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掀开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大幕。从当前市场行情看,自6月12日股灾以来,积累的市场主要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市场进入估值修复行情,反弹回暖力量蓄势待发,国企改革或成为新的一轮行情爆发点。
国企改革背景下次新股具备潜力
2015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掀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上市不久的次新国企股更具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实现潜力——做强做优做大。主要源于几个方面:1,次新国企股刚发行上市,具有较高的动力及资金支持;2,次新国企股普遍盘小绩优,且以新兴产业或产业升级转型为主,更受市场投资者关注;3,次新国企股上市后对激励需求更为“渴望”,股东和管理层在激励机制完善后做强做优做大的决心和驱动力充足。
首先,次新股做强做优做大意愿更明确,定增融资需求强烈。2014年上市的318家公司中,共有67家公布了定增预案,合计募集金额1124亿,是这些公司首发募集金额的3倍以上。67家公布的增发预案中,预计募集金额的最大的是东兴证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50亿元;其次申万宏源,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1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40亿元。除这两家国企外,中科曙光、兰石重装、节能风电等3家国企次新股的拟募集资金都超过10亿元。就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37家募集资金用于项目投资,20家募集资金收购资产同时配套融资补充流动性资金,5家则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收购资产,5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次,低负债率和充裕的现金增强了次新股做优做强做大的可能。上市的次新股整体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资金较为充足。在2014年起上市的318家公司中,除金融业、航空业涉及的7家次新股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75%以外,50%次新股公司资产负债比低于25%,48%的次新股公司处于25%到75%的安全的负债比率,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说明次新股偿债能力较强,更易从银行取得贷款,取得现金的能力较强。
国企次新股投资三大亮点
自2014年国企改革概念推出以来备受市场关注,从101家国企改革成分股指数(399974)的市场表现看,从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6月12日涨幅达161.3%,其中涨幅最快的一段是2015年2月11日至2015年6月12日,涨幅达84.1%,同期上证综指涨幅63.5%,远超大盘整体水平,说明此段时间国企改革概念受到市场热炒。股灾后,国企改革指数跌至1450.73,接近热炒前水平;市盈率(TTM)为21.5、市净率2.14,上证综指市盈率(TTM)为13.1、市净率1.59,整体进入合理估值区间。9月13日《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会带动国企改革概念的新一轮行情。
通过梳理《指导意见》,新一轮国企改革行情中,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国企次新股的投资亮点主要有三点:
1,关注扩张潜力强的国企次新股。2014年以来上市的318家次新股中,国有企业有27家,其中央企12家,地方国企15家。从行业分布看,27家国企次新股分布在14个行业(申万一级),其中公用事业行业有5家,包括中国核电、中材节能、绿城水务、节能风电和重庆燃气,非银金融4家,包括申万宏源、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和东兴证券。
具备国企改革投资亮点的国企次新股必定具备两大特征:①所在行业具备国企改革的基础,改革预期强烈;②具备“做强做优做大”的能力,扩张潜力强。
首先从当前101家国企改革概念股的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汽车、商业贸易、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行业分布较为集中,国企改革市场预期较强。
从次新股角度看,股本扩张速度和营收增长能力是衡量其扩张潜力的重要指标。上市3年后次新股公司营收扩张普遍高于50%,股本扩张普遍高于100%。2009年上市的公司中,多数公司上市3年后营收相比上市时增长50%以上,平均增长率为56%。上市3年后相比上市时股本普遍扩张1倍以上,平均扩张1.2倍。营收的高速增长和股本的快速增加显示出次新股有极强的扩张潜力。
从历史来看,次新股上市后前两年的扩张速度最快。2009年上市的79家上市公司中,股本前两年平均扩张率为10%左右,之后增长速度放缓,营业收入前两年平均增长率在30%,之后增长幅度减小。
2014年以来的国企次新股分布在14个行业,根据2009年股票上市3年的股本和营收扩张情况判断:从营业收入增长上看,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次新股营业收入平均涨幅超过100%;从股本扩张上看,上市3年后所有行业股本都有上涨,其中商业贸易、电气设备、计算机、建筑装饰、食品饮料、电子等8个行业股本涨幅超过100%。结合两方面因素,我们认为食品饮料和电子行业扩张潜力最强。
综合以上数据信息,食品饮料行业最具国企改革投资亮点。对轻资产且产业链完善的食品饮料企业来说,国企改革方向主要有三个:①通过员工持股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活力,从内部提升企业发展动力;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资,发挥协同优势;③行业竞争较为充分,适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提高企业竞争力。此类国企次新股中有燕塘乳业和今世缘。
2,关注员工持股试点的科技型国企次新股。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亮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促进国企实力与民企活力的融合,创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任务,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更是明确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途径方法,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企改制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及企业经营管理,同时还将优先在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因而通过员工持股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投资亮点中,建议关注中科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转制科研院所旗下上市公司。此类国企次新股中有中科曙光。
3,关注运营效率低、业绩表现差的国企次新股。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的核心目标意味着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竞争活力和盈利能力。除了对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推进整体上市外,对运营效率低下、业绩表现差的国企进行改革,以提高经营效率,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是重中之重。
在27只国企次新股中,选择经营业绩较差的9家企业,将其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间进行对比,发现这些国企次新股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陕西煤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31.2843%,净资产收益率为-2.8062%,不及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的经营效率和业绩表现的企业持续经营必然造成国有资产的白白流失,因而国企改革迫在眉睫。
