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源于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精炼生活。诗歌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最适合孩子听赏、吟诵、阅读的语言学习材料。让孩子在反复诵读中,欣赏语言、品味语言,促进了语言积累和文学沉淀。引领孩子在诗意语文中积淀、成长。
【关键词】语言美;语言表现形式;音乐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丐,胸前的牌子上写着四个大字:自幼失明。一天,他向一位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别的东西。”于是,诗人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此后,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慷慨施舍。(雨果)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出现最早。在古代,早就有用来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诗歌。如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作为儿童早期识字,语言教育读本。中国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更是体现了诗歌文词质美的特性。中国古代的诗歌讲究“炼字炼句”。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无不看出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苦锤炼和精心推敲。
1、诗歌语言美的表现形式
1.1 丰富多样的语言内在表现形式美:一首诗的诗意、诗情、诗味,是由这首诗特定的语言形式决定的。孩子的诗中,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的是自描式的叙述;有的是创设新奇的比喻;有的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有的是运用设问的形式;有的是运用排比和顶真等等。
诗歌如此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更要求诗歌语言的精炼之美,以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物、丰富的想象、新鲜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语言美的无穷魅力。
例如:艾青的《春姑娘》,拟人化的春天变成了一个美丽多情的小姑娘。诗人从“春姑娘”的外貌描写到她的歌声,以童话的形式,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把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欢乐表达得丰富而又多彩,充满美感。
1.2 诗歌的语言美也伴随外在形式的音乐美:诗歌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准确恰当外,也伴随诗的语言节奏具有音乐性。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反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西方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声音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
在中国古代,《诗经》被称为“乐经”,其中的诗章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
诗经·采薇
(人教版六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因此,凡是一首好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走向文字深处的语言美。
(1)语言上的节奏、押韵形成诗歌的音乐性: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言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
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的字,所以又称“韵脚”。押韵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得诗句更加悠扬动听,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增强诗的节奏感和旋律感,更便于人们朗读和背诵。
当诗句抑扬顿挫的声韵和句式,有着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的稳定变化样式使,就会形成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感。工整、可重复的句式更令人有愉悦感;即使不押韵,或句式变化较大的诗歌,也多采用段落排比,句式间隔反复的方式,再加上优美比喻和拟人,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感染力。儿歌诗歌多采用诗句,诗句连续反复或者间隔反复的语言结构,便于读者领会主旋律。排比的运用有增添诗歌节奏感的功效,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排比和重复常常可以同时使用,不仅仅可以营造强烈激昂的语气,还可以赋予诗百转回肠,绵远悠长的效果。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跳,风不吹,雨不掉,
小小船儿轻轻摇,红红的花儿绿绿的草,
小宝宝啊,小宝宝啊,
你安稳稳地睡一觉。你笑眯眯地睡一觉。
风不吹,树不摇,风不吹,云不飄,
小鸟儿不飞也不叫,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小宝宝啊,
你畅快快地睡一觉。你甜蜜蜜地睡一觉。
这首摇篮曲是陈伯吹创作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共分四节,每节四行。第一行均以“风不吹”开头,第四行都以“睡一觉”收尾。“浪”、“树”、“雨”、“云”都与风相承接,使这首儿歌的意蕴自然和谐。句末押“ao”韵,注意运用叠词,如“轻轻”、“安稳稳”、“畅快快”、“绿绿”、“笑眯眯”、“蓝蓝”、“静悄悄”、“甜蜜蜜”,使整首儿歌具有明朗的节奏和音韵,极富语言的文学魅力。
(2)音乐美要求诗歌用朴素的、口语化的语言:金波在谈到创作儿童诗时,“作者要努力提炼儿童的口语。”明朗的口语入诗对儿童诗歌来说极为重要,它不但可以使诗在语言上深浅适度,而且可以使小听众立刻感受到诗的音乐性。生僻的用词、拗口的语言会切断儿童在听觉上的“声音之流”,阻塞儿童思维的连贯性。
刘饶民的《春雨》,是一首韵律优美、语言口语化、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
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
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
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这首诗押“a”韵,一韵到底,语音流畅,无一生词僻字。语言口语化,贴近儿童生活。又采用拟声的修辞方法、双声叠韵的词语、反复的句式、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儿歌呈现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音感,创造了富有音乐韵律的境界。孩子听起来悦耳动听,像听音乐;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在唱歌。
