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请各位家长注意,明天上午学校开运动会,请家长们给孩子准备好合身的运动套装和运动鞋,最好是浅色衣服,深色鞋子!”在班级家长群中发完这一条消息后,我大气都不敢喘,赶紧复制粘贴,麻利地又发了两遍,这才如释重负地放下手机。
几乎是与此同时,接二连三地响起微信消息提示音。我早就习以为常,连看都不用看,提示音都是家长们的回复,通常是一个家长回复文字消息“谢谢林老师,您辛苦了”,随后的家长们就像复读机一样,将“谢谢林老师,您辛苦了”刷屏到底。更多的时候则是回复简单的两个字“收到”。起初刚建立家长群的时候,要不是每个家长的微信头像不一样,我看到一长串一模一样的回复,还真以为是手机出了什么毛病呢。
这还不算什么,有的家长借助家长群聊天,虽然交流的都是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但每当我发布重要通知或消息的时候,经常会被正聊得忘乎所以的两个或更多家长的消息打断,给其他家长们带来困扰,所以,秉持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原则,同时也为了引起家长们的关注,我通常会像上面那样,同样的通知连续复制粘贴三次。
即使是这样,也经常会发生误会。那天晚上十点左右,因为事发突然,我发了一个转天气温骤降,让家长们注意给孩子增减衣服的“温馨小贴士”。一个家长在回复之后,又补充说了句:“您也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天冷多保重。”我看到信息后,礼貌地回应:“我会注意健康的,谢谢!”然后,就放下手机干别的事情了。
随后,我的手机响起了很多声提示音,我并没有太在意。谁知道,手机来电声音突然响起,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格外突兀。我一看,是某个学生家长打来的,我刚按接听键,耳边就传来那位家长焦急的声音:“林老师,您明早看病去吗?我家离您家很近,需要的话,我开车带您去,您千万别跟我客气啊!”我一怔,随后诧异地说,自己好好的,根本没生病。谁知那个家长的语气听上去更诧异了,又说了一会儿,在确认我真的安然无恙之后,她匆忙说:“没事就好,您早点儿休息,不打扰了。”我挂断电话,还是感到莫名其妙。这时,微信提示音又响了起来。我拿起来逐条细看,这下更是感到哭笑不得了。原来,我和那个提醒我保重身体的家长的对话,被某位粗心大意的家长看错了,以为我生病了,于是关注起了我的身体和病情。随后,一大批不明真相的“吃瓜家长”开始关心和慰问起我来,不凑巧我没有及时回复,于是才引发了刚才那个“关心则乱”的家长的深夜来电。
没错,我就是那个被家长们奉若神明的班主任,而这也就是我每天要面对的家长们,他们对我的尊重、关心,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最热烈的,我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他们对我的关心,同时也让我无时无刻地感到诚惶诚恐。每次我在家长群里发布消息的时候,哪怕是短短几个字,都会字斟句酌,我在回复家长们的时候,也都要在发出信息之前仔细核对一遍,以免引起家长们不必要的疑问、猜测和误会。
说实话,时间长了,我也会感到一种“家长群审美疲劳症”,而另外一方面,我又会生出一種联想,那就是一些对我发布的消息很少回应,或根本不予回应的家长们,是真的太忙了没有看到,还是私底下对我有什么意见呢?
就是在种种矛盾与纠结中,我在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同时,每天与一个又一个的家长在微信群里不断地互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体验着各种纷繁复杂的情绪和情感,不知道我的同行们是不是有跟我一样的体会呢?
(责编 刘国栋)
几乎是与此同时,接二连三地响起微信消息提示音。我早就习以为常,连看都不用看,提示音都是家长们的回复,通常是一个家长回复文字消息“谢谢林老师,您辛苦了”,随后的家长们就像复读机一样,将“谢谢林老师,您辛苦了”刷屏到底。更多的时候则是回复简单的两个字“收到”。起初刚建立家长群的时候,要不是每个家长的微信头像不一样,我看到一长串一模一样的回复,还真以为是手机出了什么毛病呢。
这还不算什么,有的家长借助家长群聊天,虽然交流的都是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但每当我发布重要通知或消息的时候,经常会被正聊得忘乎所以的两个或更多家长的消息打断,给其他家长们带来困扰,所以,秉持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原则,同时也为了引起家长们的关注,我通常会像上面那样,同样的通知连续复制粘贴三次。
即使是这样,也经常会发生误会。那天晚上十点左右,因为事发突然,我发了一个转天气温骤降,让家长们注意给孩子增减衣服的“温馨小贴士”。一个家长在回复之后,又补充说了句:“您也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天冷多保重。”我看到信息后,礼貌地回应:“我会注意健康的,谢谢!”然后,就放下手机干别的事情了。
随后,我的手机响起了很多声提示音,我并没有太在意。谁知道,手机来电声音突然响起,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格外突兀。我一看,是某个学生家长打来的,我刚按接听键,耳边就传来那位家长焦急的声音:“林老师,您明早看病去吗?我家离您家很近,需要的话,我开车带您去,您千万别跟我客气啊!”我一怔,随后诧异地说,自己好好的,根本没生病。谁知那个家长的语气听上去更诧异了,又说了一会儿,在确认我真的安然无恙之后,她匆忙说:“没事就好,您早点儿休息,不打扰了。”我挂断电话,还是感到莫名其妙。这时,微信提示音又响了起来。我拿起来逐条细看,这下更是感到哭笑不得了。原来,我和那个提醒我保重身体的家长的对话,被某位粗心大意的家长看错了,以为我生病了,于是关注起了我的身体和病情。随后,一大批不明真相的“吃瓜家长”开始关心和慰问起我来,不凑巧我没有及时回复,于是才引发了刚才那个“关心则乱”的家长的深夜来电。
没错,我就是那个被家长们奉若神明的班主任,而这也就是我每天要面对的家长们,他们对我的尊重、关心,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最热烈的,我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他们对我的关心,同时也让我无时无刻地感到诚惶诚恐。每次我在家长群里发布消息的时候,哪怕是短短几个字,都会字斟句酌,我在回复家长们的时候,也都要在发出信息之前仔细核对一遍,以免引起家长们不必要的疑问、猜测和误会。
说实话,时间长了,我也会感到一种“家长群审美疲劳症”,而另外一方面,我又会生出一種联想,那就是一些对我发布的消息很少回应,或根本不予回应的家长们,是真的太忙了没有看到,还是私底下对我有什么意见呢?
就是在种种矛盾与纠结中,我在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同时,每天与一个又一个的家长在微信群里不断地互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体验着各种纷繁复杂的情绪和情感,不知道我的同行们是不是有跟我一样的体会呢?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