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灵秀谁堪比——陈少梅及其书画艺术(二)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04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观陈少梅先生的作品,用笔遒劲峻拔,爽利酣畅,或老辣苍润,或秀丽工致,繁简自如,能收能放,略无滞涩。陈少梅先生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取法“北宗”,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之气,从浙派戴进、吴伟取其滂沛生动之致,再溯源而上直步南宋马远、夏圭的门庭。晚明以降,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区分过分,褒贬近乎极端,人物选择也不完全恰当,然以他“天下文章司命”之地位,趋附者滔滔乎天下皆是,以至300多年来画坛崇南贬北;以陈少梅的学养,他当然知道董其昌的“非吾曹当学”,他对南北宗说,及南北宗说论及的画家了然胸次、洞若观火,无偏见的虔诚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陈少梅不随时尚,取法北宗,是天性所好,也是他忠实艺术,不从俗沉浮,苟合取容的性格所致。他是一位勇于冲决陈腐观念、勇于变革的画家。今之评陈少梅先生,每以“当代唐伯虎”、“马、夏再世”、“北宗山水传人”论之,说陈少梅兴300年之衰,以他对北宗画法的贡献并不为过,然而不能仅以北宗视陈少梅先生。笔者更赞同著名画家范曾先生,以及天津美院教授何延酷先生的观点,范曾先生说:“少梅先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其渊源如此,概不可以南北宗限之也。”(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何延喆先生以“南风北骨”概括陈少梅先生的山水画,认为陈少梅先生“艺术面貌渊穆清华,北骨南风互为表里,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旋律。”(何延酷、何厚今《陈少梅传》)
  


  据天津文史馆馆员卞慧新回忆,1939年5月14日故友聚会,陈少梅先生以“气韵与笔墨”为题漫谈绘画。陈少梅说:中国绘画最重气韵,画有雅俗之分,即在于气韵之有无,作画之人先不俗,画才能雅。“倪云林作画,寥寥几笔可是很好,就因为有气韵。”“唐寅作画合气韵笔墨为一,所以其作品高出流辈;至于倪云林,重气韵,不再留意于笔墨,其造诣则更卓越矣。”(卞慧新《陈少梅谈画》)。陈少梅先生与好友、海派画家彭昭义论及南北宗说:“南北融合提法好,我虽宗北,但也避其霸悍和外露……”,“我喜倪字,更喜云林子绘画,寥寥数笔即成佳作,意境深远,有书卷气。”(何延喆、何厚今《陈少梅传》)。倪瓒所写云、烟、林、石简淡而蔚然,高古而深秀,以南宗巨擘为世所共尊,陈少梅先生对他的书画更情有独钟,由此可见陈少梅先生在艺术上并无门户之见。如果我们仅仅看到陈少梅先生的勾勒和斧劈皴而断言其为北宗,则其识见近乎拘守门户者,范曾先生说的好:“陈少梅从心灵上所趋附的乃是中国文入画的水域,粼粼其辉,在他的作品中所透露的气息与倪云林、王蒙神遇而迹化,而与浙派某些画家的张扬跋扈却貌合而神离,此中奥妙非一言可尽者。”(范曾《陈少梅画集序》)
  陈少梅先生作画喜用笔峰稍长的狼毫,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以中锋笔勾勒,所谓“中锋转折,万毫齐力”,力透纸背,笔在手指捻动中迅走疾行,悬肘悬腕,或腕虚枕微悬,笔锋时藏时露,重按轻提,或一贯到底,或间有断续,勾皴结合,干湿浓淡一挥而就,神采气力皆在笔端毫峰,来不得半点迟疑他画山石,中锋笔勾廓,趁墨未干大笔皴擦,大斧劈皴则笔肚卧纸,浓墨湿笔迅疾皴拂挥扫,然后趁湿用淡墨打开,极淡处用净水再接再扫,从浓到淡一气呵成,取得山石、坡岩、峰峦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效果;他写树形质纹理勾皴得法,笔墨苍劲,支干扶疏,树叶、松针一笔不苟,摇曳生姿;写溪流水波,生动流畅,如闻其声;写人物风神飘逸,气韵超然。北宗山水用笔纵横高简一遍成画,不可重叠加墨,功力不济则板露刻结,这使数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望而却步,陈少梅先生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取法北宗,笔墨功力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当代书画鉴定界泰斗启功先生评陈少梅先生画作;“运毫何殊运斤,着墨即是明人。”(启功《题陈少梅绘醉酒图》)生动而贴切。
  


