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休闲农业园是休闲农业的载体和开发建设的主体,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市民返璞归真的想法以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农业转型升级而出现的园区。休闲农业园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特点,并且将农副产品、环境保护、休闲度假、教育科学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为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观光型,体验型,度假型,民俗文化型以及多功能型等五种休闲农业类型。游客在园区内除了观光、采摘、消费、垂钓、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外,还可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生活资源。
关键词:休闲农业园,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异同
中图分类号:S344文献标识码: A
世界休闲农业发展的浪潮中,欧美、日本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历史悠久,发展已经进入平稳期。这些国家的休闲农场呈现多样化,极富特色,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被吸引前往休闲度假。仔细分析国外休闲农业在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不难看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都有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包括其它行业协会的支持,法律的完善,多种原因加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国外休闲农业的良好发展势态。而我国休闲农业在发展初期,一大部分休闲农业园是由原来的农场林场转向而来,另外一些小的农家乐或者采摘园则是由村民们自发创建,整个发展初期粗放而又生机勃勃。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园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农户多方参与,休闲农业园的发展类型呈多元化态势,正向规范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分析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异同,有助于正视差异,找到不足。
相同点
(1)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休闲农业园区作为休闲农业旅游这种新兴旅游形式的载体,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实现。这也符合马斯洛的个人需求理论。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为休闲农业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休闲农业园也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农业兴起于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缓解城市压力的有效出口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恶性扩张加剧对贫瘠、边缘土地的废弃,化肥与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乡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内绿色景观日渐减少,城郊的休闲农業园恰恰就满足了城市内绿化面积减小而产生的人们无处释放的亲近自然植物的需求。乡村,尤其是郊区乡村的生态功能、文化传统、经济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休闲农业都可以看做是对城市功能的补充和对城市生活的调节。
(3)发展顺应社会需求
全世界各地和我国的休闲农业园类型名称花样百出,但是休闲农业园其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以及功能都是随着社会和的类型发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不同点
(1)休闲农业园的发展类型顺序不同
国外休闲农业园的最初自我萌芽阶段是初级的观光型休闲农业园,城市居民主要是到郊区欣赏优美的乡村风光,品尝新鲜瓜果蔬菜。发展阶段是体验型休闲农业园和度假型休闲农业园。进化阶段发展出新的休闲农业园形式,加入了民俗民风和科技等元素,为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园和多功能休闲农业园。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最初的休闲农业园都是政府牵头,地方搭台建立起来的,休闲农业出现伊始就是上规模的观光休闲农业园,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园。然后是个人和企业创建的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可以归类为体验型休闲农业(采摘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又由政府和大企业投资创建了一批和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度假型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远不如其他几种休闲农业园。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上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和转基因食物的争议,全世界各国又再次将视线聚焦在体验型休闲农业园(种植为主)上面,各地有机农场,绿色牧场等高举无公害旗帜的休闲农业园如雨后春笋。
(2)休闲农业园的功能侧重有所不同
国外休闲农业园的功能设置侧重于体验和休闲,国外的游客到本地休闲农业园主要是以度假为主和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精神层面是为了体现个人价值,是一种积极参与的表现,因此休闲农业园对于功能分区上对于农事劳作,种植养殖以及住宿方面有所侧重。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边,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只是在小长假或者周末到休闲农业园进行游玩消费,如果长时间的休假旅行大多数人会选择到较远的省市或者国外。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短期的休闲放松之旅,是忙碌的工作生活之外的一种释放和缓冲,基本上对于农事劳作,种植体验方面关注的较少。因此,在我国的休闲农业园区设计初始对于餐饮,观光,景观设计,游乐设施方面的考量有所侧重。
(3)乡村农业基础环境不同
国外的现代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地广人稀,乡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保持良好,而我国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精耕细作,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过程中,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因此,向国外那种大面积的家庭农场式的度假型休闲农业园,在我国就很难开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和耕作习惯的不同,应该无法形成国外那种动辄上百千亩的家庭农场形式。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得较为成熟,因此休闲农业园强调环境保育及休闲功能高于物质产出[黄序.法国的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及启迪——巴黎大区考察记[J].城市问题,1997(05):45—49
]。而我国目前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正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休闲农业园为传统农业往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于是也比较多地强调了它的生产功能。
(4)休闲农业园可达性程度的差异
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大多有郊区铁路网[周心琴.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6): 85-90.],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到郊区。而我国的乡村交通设施较落后,大部分只能通过自驾、长途车等途径到达位置偏僻的休闲农业园。
(5)休闲农业园体现的社会文化和审美不同
