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亲是位少将,母亲是大校军官。像许多孩子一样,我也问过父母,“你们以前怎么认识的?”“爸爸,当初你是怎么追求我妈的?”可惜,在这方面,他俩永远争论不休。老爸说:“当然是你妈追我!”这时,老妈一定会说:“别听他的,追求妈妈的人多着呢,他根本排不上号!”哎,真拿他俩没办法!为了弄清父母谁更爱谁,我只好亲自出马,偷偷搜集例证,终于破译了父母的爱情密码——
在这个张扬、缤纷的时代,说一句“我爱你”,对许多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放眼当今的时尚男女,用海誓山盟强调爱情者,用宝马香车装饰爱情者,用鲜花美酒渲染爱情者,何止万千?然而在眼花缭乱之际,其中真爱又有几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人一生没说过一句“我爱你”,但真爱无言,谁能说他的爱不是人世间最深沉!最珍贵的呢!
父亲对母亲的爱,是掠过北方平原的春风,粗犷中透着细腻的温柔
父亲常向我提起他小时候的一件事:那年,庄稼收成不好,家里一天三顿吃的是清水煮菜根。祖父祖母心疼父亲,每次都先紧着他吃,等父亲吃饱了,老两口才和三个女儿分着吃。父亲是个孝顺的儿子,他嘴上不说,可心里很感激父母,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家里分担点什么,不能眼看着父母和姐姐们挨饿。父亲灵机一动:现在正逢雨季,是抓泥鳅的最好时机,说干就干,父亲带上他自制的武器——抓泥鳅用的细口篓,来到庄稼地边的小河沟。不一会儿,父亲就抓了满满一篓泥鳅。他兴冲冲地跑回家,“妈妈,快来看呀!我抓了好多泥鳅,咱们有吃的了!”可祖母的反应并不像父亲预想的那样,祖母严厉地喝斥道,“谁叫你抓这些东西的,浪费油又浪费盐。”抓泥鳅和浪费油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那个年代,油是很金贵的,平常老百姓家只有等逢年过节,赶上杀猪才能蹭点猪油吃。说他浪费油,其实是骂他馋嘴,为这事父亲还挨了祖母一顿打。
如果说是祖母这种朴素的人生观造就了父亲朴实、刚正不阿的个性。那么17岁出来当兵,一当就是40多年的这段从军生涯进一步丰富了父亲的个性,既造就了他男子汉的理性、质朴,军人的刚毅、深沉,又成就了他共产党员的正气、高尚以及将军的威严与睿智。也正是这种性格,让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是又爱又恨。母亲每次跟朋友提起她与父亲的故事时,嘴上总是抱怨不止,但谁都看得出母亲是幸福的,瞧,那几条调皮的鱼尾纹不是早就说明一切了吗?要不怎么说女人都是“口是心非”呢。
一次,父亲下部队前,突然扔给母亲2000元钱,粗声粗气地说,“去,自己买点喜欢的东西吧,别舍不得花钱。”母亲很惊讶,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呀?突然这么好咧,我都不适应了!呵呵,说实在的,一时还真想不起买什么。”父亲有点不耐烦,“怎么?不想要是不是?那我拿回去了!”说着就伸手来取,只见母亲——一个十分矫捷的闪身,把钱转到她身后,俏皮地说:“送出来的东西,哪有要回去的道理。”父亲不再作任何辩解了,只顾低着头收拾自己下部队用的行李,屋子里静得吓人。终于还是母亲打破了沉默,“哎,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明天是我的生日嘛,本来你一下部队,我都不想过这个生日了,没想到你还惦记着这事呢。”母亲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双手按在父亲背上,摆出个“跳山羊”的架势,顺便又唠叨了几句,“其实你挺关心我的,就是不太会说话,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小年轻,来几句甜言蜜语,让我听着舒服舒服。”父亲抬眼看了看母亲,“你懂什么!别搞形式主义,我这叫务实!几句好听的话能当饭吃?那叫徒有虚名!”哈哈,父亲就是父亲,说起话来总像在下达军事命令。
