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人的眼里,我算得上是命运的宠儿了!——有很好的家世。在老家一直是亲戚朋友家孩子学习的榜样。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又顺理成章地在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来,我看着那些学历比我低,各方面条件原本不如我的人越活越精彩,而自己,心里却感觉越来越沉重。
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跟不上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不知道是天生性子比别人慢,还是之前没有表现出来的优柔寡断,让我做每一件事情都颇费周折。比如说,每天早上的梳洗打扮,就要花掉我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单是选择穿什么衣服去上班,就是个很纠结的问题。我所在的单位是个很大的跨国公司,每个员工的形象都十分重要。穿得太正统,没有女性魅力;穿得太前卫,有悖于职业要求。穿得太艳,显得不庄重;穿得太灰暗,显得没精神……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往往要花掉大量的时间,所以,我的生活常常陷入难于取舍之中,上班迟到次数越来越多。
在单位,哪怕一个小小的文案,我也要征求好几个人的意见才敢动手。碰到稍微有点疑难的问题,更是不敢单独去处理。刚开始,同事们挺喜欢我,说我谦虚好学,不像别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眼睛长在额头上。可是,慢慢地,大家对我的做法就颇有微词。年终考核的时候,我的工作业绩远远落在他人之后,便听见有人在背后议论:什么高材生,高分低能吧?
同事对我越来越疏远,我又没有什么朋友。倍感孤独的我决定找一个合租伙伴。
没过几天,小洋出现了。小洋是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湖南人。她热情开朗,年龄虽然不大,可各方面都要比我成熟得多。没几天,大家混熟了,我便对她多了一份依赖。于是,事物巨细,小到每天吃什么,买什么牌子的卫生用品,大到交哪种类型的男朋友,我都要征求她的意见。仿佛每做一个选择,只有先问过她,我的心里才会踏实一点。
刚开始的时候,小洋对我的请教很是热心,会耐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是慢慢地,就有点不耐烦了,她说:别问我,你自己这么大个人了,就不能拿出点主意吗?
都说女人的友谊是在一起逛街购物中建立的,我和小洋起初也会经常一起外出,可是,后来一到周末,我就怎么也邀请不动她了。她说:跟你逛街啊,太没意思!买芝麻点小东西,都要挑上半天,太耽误时间了。
半年以后,小洋找到了男朋友,搬离了我们的合租屋,彻底离开了我的生活。我重新变得无助起来。自此,一有什么事,我就去求助网络,发帖征求网友的意见,最后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做出最后的选择。有时,如果我人在外面,不方便上网,实在决定不了的事情,便用抛硬币的方式去解决。
工作后的第三年,我遇到了第一个男朋友。对他的评价,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却始终无法做出自己的决定,不久以后,他失去了耐心,离我而去。后面几年,我又陆陆续续接触过几个异性,也都因为这些原因,彼此的感情无疾而终。
王翔是我几个月前认识的,相处得还不错。几天前,他终于向我求婚了。按理说,我应该欣然接受的,毕竟,我已经熬成剩女的年龄了。再说,王翔的确是个不错的男人,他为人宽容,踏实厚道,对我一直很好。然而,我还是犹豫了:他是来自农村的凤凰男,我们相处时间太短,以后会不会出现很多矛盾呢?
王翔说,无论我做出怎样的决定,他都尊重我的选择。希望我在一个星期之内给他答复。
那几天,我整日守在电脑旁,征求各种网友的意见。众说纷纭,我始终无法做出选择。就在我狂躁焦虑到了极点的时候,竟意外地在QQ上看到很久没有登录的小洋。仿佛遇到了救星,我立即向小洋求救。
小洋说:既然觉得他有那么多优点,就认准他吧!
过了一会儿,小洋又说:对了,前几天我听一个同事说自己患了选择恐惧症,你跟她很相似,会不会也有这种病啊?
