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著运动”探略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的“名著运动”是在20世纪中期由赫钦斯、阿德勒等人倡导并推行的、以名著的阅读与讨论为主的学习模式。运动由大学扩展到中小学乃至成人教育之中,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历时半个世纪之久的文化运动。它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很多启迪。
  关键词:名著运动;阅读;美国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1-0007-03
  一、“名著运动”的历史背景
  美国名著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与永恒主义思想流派有着密切关系。自18世纪以来到20世纪初,美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持续多年,造成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的精神与道德追求失落、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等种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进行各种反思。也就是在这时候,美国产生了永恒主义思想流派,著名的教育家赫钦斯、阿德勒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永恒主义流派认为,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至上主义、极端功利主义以及教育领域出现的重科学、轻人文的倾向与教育失衡等现象,其实质是人们抛弃了永恒的真善美原则、迷恋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对科学主义的过度崇拜所造成的恶果。永恒主义流派主张,用永恒的知识、特别是古典文化的力量来促成人及至整个民族的理性发展,认为名著阅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赫钦斯还把名著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关乎西方文化盛衰的高度,他说“我们要重新彰显西方的传统,通过重拾那些蕴含于伟大思想家的著作和讨论中的智慧,为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借鉴。”他还说“要使西方文化特有的探究精神趋于灭绝的话,不用烧毁这些经典著作,只需要一两代人不去阅读它们即可。”此外,永恒主义还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名著教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与思维习惯,而且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产生重要作用。
  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重要流派,永恒主义在历史上曾对美、英、法等欧美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很大影响,特别是它把名著教育明确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认识和肯定了名著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西方文化,塑造国民精神以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也为“名著运动”和后来“青少年名著计划”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永恒主义的重要代表赫钦斯(Robert M Hutchins)与阿德勒(Mortimer.J.Adl-er)也成为名著运动的领袖人物。
  二、名著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校内名著讨论小组与名著阅读课程。美国的“名著运动”最早发源于哥伦比亚大学。1921年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教授约翰·厄斯金面向本校高、低年级学生开设了名著讲读课程,并将首批听讲学生分成两个讨论小组,于每周六晚上会聚一堂讨论本周读过的一本名著。大约共有50部经典名著。其中有位高年级学生阿德勒毕业后留校,日后成为名著讨论小组的领导者。随着讨论小组的增多,1923年学校又招聘了一些有较强能力的教师,每组分配两位到各讨论小组中进行阅读指导。
  1929年,赫钦斯应聘芝加哥大学校长。他将阿德勒、迈克凯恩、布坎南等著名的永恒主义者招至麾下任教,阿德勒还主持“经典名著”的编辑工作。1930年,赫钦斯与阿德勒开始在芝加哥大学实施名著教育计划。他们认为,名著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精华和最重要的成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好的观念。“我们必须阅读这些名著,不仅是因为它们不会因岁月流逝而改变其重要性,而且因为它们所论及的问题和提出的思想,不受不断变化的社会所支配。一般的书籍只要读一遍就能洞悉无遗,而名著却让人钻研不尽,它们是启发智慧的泉源,永不枯竭。”赫钦斯还说,“一个从来没有读过西方世界里任何伟大书籍的人,怎能称得上是受过教育呢?”赫钦斯和阿德勒从入学的新生中挑选一些人,要求这些人前两年都要阅读学习和讨论名著,由赫钦斯和阿德勒共同讲授,其课程与教材均以传统的西方古典名著为根本。这一做法是针对当时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形势恶化而采取的措施,也是芝加哥大学课程改革的公开尝试。
  在赫钦斯和阿德勒等的倡导和不懈努力下,名著阅读在芝加哥大学蔚然成风,成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在美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场名著运动也开始引起全国的注意,并进一步扩展到成人教育中。
  2.成人名著讨论小组。早在1926年,阿德勒在人民学院工作的时候,人民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就与美国成人教育协会合作,在成人学习者中开展学习名著的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了指导阅读,1939年阿德勒还出版了《如何读书》一书,十分畅销。他还在报刊上开辟专栏进行名著的导读,其中每周一次的“伟大书籍中的伟大观念”最受读者欢迎。
  1943年10月27日,芝加哥大学举办了第一个成人名著讨论会,赫钦斯、阿德勒做主持人,30位商人、工业家、银行家、律师与他们的妻子应邀参加,以后每隔两周聚会一次。由于该讨论会吸引了芝加哥一些著名资本家,申请参加者与日俱增。1944年,名著讨论小组推广到全社会,尤其是在图书馆领域里更为盛行。名著讨论小组要求参加活动的人购买统一的名著,定期完成阅读并进行讨论学习。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芝加哥大学和芝加哥公立图书馆分别组织了“名著讨论俱乐部”。阿德勒亲自做示范样板,培训名著讨论领导者,再将他们分派到各名著讨论小组进行指导。在二战期间,芝加哥一些高级公职人士曾一起参加由赫金斯和阿德勒坐镇的名著阅读讨论会,其中竟然有40位美国当时最忙的人士参加讨论!这次研讨会对美国教育影响很大,与会成员及其后裔很多年仍在继续着这项名著教育事业。
  在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几年,相当多的美国人对名著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人名著讨论活动席卷全美。后来,赫钦斯与阿德勒又进一步认识到,青少年时代就应当阅读名著,于是“青少年名著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于1962年开始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个地区实行。为了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探讨西方经典名著,增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1992年美国教育部正式推广该计划。就这样,名著运动由大学校园逐渐扩展到成人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投入到名著阅读和讨论的热潮中。