别看我的父母平时吵吵闹闹,他们可是很有先见之明,早就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保鲜”教育。那是在,’98抗洪时,父亲奉命率某师到湖北嘉鱼抗洪抢险。父亲走后,母亲一天打好几次电话询问抗洪情况。很少看报的她,在那一个月里每天坚持读报,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抗洪前线的消息。知道母亲如此认真,父亲反倒开起了玩笑,“平时不看书不读报的人,临时抱什么佛脚?我这里风景可好了,比西湖的水还好看,等水少了来旅游观光才美呢,没事。”母亲明白父亲是怕她太担心,跟她开玩笑呢。对此,母亲只是嘴上笑笑,私下里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仍然每天坚持读报、看电视新闻。一天,母亲看到一则反映抗洪官兵因高温中暑的消息。凭着在医学方面的知识,她立即给父亲打电话,“不要让官兵们喝矿泉水,要喝加盐的绿豆汤。”结果,父亲带领的5000多人的抗洪队伍在高温酷暑下无一人中暑。
他们那一辈人的爱是含蓄的,但含蓄并不能完全掩饰爱本身的热烈。回家后,他们几乎是不自觉地拥抱在一起,这时母亲没有哭,反而笑了,说:“呦,怎么满脸长胡子呢?”(其实是在抗洪中父亲满脸晒曝了的皮肤)然后,母亲转身对我说,“天天,记住,给你爸爸买磨砂做美容。”父亲赶紧护着脸说:“不行,这满脸胡子,就是最时髦的光荣。”这时,我发现母亲的目光已久久地停留在父亲的脸上,父亲被看得不好意思了,说:“怎么,还没看够?”母亲大概早就忘了身边还有一个我,毫不掩饰地说,“是呀,你这个从没赶过时髦的人,终于时髦了一次,当然要好好看看了”……
家庭和事业无法两全,他一次次用歉疚写满深深的爱意
1999年9月,父亲升任某集团军政委,职务高了,工作也越来越忙了,经常要下部队检查工作,有时一呆就是一个月,在家陪我和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
2000年,母亲因患子宫肌瘤大出血而住院,必须马上进行子宫全切手术。可此时父亲正在准备参加军区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该会议是关系集团军全年的中心工作。晚上,父亲给母亲打电话,他还是那么简短的几句,“明天军区开电视电话会议,我不能回去陪你了,我已给任院长和有关院领导打过电话,请他们一定确保手术成功!别怕,就当我在你身边!”母亲回答得更简练,“放心好了,没事!”就这样,手术前一天,坚强的母亲自己签下了手术同意书。当晚,母亲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拿起纸笔写道:“老公,我签完手术协议书,看到上面有四条意外死亡,别看我表面坚强,但一想到明天的手术,心里还是惴惴不安,万一……你和孩子可……或许你知道我有这种想法又会骂我,但我还是想给你和孩子留下点最后的心里话。我们结婚这么多年,说实话你是个很不懂浪漫的人,常常板着个脸,很凶,有时还会大声地骂我。可你又是个最懂浪漫的人,经常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给我温暖和关怀,我觉得和你在一起很满足、很幸福。如果手术不成功,请你替我照顾好孩子,如果将来遇到合适的,你也可以再找一个,我祝你幸福快乐!”母亲没有埋怨父亲一句,反而安慰父亲。她甚至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一丝痛苦的神情,前来探病的人无不为她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有些人出于关心, 说:“咱们院里好多家属,生一点儿小病都有老公陪着来,你做这么大手术,却没人陪在你身边,你是怎么挺过来的?肚子上缝了13针呀,一定很疼吧。你要是难受得厉害,就喊出来好了,我们都很理解你。”母亲仍然微笑着自我解嘲说:“就算我要喊要哭,可又做给谁看呢,我还不如省省劲儿,自己赶紧把病养好才是真。再说,咱是从军30多年的老兵了,这点疼痛算得了什么。”
星期六,父亲一大早就赶到病床前,他攥着母亲的手,关切地问:“怎么样,还疼不?”母亲回答:“没大事,别担心。比上战场差远了!再说跟你讲了你也替不了我,不如不说。”母亲手术后硬是以微笑面对医生护士和前来看望的战友,笑对人生。她常说:“我不想让痛苦呻吟影响别人,不想让我最亲近的人难过。”
看似相互“斗气”,其实是互相激励,共同的进取心,使他们的爱在无言中融入了对方的生命
