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属中医“风温肺热病”范畴。本文探讨了痰邪致病机理、截痰法理论及在本病中的运用,认为痰为邪热之窝巢,对本病病机演变、发展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在“截断疗法”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治疗上注重痰邪所处的阶段,及时截断痰邪的进展,从而拦截疾病向恶化方向发展,缩短病程,并降低死亡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截痰法;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77-01
肺炎多归属于祖国医学“风温肺热病”范畴,临床研究认为痰热壅肺性肺炎为其常见类型,其表现为高热烦渴,咳喘,胸痛,咯黄痰或带血,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以痰热为主要病邪,若不及时截断病邪,则可致病邪深入,甚至可危及生命;抗菌药物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本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力的抗菌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肺炎总的的病死率不再下降,甚至有所上升,此外,亦有病原体的变迁、病原学诊断困难、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1]。使肺炎的治疗成为医学界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从祖国医学角度讲,本病的诊疗、预后与痰邪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都在本病病机演变、发展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研究痰邪所致疾病广泛,具有其时代特征, 开展对痰邪致病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巫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现兹对截
1 现代医学认为痰邪致病机理
痰是人体呼吸道分泌物,可将人体呼吸时吸入空气中的少量的一些尘埃和有毒颗粒等,通过纤毛摆动,刺激咳嗽排除体外,保护人体的肺功能,若肺内因各种原因(病原性、过敏性、化学性)而发生炎性反应时, 黏膜粒和肺泡组织充血、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浆液渗出, 如红细胞、白细胞、游走细胞及纤维蛋白等, 与黏液及某些组织破坏产物如蛋白质等和细菌、尘埃一起混合而形成痰液,导致痰液的大量增加,痰的性质也有稀薄变稠厚,颜色有白转黄,黄稠痰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排痰无效导致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患者的肺功能[3]。已有学者[4]认为痰证病人肺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补吸气量的降低,以及气道阻力的增高。同时也观察到痰证病人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并与免疫复合物合成有关,同时组织细胞出现炎症、变性、增生或坏死等。
2 截痰法的理论探讨
肺炎属于温病范畴,截断疗法是温病治疗学的一个指导思想。其痰邪在该病的发展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古今人士对该病邪致病机理、治则的探讨颇多,清代王孟英所云:“病在肺,肺气展布,痰始能行,治节不伸,痰无出路,愈聚愈多,遂壅塞于清阳升降之路,是以危险矣。”据[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因痰导致的许多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因子有关,其疾病的发生、演变及具体过程均与痰有关。总上所述,痰为外邪袭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应及时祛除痰邪,截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3 截痰法在本病的运用
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病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病情由轻转重,证候由实转虚,正确运用截痰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3.1 清热宣肺:痰之有来,为肺热不能肃化,津液聚而变为痰,痰有热,热退津行,则痰自消,故清气热则痰可去,肺热壅肺证多选方麻杏石膏汤,以麻黄、杏仁开宣肺气,石膏清泄里热,重在清气热而不在化痰;[6]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具有解热、抗炎、镇咳的作用,而且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7]经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的41个随机对照研究中,共纳入3 970 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提示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清热化痰:痰邪已成,痰热互结,多以胆南星、瓜蒌、贝母清热化痰等清热化痰为主,配伍理气药如陈皮、枳实等,常用方如清气化痰汤、清金化痰汤、小陷胸汤及自拟清热化痰药,如朱氏[8]对名老中医自拟方清肺化痰饮治疗痰热壅肺咳喘证173例,以清热化痰为主,治疗肺系疾病,中药口服清肺化痰饮(鸡寄生、金荞麦、鱼腥草组成, 由本院制剂室经提取、浓缩等剂改方法制备成合剂。) 每日3次,每次30mL; 或每日2次,每次20 mL 超声雾化吸入20~30 min。7 d为1个。服药后患者突出表现是痰黄粘稠难咯症状改善, 继之咳喘等症或减轻。治疗结果: 173例病人经1个疗程7 d治疗后,痊愈47例( 27. 17% ) , 显效50例( 28. 90%) , 有效64例( 36. 99%) , 无效12例( 6.94%) , 总有效率93. 06%。全方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对痰热壅肺咳喘证疗效确切,若如兼有痰中带血者可加白茅根、仙鹤草以凉血止血,若兼有腑实则用宣白承气汤加减