  3.名著丛书与名著基金会。1943年,名著书目的选择和推广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为了推行名著教育计划,赫钦斯邀请当时热心通识教育的大学教授、商界名流及社会贤达,成立了一个名著编辑咨询委员会,组织出版名著丛书。从1945年到1952年,委员会历时八年,遴选、整理、编辑了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0世纪40—50年代、上至荷马史诗下至弗洛伊德的西方经典名著。全书分为54卷,包括74名作者的443本著作,由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以《西方名著》fGreatBooksoftheWesternWorld)丛书出版。该丛书 既涉及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还包括生物科学和物质科学等各个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花费近100万美元,在全国畅销一时。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完善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用书,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成人名著讨论运动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西方经典名著在美国的传播。直到现在,仍有大学以这套丛书作为核心课程用书。
  1947年赫钦斯与阿德勒共同发起建立了“名著基金会”(Great Books Foundation),赫钦斯出任主席。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是推行名著运动的主要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各种名著讨论和活动,并提供支持与援助。基金会的使命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们阅读和探讨名著,并彼此分享对名著的认识。开始时基金会主要是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和成人教育领域引导人们阅读名著。一年内,芝加哥有7000人报名参加了基金会组织的研讨班。一年后,300个城市中有43000人成为名著俱乐部成员。芝加哥市还宣布把1948年9月25日所在的那一周定为“名著周”。此外,基金会还对西方名著加以遴选、整理、出版和发行,极大方便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阅读和讨论。1962年“青少年名著计划”实施时,它又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儿童阅读名著。总之,基金会帮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和其它各国的人们广泛阅读名著,并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名著研讨小组,这些小组在学校、图书馆和社区中心都广泛涌现。基金会所做的巨大努力,可谓卓有成效,功德无量。
  三、名著运动带给我们的启迪
  美国的名著运动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能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名著是全人类的精神宝藏,是超越时代和民族的永恒的书,它经过千锤百炼,历久而不衰。阅读名著,与本民族乃至全世界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进行交流和对话,对于青少年以及成人的心智成长和成熟,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经典名著的阅读,甚至动用行政手段、社会力量和制度效应,引导人们阅读经典名著。只是近现代以来,特别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等因素,使得名著教育长期缺失。近些年来,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一方面,基础教育改革中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在教育部新颁布的课标中,明确规定了阅读名著的篇目和数量,一些地方的中考、高考命题中也相继出现关于名著阅读的试题。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在一些名家学者如杨振宁、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南怀瑾等人支持下,“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声势浩大,儿童诵读经典导读工程如火如荼。此外,在高等学校里,2007年世界读书日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所高校社团发出倡议:“青年!起来!早起来!读书去!”号召大学生晨读经典。汤一介、钱理群、何兆武等9位学者都表示支持。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许多中小学和大学都普遍开展了阅读经典名著、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是十分可喜的,也是应当珍视的。而要使之广泛、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进而不断深化和完善,依然任重而道远,仍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国情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哈钦斯,民主社会中教育上的冲突[M],陆有铨译.海口:桂冠图书公司,1994,3。
  [2]莫提摩·阿德勒,西方名著中的伟大智慧:不同时代伟大头脑的对话[M],王月瑞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122。
  [3]赵红亚,迈向学习社会:美国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传统和变革(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博士文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207-223。
  [4]郭斌,通识教育师生谈(14)——名著工程与美国的通识教育[C].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大讨论专题网站http://www.fudan.edu.cn/,tsjy/article.phpid=120,2007—05—18。
其他文献
本文对少内纵墙、底部设多层大空间、多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一栋16层、1/18缩比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模型的破坏特性。经数据处理,获得了位移、加速度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与复苏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肥厚型心肌病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测定3组复苏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
本文从说话人的姿态、小说的历史和功能、小说家的修养三方面对《新编醉翁谈录》所包含的“小说”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概念上论证了“小说”的口头艺术特征,从根源上分析了“小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血透)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较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有直接穿刺法、深静脉置管术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对于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提取玫瑰香葡萄酒的香气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本文介绍了2根矩形截面、3根T形截面火山渣混凝土连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连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变形和承载能力等,并提出了设计建议.
研读就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文本进行“部分一整体一部分”的阅读、研究实践活动,层层推进,“将文本之‘言’转化为文本之‘意’,并化为己之‘意’和己之‘言’,完成言与意互转
体育教学是身心共育的教育过程。现代体育教育理念注重体育技能教学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兼顾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堂上的心育是指依托体育活动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长期不治还可导致颌面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听力,因此,本病一经确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