在家里,我的父母常会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就比如,母亲比父亲年轻9岁,她漂亮、聪明,气质高雅,为人谦和,父亲老想打击母亲,抬高自己,明明自己长得又黑又胖,却非要说自己是“家里第一大美人”。还有母亲学画画、搞摄影,父亲也常常泼冷水,说:“别有福不享,自找苦吃!”我当然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母亲了,我常说:“老妈,我太佩服你了,老爸对你摄影经常批评指责,你却不断地做出成绩,你就是我崇拜的偶像。”母亲说:“我都把你老爸的批评当作表扬,当作赞美,这就是鞭策,这就是动力。绝不能让他小瞧了。”
可以说,母亲成为摄影家有我父亲的一半功劳。面对父亲“冷嘲热讽”的刺激,母亲总以乐观、进取、自信的人生姿态应对。她常说:“老公的职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我也不能原地踏步,也要奋起直追。将军夫人虽不能说像古代淑女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要有让老公和孩子值得骄傲的地方。”于是,母亲在干好医疗卫生工作的同时,开始学画画、搞摄影,如饥似渴地学习绘画摄影方面的知识,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年底,她的写意作品《牡丹飘香》获济南军区联勤部“让绿色拥抱明天”书画比赛二等奖,2002年1月开始从事业余摄影以来,她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其中作品《登车》、《拂晓突袭》分别荣获第20、21届中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获2002年“鲁能杯’全国摄影大赛金奖,《烈火金钢》获2004年“群艺杯”全国摄影大赛金奖:2005年获“影像中国”全国摄影大赛银奖:200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发表新闻图片1480张,其中中央级报刊的1100多幅,专题报道156组,在全军年发稿量总数第一,获奖近百次,被济南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实际上,关于搞摄影这件事,父亲和母亲起初是存在矛盾的。站在母亲的角度讲,她对摄影的“发烧”程度绝不是一般的爱好。一方面,作为一名从军30多年的老兵,她对军营有着深刻的爱,另一方面,对丈夫的爱使她“爱屋及乌”,她想向世人展示父亲部队的风采。母亲常自豪地说:“看看,咱们‘铁军’的官兵就是不一样!”这双重的爱,加上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使得母亲不能不拿起相机。但在父亲的意识里,他觉得母亲这样做会给部队添“麻烦”,他怕母亲的特殊身份会影响部队的正常秩序。不过,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母亲深爱着父亲和他的部队,她怎么会不体谅部队官兵的辛苦呢!每次外出摄影,母亲总是等部队组织大项活动时才去拍照,而不因摄影“导演”部队,她总是尽可能地减少部队的接待任务,别的摄影家三天拍完的东西,她一天就完成。或许是母亲对摄影事业的执著,又或许是母亲那种兢兢业业的做事方式打动了父亲,他不再对母亲拍照的事絮絮叨叨了。相反,有时还会鼓励、肯定母亲。我听说,父亲在一次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时谆谆教导部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要学会把批评当作鞭策,当作动力!”我没问过父亲这句话的出处,但我猜,很可能出自母亲的实践。其实,在父亲的内心,他还是肯定母亲,欣赏母亲的。这不,背着母亲的时候,父亲常向我提到,“你妈聪明,能吃苦,好学上进,有争第一的思想。”在国防大学上将军班时,一次,队里组织参观人民大会堂。拍照时,父亲还打手机向母亲现场求教:“在大会堂室内,应用什么光圈,什么速度?”母亲只对他略微指点了一二,父亲便在班里同学中声名大振,大家评价说,他拍出的照片无论是构图还是曝光都是最好的。父亲自豪极了,“这算什么,我家属是摄影家,她的作品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还获过金奖呢!”
