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中,要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需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要使学生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就需要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也能对要学习的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他们接近语文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通过对课文进行朗读,能使学生在逐步对课文内容和深意有体会时运用正确的语气进行阅读。通过反复多次阅读,学生从其中获得的感悟更多,对阅读也有了兴趣。例如,在进行《雷雨》的教学时,我选了几名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其他学生通过倾听然后对他们朗读的语气提出看法。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在不同的场景中能运用自己体会的语气进行朗读。经过一遍朗读之后,让学生对这些同学的朗读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然后进行第二次朗读,在这次朗读中,学生根据人物特征很好地把握了正确的语气。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选自国内外的优秀作品,教师要对这些作品的背景进行延伸,使学生在深入了解文章时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感悟,获得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念。
  (一)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让他们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时,要使学生体会教材中文章的魅力,既要把教材中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到课堂学习中,还要针对教材内容在宽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例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合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结合作者的情感,学生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在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理解之后,把这种地域文化引申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寻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建筑,研究本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事物蕴含的意义,把语文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促使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体会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需要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出发,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教学中,教师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不要对学生进行死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把知识讲活,使学生能活用学到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要能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教学,不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还要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例如,在教学《窦娥冤》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来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不理解窦娥为什么有冤屈不和官员申诉,而是指斥天地鬼神?对于这个问题,我向学生讲述了文章中的历史背景,通过背景结合窦娥的身份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感受。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能使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使他们的思维获得发展,又能使学生对疑问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促使他们继续探究。
  三、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在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情绪的起伏,能体会到课文中的激情,为他们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供条件。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可以让学生在很多的语文运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如何运用语文。真正体现小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況的就是阅读以及写作的综合能力,而随文练笔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简易的写作训练。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小负担、高效率等优点,因而颇受师生欢迎。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和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
期刊
很多一线初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都有一种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出力不讨好,作为教师,竭尽所能,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有的教师,由于课堂有特色,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大多数教师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是有的。  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于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其次是汉语文化的
期刊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最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规定的高中学生必修课,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题目的选择应小不应大  这是针对文言文研究学习对象而言的。中国古诗文可研究的对象太多了,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得用到其他高考科目上,因此就不能进行“大课题
期刊
英国作家培根曾说过:读书使人明智。确实,书读得多了,读得久了,人就会在文字的浸润中得到熏陶,思想境界会得到升华,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分析问题的层次也会更清晰。阅读,可以品读人生百态,悟出生活的真谛,不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也涵养了心灵,净化了心灵。正所谓,细品“书香”方能“静水流深”。  读书的方法有千种万种,但不管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收获却是一致的。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提升
期刊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与文本对话,这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一、引导学生走近作者,心灵碰撞  任何作品,都带有作家自传的性质,即所谓“文如其人”。但由于作家生活的时空
期刊
一、让学生广泛阅读,积极交流,培养文学爱好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阅读的文学作品很少,参加的交流活动几乎没有,自然对文学的兴趣不高,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于每一届学生,我在刚接手时都要在班级建立图书室,购买各类文学作品,设置图书管理员,组织学生大量阅读,规定学生在每学期除了阅读语文新课标要求必读的两本作品外,每人还必须读三本以上的课外文学作品。班上有计划地开展了“阳光诗展”、“
期刊
一、阅读与欣赏是激发中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课堂上,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视觉点是教师,听觉源是老师的声音。视点是不变的,而教师的声音对学生来说是流动、变化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像涓涓的溪流,清澈地流淌到学生的心里,发涩沙哑、毫无光彩的声音不但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久了还会变得麻木、厌烦。可见,语文教师的
期刊
《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颁布,如一缕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周村区实验幼儿园,这是国家对学龄前儿童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和洗礼。本学期针对《指南》进行了反复的研读,次次都有新的收获,下面通过具体事例,结合《指南》中的理念和思想,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几点思考:  在《指南》中,诸如“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可见,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