2、诗歌的语言美对儿童的影响
2.1 诗歌是儿童语言学习最好的启蒙材料: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从儿童的生活中提炼出儿童诗的语言,源于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精炼生活,集中表达抒情中心,对于生活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一当十的效果。
马雅可夫斯基说:“为了一个词,要用掉千百吨的语言矿石。”
《小小的船》是1955年叶老发表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诗中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丰富的想像。前两句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两头尖尖的小船,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后两句: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充分给孩子语言美的感受,读起来也有很强的可诵性。所以,至今仍是孩子常常吟诵的佳作。
诗是语言的钻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正在给孩子诵读诗歌,当读到“金咕噜棒,银咕噜棒,爷爷打板——”时,孩子们马上准确地接上“奶奶唱”三个字。
2.2 在欣赏诗歌语言美的同时,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
孩子天性是诗人。诗歌和孩子的思维、表达是相通的。
(1)诗歌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孩子可以在较短时间读完,符合孩子注意力不够持续的心理特点,
(2)诗歌描述富于跳跃,留下想象的空间。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
(3)诗歌富有押韵、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最适合孩子阅读;
(4)诗歌是专为孩子创作的,无论是描述的内容还是抒发的感情,都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
四季
(人教版一上)
草芽儿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是冬天”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彎弯,”叠词的用法,将修饰语后缀,符合孩子语言的特点,既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草芽、荷叶、谷穗的特点,又是多么的富有韵味呀!“雪人大肚子一挺”将一个顽皮的雪人形象句话到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每一节采用对话的形式,“我是________”,让孩子认识了四季的特点,孩子边读边表演,节奏感明快的语言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和儿童有着契和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方式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和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
诗歌以其精练又朴素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明快的节奏,引领孩子走向美的世界,让孩子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词汇,提高孩子鉴赏、运用语言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学好语文,用好语言,引领孩子在诗意语文中积淀、成长。语文教师何乐而不为?
【关键词】语言美;语言表现形式;音乐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丐,胸前的牌子上写着四个大字:自幼失明。一天,他向一位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别的东西。”于是,诗人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此后,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慷慨施舍。(雨果)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出现最早。在古代,早就有用来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诗歌。如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作为儿童早期识字,语言教育读本。中国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更是体现了诗歌文词质美的特性。中国古代的诗歌讲究“炼字炼句”。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无不看出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苦锤炼和精心推敲。
1、诗歌语言美的表现形式
1.1 丰富多样的语言内在表现形式美:一首诗的诗意、诗情、诗味,是由这首诗特定的语言形式决定的。孩子的诗中,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的是自描式的叙述;有的是创设新奇的比喻;有的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有的是运用设问的形式;有的是运用排比和顶真等等。
诗歌如此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更要求诗歌语言的精炼之美,以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物、丰富的想象、新鲜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语言美的无穷魅力。
例如:艾青的《春姑娘》,拟人化的春天变成了一个美丽多情的小姑娘。诗人从“春姑娘”的外貌描写到她的歌声,以童话的形式,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把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欢乐表达得丰富而又多彩,充满美感。
1.2 诗歌的语言美也伴随外在形式的音乐美:诗歌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准确恰当外,也伴随诗的语言节奏具有音乐性。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反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西方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声音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
在中国古代,《诗经》被称为“乐经”,其中的诗章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
诗经·采薇
(人教版六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因此,凡是一首好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走向文字深处的语言美。