  陈少梅先生的书法,学习倪瓒、米芾,再溯源王献之追寻其天趣。先生的遗物中几张倪字照片因无数次的研习摹写四角都磨圆了,几本米字珂珞版字帖满是原砂笔的圈圈点点,可见他在倪字、米字上下过很深的工夫。
  陈少梅先生书法初承家学,随父研习古代碑帖,对历代书家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一幅查士标的书法是他少有的藏品,昭示了其之所好、所求;清初书画家查士标擅画山水,初学倪瓒,以天真幽淡为宗,与孙逸、汪之瑞、僧弘仁并称“海阳四家”,书法从董其昌人手,纵逸处近米芾。书法在传统文化中占据极重要的位置,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人才辈出浩如繁星,元代书画家倪瓒书法学六朝人,僻涩中独具古媚的风格;米芾以书法闻名于世,体势骏迈,为北宋四家之首。陈少梅先生书法的取向、选择,如画法一样,表现出他卓越的见识。倪瓒的超脱峻美,米芾的潇洒奔放,正符合他的性格。陈少梅先生喜云林子,30年代学倪字,40年代又学米字,潜心临摹,揣摩倪氏、米氏的神韵气质,他学倪氏、米氏非仿迹皮毛,而是得其神髓;非生搬硬套,而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以倪瓒疏朗清峻的骨架,注入米芾倜傥雄健的风神,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这是承袭传统、勤学苦练,达到隐言忘机的境界,自然形成的独特风格;这是力学古人,笔墨功力炉火纯青,再加个性和高雅审美情趣,然后达成自由境界书风的经典范例。陈少梅先生题画常用楷书,楷书中有隶书笔意,偃仰、平直、转折、顿挫,从容舒畅,结体秀美刚劲,“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而他的行书,如1948年作的《卖饼儿》题跋:“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1953年临米芾的《砂步帖》等,以及信手写来的信笺,如1946年5月15日写给友人的信,自如随意,更是潇洒飘逸,“风樯阵马,沉着痛快”。2005年7月,在天津举行的“国画大师陈少梅与津派国画研讨会”上,中央文史馆书画司司长刘松林先生说:“我站在陈先生的书法面前非常兴奋,仿佛看到了米芾!”陈少梅先生的书法是现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启功先生评价说:“他题画的书法,着字不多,而笔笔耐人寻味,足与画笔的气息相映发……少梅先生学倪氏的书法则真可说是骚着痒处。令人惊奇而又喜爱,并不在他的画法之下。”(启功《陈少梅画集序》)范曾先生评论说:“深得倪云林清佼俏拔之神韵上溯王献之亦得真传”(范曾题陈少梅书法)。“……故少梅书法沉著飞翥,与其画相得益彰,并称绝伦。”(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
  陈少梅先生的作品,50年代以前多取中国文人传统采用的题材,如听泉、观瀑、赏梅、读书、抚琴、赋诗、草庐、山居等等;有画高仕、仕女、观音、达摩、古代圣贤、神话人物等,人物多以山水为背景,山水常有人物点缀;有寄情山水、画山水以抒怀;有取材历史典故、古文、诗赋等。在陈少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他对艺术的执着;弘汲鲸饮,追本溯源的心路历程。如《春山图》,他在题画中写:“曾在沪读见恽南田春山图,清逸之气浸人肌骨,展玩既久,飘然欲仙,十余年不能暂忘也,此幅以郭河阳手法拟南田气韵,亦颇有相合之处。”从中可见他在艺术上如醉如痴努力求索的情景。另一幅《风雨归舟图》,这是他偶见明代并非大家的吴亦仙的山水画,被画中笔墨气息感动,提笔挥毫运斤成风,以带水大斧劈皴劲拖横扫,把急风骤雨、巨石嵯峨、江涛汹涌、树林摇曳表现的淋漓尽致,并题曰“明吴亦仙健拔劲锐之笔,沉着浑厚之气,可揖让于戴进、吴伟之间,偶抚此图,郁郁勃勃觉江风海雨瑟瑟生指腕间也。”同样可见他在艺术上努力求索,且英雄不问出处的情景。1943年陈少梅先生仿仇英笔意为冯忠莲女土创作了工致青绿山水《山居图》,幅不赢尺的画面,崇山峻岭,瀑布溪流、密林草庐,神情飘逸的高仕漫步林间。当代书画鉴定界泰斗启功先生鉴定说:该图是“至精极妙之品”,补题赞曰:
  


  万壑松风尺素收,故人遗迹忽经眸。
