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质,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师、网络平台和大学生三方面研究互联网模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提出优化教师团队、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引领着高等教育不断变革,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创新,加强了学生与教育的黏性,加速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即从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向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的转变。随时间和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时期,大学生正处于由传统学习向数字化学习转变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存在未能充分利用教学平台资源、自学效果差等问题;而教学平台的功能丰富度、资源水平,操作逻辑性及信息明晰度等水平差异,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 互联网条件下自主学习的实质
  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是使大学生能够利用教师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扩展自身素质,训练不同问题下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能力,成为具有检索意识、实时更新意识和自我纠正意识的行动者。Williams et al.(2000)认为自主学习代表学习者把握学习的能力,并分为学习规划、认知进程和修读内容,这三方面同时与学习行为、心理过程和外部环境相辅相成。在互联网教育条件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程进度的要求下,以互联网为媒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对自我学习进行定时督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 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 教师因素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素质、能力、讲授风格、讲习要领以及教学工具等密不可分。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个人魅力也会对学生接受知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逐渐成为学习主体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人、同行者、培训者,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自学能力起关键作用。
  (二) 网络学习平台因素
  网络学习平台是收集学习资源并集合学习群体的公开平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使用网络平台获取自己想要的服务和资源。教学平台因素包含网络教学平台操作逻辑是否简单、是否设计合理、是否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平台功能,以及平台内部功能是否完善、资源是否充足、服务是否完备,均会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积极性、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有些网络学习平台关键功能的使用步骤烦琐、界面中主次信息区分不合理、部分学习功能缺失,使自主学习环节出现断层。
  (三) 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存在差异化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特质,所以面对同样的信息会接收、学习到不同的内容,存在不同的理解。相应地,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教育,自主学习能力高低、培养速度的快慢、与学习平台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匹配度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学生精力、外部环境、饮食作息等细节因素也将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和成效。
  三、 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优质教师团队
  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团队的质量会对学生前期学习效果产生较明显的影响。数字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使用电子软件和设备进行信息展示的能力,基于教学环境变化,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教学能力和操作软件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与网络数字媒体更好的融合,用更恰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并要定时安排线上或线下交流讨论和师生互评,有效连接教师和学生,减少因时间空间阻隔而形成的教学误差。此外,还可以通过线上专题讲座等形式,辅助大学生找到自学方向。互联网模式下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学习行为多样化的大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胡乡峰等(2018)认为在网络背景下的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征;开放性能够使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条件限制,但网络平台需要保障数据的实时更新;交互性打破了空间的壁垒,创设了任何地点均可学习的条件;共享性使多人在线学习、在线交流成为可能,但需要人工对鱼龙混杂的群体进行排查。此外,技术与艺术因素也不容忽视,平台界面美观性和操作的简便性会直接影响自学体验。因此,需要逐渐完善网络平台的设计,并简化操作流程,例如,将一条龙式学习流程排列放在同一页面,或是将必要学习功能,如字典查询、历史数据总结放在便捷、随手可得的位置。除了外界因素、技术因素,平台本身的资源也要不断进行完善。资源不仅是指学习领域的广度,还包括学习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式的差异。例如,因人而异设置学习等级,提供多层专属资源;为多样化学习者建立多样性学习模式,包括基础的“预习—学习—复习”模式,加上联想、拓展等高阶学习模式等,为大学生找到合适的自学模式创造条件。
  (三) 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
  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带给学生更多拓展自己的机会,更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基于互联网运用能力,叶修廷等(2015)认为应多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媒介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批判解读能力、培养创造性运用能力。網络教育平台可通过线上线下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控能力和自我审视、自我培养意识。当学生初步建立起自学能力后,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应当继续起到推进和把握节奏的作用,不断进行学习能力提升,促使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高频次、高效率运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持续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结论与启示
  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拓宽了自主学习渠道,教育的中心不断向学生转移。线上运营方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应逐步完善自我教学体系,学生应该加强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培养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Marion Williams, Burden R.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2000.
  [2]胡乡峰,王希英,张欢.网络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6):97-100.
  [3]叶修廷,汪国翔.大学生自学能力与网络媒介素养研究[J].东南传播,2015(5):63-64.
  作者简介:
  兰俊美,王亚昕,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本文从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出发,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探究;小学数学教学  一、 引言  隨着我国科技力量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与各行各业相融,为不同的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摘 要: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应融合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然而,就目前艺术教育现状而言,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造成我国教育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人才国际竞争力不足。本文在阐述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在传统文化上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最后提出了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手法  21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事业迅速
摘 要:议论文是以论证和推理为基础的文章,需要存具“论点”“论据”与“论证”三要素,并且所写文章要有深入的见解。考试的时候,在文体不限的状况下,很多考生选择写议论文。但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即使是简单的议论文,写起来也是没有底的,而当下语文教师指导议论文备考时,也往往非常看重“审题的精准”“格式的规范”等问题,忽略了内容上的深入性,导致议论文的写作质量并不高。因此,教师应该教学生一些作文技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