(1)语言上的节奏、押韵形成诗歌的音乐性: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言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
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的字,所以又称“韵脚”。押韵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得诗句更加悠扬动听,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增强诗的节奏感和旋律感,更便于人们朗读和背诵。
当诗句抑扬顿挫的声韵和句式,有着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的稳定变化样式使,就会形成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感。工整、可重复的句式更令人有愉悦感;即使不押韵,或句式变化较大的诗歌,也多采用段落排比,句式间隔反复的方式,再加上优美比喻和拟人,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感染力。儿歌诗歌多采用诗句,诗句连续反复或者间隔反复的语言结构,便于读者领会主旋律。排比的运用有增添诗歌节奏感的功效,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排比和重复常常可以同时使用,不仅仅可以营造强烈激昂的语气,还可以赋予诗百转回肠,绵远悠长的效果。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跳,风不吹,雨不掉,
小小船儿轻轻摇,红红的花儿绿绿的草,
小宝宝啊,小宝宝啊,
你安稳稳地睡一觉。你笑眯眯地睡一觉。
风不吹,树不摇,风不吹,云不飄,
小鸟儿不飞也不叫,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小宝宝啊,
你畅快快地睡一觉。你甜蜜蜜地睡一觉。
这首摇篮曲是陈伯吹创作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共分四节,每节四行。第一行均以“风不吹”开头,第四行都以“睡一觉”收尾。“浪”、“树”、“雨”、“云”都与风相承接,使这首儿歌的意蕴自然和谐。句末押“ao”韵,注意运用叠词,如“轻轻”、“安稳稳”、“畅快快”、“绿绿”、“笑眯眯”、“蓝蓝”、“静悄悄”、“甜蜜蜜”,使整首儿歌具有明朗的节奏和音韵,极富语言的文学魅力。
(2)音乐美要求诗歌用朴素的、口语化的语言:金波在谈到创作儿童诗时,“作者要努力提炼儿童的口语。”明朗的口语入诗对儿童诗歌来说极为重要,它不但可以使诗在语言上深浅适度,而且可以使小听众立刻感受到诗的音乐性。生僻的用词、拗口的语言会切断儿童在听觉上的“声音之流”,阻塞儿童思维的连贯性。
刘饶民的《春雨》,是一首韵律优美、语言口语化、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
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
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
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这首诗押“a”韵,一韵到底,语音流畅,无一生词僻字。语言口语化,贴近儿童生活。又采用拟声的修辞方法、双声叠韵的词语、反复的句式、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儿歌呈现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音感,创造了富有音乐韵律的境界。孩子听起来悦耳动听,像听音乐;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在唱歌。
2、诗歌的语言美对儿童的影响
2.1 诗歌是儿童语言学习最好的启蒙材料: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从儿童的生活中提炼出儿童诗的语言,源于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精炼生活,集中表达抒情中心,对于生活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一当十的效果。
马雅可夫斯基说:“为了一个词,要用掉千百吨的语言矿石。”
《小小的船》是1955年叶老发表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诗中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丰富的想像。前两句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两头尖尖的小船,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后两句: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充分给孩子语言美的感受,读起来也有很强的可诵性。所以,至今仍是孩子常常吟诵的佳作。
诗是语言的钻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正在给孩子诵读诗歌,当读到“金咕噜棒,银咕噜棒,爷爷打板——”时,孩子们马上准确地接上“奶奶唱”三个字。
2.2 在欣赏诗歌语言美的同时,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
孩子天性是诗人。诗歌和孩子的思维、表达是相通的。
(1)诗歌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孩子可以在较短时间读完,符合孩子注意力不够持续的心理特点,
(2)诗歌描述富于跳跃,留下想象的空间。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
(3)诗歌富有押韵、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最适合孩子阅读;
(4)诗歌是专为孩子创作的,无论是描述的内容还是抒发的感情,都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
四季
(人教版一上)
草芽儿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是冬天”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彎弯,”叠词的用法,将修饰语后缀,符合孩子语言的特点,既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草芽、荷叶、谷穗的特点,又是多么的富有韵味呀!“雪人大肚子一挺”将一个顽皮的雪人形象句话到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每一节采用对话的形式,“我是________”,让孩子认识了四季的特点,孩子边读边表演,节奏感明快的语言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和儿童有着契和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方式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和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
诗歌以其精练又朴素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明快的节奏,引领孩子走向美的世界,让孩子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词汇,提高孩子鉴赏、运用语言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学好语文,用好语言,引领孩子在诗意语文中积淀、成长。语文教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