  无边灵秀谁堪比,云白山青似十洲。
  陈少梅先生取法唐寅、仇英、马、夏诸家之精髓,注入倪云林简淡蔚然的气韵,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著名画家范曾先生说:“近世以还集宋元画法大成者南有黄宾虹北推陈少梅此非偏私之论也”。(范曾题米景扬藏画)“纵览近世画坛山水画,有固守民族菁华,融会诸家法,再辟蹊径者,此南有黄宾虹,北有陈少梅;有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自成家法,大纛重张者,此南有傅抱石,北有李可染。此四君者,皆学养深厚,对传统心存虔敬,潜修默练、励志精进,然后面貌独具,然后蔚为大家。天下云集而景从,岂徒然哉!所谓‘新文入画’此四君可当之矣。”(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
  陈少梅先生承家学,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以诗人之眼观物,画中有诗,以诗言事;画中有诗是画家孜孜以求的境界,然成功者寥寥,古往今来达此境界,陈少梅先生当推屈指可数者,故同画传统题材,陈少梅先生更上层楼,看他的画如同读一首诗,一篇优美的散文。《西园雅集图》、《桃花园图》、《赤壁游》、《秋声赋》、《金陵十二钗》、《二十四孝图》等都是。1945年创作的《西园雅集图》是陈少梅先生的代表作,描绘北宋苏轼、苏辙、米芾、黄庭坚、李公麟、秦少游等16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家集会的情况。当时李公麟、后来南宋马远都画过《西园雅集图》。陈少梅不同于古人,没有把人物局限于王诜家,而是把这些人以及王铣家仕女、书童共21人分五组,赋诗、作画、抚琴、题壁、问道,置于大自然中,以鸟瞰的构图,为他们以及观者提供了可游的深远空间,苍松、湖石、蕉荫:、巨崖、坡脚、清溪、修竹,将人物自然分隔又有机联系,错落有致,宾主有序,各肖其形,独具匠心的精妙构图,清逸淡雅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桃花源图》是陈少梅先生特别钟爱的题材,这是战乱中的画家,渴望人民可以过上世外桃源般没有纷争的生活,《桃花源图》有立轴、长卷、扇面,与《西园雅集图》同年创作的《桃花源图》是幅扇面,讲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仔细把玩,仿佛随同渔人弃舟登岸穿林过山进入世外桃源。不到尺幅的画面展现了可游、可居的广阔空间,细笔精绘,笔墨功力深厚,匠心独具,体现了画家超人的技巧、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陈少梅先生擅于扇面画,《西园雅集图》也有扇面,都是近代画坛罕见的珍品。1948年绘制的《观瀑图》属于笔意粗放的山水画,画的上部他以大斧劈皴浓墨湿笔迅疾挥扫绘成鬼斧神劈的断崖绝壁,绝壁上枯松倒挂劲若屈铁,飞流转石直泻似狂萆,绝壁下浪花叠雪如闻水声激越;生动写出李白《蜀道难》的诗意。画的下部,水面横一叶扁舟,一士人坐于舟上,神情飘逸,仰面观瀑,舟上置一坛酒,该士人莫非酒仙李白?画的上部大气磅礴,画的下部萧洒文静,一动一静构成和谐的美。
  陈少梅先生也画梅、兰、竹、菊,以及花鸟,墨荷等,他画梅、兰、竹、菊,多与山石泉瀑相结合而自成面貌,画梅主干枝勾皴一次成形,老辣苍劲,勾花自如随意,冷逸孤傲,如他所题:“几片冰魂,千秋古雪。”在以浓艳华丽画梅的世风中可谓一枝独秀。他画竹,清脱潇洒,观者如沐林下清风;他的花鸟画《秋荷》、《墨荷》、《双清图》、《双清图扇》、《竹石双清》、《喜鹊登梅》等,挺拔秀发,清气满乾坤,也体现了深厚的笔墨功力,是画家内在气质和精神品格的自然流露。1990年中央文史馆代表团访问香港,他和夫人冯忠莲合作的《东风第一枝》白梅图一起赴港展出,好评如潮。
  


  中国画源于自然,是对自然的高度概括,陈少梅先生继承传统的同时,同样注重师法自然,外出总带着纸笔,见有独特的景物随时记下,速写本上画满山、水、树、石,他画的山川树木十分生动,树枝穿插走向非常自然,皆因源于自然回归自然。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少梅先生走出书斋,更注重写实,他的速写本上不只画山水树石,增加了更多劳动、生活的场面。以前他也有一些写实的作品,这时,他用传统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章法、意境,有了巨大变化,创作了一批歌颂祖国,描绘人民新生活的作品。如《牧牛图》、《丛林远岭》、《燕山秋色》、《颐和园王琴峡》、《燕山春晓》、《海阔天空》、《幽林山径》、《京郊百景》、《江南春》、《小姑山》等等。《牧牛图》,寥寥数笔勾出池塘垂柳,生动写意,又以谨细的笔墨画出带草帽的牧童和洗浴中的水牛,描绘新时代的农家乐画面,和谐清新,笔墨酣畅。《幽林山径》、《京郊春景》等都是以油画的构图方式描绘自然。《幽林山径》是一幅丛林水墨写生;《海阔天空》描绘解放军战士守卫海疆,大海波澜壮阔,气势恢弘,海浪击岸,海鸥在浪花中翻飞;《京郊春景》画出树林、田野、阡陌纵横,以及远处风吹草地见牛羊。可惜很多作品未能完成。
