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拙作如能面世,一定会引来同道的困惑,甚至质疑。好在笔者明白,太极拳学问研究,见仁见智,十分正常。是故,笔者十分欢迎善意、友好的商榷争鸣,并愿聆听诸君雅教。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各种太极拳名家大著中,大都附录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在所附录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一句,大都持如是说。仅杨氏太极拳名家陈龙骧先生、李敏弟女士伉俪编著的《杨氏太极拳法精解》大著中,为“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此是编者易“误”为“悟”,还是印制中误“误”为“悟”,对此笔者不得而知。但是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一句,笔者感到是正确的。
在太极拳学问研究中,在太极拳修持练功中,学者大都片面地按照“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去练去修,去追求“轻灵虚无”的神奇功夫,结果导致“数年纯功”非但没有找到“轻灵”功夫,反而“为人所制”。
那么,“多误舍近求远”,何以为错?“多悟舍近求远”,何以为对?笔者不佞,依据体得,对此“辨析寻真”如下。
究竟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到底研究些什么?太极拳究竟追求什么?太极拳的本源是什么?太极拳如何练?对于这些问题,太极拳爱好者、演练者、研究者,必须搞清楚,若迷茫困惑、似懂非懂,不免走了弯路或误入他途。
究竟什么是太极拳?“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是也,因此,太极拳研究的就是“动静、阴阳变化”之理,追求的是“动静、阴阳和谐”之道。太极拳的本源是什么?“太极者,无极而生”,是否可以这样说,“无极”是“太极”的“祖先”和“母亲”,“太极”的“动静”、“阴阳”均从“无极”而来?“无极”者何也?“一无所有,无中生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有中有无,一无所有”之谓。太极拳最终追求的是回归“一无所有,无所不有”的“无极”态势,而并非其他。太极拳到底应当如何练?一字以蔽之,曰“摸”: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指南,在走架行功中“摸”其“理”,在推手练功中“摸”其“法”。笔者认为:将太极拳演练称之为“打”,其意刚阳过盛;将太极拳演练称之为“练”,其意过于轻浮。
现切入正题,言归正传,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笔者辨析与寻真如下。
先说“舍己”。“舍”哪里呢?无疑是“舍弃”自己与对方力的接触部分与接触点,这里的接触部分和接触点,即为“近”,故“舍己”要“舍近”。
再说“从人”。“从人”者,跟从、跟随之谓也。跟从、跟随对方何处呢?“近”处已“舍”,不可“跟从”,故“跟从”、“从人”必须从对方远处求之,这即是“求远”。因此,“舍己从人”,就是“舍近求远”。
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再逐次“辨析”如下。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柔”是“走”,是“舍己”,是“舍近”;“我顺人背谓之黏”,我“顺”“黏”之,“黏”是“从人”,“近”处已“舍”,“黏”须“远求”。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左虚”为“舍己”、“舍近”,“左虚”以后必须“右去”,此即拳论中“有左即有右”、“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去”为“从人”,为“求远”。“右重则右杳”,其理相同。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如何才能使对方“仰之”呢?我必须于上方“舍己”、“舍近”,让其“上行”;如何让对方“弥高”呢?我必须由下方“从人”、“求远”,帮助对方“上行”。此即拳论“擎起彼身借彼力”、“有上即有下”、“俯之则弥深”,势不同而理同。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如何使对方“进之”?我必须“舍己”、“舍近”顺从他。如何使对方“愈长”?我必须“从人”、“求远”帮助他。“退之则愈促”,其理相同。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舍己”、“舍近”与“从人”、“求远”同时同步,“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自可“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单纯“舍己”、“舍近”,而不“从人”、“求远”,势必“偏沉”,“偏沉”为病,随风倒之,任人摆布;如根本不会“舍己”、“舍近”,“从人”、“求远”则无从谈起,其必然是两力相遇,非顶即抗,形成“双重”,“双重”则“僵滞不通”,“为人所制”,此太极拳之大“病”也。
“黏即是走”。“黏”者,“从人”也;“走”者,“舍己”也。“从人”必须“求远”,“舍己”务必“舍近”。
“走即是黏”。“走”者,“舍己”也;“黏”者,“从人”也。“舍己”务必“舍近”,“从人”必须“求远”。
“阴不离阳”。“阴”者,“舍己”、“舍近”也;“阳”者,“从人”、“求远”也。
“阳不离阴”。“阳”者,“从人”、“求远”也;“阴”者,“舍己”、“舍近”也。
“舍己”,“走”之,要“舍近”;“从人”,“黏”之,要“求远”,如此方可“舍己”乃是“由己”,“从人”仍是“由己”。这里还需指出,“求远”并非有多远,而是指“舍己”“舍近”后,除“舍近”部位和地方之外的其他部位和地方,其具体在何处应据情而变、随机而求,非文字语言所能尽述,望同好在练功中求索之。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黏走”、“走黏”,同时同步;“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阳阴”相和、相济,达此境界,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自可“从心所欲”。
基于上述,笔者认定“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一句是误解、误传、误导,是错误的;“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则是真经、真义、真谛,是正确的。
误“悟”为“误”,虽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而贻误后学,将“有感而应”的太极神技误导为“沾连黏随”的缱绻行为,世人对于太极拳技艺的偏见、曲解、误会及贬言,其源盖出于此。笔者“辨析与寻真”乃一家之言,愿抛砖引玉,谨供同道参考一二。