在这个张扬、缤纷的时代,说一句“我爱你”,对许多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放眼当今的时尚男女,用海誓山盟强调爱情者,用宝马香车装饰爱情者,用鲜花美酒渲染爱情者,何止万千?然而在眼花缭乱之际,其中真爱又有几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人一生没说过一句“我爱你”,但真爱无言,谁能说他的爱不是人世间最深沉!最珍贵的呢!
父亲对母亲的爱,是掠过北方平原的春风,粗犷中透着细腻的温柔
父亲常向我提起他小时候的一件事:那年,庄稼收成不好,家里一天三顿吃的是清水煮菜根。祖父祖母心疼父亲,每次都先紧着他吃,等父亲吃饱了,老两口才和三个女儿分着吃。父亲是个孝顺的儿子,他嘴上不说,可心里很感激父母,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家里分担点什么,不能眼看着父母和姐姐们挨饿。父亲灵机一动:现在正逢雨季,是抓泥鳅的最好时机,说干就干,父亲带上他自制的武器——抓泥鳅用的细口篓,来到庄稼地边的小河沟。不一会儿,父亲就抓了满满一篓泥鳅。他兴冲冲地跑回家,“妈妈,快来看呀!我抓了好多泥鳅,咱们有吃的了!”可祖母的反应并不像父亲预想的那样,祖母严厉地喝斥道,“谁叫你抓这些东西的,浪费油又浪费盐。”抓泥鳅和浪费油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那个年代,油是很金贵的,平常老百姓家只有等逢年过节,赶上杀猪才能蹭点猪油吃。说他浪费油,其实是骂他馋嘴,为这事父亲还挨了祖母一顿打。
如果说是祖母这种朴素的人生观造就了父亲朴实、刚正不阿的个性。那么17岁出来当兵,一当就是40多年的这段从军生涯进一步丰富了父亲的个性,既造就了他男子汉的理性、质朴,军人的刚毅、深沉,又成就了他共产党员的正气、高尚以及将军的威严与睿智。也正是这种性格,让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是又爱又恨。母亲每次跟朋友提起她与父亲的故事时,嘴上总是抱怨不止,但谁都看得出母亲是幸福的,瞧,那几条调皮的鱼尾纹不是早就说明一切了吗?要不怎么说女人都是“口是心非”呢。
一次,父亲下部队前,突然扔给母亲2000元钱,粗声粗气地说,“去,自己买点喜欢的东西吧,别舍不得花钱。”母亲很惊讶,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呀?突然这么好咧,我都不适应了!呵呵,说实在的,一时还真想不起买什么。”父亲有点不耐烦,“怎么?不想要是不是?那我拿回去了!”说着就伸手来取,只见母亲——一个十分矫捷的闪身,把钱转到她身后,俏皮地说:“送出来的东西,哪有要回去的道理。”父亲不再作任何辩解了,只顾低着头收拾自己下部队用的行李,屋子里静得吓人。终于还是母亲打破了沉默,“哎,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明天是我的生日嘛,本来你一下部队,我都不想过这个生日了,没想到你还惦记着这事呢。”母亲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双手按在父亲背上,摆出个“跳山羊”的架势,顺便又唠叨了几句,“其实你挺关心我的,就是不太会说话,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小年轻,来几句甜言蜜语,让我听着舒服舒服。”父亲抬眼看了看母亲,“你懂什么!别搞形式主义,我这叫务实!几句好听的话能当饭吃?那叫徒有虚名!”哈哈,父亲就是父亲,说起话来总像在下达军事命令。
别看我的父母平时吵吵闹闹,他们可是很有先见之明,早就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保鲜”教育。那是在,’98抗洪时,父亲奉命率某师到湖北嘉鱼抗洪抢险。父亲走后,母亲一天打好几次电话询问抗洪情况。很少看报的她,在那一个月里每天坚持读报,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抗洪前线的消息。知道母亲如此认真,父亲反倒开起了玩笑,“平时不看书不读报的人,临时抱什么佛脚?我这里风景可好了,比西湖的水还好看,等水少了来旅游观光才美呢,没事。”母亲明白父亲是怕她太担心,跟她开玩笑呢。对此,母亲只是嘴上笑笑,私下里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仍然每天坚持读报、看电视新闻。一天,母亲看到一则反映抗洪官兵因高温中暑的消息。凭着在医学方面的知识,她立即给父亲打电话,“不要让官兵们喝矿泉水,要喝加盐的绿豆汤。”结果,父亲带领的5000多人的抗洪队伍在高温酷暑下无一人中暑。
