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史记·李斯列传赞》说:"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因以暇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其中"历"字旧注无涉,近来的选本都释为"经历"、"历遍".如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说:"历诸侯,行踪经历诸侯各国."《中华活叶文选》(四)说:"从平民从身,周游诸侯各国."这些解释都欠妥当.传文开头明明说:李斯并未周游诸侯各国,他跟荀卿学成之后,直接到了秦国,并且留下来了.怎么能说他"行踪经历诸侯各国"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史记·李斯列传赞》说:"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因以暇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其中"历"字旧注无涉,近来的选本都释为"经历"、"历遍".如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说:"历诸侯,行踪经历诸侯各国."《中华活叶文选》(四)说:"从平民从身,周游诸侯各国."这些解释都欠妥当.传文开头明明说:李斯并未周游诸侯各国,他跟荀卿学成之后,直接到了秦国,并且留下来了.怎么能说他"行踪经历诸侯各国"呢?
其他文献
1990年底,江苏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唐诗大辞典》。这部专科辞典集中了全国唐诗学界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吸收迄今为止最新的学术成果,举凡与唐诗、唐诗学有关的知识,悉收入编,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唐诗工具书。该书出版以来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初版三万余册迅即告罄,很快重印。主编周勋初,责任编辑吴小平、卞岐。他们广泛听取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这里刊登的一组文章就是这些专家学者对这部辞典的评价。
<正>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传曰:“所出同所归异为肥泉”,朱熹《诗集传》曰:“肥泉,水名。”后世说《诗》者遂分别照搬毛、朱之说,或者首鼠两端不能确知“肥泉”究何所指。今案肥泉即喷泉,肥、喷字得通假。肥、喷、崩古音一声之转,崩、喷字义相近,故得相通。《春秋》昭公五年“叔弓帅师败莒师于濆泉”,《公羊传》曰:“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喷泉即涌泉,力量较一般泉水为甚,甚或作水柱状喷射(如济南之趵突泉),故又得名为直泉,《广雅·释水》亦曰:“濆泉,直泉
<正> 78回:“矮着个靶子,两是半头砖儿也是一个儿”。魏子云先生注释为“讽喻西门庆与贲四娘子是两半块砖头凑成的一块。如今语云‘半斤八两’。”通观全句联系上下文,只是讥讽贲四娘子是形容矮小的“矮靶子”。“矮靶子”今语犹存,童谣:“矮靶子、矮靶子,够不着碗架子……”。“两是半头砖儿也是一个儿”,似为两块砖头摞起来才是“一个儿”,形容她不如两块半头砖高。如同今俗语“三大钱儿垫一块豆腐高”或者“垫三铜钱,没一块豆腐高”等等。此语误解,或因文字错乱。崇祯本理顺为:“矮着个靶子,象个半头砖也是的”则语义
<正>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辽宁师范大学书稿出版编辑室发行的王吉鹏著《<野草>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鲁迅作品《野草》研究领域中,继1982年孙玉石著《<野草>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标志着《野草》研究的新的掘进和开拓。综合研究,是《论稿》的一大特色。作者摒弃了那种机械地把《野草》中的各篇分类为或则面向外部世界或则面向内部世界的做法,而是从各篇散文诗的意境探讨情绪,从情绪探讨思想,从而理出若干条思想线索,如《对“国民性”的
<正> 《晋书·卫瓘传附卫玠传》云:“玠……遂进豫章。是时大将军王敦镇豫章,长史谢鲲先雅重玠,相见欣然,言论弥日。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案,“何平叔”,《世说新语·赏誉篇》作“阿平”。其文曰:“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
<正> 修订本《辞源》一册第14页2栏‘一劳永逸”条注释云: “劳苦一时,得永享其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三·种苜蓿》:‘长生种者, 一劳永逸。’《文选·汉·班孟坚(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按:此条注释失误有三: 1.修订者于《齐民要术》引文割裂、误施标点,致义不明,文句不通。考石声汉《齐民要术选读本》原文并标点作:“春初既中生瞰,为羹永香;长宜饲马,马尤嗜此物。长生,种者一劳甚逸。都邑负郭,所宜种之。”(农业出版社,65年5月初版)石声汉亦标点有误,当于
<正> 联邦德国明斯特大学英语系主任、全德大学教师进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纽什教授,于今年六月初应邀来沈阳进行学术访问。赫伯特·曼纽什教授是联邦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曾著有《十八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导演和表演》、《欧洲喜剧》等著作,对西方怀疑论传统与美学、艺术的关系,有精湛的研究和深厚的造诣。在沈期间,由《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辽宁省
<正>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闻人茂德言: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乃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成。’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唐以前书传凡言及糖者皆糟耳,如糖蟹、糖薑皆是。”王灼撰《糖霜谱》也有类似说法,并引《唐书·西域传·摩偈佗传》的记载为证:“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于天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他们都认为中国唐以前没有沙糖,也无沙糖之名,更不知道制沙糖的方法。事实是我国唐以前的典籍中已有沙糖之名,《唐本草》卷第十七果部列有“甘蔗”一项,此品系梁陶
<正> 其次,再就《未名丛刊》的书目广告进行考辨。《未名丛刊》即鲁迅在《<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的引言中所说的:“所谓《未名丛刊》者,并非无名丛书之意,乃是还未想定名目,然而这就作为名字,不再去苦想它了”。鲁迅对自己主编的这套专收翻译作品的丛书是眷爱弥深的,直至一九三四年还感慨地说:“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然而未名社的译作,在文苑里却至今没有枯死的”(《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现依据该广告子目《未名丛刊》部分的顺序,分别将鲁
吴先生所作《<文心雕龙·序志>义疏》共二万余言,因版面所限,故断为上、中、下三次刊载。前九千字为其上,已于本刊1981年第六期刊出。所余拟于1982年第一期、第二期分为中、下刊载,本期所载七千字,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