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现实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本文从实践方面的若干角度举例简析初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作业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36-001
进入初三,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逐渐增多,涉及的知識点也面广量大。学生因得不到对作业的自主选择权利,表现出应付、交差甚至抄袭的被动作业态度,教师又忙于机械性批改,没有思考的时间,自己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本文从实践方面的若干角度举例简析初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层次作业,异曲同工
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为化学兴趣较浓的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
在学习《常见的碱》一节后,对作业做这样的设计: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有什么变化?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什么?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中滴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检验某种烧碱是否变质的方法有哪些?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杂质碳酸钠的方法?前两问是巩固基础知识,后三问逐步延伸。
习题设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在练习和解答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二、用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教师能适当创设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必然会事半功倍,作业因此变得趣味盎然。例如,在复习课中设计如下作业: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成功,此次太空之行还进行了多项试验。
设计题一:“神州八号”返回后,科学家打开返回舱中的试验箱,看到装在毛细管中的鸡蛋清溶菌酶(一种蛋白质)在太空低温下形成了“钻石”状的结晶体。鸡蛋清溶菌酶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它在太空中的结晶方式是_______;鸡蛋清溶菌酶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溶解,但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溶解,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设计题二:如果在失重状态下的太空空间站中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_______。
A.闻酒杯中酒的气味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将食盐溶于水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通过设计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调动了其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三、拓展运用有概括性的典型题目,触类旁通
教师在设计时可根据多维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有的放矢来选择一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达到练一题通一类的效果。这种类型的作业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又能强化所学知识点。如(上教版下册67面第13题)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某一种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它的生产过程如下:
试回答:
(1)写出A、B、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氧化物、酸碱盐不同化合物间推断题,它们之间的转化所涉及的都是典型的化学反应,这道题容易帮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以此可以解决很多与这些典型反应相关的题目。
四、教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设疑解惑,积聚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并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化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化学融为一体。这样的化学作业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化学、热爱化学,让化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如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区分硬水与软水、生活中如何硬水软化;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测定家庭用水的pH、本地区土壤的pH或最近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H;学习了常见的酸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学会判断真假黄金、热水瓶内的水垢除去的方法、知道铝壶内的水垢不能用食醋长时间浸泡清洗、蒸馒头常用小苏打的原因;学习了常见的盐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知道低钠盐究竟是什么物质?加碘盐中的盐又是什么物质?学习了有机材料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收集一些衣料的纤维做燃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明鉴别各种纤维的简单方法及现象。
这类作业既可以巩固和落实教材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动力。
五、注重设计上的多样性和探索性,学会探究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是设计一题多变习题。指导学生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基础题加以改造,围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恰当地引伸、扩展,让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彼此兼顾。通过对原题的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加深难度,拓宽考查范围,贯穿知识点,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这样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是设计探索性习题。在化学总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事先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自来水与纯水哪个好?”“给试管内液体振荡的方式有几种?”“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生活中熟悉的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残液呈什么性、酸碱度如何、残液为什么呈较强酸性、主要的溶质是什么、如何处理残液?”这样将探究的时空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不止、探究不停的思想,促进复习的层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之,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能减少课外作业数量,还能使学生轻松达到知识的再学习,能力的再提高,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效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作业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36-001
进入初三,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逐渐增多,涉及的知識点也面广量大。学生因得不到对作业的自主选择权利,表现出应付、交差甚至抄袭的被动作业态度,教师又忙于机械性批改,没有思考的时间,自己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本文从实践方面的若干角度举例简析初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层次作业,异曲同工
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为化学兴趣较浓的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
在学习《常见的碱》一节后,对作业做这样的设计: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有什么变化?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什么?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中滴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检验某种烧碱是否变质的方法有哪些?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杂质碳酸钠的方法?前两问是巩固基础知识,后三问逐步延伸。
习题设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在练习和解答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二、用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教师能适当创设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必然会事半功倍,作业因此变得趣味盎然。例如,在复习课中设计如下作业: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成功,此次太空之行还进行了多项试验。
设计题一:“神州八号”返回后,科学家打开返回舱中的试验箱,看到装在毛细管中的鸡蛋清溶菌酶(一种蛋白质)在太空低温下形成了“钻石”状的结晶体。鸡蛋清溶菌酶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它在太空中的结晶方式是_______;鸡蛋清溶菌酶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溶解,但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溶解,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设计题二:如果在失重状态下的太空空间站中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_______。
A.闻酒杯中酒的气味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将食盐溶于水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通过设计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调动了其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三、拓展运用有概括性的典型题目,触类旁通
教师在设计时可根据多维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有的放矢来选择一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达到练一题通一类的效果。这种类型的作业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又能强化所学知识点。如(上教版下册67面第13题)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某一种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它的生产过程如下:
试回答:
(1)写出A、B、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氧化物、酸碱盐不同化合物间推断题,它们之间的转化所涉及的都是典型的化学反应,这道题容易帮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以此可以解决很多与这些典型反应相关的题目。
四、教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设疑解惑,积聚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并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化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化学融为一体。这样的化学作业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化学、热爱化学,让化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如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区分硬水与软水、生活中如何硬水软化;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测定家庭用水的pH、本地区土壤的pH或最近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H;学习了常见的酸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学会判断真假黄金、热水瓶内的水垢除去的方法、知道铝壶内的水垢不能用食醋长时间浸泡清洗、蒸馒头常用小苏打的原因;学习了常见的盐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知道低钠盐究竟是什么物质?加碘盐中的盐又是什么物质?学习了有机材料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收集一些衣料的纤维做燃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明鉴别各种纤维的简单方法及现象。
这类作业既可以巩固和落实教材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动力。
五、注重设计上的多样性和探索性,学会探究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是设计一题多变习题。指导学生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基础题加以改造,围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恰当地引伸、扩展,让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彼此兼顾。通过对原题的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加深难度,拓宽考查范围,贯穿知识点,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这样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是设计探索性习题。在化学总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事先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自来水与纯水哪个好?”“给试管内液体振荡的方式有几种?”“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生活中熟悉的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残液呈什么性、酸碱度如何、残液为什么呈较强酸性、主要的溶质是什么、如何处理残液?”这样将探究的时空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不止、探究不停的思想,促进复习的层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之,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能减少课外作业数量,还能使学生轻松达到知识的再学习,能力的再提高,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效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