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还是一名本科生的吴斌与桂希恩、樊明文等5位同学获得武大“朱裕璧医学奖”,因为他与同学们发明了一种新型创可贴,并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一举夺金。不过,当时人们没想到,这群年轻人凭着勇气和毅力,硬是让成果从实验室一步步走向了市场。目前,吴斌有着双重身份:研二学生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
创业过程中,吴斌和同伴们一直专注于伤口护理领域。他们的理念很动人:“除了我们,没有人知道你受过伤。”
这个创业灵感,最早来源于大三时的一次实习。吴斌本科阶段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在实习中,他留意到国内传统的伤口疗法是干燥疗法,医用敷料使用棉纱布,换药时很不方便,甚至会损害伤口肉芽,造成疤痕。
于是吴斌开始琢磨:能否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替代品?他召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了一支团队,多次赴深圳、上海等地进行市场调查,先后走访了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余所医院和近300名患者。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他们决定将临床知识应用于甲壳素类新型伤口敷料产品的中试设计,最终在多位教师指导下,研制出面膜状“纽绿特”创可贴。这种敷料不仅生产成本较低,还具有快速愈合、不用换药、不留疤痕等优点,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在此基础上,吴斌等人完成了一份既有针对性、亦不失可行性的《纽绿特活性敷料创业计划书》,于2006年获得第5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当年,他们自筹资金10万元用于产品深度开发;2007年6月注册成立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首笔50万元投资,主要用于中试。这意味着他们的创业脚步,大胆地从“纸上谈兵”走向了“真枪实弹”。
从屡遭失败到初迎曙光
缺乏资金,几乎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初期都会遭遇的瓶颈。吴斌和创业伙伴同样挨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资金紧缺,就到二手市场“淘”办公设备;请不起工程师,就向技术人员“偷师”;租不起写字楼,就跑到郊区民房“扎营”……无论怎么省,没多久公司仍然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
他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团队10名成员,都没有企业的相关经验,非常困难。我们请不起工程师,就自己去学,自己充当工人,到他们的生产线去学习。非常直接告诉人家:我希望来学习,希望看下这块怎么来生产。别的企业也被我们当时所感动,也愿意接受。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把每个问题一步一步克服。”
吴斌等人四处寻找投资,一家家走访,一次次遭拒,也不气馁。经历了探索、失败、再探索的漫长过程,他们终于迎来了曙光:一位企业家决定分期为该公司风险投资1000万元。团省委、武大、东湖高新开发区也给予援助。团省委“青年创业支援计划”提供10万元资金扶持,并组织专家对这支创业团队进行系统培训。现在锐尔公司入驻省青年企业孵化器,团省委又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政策支持。各界的帮助,使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
短短几个月内,公司由6人扩充到21人,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生产线落成,顺利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产品在省内几家医院临床试用中受到好评,并逐渐走向广州、深圳和济南等一线城市……
公司逐渐站稳了脚跟,而吴斌未曾懈怠学业。这个昔日的医学生选择了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因为他觉得公司正处于市场开拓期,要进行渠道建设和市场推广,自己不能光有技术,还应为创业能力“充电”。
他说:“创业,需要多一些勇气、信心和坚持。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团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挑战杯获奖到公司成立,吴斌用了整整一年深入市场调研、寻找风险投资,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坚守了4个月之久。对后来者,吴斌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肯定是很大的,但你不迈出第一步,你永远不知道差距大在哪里。能把理想和现实对接好的一个词,非常关键叫坚持。必须坚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每一步好好地走,多一份勇气、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坚持,美好的明天总有一天会到来。
创造、创新、创业,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
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坎坷。吴斌坦言,“没有学校的关心支持,没有老师的细心指导,我和我的团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
简短的言语,饱含着坚定、执著与感恩。
作为“创业明星”,吴斌对“三创”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三创’教育让我获益很多,在我看来,创造、创新、创业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吴斌说,“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的培养模式,为我实现理想搭建了平台。”
本科时,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吴斌辅修了工商管理,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创造方面的兴趣。和同学一起跟着导师做课题,他培养了开发新技术的灵感。
在导师“多出高水平创新型成果”的鼓励下,吴斌不甘平庸和原地踏步,终于研制出以海洋生物甲壳素为原料的钮绿特新型活性伤口敷料。紧接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时候,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比赛,吴斌结识了不同专业的学生,最后与他们组成了“钮绿特创业团队”。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专业、技术、市场、财务等多方面培训。
最终,他们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一举荣获金奖,由此踏上了创业之旅。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学校在办公场所、技术生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沐浴三创教育春风,希望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业人才。”吴斌真诚地期望。
目前,吴斌一边忙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一边拓展公司业务,经常奔波于武汉、广州、上海等城市。在采访最后,吴斌告诉记者,公司新建的厂房即将投产,这意味着公司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怀揣梦想,就能创造一片天地。”吴斌说,要把这句话送给所有年轻的创业者们。