  《江南春》、《小姑山》是陈少梅先生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的力作。《江南春》是一幅青绿山水,青山、杨柳,荷叶点点的池塘,贴着“光荣之家”的农家院落,老婆婆和小姑娘正给在水田中集体插秧的农民(显然是互助组)送饭,烟岚轻笼、翠色宜人,这是首新时代的田园诗。《小姑山》是写实的山水画,小故山耸立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之中,小姑庙建于半山峭壁之上,梳妆亭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山上岩石叠倚,绿树蓊郁,长江浩浩荡荡,远去的帆影,衬托出水天一片。画面雄奇壮阔,气势恢弘,令观者心旷神怡。1954年秋,首届全国美展在北海猗谰堂展出。正在访华的波兰国立美术学院院长到场参观,被该画的艺术魅力所震撼,在画前长久伫立,大加赞堂赏,誉《小姑山》是画展中第一张好画。画家、现中央文史馆馆员孙天牧先生当时在场,此情此景记忆犹新。
  陈少梅先生的作品一直被专家、画坛前辈所推崇,然而由于他的早逝,以及其他原因,一度少为人知,伴随着改革开放,艺术品市场日趋活跃,才逐步为人所认识,以至成为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追逐的热点,其作品价位呈直线飙升之势。上世纪60年代,某艺术品收藏家,以15元购得陈少梅画《西园雅集图》扇面,1996年在北京翰海以29万元拍出;上世纪80年代,某香港艺术品收藏家,以港币3万元购得陈少梅画《夏山图》立轴,2002年在香港苏富比以港币t40.4万元拍出;2004年春香港佳士德由欧洲征集的两幅不足两尺的陈少梅的山水画,均以192万港币成交;天津文物公司主办迎春文物拍卖会,在拍陈少梅画《二十四孝图》长卷时,场内高潮迭起,起价60万元的拍品,以打破常规的竞价迅速攀升至500多万元,最后以561万元成交。创下天津文物拍卖以来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天津近代画家单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时光流逝,陈少梅先生辞世已经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风雨,北京西山脚下的湖南公墓已不知所踪,那块青石板墓碑也已成灰烬,半个世纪来一些倾动画坛的人和事渐渐被人淡忘,然而丹青铸史,早逝的陈少梅非但没有被历史所漂没,反而在时间的流变中强劲地崛起,“无边灵秀谁堪比”,陈少梅先生用画笔树立了一座丰碑,他的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拟以家谱资料为基础,通过方氏试资田的研究,探讨清代桐城资助科举试资的善举,以及宗族和官绅在这一善举建立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以期从另一视角探讨桐城地方社会的关系。方氏试资田由直隶总督方观承捐资设立,建立之初交给知县委托县学管理,道光初年收归本族自管。试资田的运营,均是委托士绅担任管事,先是县学委托张鸿棫父子担任管事近半个世纪,后又任命族内管事方墨林父子。试资田的运营过程中,也注意与其
期刊
长城目睹了历代战场风云,铸塑了无数英雄志士,也写下了各族人民和平共处的美好诗篇,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其赋诗讴歌,挥毫泼墨。军人出身的山水画家张龙新把他对长城的崇敬与依恋之情融入笔墨,长期以长城作为创作母题。十几年来,他数十次翻山越岭,登临关隘,写生体悟,创作了若干长城题材的山水系列作品。  龙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实践。他的长城长卷(高2米、宽138米,被中国长城博物馆收藏),灵活地采用了山
期刊