国企改革背景下次新股具备潜力
2015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掀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上市不久的次新国企股更具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实现潜力——做强做优做大。主要源于几个方面:1,次新国企股刚发行上市,具有较高的动力及资金支持;2,次新国企股普遍盘小绩优,且以新兴产业或产业升级转型为主,更受市场投资者关注;3,次新国企股上市后对激励需求更为“渴望”,股东和管理层在激励机制完善后做强做优做大的决心和驱动力充足。
首先,次新股做强做优做大意愿更明确,定增融资需求强烈。2014年上市的318家公司中,共有67家公布了定增预案,合计募集金额1124亿,是这些公司首发募集金额的3倍以上。67家公布的增发预案中,预计募集金额的最大的是东兴证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50亿元;其次申万宏源,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1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40亿元。除这两家国企外,中科曙光、兰石重装、节能风电等3家国企次新股的拟募集资金都超过10亿元。就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37家募集资金用于项目投资,20家募集资金收购资产同时配套融资补充流动性资金,5家则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收购资产,5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次,低负债率和充裕的现金增强了次新股做优做强做大的可能。上市的次新股整体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资金较为充足。在2014年起上市的318家公司中,除金融业、航空业涉及的7家次新股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75%以外,50%次新股公司资产负债比低于25%,48%的次新股公司处于25%到75%的安全的负债比率,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说明次新股偿债能力较强,更易从银行取得贷款,取得现金的能力较强。
国企次新股投资三大亮点
自2014年国企改革概念推出以来备受市场关注,从101家国企改革成分股指数(399974)的市场表现看,从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6月12日涨幅达161.3%,其中涨幅最快的一段是2015年2月11日至2015年6月12日,涨幅达84.1%,同期上证综指涨幅63.5%,远超大盘整体水平,说明此段时间国企改革概念受到市场热炒。股灾后,国企改革指数跌至1450.73,接近热炒前水平;市盈率(TTM)为21.5、市净率2.14,上证综指市盈率(TTM)为13.1、市净率1.59,整体进入合理估值区间。9月13日《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会带动国企改革概念的新一轮行情。
通过梳理《指导意见》,新一轮国企改革行情中,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国企次新股的投资亮点主要有三点:
1,关注扩张潜力强的国企次新股。2014年以来上市的318家次新股中,国有企业有27家,其中央企12家,地方国企15家。从行业分布看,27家国企次新股分布在14个行业(申万一级),其中公用事业行业有5家,包括中国核电、中材节能、绿城水务、节能风电和重庆燃气,非银金融4家,包括申万宏源、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和东兴证券。
具备国企改革投资亮点的国企次新股必定具备两大特征:①所在行业具备国企改革的基础,改革预期强烈;②具备“做强做优做大”的能力,扩张潜力强。
首先从当前101家国企改革概念股的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汽车、商业贸易、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行业分布较为集中,国企改革市场预期较强。
从次新股角度看,股本扩张速度和营收增长能力是衡量其扩张潜力的重要指标。上市3年后次新股公司营收扩张普遍高于50%,股本扩张普遍高于100%。2009年上市的公司中,多数公司上市3年后营收相比上市时增长50%以上,平均增长率为56%。上市3年后相比上市时股本普遍扩张1倍以上,平均扩张1.2倍。营收的高速增长和股本的快速增加显示出次新股有极强的扩张潜力。
从历史来看,次新股上市后前两年的扩张速度最快。2009年上市的79家上市公司中,股本前两年平均扩张率为10%左右,之后增长速度放缓,营业收入前两年平均增长率在30%,之后增长幅度减小。
2014年以来的国企次新股分布在14个行业,根据2009年股票上市3年的股本和营收扩张情况判断:从营业收入增长上看,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次新股营业收入平均涨幅超过100%;从股本扩张上看,上市3年后所有行业股本都有上涨,其中商业贸易、电气设备、计算机、建筑装饰、食品饮料、电子等8个行业股本涨幅超过100%。结合两方面因素,我们认为食品饮料和电子行业扩张潜力最强。
综合以上数据信息,食品饮料行业最具国企改革投资亮点。对轻资产且产业链完善的食品饮料企业来说,国企改革方向主要有三个:①通过员工持股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活力,从内部提升企业发展动力;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资,发挥协同优势;③行业竞争较为充分,适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提高企业竞争力。此类国企次新股中有燕塘乳业和今世缘。
2,关注员工持股试点的科技型国企次新股。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亮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促进国企实力与民企活力的融合,创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任务,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更是明确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途径方法,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企改制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及企业经营管理,同时还将优先在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因而通过员工持股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投资亮点中,建议关注中科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转制科研院所旗下上市公司。此类国企次新股中有中科曙光。
3,关注运营效率低、业绩表现差的国企次新股。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的核心目标意味着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竞争活力和盈利能力。除了对优势行业、优势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推进整体上市外,对运营效率低下、业绩表现差的国企进行改革,以提高经营效率,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是重中之重。
在27只国企次新股中,选择经营业绩较差的9家企业,将其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间进行对比,发现这些国企次新股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陕西煤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31.2843%,净资产收益率为-2.8062%,不及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的经营效率和业绩表现的企业持续经营必然造成国有资产的白白流失,因而国企改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