3.3 祛痰兼调理脏腑:宿痰之源与脏腑的阴阳偏胜,气血失和, 气化失常, 或感受外邪等均有关, 其中与肺脾肾关索尤为密切。正如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提到:“盖肺之气,肺金受伤则气滞而为痰,脾主湿,脾土不运,则湿动而为痰,肾主水,肾火不足,则水泛而为痰”,长期的精神刺激致使肝失疏泄,久则肝郁化火,灼津而为痰。可见脏腑生理功能失常,则痰邪不断滋生,故以截痰为主兼顾调理脏腑。因脾胃而生痰浊,则以祛痰为主,佐以健脾祛湿及理气之品,如用白术、茯苓及陈皮、枳实等药;因精神刺激而痰邪生,则以开郁化火为主,以香附、郁金等解郁化痰药,因肾阴阳不足而痰邪生,则兼以温阳或滋阴祛痰之品。需注意的是:对痰邪的治疗我们不仅要意识到有形之痰对肺脏的损害,还要认识到无形痰热对机体的损害,不只是仅仅加用祛痰药,重要是了解痰邪所处的病程阶段及痰热壅肺致病的过程,不失时机的运用祛痰药物,把握疾病向愈转机
4 讨论
根据病原学选择抗生素用药是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社区获得性肺炎最终只有50%左右可确定致病原,不当的治疗措施,将增加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而且会延长治疗时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9]。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证型,现代医家多归属风温肺热病范畴,治疗上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基础,在“截断扭转”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无论新病久病,根据痰邪所致病程阶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拦截痰邪的进展,治疗上急时以宣畅气机、清肺截痰为主,缓时治其本,从而截断疾病向恶化方向发展,延缓疾病的进展,缩短病程,防止呼吸衰竭,并降低死亡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08,17.
[2] 刘松林,王平,张茂林等.痰邪致病机理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03,44(1):5.
[3] 夏体梦,王永.排痰方法与痰液的观察及处理[J].吉林医学, 2011,32(14):2898.
[4] 潘桂娟.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M].第一版.北京:中医中药出版社,1995,99.
[5] 秦爱东,吴秀艳.论痰邪致病与细胞因子紊乱[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 ; 15( 19):2599
[6] 马以泉,王仁忠,曹灵勇. 麻杏石甘汤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05,14(4):32.
[7] 李延鸿,朱怀军.用麻杏石甘汤干预治疗感染性肺炎对照试验的评价抗感染药学[J]. 2012,9(3):203.
[8] 朱虹江,陈乔林.清肺化痰饮治疗痰热壅肺咳喘证173例[J].中草药,2000,31(2):125.
[9] 钟南山,刘又宁.呼吸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0.
作者简介:
马文静(1986-)女,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
【关键词】截痰法;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77-01
肺炎多归属于祖国医学“风温肺热病”范畴,临床研究认为痰热壅肺性肺炎为其常见类型,其表现为高热烦渴,咳喘,胸痛,咯黄痰或带血,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以痰热为主要病邪,若不及时截断病邪,则可致病邪深入,甚至可危及生命;抗菌药物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本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力的抗菌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肺炎总的的病死率不再下降,甚至有所上升,此外,亦有病原体的变迁、病原学诊断困难、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1]。使肺炎的治疗成为医学界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从祖国医学角度讲,本病的诊疗、预后与痰邪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都在本病病机演变、发展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研究痰邪所致疾病广泛,具有其时代特征, 开展对痰邪致病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巫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现兹对截
1 现代医学认为痰邪致病机理
痰是人体呼吸道分泌物,可将人体呼吸时吸入空气中的少量的一些尘埃和有毒颗粒等,通过纤毛摆动,刺激咳嗽排除体外,保护人体的肺功能,若肺内因各种原因(病原性、过敏性、化学性)而发生炎性反应时, 黏膜粒和肺泡组织充血、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浆液渗出, 如红细胞、白细胞、游走细胞及纤维蛋白等, 与黏液及某些组织破坏产物如蛋白质等和细菌、尘埃一起混合而形成痰液,导致痰液的大量增加,痰的性质也有稀薄变稠厚,颜色有白转黄,黄稠痰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排痰无效导致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患者的肺功能[3]。已有学者[4]认为痰证病人肺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补吸气量的降低,以及气道阻力的增高。同时也观察到痰证病人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并与免疫复合物合成有关,同时组织细胞出现炎症、变性、增生或坏死等。
2 截痰法的理论探讨
