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艺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和接受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文艺思想的争论,这些争论常常与一些词语和概念的翻译联系在一起。本文讨论的四个词,即“文学还是出版物”、“形象思维”、“主体性还是主观性”、“本体论”,都是通过翻译出现在汉语语境中的。它们随着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新的含义,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几个实例,了解这些词的意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对于我们进行理论的比较研究和了解翻译的本质特征,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解郁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冠心病P
早期道教"静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宗教性建筑设施,也是道教徒日常宗教生活的神圣空间,对道教仪式近2000年来的发展演变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日本道教学者吉川忠夫最早提出"静
为了解决喷射器流量控制问题,建立一种多喷射器模型,以CO2为工质,通过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模拟,研究了不同组合下喷射器内流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能够对喷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