他们那一辈人的爱是含蓄的,但含蓄并不能完全掩饰爱本身的热烈。回家后,他们几乎是不自觉地拥抱在一起,这时母亲没有哭,反而笑了,说:“呦,怎么满脸长胡子呢?”(其实是在抗洪中父亲满脸晒曝了的皮肤)然后,母亲转身对我说,“天天,记住,给你爸爸买磨砂做美容。”父亲赶紧护着脸说:“不行,这满脸胡子,就是最时髦的光荣。”这时,我发现母亲的目光已久久地停留在父亲的脸上,父亲被看得不好意思了,说:“怎么,还没看够?”母亲大概早就忘了身边还有一个我,毫不掩饰地说,“是呀,你这个从没赶过时髦的人,终于时髦了一次,当然要好好看看了”……
家庭和事业无法两全,他一次次用歉疚写满深深的爱意
1999年9月,父亲升任某集团军政委,职务高了,工作也越来越忙了,经常要下部队检查工作,有时一呆就是一个月,在家陪我和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
2000年,母亲因患子宫肌瘤大出血而住院,必须马上进行子宫全切手术。可此时父亲正在准备参加军区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该会议是关系集团军全年的中心工作。晚上,父亲给母亲打电话,他还是那么简短的几句,“明天军区开电视电话会议,我不能回去陪你了,我已给任院长和有关院领导打过电话,请他们一定确保手术成功!别怕,就当我在你身边!”母亲回答得更简练,“放心好了,没事!”就这样,手术前一天,坚强的母亲自己签下了手术同意书。当晚,母亲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拿起纸笔写道:“老公,我签完手术协议书,看到上面有四条意外死亡,别看我表面坚强,但一想到明天的手术,心里还是惴惴不安,万一……你和孩子可……或许你知道我有这种想法又会骂我,但我还是想给你和孩子留下点最后的心里话。我们结婚这么多年,说实话你是个很不懂浪漫的人,常常板着个脸,很凶,有时还会大声地骂我。可你又是个最懂浪漫的人,经常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给我温暖和关怀,我觉得和你在一起很满足、很幸福。如果手术不成功,请你替我照顾好孩子,如果将来遇到合适的,你也可以再找一个,我祝你幸福快乐!”母亲没有埋怨父亲一句,反而安慰父亲。她甚至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一丝痛苦的神情,前来探病的人无不为她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有些人出于关心, 说:“咱们院里好多家属,生一点儿小病都有老公陪着来,你做这么大手术,却没人陪在你身边,你是怎么挺过来的?肚子上缝了13针呀,一定很疼吧。你要是难受得厉害,就喊出来好了,我们都很理解你。”母亲仍然微笑着自我解嘲说:“就算我要喊要哭,可又做给谁看呢,我还不如省省劲儿,自己赶紧把病养好才是真。再说,咱是从军30多年的老兵了,这点疼痛算得了什么。”
星期六,父亲一大早就赶到病床前,他攥着母亲的手,关切地问:“怎么样,还疼不?”母亲回答:“没大事,别担心。比上战场差远了!再说跟你讲了你也替不了我,不如不说。”母亲手术后硬是以微笑面对医生护士和前来看望的战友,笑对人生。她常说:“我不想让痛苦呻吟影响别人,不想让我最亲近的人难过。”
看似相互“斗气”,其实是互相激励,共同的进取心,使他们的爱在无言中融入了对方的生命