肺炎属于温病范畴,截断疗法是温病治疗学的一个指导思想。其痰邪在该病的发展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古今人士对该病邪致病机理、治则的探讨颇多,清代王孟英所云:“病在肺,肺气展布,痰始能行,治节不伸,痰无出路,愈聚愈多,遂壅塞于清阳升降之路,是以危险矣。”据[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因痰导致的许多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因子有关,其疾病的发生、演变及具体过程均与痰有关。总上所述,痰为外邪袭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应及时祛除痰邪,截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3 截痰法在本病的运用
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病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病情由轻转重,证候由实转虚,正确运用截痰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3.1 清热宣肺:痰之有来,为肺热不能肃化,津液聚而变为痰,痰有热,热退津行,则痰自消,故清气热则痰可去,肺热壅肺证多选方麻杏石膏汤,以麻黄、杏仁开宣肺气,石膏清泄里热,重在清气热而不在化痰;[6]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具有解热、抗炎、镇咳的作用,而且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7]经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的41个随机对照研究中,共纳入3 970 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提示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清热化痰:痰邪已成,痰热互结,多以胆南星、瓜蒌、贝母清热化痰等清热化痰为主,配伍理气药如陈皮、枳实等,常用方如清气化痰汤、清金化痰汤、小陷胸汤及自拟清热化痰药,如朱氏[8]对名老中医自拟方清肺化痰饮治疗痰热壅肺咳喘证173例,以清热化痰为主,治疗肺系疾病,中药口服清肺化痰饮(鸡寄生、金荞麦、鱼腥草组成, 由本院制剂室经提取、浓缩等剂改方法制备成合剂。) 每日3次,每次30mL; 或每日2次,每次20 mL 超声雾化吸入20~30 min。7 d为1个。服药后患者突出表现是痰黄粘稠难咯症状改善, 继之咳喘等症或减轻。治疗结果: 173例病人经1个疗程7 d治疗后,痊愈47例( 27. 17% ) , 显效50例( 28. 90%) , 有效64例( 36. 99%) , 无效12例( 6.94%) , 总有效率93. 06%。全方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对痰热壅肺咳喘证疗效确切,若如兼有痰中带血者可加白茅根、仙鹤草以凉血止血,若兼有腑实则用宣白承气汤加减
3.3 祛痰兼调理脏腑:宿痰之源与脏腑的阴阳偏胜,气血失和, 气化失常, 或感受外邪等均有关, 其中与肺脾肾关索尤为密切。正如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提到:“盖肺之气,肺金受伤则气滞而为痰,脾主湿,脾土不运,则湿动而为痰,肾主水,肾火不足,则水泛而为痰”,长期的精神刺激致使肝失疏泄,久则肝郁化火,灼津而为痰。可见脏腑生理功能失常,则痰邪不断滋生,故以截痰为主兼顾调理脏腑。因脾胃而生痰浊,则以祛痰为主,佐以健脾祛湿及理气之品,如用白术、茯苓及陈皮、枳实等药;因精神刺激而痰邪生,则以开郁化火为主,以香附、郁金等解郁化痰药,因肾阴阳不足而痰邪生,则兼以温阳或滋阴祛痰之品。需注意的是:对痰邪的治疗我们不仅要意识到有形之痰对肺脏的损害,还要认识到无形痰热对机体的损害,不只是仅仅加用祛痰药,重要是了解痰邪所处的病程阶段及痰热壅肺致病的过程,不失时机的运用祛痰药物,把握疾病向愈转机
4 讨论
根据病原学选择抗生素用药是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社区获得性肺炎最终只有50%左右可确定致病原,不当的治疗措施,将增加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而且会延长治疗时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9]。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证型,现代医家多归属风温肺热病范畴,治疗上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基础,在“截断扭转”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无论新病久病,根据痰邪所致病程阶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拦截痰邪的进展,治疗上急时以宣畅气机、清肺截痰为主,缓时治其本,从而截断疾病向恶化方向发展,延缓疾病的进展,缩短病程,防止呼吸衰竭,并降低死亡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08,17.
[2] 刘松林,王平,张茂林等.痰邪致病机理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03,44(1):5.
[3] 夏体梦,王永.排痰方法与痰液的观察及处理[J].吉林医学, 2011,32(14):2898.
[4] 潘桂娟.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M].第一版.北京:中医中药出版社,1995,99.
[5] 秦爱东,吴秀艳.论痰邪致病与细胞因子紊乱[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 ; 15( 19):2599
[6] 马以泉,王仁忠,曹灵勇. 麻杏石甘汤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05,14(4):32.
[7] 李延鸿,朱怀军.用麻杏石甘汤干预治疗感染性肺炎对照试验的评价抗感染药学[J]. 2012,9(3):203.
[8] 朱虹江,陈乔林.清肺化痰饮治疗痰热壅肺咳喘证173例[J].中草药,2000,31(2):125.
[9] 钟南山,刘又宁.呼吸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0.
作者简介:
马文静(1986-)女,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