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的体外实验模型研究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_e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同、反相位的体外实验模型,探讨与同相位相比,反相位上信号强度变化与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并从中确定反相位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时的确切脂肪含量的标准。材料与方法 模型建立方法:将1%琼脂糖水溶液与色拉油先后倒入一长方形水槽内,在水-脂交界处采用层厚10mm倾斜面进行同、反相位检查。测出同、反相位图像各部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SI),计算信号强度下降指数(SI指数)值,并且绘制脂肪含量与SI指数关系的曲线图。结果 最初脂肪比例较低时,随脂肪含量增加,反相位的信号强度呈逐渐下降表现;而当脂肪比例较高时,其信号强度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其反转点的脂肪含量为23%。结论 脂肪含量在23%左右时,反相位上的信号强度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且脂肪含量愈接近该值,信号强度下降的程度就愈明显。
其他文献
扩大的顶骨孔为一少见的颅骨先天发育异常,笔者于2002年遇到一个家族3代9例均有扩大的顶骨孔存在,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3岁.下腹疼痛2月余,近期出现尿急、尿频.CT平扫:盆腔右侧见一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约4.0cm×5.5cm大小,中间密度低,边界清晰、光滑(图1).膀胱形态正常,膀胱壁及
目的:评价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A)及其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随访价值。资料与方法:87例经EBA检查的患者,其中支架置入术后随访16例,搭桥术后随访9例。除9例搭桥
患者女,30岁.发现左颈部和左颌下肿物半年入院.半年前偶然发现左颈部肿物,开始为小指头大小,后逐渐增大,并伴轻微疼痛不适.查体:于左颈上部可扪及约2.5cm×2.5cm大小的包
目的:探讨DSA上支气管动脉间的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90例肺癌或咯血病例中的48例的支气管动脉DSA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有无通过侧支吻合显示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和走
目的评价颌面部病变侵犯中颅窝底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CT横断和冠状面检查显示有中颅窝底破坏的颌面部病变50例,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 结果 CT显示中颅窝底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与肿瘤血管生成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对68例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