选择恐惧症?我立即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选择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又叫选择困难症。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任何选择都会觉得艰难,在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惧,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总希望通过别人的意见,来寻求心理的安慰……对照一下自己的表现,我吓了一跳,心里立即认定了小洋的说法。
网上说,選择恐惧症产生的病因主要是患者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害怕承担自己抉择的后果。最重要的是对自我不满,将对自己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也就是说,患者缺乏的是一种自信。
我仔细分析自己:大约是因为从小生活富足,养尊处优,所以生活自立能力较差。可步入社会以后,什么都得靠自己,加上理想主义在作怪,生怕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害怕失败,所以我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
明白自己不敢接受求婚的原因后,我开诚布公地把心里的困扰跟王翔说了出来。他很理解我,答应一直等,等到我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再做选择。
那段时间,我查阅了大量的心理辅导资料。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对选择的恐惧,无非来自对于其他错过的可能的一种遗憾。我们在选择之后,往往会沉溺于幻想,幻想另一种选择会更美好。其实,某一个选择,能够决定的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生的悲喜。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利有弊,何况同样的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走法,有人能把没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有人却把康庄大道走成羊肠小道。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害怕选择呢?
为了培养自信,我让朋友们帮我列出所有的优点,并把它张贴在床头。遇到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就给自己打气:你一定能行!
我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我知道,在学校,我可以永远做一个优等生,可到了社会,就一定会有失败和挫折。错了不要紧,从头来过。
我不再追求完美。我知道,学会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不完美地生存,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每天,我从日常生活入手,尽量提高做事速度,并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给予充分的肯定。工作上,我凡事儿都提前做足功课,如果遇到比较有把握的事务,就果断做出判断,并主动去做。
逐渐地,周围的人发现我变了。同时,从他们的眼里,我看到了欣赏,羡慕和尊重。我知道,那是我克服选择恐惧症后的重生。
国庆节那天,我自信满满地选择跟王翔“求婚”了。当时,他激动得把我抱起来,转了N个圈。我知道,他既为准新郎这个身份而兴奋,更为我这么短时间走出心理困境而高兴。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生活因选择而精彩。选择,其实就是筛选了我们的幸福。[email protected]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来,我看着那些学历比我低,各方面条件原本不如我的人越活越精彩,而自己,心里却感觉越来越沉重。
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跟不上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不知道是天生性子比别人慢,还是之前没有表现出来的优柔寡断,让我做每一件事情都颇费周折。比如说,每天早上的梳洗打扮,就要花掉我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单是选择穿什么衣服去上班,就是个很纠结的问题。我所在的单位是个很大的跨国公司,每个员工的形象都十分重要。穿得太正统,没有女性魅力;穿得太前卫,有悖于职业要求。穿得太艳,显得不庄重;穿得太灰暗,显得没精神……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往往要花掉大量的时间,所以,我的生活常常陷入难于取舍之中,上班迟到次数越来越多。
在单位,哪怕一个小小的文案,我也要征求好几个人的意见才敢动手。碰到稍微有点疑难的问题,更是不敢单独去处理。刚开始,同事们挺喜欢我,说我谦虚好学,不像别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眼睛长在额头上。可是,慢慢地,大家对我的做法就颇有微词。年终考核的时候,我的工作业绩远远落在他人之后,便听见有人在背后议论:什么高材生,高分低能吧?
同事对我越来越疏远,我又没有什么朋友。倍感孤独的我决定找一个合租伙伴。
没过几天,小洋出现了。小洋是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湖南人。她热情开朗,年龄虽然不大,可各方面都要比我成熟得多。没几天,大家混熟了,我便对她多了一份依赖。于是,事物巨细,小到每天吃什么,买什么牌子的卫生用品,大到交哪种类型的男朋友,我都要征求她的意见。仿佛每做一个选择,只有先问过她,我的心里才会踏实一点。
刚开始的时候,小洋对我的请教很是热心,会耐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是慢慢地,就有点不耐烦了,她说:别问我,你自己这么大个人了,就不能拿出点主意吗?