在家里,我的父母常会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就比如,母亲比父亲年轻9岁,她漂亮、聪明,气质高雅,为人谦和,父亲老想打击母亲,抬高自己,明明自己长得又黑又胖,却非要说自己是“家里第一大美人”。还有母亲学画画、搞摄影,父亲也常常泼冷水,说:“别有福不享,自找苦吃!”我当然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母亲了,我常说:“老妈,我太佩服你了,老爸对你摄影经常批评指责,你却不断地做出成绩,你就是我崇拜的偶像。”母亲说:“我都把你老爸的批评当作表扬,当作赞美,这就是鞭策,这就是动力。绝不能让他小瞧了。”
可以说,母亲成为摄影家有我父亲的一半功劳。面对父亲“冷嘲热讽”的刺激,母亲总以乐观、进取、自信的人生姿态应对。她常说:“老公的职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我也不能原地踏步,也要奋起直追。将军夫人虽不能说像古代淑女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要有让老公和孩子值得骄傲的地方。”于是,母亲在干好医疗卫生工作的同时,开始学画画、搞摄影,如饥似渴地学习绘画摄影方面的知识,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年底,她的写意作品《牡丹飘香》获济南军区联勤部“让绿色拥抱明天”书画比赛二等奖,2002年1月开始从事业余摄影以来,她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其中作品《登车》、《拂晓突袭》分别荣获第20、21届中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获2002年“鲁能杯’全国摄影大赛金奖,《烈火金钢》获2004年“群艺杯”全国摄影大赛金奖:2005年获“影像中国”全国摄影大赛银奖:200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发表新闻图片1480张,其中中央级报刊的1100多幅,专题报道156组,在全军年发稿量总数第一,获奖近百次,被济南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实际上,关于搞摄影这件事,父亲和母亲起初是存在矛盾的。站在母亲的角度讲,她对摄影的“发烧”程度绝不是一般的爱好。一方面,作为一名从军30多年的老兵,她对军营有着深刻的爱,另一方面,对丈夫的爱使她“爱屋及乌”,她想向世人展示父亲部队的风采。母亲常自豪地说:“看看,咱们‘铁军’的官兵就是不一样!”这双重的爱,加上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使得母亲不能不拿起相机。但在父亲的意识里,他觉得母亲这样做会给部队添“麻烦”,他怕母亲的特殊身份会影响部队的正常秩序。不过,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母亲深爱着父亲和他的部队,她怎么会不体谅部队官兵的辛苦呢!每次外出摄影,母亲总是等部队组织大项活动时才去拍照,而不因摄影“导演”部队,她总是尽可能地减少部队的接待任务,别的摄影家三天拍完的东西,她一天就完成。或许是母亲对摄影事业的执著,又或许是母亲那种兢兢业业的做事方式打动了父亲,他不再对母亲拍照的事絮絮叨叨了。相反,有时还会鼓励、肯定母亲。我听说,父亲在一次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时谆谆教导部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要学会把批评当作鞭策,当作动力!”我没问过父亲这句话的出处,但我猜,很可能出自母亲的实践。其实,在父亲的内心,他还是肯定母亲,欣赏母亲的。这不,背着母亲的时候,父亲常向我提到,“你妈聪明,能吃苦,好学上进,有争第一的思想。”在国防大学上将军班时,一次,队里组织参观人民大会堂。拍照时,父亲还打手机向母亲现场求教:“在大会堂室内,应用什么光圈,什么速度?”母亲只对他略微指点了一二,父亲便在班里同学中声名大振,大家评价说,他拍出的照片无论是构图还是曝光都是最好的。父亲自豪极了,“这算什么,我家属是摄影家,她的作品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还获过金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