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的影响触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给全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由蒸汽机发明带动的18、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在欧洲和世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思想等各领域都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成果,而信息化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影响绝不亚于英国工业革命在当时的影响。如果说在工业化时代我们常讲落后就要挨打,那么在信息化时代,落后的命运就不仅是挨打,而是被淘汰。因此对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忧患意识,充分认识这项工作与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紧密相连,与国家危亡休戚相关的紧迫性。
  信息化必须为具体业务服务,这是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信息化怎么才能支持业务运作和发展?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如何划分?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信息化实施的成败。
  一、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民众服务意识的提高,无论政府、金融、企业等等,都在大力提升服务,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信息化目的不言而喻: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广大民众,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等。但是信息化都是间接反映效果,真正直接反映效果的归根结底还是业务,所以信息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业务服务,提升业务能力,最终实现整体提升。因此,从目的的角度去看应该是业务部门主导信息化。
  但是,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都存在技术、实施和资金的可行性问题。首先,技术上一定要考虑采用的技术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在确保安全和应用完整的情况下平滑地进行过渡;实施上要充分保证应用完整,确保可行。但这些对业务部门来说就勉为其难了。其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却又不是投入资金就可以实现信息化。这里边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软”件的建设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利益协调工作,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作。而我们的信息化领导者,却对此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把很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交给技术部门去推动,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技术问题和设备问题,只要资金落实,交给技术人员办就可以了。再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设备和系统需要不断地升级和更新;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这就即需要有人管理,又需要有资金投入,而且这些后期投入往往会大于初期建设。
  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信息化建设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几层:最底层硬件网络层面,第二层软件应用层面,第三层业务服务层面,最上层决策分析层面。按道理来讲,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应该是信息部门最权威,而业务服务自然是业务部门权威,但是前两者是基础层,因此在前些年的信息化选型过程中,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信息部门在主导信息化,因为信息化的主导方必须对技术和业务同样了解,而让业务部门学习技术比信息部门学习业务的门槛要高得多,所以信息化成功的例子不多,即使成功也是因为信息部门的技术人员对业务充分的了解或者有现成可借鉴的案例。
  三、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传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初级阶段、整合阶段、高级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蒙阶段,在一个部门或者企业尚未开始信息化建设时期是未设立信息化部门的,此阶段是各业务部门提出信息化的需求,所以此阶段应是业务部门主导信息化。
  第二阶段是初级阶段,信息化初具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同时信息化部门也刚刚起步,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成为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所以此阶段仍然是业务部门作为主导。
  第三阶段是整合阶段,当信息化的项目涵盖整个系统时,主导权就应该由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团队来掌握,因为信息化范围的拓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业务部门的内容,各部门之间相辅相成,此阶段如果由单一业务部门主导方向则会出现业务部门维护自身利益而为整体信息化方向制造障碍,因为业务部门不会从总体角度考虑而往往从自己部门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衡量信息化的意义。
  第四阶段是当信息化技术完全演变成业务基础时,信息化的方向就应由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共同主导。
  四、深入调研咨询,统筹规划,科学决策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规划就是成功的一半。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入大,尤其要做好深入调研、咨询、统筹规划,实现科学决策。
  第一,带着问题接触基层和实际,全面搜集第一手资料,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需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把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项目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安排;二是在方案设计中选用成熟、适当的技术和设备,不盲目追求高水平、高档次。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的阶段和所具备的条件。信息化建设只能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而推进,在技术上好大喜功追求一步到位是行不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找准自己的方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应用需求审慎推进。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项目的投入就会长期不见实效,使建设者心急,合作者心焦,应用者心灰,投资者心颤,领导者心疑。成功的做法是由简到繁,先从基础性工序做起,从业务急需程度做起,从本职工作的替代、变革做起,从有利于转变观念的工序做起;从事务管理起步,逐步向辅助决策迈进;先静态后动态,先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再全面普及。也就是说,要坚持捕捉需求、贴近应用,不搞花架子,注重效绩。
  第二,从统筹规划到实施、维护,咨询应该是全过程的。目前大家对规划认识是到位的,关键是统筹,就是必须要考虑得周全。咨询是信息化最重要的服务,国外信息化咨询十分流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第三,更新知识,转变观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跳跃式发展的事业,是由其所依托的技术更新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这正是它的个性和特色。所以,不论是领导还是技术层面的同志都要正视它,应博览、勤学、紧跟踪,争取做到知识更新快、发展趋势清,应用领域明,一句话,也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领导同志要做到:具体问题超脱、思维规划超前;技术干部要做到:需求吃透合标准,实现思路科学。
  综合以上几点,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很难确切划分,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答案又不尽相同,但又不相互矛盾,所以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不是一个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体的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部门之间的疆界和壁垒,用系统整体战略来引导信息化建设。
  就信息化的大环境来讲,成功的案例很少,基本都在摸索前行,这就要求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业务人员要积极地了解,信息化可以实现什么,可以改善什么,而自己真正需求的又是什么;技术人员则需要深入了解业务,两者要紧密沟通。只有这样能才避免出现业务部门以评判者自居,抱有“你开发,我使用”的消极观念,也避免信息部门不了解业务“指点江山”的局面。两者充分的沟通和相互的换位思考、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信息化的光辉美好的未来。
  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对我们的挑战,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机遇。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科学决策,认真实施,就一定能够让信息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难以估量的贡献。
  (作者单位:烟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葛玉修是青海银监局干部、工会主席,他有很多与自己职业无关的头衔——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海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华对角羚保护站荣誉站长、“青海青”网站站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特聘教授、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客座教授……。他还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青海湖鸟王”、“中华对角羚之父”、“著名环保人士”、“青海环保志士”、“环保主义者”、“生态摄影家”、“大美
所谓“部财区控”.是指人武部在财经决策权、预算分配权、经费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五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军分区(警备区)财务部门对人武部的经费开支使用情况进行
党的十八大及其新常委领导班子,开局以来,十分引人注目。从习近平总书记出面后的平实演讲,到政治局会议改善党政领导作风的重大决议,新常委的各项活动无不让全党全国人民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