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师要尽快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就必须首先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教师角色的适应与转换速度决定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成败。本文分析了当前教育背景对传统体育教师角色行为的挑战,并对当前体育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作了理论的探索
[关键词]体育教师 角色 转换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教育工作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生生存。在这种教育的新背景下,体育教学领域也正经历着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程编制权利正逐渐下放,体育教师的角色行为不应再仅仅被看成是“课程实施者”,而更应成为“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要由过去的“技术熟练者”范式向现代的“反思实践者”范式转变。这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要做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探讨,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更好地适应这种转变提供一定的理论思维。
一、在体育价值取向上,由单纯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健康教育者转换
现代教学论已经实现了从注重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价值取向到以注重建构学习主体为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往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过分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承及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未来的体育课程将更加关注课程在健康、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个体需求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心健康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由单纯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换。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法,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望,限制了他们对运动乐趣的体验,对规范和标准的盲目追求,使学生在没有体验到运动乐趣之前就已经厌倦了,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让学生运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益处。因此体育教师要成為合格的健康教育者必须以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习惯。
二、在师生关系上,由居高临下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换
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者的角色地位,是发号施令者。师生之间关系是不平等的,学生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有什么想法,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教师的要求,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应器,创新意识被泯灭,师生关系变得极其冷淡。教师要转变角色,认识到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应由权威者变成学生的朋友,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角色一旦发生改变,就很容易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在教学过程中,由知识、技能的灌输者向学生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促进者转换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学的过程,许多体育教师沿袭了竞技运动中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教师做动作,学生就跟着模仿,无需多动脑筋。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健身、锻炼习惯的过程。
四、在课程运作上,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转变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也才能改变传统教育中的统一性大多、个性化不足的缺陷。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课程的编制权正逐渐下放。在体育教学领域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使体育教师在课程运作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体育教师正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主动研究者和参与者。当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时,他是以学习目标达成作主线来安排教学,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来设计教学,这样就能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主要在户外活动,受气候、季节、天气、地理及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的影响),更好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设计体育课程,这样不仅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改变过去体育教学“千校一面”的状况,形成百花齐放、富有生机的局面。
五、在自我发展上,由技术熟练者向反思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转换
在近代以来的制度化教育背景下,工业管理的模式被应用于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过程均被“标准化”,在技术观点下,教育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系统,教师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传授的技术熟练程度上。体育教师关心和努力的是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技能完好无缺地传给学生,而不需考虑他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这是导致学生“爱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所在。当体育教师由技术熟练者向反思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转换时,才会由单纯的仅关心如何教提升到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更有效教的层面上,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提高其行为的有效性。其次,通过教学反思和参与教育研究活动可以使体育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工作责任感。再次,能够激发体育教师的内动力,增进其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最后,可以洞悉了解时代前沿的体育教育科研成果,校正自己头脑中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从过去的技术熟练者范式走向反思实践者范式时才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角色的新期待,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角色调整、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结构及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2]马万凤.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角色[J].体育科技,2002,(1).
[3]孙璞.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2,(2).
[4]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5]李瑾瑜,柳德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2002.
[关键词]体育教师 角色 转换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教育工作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生生存。在这种教育的新背景下,体育教学领域也正经历着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程编制权利正逐渐下放,体育教师的角色行为不应再仅仅被看成是“课程实施者”,而更应成为“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要由过去的“技术熟练者”范式向现代的“反思实践者”范式转变。这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要做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探讨,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更好地适应这种转变提供一定的理论思维。
一、在体育价值取向上,由单纯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健康教育者转换
现代教学论已经实现了从注重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价值取向到以注重建构学习主体为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往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过分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承及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未来的体育课程将更加关注课程在健康、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个体需求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心健康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由单纯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换。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法,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望,限制了他们对运动乐趣的体验,对规范和标准的盲目追求,使学生在没有体验到运动乐趣之前就已经厌倦了,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让学生运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益处。因此体育教师要成為合格的健康教育者必须以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习惯。
二、在师生关系上,由居高临下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换
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者的角色地位,是发号施令者。师生之间关系是不平等的,学生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有什么想法,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教师的要求,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应器,创新意识被泯灭,师生关系变得极其冷淡。教师要转变角色,认识到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应由权威者变成学生的朋友,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角色一旦发生改变,就很容易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在教学过程中,由知识、技能的灌输者向学生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促进者转换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学的过程,许多体育教师沿袭了竞技运动中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教师做动作,学生就跟着模仿,无需多动脑筋。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健身、锻炼习惯的过程。
四、在课程运作上,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转变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也才能改变传统教育中的统一性大多、个性化不足的缺陷。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课程的编制权正逐渐下放。在体育教学领域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使体育教师在课程运作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体育教师正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主动研究者和参与者。当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时,他是以学习目标达成作主线来安排教学,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来设计教学,这样就能充分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主要在户外活动,受气候、季节、天气、地理及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的影响),更好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设计体育课程,这样不仅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改变过去体育教学“千校一面”的状况,形成百花齐放、富有生机的局面。
五、在自我发展上,由技术熟练者向反思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转换
在近代以来的制度化教育背景下,工业管理的模式被应用于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过程均被“标准化”,在技术观点下,教育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系统,教师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传授的技术熟练程度上。体育教师关心和努力的是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技能完好无缺地传给学生,而不需考虑他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这是导致学生“爱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所在。当体育教师由技术熟练者向反思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转换时,才会由单纯的仅关心如何教提升到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更有效教的层面上,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提高其行为的有效性。其次,通过教学反思和参与教育研究活动可以使体育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工作责任感。再次,能够激发体育教师的内动力,增进其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最后,可以洞悉了解时代前沿的体育教育科研成果,校正自己头脑中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从过去的技术熟练者范式走向反思实践者范式时才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角色的新期待,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角色调整、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结构及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2]马万凤.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角色[J].体育科技,2002,(1).
[3]孙璞.论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2,(2).
[4]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5]李瑾瑜,柳德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