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在颠沛流离的童年,她稚嫩的右小腿被火车碾碎;她白手起家,从卖卤肉起步,逐渐成为重庆“牛皮帮”里的“大姐大”;她致富思源,在一代伟人邓小平故里办起了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带领残疾人朋友共同致富……
40多岁的冉敬芳从一个弱女子到大老板,她的传奇人生经历,感动着华夏大地。
悲惨的车祸
1966年8月9日,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农村,由于父母都患有先天性气管炎,长期丧失劳动能力,靠挣工分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于是,冉敬芳不到7岁,就跟着父亲到外地去乞讨。
冉敬芳和父亲四处流浪,搭汽车,爬火车,拉到哪儿算哪儿。1976年11月13日晚,一场厄运降临到了她的身上。父女俩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爬了上去,不过还未等他们爬进车厢,火车就开始启动了。不知所措的冉敬芳惊恐万分,一下子就從车上掉了下来……所幸,冉敬芳因上身悬空挂在车上而保住了性命,但她那条拖在地上的右小腿却被车轮碾掉一半。
获救后的冉敬芳,右腿齐膝做了截肢手术。不过悲惨的命运没有让冉敬芳屈服,她常常告诫自己:“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毅力,锻炼干农活,同时,她还用采草药卖的钱上了三年学。
转眼到了18岁,由于生活所迫,冉敬芳不得不放弃读书,早早地结了婚。
百折不挠去闯荡
1984年8月,冉敬芳借了100元钱,跟着丈夫一起到重庆安装假肢。她决心要迈开双腿,闯出一条不寻常的成才之路。
安装假肢需要20天时间,冉敬芳没有放弃等待的时间。她用帮熟人干活时学到的卤菜技术,买了6只鸡,做成卤鸡摆摊叫卖,晚上一算账,居然赚了8元钱。这可是她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的一笔钱啊!冉敬芳乐坏了。
第二天,冉敬芳卤了8只鸡,挣到了12元钱。等到假肢安装好的时候,她不但还上了借的那100元钱,还净剩100元。
在重庆掘得“第一桶金”后,冉敬芳就决定不再回老家了,继续留在重庆做卤菜生意。
由于经营有方,冉敬芳夫妇二人的卤菜不愁卖。经过4年时间的艰苦创业,他们净赚了4万元。1992年年初,冉敬芳发现做牛肉和牛皮生意“钱途”可观,只是少有女人从事这个行业。她决定闯一闯这块天地,结果她真的闯出来了。
1995年,冉敬芳听说宜宾一家制革厂需要牛皮时,她一人独闯宜宾。厂长被她的诚意所打动,随她来到了重庆。经实地验货,厂长十分满意:“报一下价吧。”结果,冉敬芳报出的价比市场价还要低10%。
第一笔生意顺利成交后,冉敬芳又陆续给这家皮革厂提供了几批原料牛皮。由于冉敬芳诚实守信,后来厂方对她的优质产品实行优价收购,并主动要求长期供货,每天达三四百张牛皮。这样,冉敬芳每天的纯利润达到两三万元,高峰期达三四万元。
就这样,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冉敬芳成了重庆“牛皮帮”里有名的“大姐大”。
让其他残疾人也富起来
拥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后,冉敬芳已不再满足于在“牛皮帮”里打拼了,她想办一家像样的企业。也就在这时,她获得了一条好消息:四川广安市政府派人到重庆招商。于是,她就来到了广安。
2001年7月,初到广安的冉敬芳投入巨资收购了一家楼盘,创办了“川王奇美食娱乐城”,但效益不是很理想。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感觉还得继续围绕这个“牛”字做文章。
经过筹划,冉敬芳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了一家肉牛养殖公司和一家食品有限公司,装配了年屠宰量达50万头生猪、5万头牛的自动化生产线,形成了养殖、屠宰和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
公司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就创利税300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颇具创意的是,冉敬芳除了在公司内自养数百头种牛外,还把良种肉牛及母牛交给当地农民托养,和他们签订“托养合同”。托养一头肉牛,一年至少收入1000元,这样,冉敬芳不仅解决了食品加工的肉源问题,也给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2005年下半年,冉敬芳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新机构:“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这是她新开创的一项事业:公益事业。从小饱受艰辛和折磨的冉敬芳经历了太多坎坷,成功以后,她最想做的就是如何帮助那些仍处于困境的残疾人,让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富裕起来。(编辑/若邻)