各国的历史、社会、经济不同,社会观念和审美趋向等精神文化层次的差异也很显著。如英国乡村追求田园自然风光;美国的休闲农业园强调度假和观光;日本的农园强调农产品的品牌与销售,并且重视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各国休闲农业园的功能和社会、经济需求相联系,反应到休闲农业园中的内容就不同。 国外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对于休闲农业园的实践经验和设计理论的研究较中国大陆地区理论研究成熟,对大陆地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因为经济、地域、社会因素的差异,并不能将其照搬到大陆地区。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在充分调研、勘查现状的基础上,对现状资源进行分析、评估,从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加以合理的保护、利用,保证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休闲农业园是休闲农业的载体和开发建设的主体,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市民返璞归真的想法以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农业转型升级而出现的园区。休闲农业园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特点,并且将农副产品、环境保护、休闲度假、教育科学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为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观光型,体验型,度假型,民俗文化型以及多功能型等五种休闲农业类型。游客在园区内除了观光、采摘、消费、垂钓、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外,还可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生活资源。
关键词:休闲农业园,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异同
中图分类号:S344文献标识码: A
世界休闲农业发展的浪潮中,欧美、日本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历史悠久,发展已经进入平稳期。这些国家的休闲农场呈现多样化,极富特色,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被吸引前往休闲度假。仔细分析国外休闲农业在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不难看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都有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包括其它行业协会的支持,法律的完善,多种原因加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国外休闲农业的良好发展势态。而我国休闲农业在发展初期,一大部分休闲农业园是由原来的农场林场转向而来,另外一些小的农家乐或者采摘园则是由村民们自发创建,整个发展初期粗放而又生机勃勃。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园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农户多方参与,休闲农业园的发展类型呈多元化态势,正向规范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分析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异同,有助于正视差异,找到不足。
相同点
(1)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休闲农业园区作为休闲农业旅游这种新兴旅游形式的载体,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实现。这也符合马斯洛的个人需求理论。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为休闲农业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休闲农业园也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农业兴起于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缓解城市压力的有效出口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恶性扩张加剧对贫瘠、边缘土地的废弃,化肥与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乡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内绿色景观日渐减少,城郊的休闲农業园恰恰就满足了城市内绿化面积减小而产生的人们无处释放的亲近自然植物的需求。乡村,尤其是郊区乡村的生态功能、文化传统、经济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休闲农业都可以看做是对城市功能的补充和对城市生活的调节。
(3)发展顺应社会需求
全世界各地和我国的休闲农业园类型名称花样百出,但是休闲农业园其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以及功能都是随着社会和的类型发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不同点
(1)休闲农业园的发展类型顺序不同
国外休闲农业园的最初自我萌芽阶段是初级的观光型休闲农业园,城市居民主要是到郊区欣赏优美的乡村风光,品尝新鲜瓜果蔬菜。发展阶段是体验型休闲农业园和度假型休闲农业园。进化阶段发展出新的休闲农业园形式,加入了民俗民风和科技等元素,为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园和多功能休闲农业园。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最初的休闲农业园都是政府牵头,地方搭台建立起来的,休闲农业出现伊始就是上规模的观光休闲农业园,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园。然后是个人和企业创建的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可以归类为体验型休闲农业(采摘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又由政府和大企业投资创建了一批和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度假型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远不如其他几种休闲农业园。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上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和转基因食物的争议,全世界各国又再次将视线聚焦在体验型休闲农业园(种植为主)上面,各地有机农场,绿色牧场等高举无公害旗帜的休闲农业园如雨后春笋。
(2)休闲农业园的功能侧重有所不同
国外休闲农业园的功能设置侧重于体验和休闲,国外的游客到本地休闲农业园主要是以度假为主和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精神层面是为了体现个人价值,是一种积极参与的表现,因此休闲农业园对于功能分区上对于农事劳作,种植养殖以及住宿方面有所侧重。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边,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只是在小长假或者周末到休闲农业园进行游玩消费,如果长时间的休假旅行大多数人会选择到较远的省市或者国外。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短期的休闲放松之旅,是忙碌的工作生活之外的一种释放和缓冲,基本上对于农事劳作,种植体验方面关注的较少。因此,在我国的休闲农业园区设计初始对于餐饮,观光,景观设计,游乐设施方面的考量有所侧重。
(3)乡村农业基础环境不同
国外的现代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地广人稀,乡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保持良好,而我国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精耕细作,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过程中,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因此,向国外那种大面积的家庭农场式的度假型休闲农业园,在我国就很难开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和耕作习惯的不同,应该无法形成国外那种动辄上百千亩的家庭农场形式。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得较为成熟,因此休闲农业园强调环境保育及休闲功能高于物质产出[黄序.法国的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及启迪——巴黎大区考察记[J].城市问题,1997(05):45—49
]。而我国目前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正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休闲农业园为传统农业往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于是也比较多地强调了它的生产功能。
(4)休闲农业园可达性程度的差异
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大多有郊区铁路网[周心琴.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6): 85-90.],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到郊区。而我国的乡村交通设施较落后,大部分只能通过自驾、长途车等途径到达位置偏僻的休闲农业园。
(5)休闲农业园体现的社会文化和审美不同
各国的历史、社会、经济不同,社会观念和审美趋向等精神文化层次的差异也很显著。如英国乡村追求田园自然风光;美国的休闲农业园强调度假和观光;日本的农园强调农产品的品牌与销售,并且重视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各国休闲农业园的功能和社会、经济需求相联系,反应到休闲农业园中的内容就不同。 国外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对于休闲农业园的实践经验和设计理论的研究较中国大陆地区理论研究成熟,对大陆地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因为经济、地域、社会因素的差异,并不能将其照搬到大陆地区。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在充分调研、勘查现状的基础上,对现状资源进行分析、评估,从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加以合理的保护、利用,保证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