立“对话”的理念。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之间确立的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学生的阅读,正是这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一、感悟式“对话”,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主动地跟文本接触、跟作家“对话”,在新型学习方式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思考,从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家感情、得到某种启迪。感悟式“对话”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以大家非常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我设计的感悟式“对话”分五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学生初读课文,明白:作家写了几件事?第二个层面:你认为文章最使你感动的有哪几个段落?为什么?第三个层面:作家一共写了几次“背影”?为什么以“背影”为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第四个层面:散文的基调是悲凉的,写了四次“我”的流泪,六次父亲的说话(其中包括父亲最后信中的话),试析其中蕴含的父亲和“我”的深厚感情。第五个层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更要以情动人,阅读本文,你受到的启迪有哪些?五个层面呈阶梯形,次第拾级而上;呈发散性,鼓励多向思维。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裨益。当然,学生也可不完全按照教师所设计的层面去感悟课文,他们可以有自己的阅读方式。有时我并不预设“对话”方案,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去品读。由于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在品读中往往也能读出困惑、读出真谛,读出不少的感悟来。总之,感悟式“对话”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只要这一点做到了,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二、互动式“对话”,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所谓互动式“对话”,即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对文本的内容、写作手法、感情色彩、优美语言等进行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互动式“对话”就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体现。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不同文化素质的家庭对学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作为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自己特别喜爱的段落或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等,还可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甚至对文本的内容另作设计。这些独特体验又常常孕育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学阿累的《一面》,讨论中有学生提出,题目《一面》大有深意。“我”跟鲁迅只有一面之缘,但是,鲁迅竟把自己翻译的书慷慨地送给了“我”这样要求进步的文学青年。以前只听说鲁迅热忱扶持文学青年,在这里得到了例证。鲁迅的另一篇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究时有学生这样说,对比是这篇文章显著的写作特征,但他认为,原汁原味的生活再现也应该是散文的一大特色。所谓的百草园其实就是一堵颓墙的墙根,但这个司空见惯的地方正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而三味书屋恰恰是“我”孩提时代读书之处,生活化的真实材料通过对比才更有说服力。应该说学生的这些体验都有独到之处,互动式“对话”为这些个性化见解提供了思维发散的机会和场所。
  
  三、引导式“对话”,教师也是对话者之一
  
  教师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既不能预设好结论,然后用所谓提问或谈话的方法“请君入瓮”,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在学生探讨时,特别是学生探讨过程中“卡壳”时袖手旁观。那么,到底怎样做才算是比较恰当呢?我认为,教师应放下架子,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讨论。“疑问式探讨”是我引导式“对话”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不是教师预设结论,而是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这其实相当于新课标理念提出的“探究性阅读”。史密斯说:“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问题得到回答。”可见,使疑问得到解答的理解性阅读就是一种探究性阅读。比如学习《陈涉世家》一课,在学生疏通了课文进入讨论时,我提出了两个疑问。第一问:陈胜的伟大抱负、反叛精神和出色才干从课文什么地方表现出来?这个疑问其实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作为对话者之一,我先发言,指出陈胜的抱负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然后举例,以此启发大家参与讨论。第二问:为什么定题为《陈涉世家》,而不是《陈涉传》?这个问题主要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和内容体例,方法是大家去网上搜索,然后交流。
  “对话”是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着力提倡的一种方法,它对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相当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对话”运用是种艺术,并不过分。■
其他文献
怎样才能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广大育龄夫妇最为关心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追求优生优育的过程中,往往矫枉过正,陷入误区.
期刊
摘 要: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应如何实现因校制宜,以生为本已成为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要务之一。本文从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切入,分别从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教学管理两方面探讨中职语文教改的些许可行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这个命题,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而提出来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教学改
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遏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应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创新,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观,那么在中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能力呢,我的体会是:    一、以感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
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优质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信息交流与反馈,推动教学进程顺利向前拓展,并能实现课堂调控的科学化、合理化。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诱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启迪智慧,养成
国内外心理学家经数年研究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使孩子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具有快乐性格的孩子呢?
期刊
历年高考中,都有个别考生晕倒在考场,这是因为他们临考时过度紧张以及其他一些心理、病理因素造成的.今年高考又来临,提请考生们注意这一问题.
随堂听课,最强烈的一个感觉是:语文课的语言没有语文学科特质,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美的语言。  语文教学是语言教学,用语言描述,用语言抒发,通过语言撞击收到成效,而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语言表达训练的最佳场所,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没有语文学科特质,不能体现语言之美,没有生动性、感染力,就会让人觉得语文课可憎,教学难有收效,学生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语文课的语言表达应该有什么特质呢?语文教学呼唤什么样的美
在杭州中语会上曾遇李商隐《锦瑟》课例,仅设计了方言朗读和古语传统朗诵的环节,对诗内模糊性强的语句缺乏细节预设,造成学生发言仅仅是泛论恋情诗、悼亡诗、政治诗的空洞概念,造成了课堂的虎头蛇尾空肚子。教者尴尬,观者失落,学生似乎除听古语朗诵有点新奇感外新获较少,期待中的高潮没有涌现。  这位青年才俊的课,总让我耿耿于怀。以他的读诗写诗(诵读法出自名门、出过自己的古体诗专集)的功底,应该对语言、意象有非同
19世纪初,德国著名医生戈朗特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懒人可以长寿,凡是长寿的人,其一生总是积极主动的."这是因为,人不活动时,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呼吸变浅.实践证明,三天不活
期刊
女人们往往会在期待中融入对新流行的渴望.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什么叫做真正的流行?蹦极,徒手攀岩,骑马,九分裤,露背装,吊带衫……都不是.看看T型台上的模特,看看西方电影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