40多岁的冉敬芳从一个弱女子到大老板,她的传奇人生经历,感动着华夏大地。
悲惨的车祸
1966年8月9日,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农村,由于父母都患有先天性气管炎,长期丧失劳动能力,靠挣工分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于是,冉敬芳不到7岁,就跟着父亲到外地去乞讨。
冉敬芳和父亲四处流浪,搭汽车,爬火车,拉到哪儿算哪儿。1976年11月13日晚,一场厄运降临到了她的身上。父女俩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爬了上去,不过还未等他们爬进车厢,火车就开始启动了。不知所措的冉敬芳惊恐万分,一下子就從车上掉了下来……所幸,冉敬芳因上身悬空挂在车上而保住了性命,但她那条拖在地上的右小腿却被车轮碾掉一半。
获救后的冉敬芳,右腿齐膝做了截肢手术。不过悲惨的命运没有让冉敬芳屈服,她常常告诫自己:“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毅力,锻炼干农活,同时,她还用采草药卖的钱上了三年学。
转眼到了18岁,由于生活所迫,冉敬芳不得不放弃读书,早早地结了婚。
百折不挠去闯荡
1984年8月,冉敬芳借了100元钱,跟着丈夫一起到重庆安装假肢。她决心要迈开双腿,闯出一条不寻常的成才之路。
安装假肢需要20天时间,冉敬芳没有放弃等待的时间。她用帮熟人干活时学到的卤菜技术,买了6只鸡,做成卤鸡摆摊叫卖,晚上一算账,居然赚了8元钱。这可是她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的一笔钱啊!冉敬芳乐坏了。
第二天,冉敬芳卤了8只鸡,挣到了12元钱。等到假肢安装好的时候,她不但还上了借的那100元钱,还净剩100元。
在重庆掘得“第一桶金”后,冉敬芳就决定不再回老家了,继续留在重庆做卤菜生意。
由于经营有方,冉敬芳夫妇二人的卤菜不愁卖。经过4年时间的艰苦创业,他们净赚了4万元。1992年年初,冉敬芳发现做牛肉和牛皮生意“钱途”可观,只是少有女人从事这个行业。她决定闯一闯这块天地,结果她真的闯出来了。
1995年,冉敬芳听说宜宾一家制革厂需要牛皮时,她一人独闯宜宾。厂长被她的诚意所打动,随她来到了重庆。经实地验货,厂长十分满意:“报一下价吧。”结果,冉敬芳报出的价比市场价还要低10%。
第一笔生意顺利成交后,冉敬芳又陆续给这家皮革厂提供了几批原料牛皮。由于冉敬芳诚实守信,后来厂方对她的优质产品实行优价收购,并主动要求长期供货,每天达三四百张牛皮。这样,冉敬芳每天的纯利润达到两三万元,高峰期达三四万元。
就这样,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冉敬芳成了重庆“牛皮帮”里有名的“大姐大”。
让其他残疾人也富起来
拥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后,冉敬芳已不再满足于在“牛皮帮”里打拼了,她想办一家像样的企业。也就在这时,她获得了一条好消息:四川广安市政府派人到重庆招商。于是,她就来到了广安。
2001年7月,初到广安的冉敬芳投入巨资收购了一家楼盘,创办了“川王奇美食娱乐城”,但效益不是很理想。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感觉还得继续围绕这个“牛”字做文章。
经过筹划,冉敬芳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了一家肉牛养殖公司和一家食品有限公司,装配了年屠宰量达50万头生猪、5万头牛的自动化生产线,形成了养殖、屠宰和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
公司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就创利税300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颇具创意的是,冉敬芳除了在公司内自养数百头种牛外,还把良种肉牛及母牛交给当地农民托养,和他们签订“托养合同”。托养一头肉牛,一年至少收入1000元,这样,冉敬芳不仅解决了食品加工的肉源问题,也给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2005年下半年,冉敬芳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新机构:“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这是她新开创的一项事业:公益事业。从小饱受艰辛和折磨的冉敬芳经历了太多坎坷,成功以后,她最想做的就是如何帮助那些仍处于困境的残疾人,让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富裕起来。(编辑/若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