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交通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对于培养交通类高职人才至关重要,重点讨论了交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和保障,为交通类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交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37-01
交通高职人才的培养,要以人才为根本,兼顾市场,行业及岗位需求,形成“以人为本,把握市场规律,洞悉行业动态,前瞻岗位需求”的目标确立体系。为了实现其目标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
1 提高双师素质,确保人才质量
目前的交通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都能符合高职院校的要求,而在质量上却存在问题,由于工程师、技师等证书取得途径的多样性和取得方式的简易性,导致一些“双师”有名无实,理论水平尚可,实践能力有限。因此,对于交通高职教师的“双师”要求,不应止步于证书,应深入到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安排无实践经验的教师脱产进企业锻炼。对于没有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号召其脱产进入行业企业进行实践工作,时间最好为1至2年,如此才能保证教师实践的连贯性,才有利于教师系统的总结岗位实践经验,为将来的教学服务。当然,为了调动教师岗位实践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做好相应的福利保障工作,免除教师换岗的后顾之忧。
(2)实行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工程。培养具有“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应将“请企业走进学校”与“让老师走进企业”有机结合,实行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工程,即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要结对一位企业兼职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课程指导交流、应用研究的合作伙伴,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专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
2 改革课程体系,配合人才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的配套改革,因此,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交通高职院校必须采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从两个层面系统化设计课程:
(1)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交通高职院校应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根据岗位定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按照工作过程系统设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综合化过程中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以及树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发展观”。
(2)课程要进行整合,要根据工作过程或项目教学的要求,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3 建设实训基地,提高人才技能
(1)改变校园形态。从调研来看,大部分交通高职院校的校园形态仍然以教学楼和教室为主,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上对高职院校特色的体现并不十分明显。因此,首先要积极促成校园形态的改变,高职的校园形态应该是以实训场所为主,而非教室为主,从校园形态体现高职特色。
(2)深化“校企合作”。要从根本上盘活实训基地,使其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光有建设还不够,还应使其投入运作,因此,可以实训基地及其功能为基础成立能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提供研发服务的机构,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先进的设备和研发实力吸引企业入校,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权,另一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技能竞技场。
(3)确保实训基地的双重功能。实训基地应体现出双重功能,一是教学性,交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其教学性,即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备必须体现“教学性”,实现育人功能。二是生产性。交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实现育人功能的同时还应体现其生产性,即实训基地不应仅仅停留于教学任务,而是应该建立真实职场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运用市场机制运行。
4 建立人才跟踪,保障目标实现
交通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完成及完成的实况应进行考核,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有机构成。
(1)建立毕业生技能考核体系。目前,在学生毕业环节,几乎所有的交通高职院校都采用的是“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的形式,这种模式类似于本科生毕业模式,然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对其四年理论研习成果的总结和汇报,而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人才的技能,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展示三年所学则显得背离其中,因此,交通高职院校应在学生毕业环节采用技能综合汇演的形式,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中涉及到的所有技能,并以实际操练的形式进行考核。
(2)建立半年期人才跟踪评价体系。毕业生技能考核体系仅仅局限于对人才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交通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体现行业特色,是否胜任岗位要求,还有待接受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其具体做法如下:①设计人才跟踪评价表,在学生毕业时随档案一同交付用人单位,并与用人单位协议定期反馈至学校;②确定半年跟踪期,一般用人单位都会设置一定时间的试用期,通常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因此,对人才的考核可设定半年期限的跟踪期,如若跟踪时间太短,不利于用人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如果跟踪时间太长,则难以把握人才的真实水平。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与合理运作,交通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关于交通高职教育定位的几点意见[J].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2004,(11).
[2]孟祥林.准确定位,强化特色,办出让人民满意的交通高职教育[J].交通职业教育,2004,(6).
关键词:交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37-01
交通高职人才的培养,要以人才为根本,兼顾市场,行业及岗位需求,形成“以人为本,把握市场规律,洞悉行业动态,前瞻岗位需求”的目标确立体系。为了实现其目标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
1 提高双师素质,确保人才质量
目前的交通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都能符合高职院校的要求,而在质量上却存在问题,由于工程师、技师等证书取得途径的多样性和取得方式的简易性,导致一些“双师”有名无实,理论水平尚可,实践能力有限。因此,对于交通高职教师的“双师”要求,不应止步于证书,应深入到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安排无实践经验的教师脱产进企业锻炼。对于没有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号召其脱产进入行业企业进行实践工作,时间最好为1至2年,如此才能保证教师实践的连贯性,才有利于教师系统的总结岗位实践经验,为将来的教学服务。当然,为了调动教师岗位实践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做好相应的福利保障工作,免除教师换岗的后顾之忧。
(2)实行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工程。培养具有“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应将“请企业走进学校”与“让老师走进企业”有机结合,实行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工程,即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要结对一位企业兼职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课程指导交流、应用研究的合作伙伴,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专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
2 改革课程体系,配合人才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的配套改革,因此,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交通高职院校必须采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从两个层面系统化设计课程:
(1)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交通高职院校应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根据岗位定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按照工作过程系统设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综合化过程中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以及树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发展观”。
(2)课程要进行整合,要根据工作过程或项目教学的要求,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3 建设实训基地,提高人才技能
(1)改变校园形态。从调研来看,大部分交通高职院校的校园形态仍然以教学楼和教室为主,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上对高职院校特色的体现并不十分明显。因此,首先要积极促成校园形态的改变,高职的校园形态应该是以实训场所为主,而非教室为主,从校园形态体现高职特色。
(2)深化“校企合作”。要从根本上盘活实训基地,使其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光有建设还不够,还应使其投入运作,因此,可以实训基地及其功能为基础成立能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提供研发服务的机构,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先进的设备和研发实力吸引企业入校,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权,另一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技能竞技场。
(3)确保实训基地的双重功能。实训基地应体现出双重功能,一是教学性,交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其教学性,即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备必须体现“教学性”,实现育人功能。二是生产性。交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实现育人功能的同时还应体现其生产性,即实训基地不应仅仅停留于教学任务,而是应该建立真实职场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运用市场机制运行。
4 建立人才跟踪,保障目标实现
交通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完成及完成的实况应进行考核,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有机构成。
(1)建立毕业生技能考核体系。目前,在学生毕业环节,几乎所有的交通高职院校都采用的是“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的形式,这种模式类似于本科生毕业模式,然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对其四年理论研习成果的总结和汇报,而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人才的技能,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展示三年所学则显得背离其中,因此,交通高职院校应在学生毕业环节采用技能综合汇演的形式,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中涉及到的所有技能,并以实际操练的形式进行考核。
(2)建立半年期人才跟踪评价体系。毕业生技能考核体系仅仅局限于对人才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交通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体现行业特色,是否胜任岗位要求,还有待接受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其具体做法如下:①设计人才跟踪评价表,在学生毕业时随档案一同交付用人单位,并与用人单位协议定期反馈至学校;②确定半年跟踪期,一般用人单位都会设置一定时间的试用期,通常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因此,对人才的考核可设定半年期限的跟踪期,如若跟踪时间太短,不利于用人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如果跟踪时间太长,则难以把握人才的真实水平。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与合理运作,交通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关于交通高职教育定位的几点意见[J].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2004,(11).
[2]孟祥林.准确定位,强化特色,办出让人民满意的交通高职教育[J].交通职业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