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担任班主任,我对小学生的“早恋”定性一直不敢认同。我所认同的是,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尤其是到了六年级的第二学期,他们对异性的关注与爱慕确实比过去表现得更加明显。所谓小学生的“早恋”,应该是我们用成人意识强加给小学生的“成见”。
对于小学生的“早恋”现象,我认为我们教育者需要达成两点共识:其一,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对异性的关注与爱慕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就像人渴了需要喝水、饿了需要吃饭一样。进入青春期的儿童倘若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反而是不正常的。其二,对于学生对异性的关注与爱慕,我们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也就是说,要积极引导,但又不要强行干涉。不管不问会让他们为所欲为,强行干涉又会扭曲他们的心灵。
教育是一种最需要智慧的职业。所谓智慧,以我的理解,就是我们教育者要能够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梳理出“早恋”现象的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六年级学生的“早恋”现象,除了他们的生理进入了青春期,其实还有众多的外因诱惑。这些外因会让他们的行为出格。常见的外因主要有四点:其一,目睹家长、社会公众等的异性间亲密行为,激发了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其二,电影、电视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普及,使得一些色情内容映入他们的眼帘,让他们的心灵产生骚动;其三,不健康书籍的泛滥,导致本来就不够理性的他们难抵诱惑、难辨美丑是非;其四,性教育多年来一直被视为禁区,儿童对性知识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然,以上这些原因只能是概而言之,但这些无疑是导致儿童出现“早恋”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早恋”现象发生时,我的教育策略是:从源处入手,行不言之教。我们不要把小学生间的异性交往定性为“早恋”,更不要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取得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积极引导。
在家长配合方面,我每次开家长会或进行家访时,总会刻意向家长强调两点:一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求家长在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让家长懂得,孩子身上出现的大量问题都与家长有关。二是要求家长管好孩子,尽最大可能让孩子少接触到电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电视与网络上的大量暴露画面、异性亲昵行为场景等,不仅会对儿童造成生理冲击,而且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引导方面,每个学期,我都要选择几本经典儿童读物与他们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阅读经典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还提升了他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
好的教育并不是有了问题之后我们才忙着去处理,而是用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早早解决它。从源处入手,行不言之教,会减少我们面对小学生“早恋”现象的烦恼。
对于小学生的“早恋”现象,我认为我们教育者需要达成两点共识:其一,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对异性的关注与爱慕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就像人渴了需要喝水、饿了需要吃饭一样。进入青春期的儿童倘若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反而是不正常的。其二,对于学生对异性的关注与爱慕,我们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也就是说,要积极引导,但又不要强行干涉。不管不问会让他们为所欲为,强行干涉又会扭曲他们的心灵。
教育是一种最需要智慧的职业。所谓智慧,以我的理解,就是我们教育者要能够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梳理出“早恋”现象的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六年级学生的“早恋”现象,除了他们的生理进入了青春期,其实还有众多的外因诱惑。这些外因会让他们的行为出格。常见的外因主要有四点:其一,目睹家长、社会公众等的异性间亲密行为,激发了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其二,电影、电视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普及,使得一些色情内容映入他们的眼帘,让他们的心灵产生骚动;其三,不健康书籍的泛滥,导致本来就不够理性的他们难抵诱惑、难辨美丑是非;其四,性教育多年来一直被视为禁区,儿童对性知识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然,以上这些原因只能是概而言之,但这些无疑是导致儿童出现“早恋”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早恋”现象发生时,我的教育策略是:从源处入手,行不言之教。我们不要把小学生间的异性交往定性为“早恋”,更不要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取得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积极引导。
在家长配合方面,我每次开家长会或进行家访时,总会刻意向家长强调两点:一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求家长在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让家长懂得,孩子身上出现的大量问题都与家长有关。二是要求家长管好孩子,尽最大可能让孩子少接触到电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电视与网络上的大量暴露画面、异性亲昵行为场景等,不仅会对儿童造成生理冲击,而且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引导方面,每个学期,我都要选择几本经典儿童读物与他们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阅读经典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还提升了他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
好的教育并不是有了问题之后我们才忙着去处理,而是用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早早解决它。从源处入手,行不言之教,会减少我们面对小学生“早恋”现象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