我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喜爱书法。幼时经常看长辈书写,并在旁为大人接纸研墨。当时我家住在宣武门内大街,邻居有一刻字店,名为“茂丰斋”,店主人孟旭东先生是个书法家;他不但能刻字,同时还为人家书写牌匾,对联和写小楷字的履历表。我经常去那里串门,大约从五、六岁开始,至初中毕业为止,总共约有八、九年的时间。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就去刻字店,趴在桌边看人家刻字。有时人家劝我去别处玩,我也不离开,就是喜欢看。
期刊
董浩,曾用名董大都,生于1956年,幼承家传,五岁起习画,专修人物、花鸟、书法及油画。1975年参加油画展。  1998年起任中国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理事、《小书画家》杂志编委、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大庆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曾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董浩叔叔的画》、《董浩书集》等画集。50万字自传《故事人生》收录250多幅书画作品,发行近10万册。《书画中国》电视
期刊
编者按:2月18日记者采访刘蟾,同时拜见夏依乔师母,那天上海难得下大雪,窗外望去银装素裹,而夏师母却一身印花大红棉袄,精神特别好。刘蟾现定居香港,时常来上海看望母亲。刘蟾对《鉴藏》杂志非常熟悉,去年第5期曾登载刘海粟先生最后之艺谈,这次她又向编辑部要了几本。      采访人:程 助  整理:赖东平    记者:首先感谢您接受《鉴藏》的采访,对于刘老的艺术成就已经有许多著作及专家作了阐述,这里就不
期刊
当今的艺术市场热闹非凡、异常火爆,尤其是中国油画异军突起,受到了海内外众多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不少名家的作品供不应求,价格扶摇直上,迭创新高。在这样大背景下,冠中画廊经过长时期的精心策划筹办,于日前在沪上正式开业,上海市人大主任龚学平欣然命笔题写了“冠中画廊”四个招牌大字。“冠中画廊”坐落在黄浦区陆家浜路肇周路口,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画廊上下两层,除了展陈名家作品外,还别出心裁地用名家雕塑和琉
期刊
鹿目格    鹿目格是寿山的一个地名,所产印石即叫鹿目格,她和产田黄的上、中、下毗邻,离高山稍远一点,这里是沙地,所产的印石几乎都是沙中挖出的独石,和田黄有些相似,第一块田黄的出现也是在沙中挖出的。但大多数都是含许多沙质和火山灰之类杂质,部分优质者,称鹿目田、有石皮,极温润凝灵,然而,不少个案的内层部分却含有粗糙的沙质,导至有些石评家认为鹿目田只是层皮可取,其实,也有通体温润凝灵的个案,只是罕有而
期刊
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业内人士归纳目前中国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的发展特点为:中国书画领跑市场;中国油画芝麻开花;瓷器杂项成交平平。  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于第二个高潮过后的平稳发展时期。有业内人士预言,2006年必将是我国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稳中求胜的一年!但必须看到好形式中的不和谐声音,艺术品市场造假、售假行为屡屡发生,市场秩序并不规范。  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
期刊
在深圳五洲宾馆刚刚结束的华奇迎新拍卖会上,著名画家阎正先生的新作《虎头雪獒》拍出了26万的高价,在深圳拍卖市场上引起轰动。《藏獒》系列画作题材新颖,构图精奇,笔法细腻,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艺术界的关注,藏家纷纷追索,迎新拍卖会上的这幅《虎头雪獒》甫一露面,竞价声此起彼伏,会场上举牌一片,竞争非常激烈,经过数十个回合的争夺,最后被专程从汕头赶来的藏家竞得。  阎正,1943年生于西安,河南孟津人,是著
期刊
与台湾奕埴国际股份公司合作举办《宝岛台湾》展。  与北京中视搜寻天下节目策划中心合作拍摄100集电视片《中国佛教文化》。  举办“中国文物之春”画展义拍活动。  与企业界建立联系。  与海外组织个人建立联系。  “中国文物之春”预计3月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