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的主要方式,但在农村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堪忧,因此本文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口语交际;问题;改进对策;农村小学;低年级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沟通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然而口语交际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其他方面(如读、写能力)能代替的,需进行专门的培训,这在农村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
1、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一,农村小学及任课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课。农村小学及任课教师普遍对“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了解“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将“口语交际”当作可有可无的练习,很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来完成“口语交际”教学[1]。
第二,学生家长不重视“口语交际”。村小学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不少学生跟着祖辈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无论孩子们亲身父母,还是其他监护人,都把让孩子吃饱、穿暖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其中有些人還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传统观念,限制孩子说话,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懂规矩”或“油腔滑调”,“口语交际”在这些人眼里被漠视乃至被排斥[2]。
二、教学观念和方法不适应“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农村小学相对偏远、闭塞,课改思想接受的慢,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往往以“填词”、背诵范文代替“口语交际”教学,即使有些教师有心教授“口语交际”,也只是“听话、说话”训练,由于话题陈旧,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未理解“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重在“交际”,这是有别于“听话、说话训练”的关键,因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比单纯“听话、说话”训练更重要,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交际”因素,表现在教学中缺少互动、缺失应变能力的培养、缺乏生活性、不进行交际礼仪教育及无声语言教育,使“口语交际”教学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3]。
3、“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不合理。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课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只有教师评,没有学生评;评缺点多,鼓励进步少;硬性指标多,发展性指标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要评价的目的不是评价语文水平的高低,而是为了鉴别说话质量的好坏。
三、农村小学师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口语交际”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条件更艰苦,所以师范毕业生很少落脚农村,导致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而从事“口语交际”的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教師自身是“口语交际”的外行,加上思想观念陈旧,又如何做好“口语交际”教学呢?
2、农村小学学生自信心不强。很多农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信心不强,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不敢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担心讲的不好而被其他同学嘲笑。当然也有学生敢讲话,但表达不清晰。
四、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改进的对策
1、贯彻新课标,重视“口语交际”。第一,加大学习力度,打造“活力课堂”。贯彻新课标,教师是关键,所以应加大教师学习新课标的力度,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重习作、轻口语的不正确做法,加强口语教学,努力打造“活力课堂”。第二,深入学生家庭,呼唤亲情支持。为了赢得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支持,应鼓励教师深入学生家庭,向他们介绍“口语交际”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于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也要与其联系,望其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开放教学。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山丘、田野、溪流,独特的风土人情——生活丰富多彩,这些是学生“口语交际”得天独厚的素材,所以教师应转变思想认识,坚持开放教学,并将“口语交际”融入各个学科中。
第二,创设交际情境,强化临场发挥。“口语交际”教学只有在交际情境中才能体现交际性能,所以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例如分角色即兴表演、辩论;强化临场发挥,提高应变能力。
第三,完善评价机制,发挥引导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写,轻视“口语交际”,故应将口试纳入语文考评体系,以完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机制。而且应将师评、生评、自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赞赏和质疑。
五、优化师资力量,调整师生关系
1、利用支教政策,开阔教学视野。短时间内大量引进优秀师资不现实,但可利用国家“支教”政策,让优秀师资以“支教”形式进入经济落后地区的口语课堂,既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也拓宽现在教师的视野。
2、转变师生关系,用心呵护学生。传统师生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说、不想说,终至有话不会说,因此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尊重学生个性,用心呵护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成效。
六、结语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口语交际”教学难以取得显著成效。“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源头不断注入活水——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打开农村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门扉。
参考文献
[1] 张林波.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的问题与对策[J]. 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1):71-72.
[2] 李永书.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129-130.
[3] 刘凤芹. 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的缺失及对策——以菏泽农村小学为例[J]. 菏泽学院学报,2014,36(3):122-126.
关键词:口语交际;问题;改进对策;农村小学;低年级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沟通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然而口语交际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其他方面(如读、写能力)能代替的,需进行专门的培训,这在农村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
1、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一,农村小学及任课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课。农村小学及任课教师普遍对“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了解“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将“口语交际”当作可有可无的练习,很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来完成“口语交际”教学[1]。
第二,学生家长不重视“口语交际”。村小学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不少学生跟着祖辈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无论孩子们亲身父母,还是其他监护人,都把让孩子吃饱、穿暖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其中有些人還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传统观念,限制孩子说话,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懂规矩”或“油腔滑调”,“口语交际”在这些人眼里被漠视乃至被排斥[2]。
二、教学观念和方法不适应“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农村小学相对偏远、闭塞,课改思想接受的慢,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往往以“填词”、背诵范文代替“口语交际”教学,即使有些教师有心教授“口语交际”,也只是“听话、说话”训练,由于话题陈旧,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未理解“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重在“交际”,这是有别于“听话、说话训练”的关键,因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比单纯“听话、说话”训练更重要,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交际”因素,表现在教学中缺少互动、缺失应变能力的培养、缺乏生活性、不进行交际礼仪教育及无声语言教育,使“口语交际”教学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3]。
3、“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不合理。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课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只有教师评,没有学生评;评缺点多,鼓励进步少;硬性指标多,发展性指标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要评价的目的不是评价语文水平的高低,而是为了鉴别说话质量的好坏。
三、农村小学师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口语交际”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条件更艰苦,所以师范毕业生很少落脚农村,导致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而从事“口语交际”的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教師自身是“口语交际”的外行,加上思想观念陈旧,又如何做好“口语交际”教学呢?
2、农村小学学生自信心不强。很多农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信心不强,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不敢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担心讲的不好而被其他同学嘲笑。当然也有学生敢讲话,但表达不清晰。
四、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改进的对策
1、贯彻新课标,重视“口语交际”。第一,加大学习力度,打造“活力课堂”。贯彻新课标,教师是关键,所以应加大教师学习新课标的力度,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重习作、轻口语的不正确做法,加强口语教学,努力打造“活力课堂”。第二,深入学生家庭,呼唤亲情支持。为了赢得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支持,应鼓励教师深入学生家庭,向他们介绍“口语交际”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于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也要与其联系,望其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开放教学。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山丘、田野、溪流,独特的风土人情——生活丰富多彩,这些是学生“口语交际”得天独厚的素材,所以教师应转变思想认识,坚持开放教学,并将“口语交际”融入各个学科中。
第二,创设交际情境,强化临场发挥。“口语交际”教学只有在交际情境中才能体现交际性能,所以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例如分角色即兴表演、辩论;强化临场发挥,提高应变能力。
第三,完善评价机制,发挥引导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只重视读写,轻视“口语交际”,故应将口试纳入语文考评体系,以完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机制。而且应将师评、生评、自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赞赏和质疑。
五、优化师资力量,调整师生关系
1、利用支教政策,开阔教学视野。短时间内大量引进优秀师资不现实,但可利用国家“支教”政策,让优秀师资以“支教”形式进入经济落后地区的口语课堂,既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也拓宽现在教师的视野。
2、转变师生关系,用心呵护学生。传统师生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说、不想说,终至有话不会说,因此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尊重学生个性,用心呵护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成效。
六、结语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农村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口语交际”教学难以取得显著成效。“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源头不断注入活水——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打开农村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门扉。
参考文献
[1] 张林波.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的问题与对策[J]. 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1):71-72.
[2] 李永书.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129-130.
[3] 刘凤芹. 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的缺失及对策——以菏泽农村小学为例[J]. 菏泽学院学报,2014,36(3):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