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综合性护理干预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明显提高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综合性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52-03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身体、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伴有60%~80%的偏瘫[1]。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对4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一侧肢体瘫痪,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中相关的标准。年龄42~72岁,平均(55.48±11.30)岁,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入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依从性好,排除合并有心脏疾患、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惊厥或合并有脑炎者及合并其他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免疫性疾病、合并其他疾原体感染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8周,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干预 脑梗死偏瘫患者易产生自卑、悲观、恐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内心,积极鼓励患者。同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關知识,并向患者介绍以前经康复治疗好转的病例,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的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 康复护理干预 根据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急性期予被动运动以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期主要进行床上、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从坐到站起的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等[2]。日常生活训练主要包括鼓励患者双手持勺进食,协助自己刷牙、梳头等,坚持用健手带动患手做伸、屈、上举等动作,如穿衣、洗漱等,坚持练习系鞋带及使用便器等[3]。
1.2.3 饮食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低淀粉、低脂肪、低盐、高纤维、高矿物质,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4]。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多进食鸡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制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进食时嘱患者细嚼慢咽,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食物为宜。
1.2.4 健康宣教 可以借助宣传栏、手册、图片、成功病例等,向患者进行疾病的病因、预防、治疗及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另外,可以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增强家属对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1.3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QLI是由Spitzer制定的生存质量调查表,包括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偏瘫部位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干预前,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综合性护理干预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因躯体、心理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压力,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6]。 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护理工作作为一项综合的干预措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脑梗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传统的护理方法是以疾病为中心进行对症护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清,生活质量改善不显著,部分患者病情甚至还会出现恶化,仅能保证患者治疗期间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综合性护理要求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原则[7-10],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治疗中,以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11-13]。其中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的重要环节,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伴有抑郁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尽量消除其心理障碍,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护理与相关治疗。同时应告知患者相关的饮食原则[14],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清单,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
康复训练是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指导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患者机体的正常功能,减少患者对于他人的依赖程度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位的摆放、上下肢功能锻炼、主动性康复训练、被动性康复训练、康复室内锻炼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于患病后的6个月内,尤其是前3个月内,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 后即行康复训练[15,16]。根据患者的需求,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又要方法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进行。本研究干预组通过实施上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综合性护理干预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姚孟琳[17]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明显提高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护理人员在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确保护理措施的合理性,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慧.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88-89.
[2] 华琴.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4):147-148.
[3] 王玉龙. 康复功能评定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467.
[4] 王法欣,宋爱君,邱松.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7-28.
[5] 石桂红.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10-11.
[6] 王岩.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19-21.
[7] 张建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9(11):82-84.
[8] 高萍. 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9):57-59.
[9] 程蕊琼.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7):1737-1738.
[10] 李红芬,刘昌.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18-219.
[11] 劉清.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36-137.
[12] 熊凤清,林玉.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5,21(10):1718-1720.
[13] 刘晓伟,周建仪,曾奕云,等. 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125-128.
[14] 蓝雪芬.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3-16.
[15] 黄月红,罗秋兰,刘国胜,等.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J]. 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12):119-121.
[16] 张宏. 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81-82.
[17] 姚孟琳.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42-143.
(收稿日期:2016-08-12)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综合性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52-03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身体、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伴有60%~80%的偏瘫[1]。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对4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一侧肢体瘫痪,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中相关的标准。年龄42~72岁,平均(55.48±11.30)岁,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入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依从性好,排除合并有心脏疾患、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惊厥或合并有脑炎者及合并其他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免疫性疾病、合并其他疾原体感染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8周,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干预 脑梗死偏瘫患者易产生自卑、悲观、恐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内心,积极鼓励患者。同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關知识,并向患者介绍以前经康复治疗好转的病例,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的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 康复护理干预 根据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急性期予被动运动以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期主要进行床上、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从坐到站起的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等[2]。日常生活训练主要包括鼓励患者双手持勺进食,协助自己刷牙、梳头等,坚持用健手带动患手做伸、屈、上举等动作,如穿衣、洗漱等,坚持练习系鞋带及使用便器等[3]。
1.2.3 饮食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低淀粉、低脂肪、低盐、高纤维、高矿物质,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4]。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多进食鸡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制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进食时嘱患者细嚼慢咽,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食物为宜。
1.2.4 健康宣教 可以借助宣传栏、手册、图片、成功病例等,向患者进行疾病的病因、预防、治疗及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另外,可以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增强家属对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1.3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QLI是由Spitzer制定的生存质量调查表,包括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偏瘫部位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干预前,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综合性护理干预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因躯体、心理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压力,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6]。 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护理工作作为一项综合的干预措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脑梗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传统的护理方法是以疾病为中心进行对症护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清,生活质量改善不显著,部分患者病情甚至还会出现恶化,仅能保证患者治疗期间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综合性护理要求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原则[7-10],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治疗中,以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11-13]。其中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的重要环节,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伴有抑郁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尽量消除其心理障碍,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护理与相关治疗。同时应告知患者相关的饮食原则[14],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清单,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
康复训练是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指导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患者机体的正常功能,减少患者对于他人的依赖程度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位的摆放、上下肢功能锻炼、主动性康复训练、被动性康复训练、康复室内锻炼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于患病后的6个月内,尤其是前3个月内,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 后即行康复训练[15,16]。根据患者的需求,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又要方法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进行。本研究干预组通过实施上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综合性护理干预组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姚孟琳[17]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明显提高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护理人员在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确保护理措施的合理性,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慧.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88-89.
[2] 华琴.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4):147-148.
[3] 王玉龙. 康复功能评定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467.
[4] 王法欣,宋爱君,邱松.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7-28.
[5] 石桂红.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10-11.
[6] 王岩.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19-21.
[7] 张建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9(11):82-84.
[8] 高萍. 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9):57-59.
[9] 程蕊琼.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7):1737-1738.
[10] 李红芬,刘昌.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18-219.
[11] 劉清.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36-137.
[12] 熊凤清,林玉.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5,21(10):1718-1720.
[13] 刘晓伟,周建仪,曾奕云,等. 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125-128.
[14] 蓝雪芬.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3-16.
[15] 黄月红,罗秋兰,刘国胜,等.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J]. 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12):119-121.
[16] 张宏. 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81-82.
[17] 姚孟琳.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42-143.
(收稿日期: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