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
创业过程中,吴斌和同伴们一直专注于伤口护理领域。他们的理念很动人:“除了我们,没有人知道你受过伤。”
这个创业灵感,最早来源于大三时的一次实习。吴斌本科阶段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在实习中,他留意到国内传统的伤口疗法是干燥疗法,医用敷料使用棉纱布,换药时很不方便,甚至会损害伤口肉芽,造成疤痕。
于是吴斌开始琢磨:能否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替代品?他召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了一支团队,多次赴深圳、上海等地进行市场调查,先后走访了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余所医院和近300名患者。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他们决定将临床知识应用于甲壳素类新型伤口敷料产品的中试设计,最终在多位教师指导下,研制出面膜状“纽绿特”创可贴。这种敷料不仅生产成本较低,还具有快速愈合、不用换药、不留疤痕等优点,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在此基础上,吴斌等人完成了一份既有针对性、亦不失可行性的《纽绿特活性敷料创业计划书》,于2006年获得第5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当年,他们自筹资金10万元用于产品深度开发;2007年6月注册成立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首笔50万元投资,主要用于中试。这意味着他们的创业脚步,大胆地从“纸上谈兵”走向了“真枪实弹”。
从屡遭失败到初迎曙光
缺乏资金,几乎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初期都会遭遇的瓶颈。吴斌和创业伙伴同样挨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资金紧缺,就到二手市场“淘”办公设备;请不起工程师,就向技术人员“偷师”;租不起写字楼,就跑到郊区民房“扎营”……无论怎么省,没多久公司仍然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
他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团队10名成员,都没有企业的相关经验,非常困难。我们请不起工程师,就自己去学,自己充当工人,到他们的生产线去学习。非常直接告诉人家:我希望来学习,希望看下这块怎么来生产。别的企业也被我们当时所感动,也愿意接受。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把每个问题一步一步克服。”
吴斌等人四处寻找投资,一家家走访,一次次遭拒,也不气馁。经历了探索、失败、再探索的漫长过程,他们终于迎来了曙光:一位企业家决定分期为该公司风险投资1000万元。团省委、武大、东湖高新开发区也给予援助。团省委“青年创业支援计划”提供10万元资金扶持,并组织专家对这支创业团队进行系统培训。现在锐尔公司入驻省青年企业孵化器,团省委又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政策支持。各界的帮助,使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
短短几个月内,公司由6人扩充到21人,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生产线落成,顺利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产品在省内几家医院临床试用中受到好评,并逐渐走向广州、深圳和济南等一线城市……
公司逐渐站稳了脚跟,而吴斌未曾懈怠学业。这个昔日的医学生选择了攻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因为他觉得公司正处于市场开拓期,要进行渠道建设和市场推广,自己不能光有技术,还应为创业能力“充电”。
他说:“创业,需要多一些勇气、信心和坚持。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团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挑战杯获奖到公司成立,吴斌用了整整一年深入市场调研、寻找风险投资,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坚守了4个月之久。对后来者,吴斌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肯定是很大的,但你不迈出第一步,你永远不知道差距大在哪里。能把理想和现实对接好的一个词,非常关键叫坚持。必须坚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每一步好好地走,多一份勇气、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坚持,美好的明天总有一天会到来。
创造、创新、创业,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
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坎坷。吴斌坦言,“没有学校的关心支持,没有老师的细心指导,我和我的团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
简短的言语,饱含着坚定、执著与感恩。
作为“创业明星”,吴斌对“三创”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三创’教育让我获益很多,在我看来,创造、创新、创业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吴斌说,“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的培养模式,为我实现理想搭建了平台。”
本科时,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吴斌辅修了工商管理,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创造方面的兴趣。和同学一起跟着导师做课题,他培养了开发新技术的灵感。
在导师“多出高水平创新型成果”的鼓励下,吴斌不甘平庸和原地踏步,终于研制出以海洋生物甲壳素为原料的钮绿特新型活性伤口敷料。紧接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时候,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比赛,吴斌结识了不同专业的学生,最后与他们组成了“钮绿特创业团队”。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专业、技术、市场、财务等多方面培训。
最终,他们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一举荣获金奖,由此踏上了创业之旅。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学校在办公场所、技术生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沐浴三创教育春风,希望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业人才。”吴斌真诚地期望。
目前,吴斌一边忙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一边拓展公司业务,经常奔波于武汉、广州、上海等城市。在采访最后,吴斌告诉记者,公司新建的厂房即将投产,这意味着公司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怀揣梦想,就能创造一片天地。”吴斌说,要把这句话送给所有年轻的创业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