在各种太极拳名家大著中,大都附录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在所附录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一句,大都持如是说。仅杨氏太极拳名家陈龙骧先生、李敏弟女士伉俪编著的《杨氏太极拳法精解》大著中,为“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此是编者易“误”为“悟”,还是印制中误“误”为“悟”,对此笔者不得而知。但是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一句,笔者感到是正确的。
在太极拳学问研究中,在太极拳修持练功中,学者大都片面地按照“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去练去修,去追求“轻灵虚无”的神奇功夫,结果导致“数年纯功”非但没有找到“轻灵”功夫,反而“为人所制”。
那么,“多误舍近求远”,何以为错?“多悟舍近求远”,何以为对?笔者不佞,依据体得,对此“辨析寻真”如下。
究竟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到底研究些什么?太极拳究竟追求什么?太极拳的本源是什么?太极拳如何练?对于这些问题,太极拳爱好者、演练者、研究者,必须搞清楚,若迷茫困惑、似懂非懂,不免走了弯路或误入他途。
究竟什么是太极拳?“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是也,因此,太极拳研究的就是“动静、阴阳变化”之理,追求的是“动静、阴阳和谐”之道。太极拳的本源是什么?“太极者,无极而生”,是否可以这样说,“无极”是“太极”的“祖先”和“母亲”,“太极”的“动静”、“阴阳”均从“无极”而来?“无极”者何也?“一无所有,无中生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有中有无,一无所有”之谓。太极拳最终追求的是回归“一无所有,无所不有”的“无极”态势,而并非其他。太极拳到底应当如何练?一字以蔽之,曰“摸”: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指南,在走架行功中“摸”其“理”,在推手练功中“摸”其“法”。笔者认为:将太极拳演练称之为“打”,其意刚阳过盛;将太极拳演练称之为“练”,其意过于轻浮。
现切入正题,言归正传,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笔者辨析与寻真如下。
先说“舍己”。“舍”哪里呢?无疑是“舍弃”自己与对方力的接触部分与接触点,这里的接触部分和接触点,即为“近”,故“舍己”要“舍近”。
再说“从人”。“从人”者,跟从、跟随之谓也。跟从、跟随对方何处呢?“近”处已“舍”,不可“跟从”,故“跟从”、“从人”必须从对方远处求之,这即是“求远”。因此,“舍己从人”,就是“舍近求远”。
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再逐次“辨析”如下。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柔”是“走”,是“舍己”,是“舍近”;“我顺人背谓之黏”,我“顺”“黏”之,“黏”是“从人”,“近”处已“舍”,“黏”须“远求”。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左虚”为“舍己”、“舍近”,“左虚”以后必须“右去”,此即拳论中“有左即有右”、“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去”为“从人”,为“求远”。“右重则右杳”,其理相同。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如何才能使对方“仰之”呢?我必须于上方“舍己”、“舍近”,让其“上行”;如何让对方“弥高”呢?我必须由下方“从人”、“求远”,帮助对方“上行”。此即拳论“擎起彼身借彼力”、“有上即有下”、“俯之则弥深”,势不同而理同。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如何使对方“进之”?我必须“舍己”、“舍近”顺从他。如何使对方“愈长”?我必须“从人”、“求远”帮助他。“退之则愈促”,其理相同。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舍己”、“舍近”与“从人”、“求远”同时同步,“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自可“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单纯“舍己”、“舍近”,而不“从人”、“求远”,势必“偏沉”,“偏沉”为病,随风倒之,任人摆布;如根本不会“舍己”、“舍近”,“从人”、“求远”则无从谈起,其必然是两力相遇,非顶即抗,形成“双重”,“双重”则“僵滞不通”,“为人所制”,此太极拳之大“病”也。
“黏即是走”。“黏”者,“从人”也;“走”者,“舍己”也。“从人”必须“求远”,“舍己”务必“舍近”。
“走即是黏”。“走”者,“舍己”也;“黏”者,“从人”也。“舍己”务必“舍近”,“从人”必须“求远”。
“阴不离阳”。“阴”者,“舍己”、“舍近”也;“阳”者,“从人”、“求远”也。
“阳不离阴”。“阳”者,“从人”、“求远”也;“阴”者,“舍己”、“舍近”也。
“舍己”,“走”之,要“舍近”;“从人”,“黏”之,要“求远”,如此方可“舍己”乃是“由己”,“从人”仍是“由己”。这里还需指出,“求远”并非有多远,而是指“舍己”“舍近”后,除“舍近”部位和地方之外的其他部位和地方,其具体在何处应据情而变、随机而求,非文字语言所能尽述,望同好在练功中求索之。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黏走”、“走黏”,同时同步;“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阳阴”相和、相济,达此境界,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自可“从心所欲”。
基于上述,笔者认定“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一句是误解、误传、误导,是错误的;“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则是真经、真义、真谛,是正确的。
误“悟”为“误”,虽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而贻误后学,将“有感而应”的太极神技误导为“沾连黏随”的缱绻行为,世人对于太极拳技艺的偏见、曲解、误会及贬言,其源盖出于此。笔者“辨析与寻真”乃一家之言,愿抛砖引玉,谨供同道参考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