都说女人的友谊是在一起逛街购物中建立的,我和小洋起初也会经常一起外出,可是,后来一到周末,我就怎么也邀请不动她了。她说:跟你逛街啊,太没意思!买芝麻点小东西,都要挑上半天,太耽误时间了。
半年以后,小洋找到了男朋友,搬离了我们的合租屋,彻底离开了我的生活。我重新变得无助起来。自此,一有什么事,我就去求助网络,发帖征求网友的意见,最后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做出最后的选择。有时,如果我人在外面,不方便上网,实在决定不了的事情,便用抛硬币的方式去解决。
工作后的第三年,我遇到了第一个男朋友。对他的评价,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却始终无法做出自己的决定,不久以后,他失去了耐心,离我而去。后面几年,我又陆陆续续接触过几个异性,也都因为这些原因,彼此的感情无疾而终。
王翔是我几个月前认识的,相处得还不错。几天前,他终于向我求婚了。按理说,我应该欣然接受的,毕竟,我已经熬成剩女的年龄了。再说,王翔的确是个不错的男人,他为人宽容,踏实厚道,对我一直很好。然而,我还是犹豫了:他是来自农村的凤凰男,我们相处时间太短,以后会不会出现很多矛盾呢?
王翔说,无论我做出怎样的决定,他都尊重我的选择。希望我在一个星期之内给他答复。
那几天,我整日守在电脑旁,征求各种网友的意见。众说纷纭,我始终无法做出选择。就在我狂躁焦虑到了极点的时候,竟意外地在QQ上看到很久没有登录的小洋。仿佛遇到了救星,我立即向小洋求救。
小洋说:既然觉得他有那么多优点,就认准他吧!
过了一会儿,小洋又说:对了,前几天我听一个同事说自己患了选择恐惧症,你跟她很相似,会不会也有这种病啊?
选择恐惧症?我立即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选择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又叫选择困难症。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任何选择都会觉得艰难,在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惧,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总希望通过别人的意见,来寻求心理的安慰……对照一下自己的表现,我吓了一跳,心里立即认定了小洋的说法。
网上说,選择恐惧症产生的病因主要是患者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害怕承担自己抉择的后果。最重要的是对自我不满,将对自己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也就是说,患者缺乏的是一种自信。
我仔细分析自己:大约是因为从小生活富足,养尊处优,所以生活自立能力较差。可步入社会以后,什么都得靠自己,加上理想主义在作怪,生怕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害怕失败,所以我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
明白自己不敢接受求婚的原因后,我开诚布公地把心里的困扰跟王翔说了出来。他很理解我,答应一直等,等到我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再做选择。
那段时间,我查阅了大量的心理辅导资料。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对选择的恐惧,无非来自对于其他错过的可能的一种遗憾。我们在选择之后,往往会沉溺于幻想,幻想另一种选择会更美好。其实,某一个选择,能够决定的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生的悲喜。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利有弊,何况同样的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走法,有人能把没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有人却把康庄大道走成羊肠小道。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害怕选择呢?
为了培养自信,我让朋友们帮我列出所有的优点,并把它张贴在床头。遇到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就给自己打气:你一定能行!
我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我知道,在学校,我可以永远做一个优等生,可到了社会,就一定会有失败和挫折。错了不要紧,从头来过。
我不再追求完美。我知道,学会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不完美地生存,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每天,我从日常生活入手,尽量提高做事速度,并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给予充分的肯定。工作上,我凡事儿都提前做足功课,如果遇到比较有把握的事务,就果断做出判断,并主动去做。
逐渐地,周围的人发现我变了。同时,从他们的眼里,我看到了欣赏,羡慕和尊重。我知道,那是我克服选择恐惧症后的重生。
国庆节那天,我自信满满地选择跟王翔“求婚”了。当时,他激动得把我抱起来,转了N个圈。我知道,他既为准新郎这个身份而兴奋,更为我这么短时间走出心理困境而高兴。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生活因选择而精彩。选择,其实就是筛选了我们的幸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