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推进信息化的责任,历史机遇不允许我们错过。”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成立十周年之际,第四届专家委委员、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邹生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专家委委员中,邹生是为数不多的在地方从事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委员,长年“接地气”使他对信息化的感受更为深刻:“信息化是当今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席卷着人类每一个角落。任何地方、组织,甚至个人,都只有顺应这个潮流才能更好发展,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区域,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载体,也是百姓感受信息化力量最直接的平台。在邹生眼里,区域信息化又该如何顺应世界潮流,占领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
信息化的力量
邹生工作非常忙碌,记者的采访也是揪住他在北京开会的休息空档。数年不见,邹生摸着有些花白的头发对记者笑言,自己是为信息化“愁”白了头。
其实,专家委成立的10年时间,也是中国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的10年。长期奋斗在信息化第一线,邹生感慨道,过去10年里,信息化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人们从“上网”到“用网”的转变。10年前,人们主要利用互联网了解信息、开阔视野,但是在今天,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沟通平台,人们真正是在“用网”而不仅仅是“上网”。
而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信息化也已经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邹生细数了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战略定位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信息化的滚滚洪流正在向我们袭来——“九五”期间,信息化的核心是认识问题;而到了“十五”,信息化开始从认识到推广应用;“十一五”是信息化的探索阶段,核心问题变成了避免重复和浪费;“十二五”则将信息化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应用深化和成效问题成为核心。
展望未来,邹生坚定地认为,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还是应用,要全面广泛深入地推进应用,通过应用带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带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产业发展。
而作为信息化与百姓最为贴近的节点,区域信息化发展将成为信息化深入应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力量。邹生认为,信息产业之所以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战略性产业,是因为其具有巨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从而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以广东为例,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值可达到2.14万亿元,约保持在全国30%的水平;其中,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5990亿元,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1年,我们看到区域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活跃的身影,但也看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苗头在滋生,对于蜂拥而至的云计算、物联网热潮,邹生如何冷静思考;区域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众多经济圈的竞争中如何找准定位,无疑是区域信息化战略发展的关键,也时刻考验着区域信息化管理者的智慧。在采访中,邹生特别强调信息化规划的制定,“我们主要考虑这些问题:信息化处在什么样的发展进程;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向;我们有什么样的应用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化有什么新的要求;信息化能够解决哪些社会经济问题;如何保证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正是在这样的全面衡量下,广东省开启了信息化新征程。“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深化,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占领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重点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并通过两化融合带动全面的信息化,包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2011年,各区域政府在推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出现了过热的苗头,对此,邹生也有所感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发展虚热,重建设轻应用。基础设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容易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影响持久发展;二是创新能力弱,重购买轻开发。许多地方、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热衷于购买先进技术设备,不注重系统开发,不注重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不注重应用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发展方式只能是高端技术的低级粗放式发展模式。
“物联网、云计算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这是不应该怀疑的。但是我们如何发展好,不要盲目跟风,这一点很重要。”邹生强调,区域需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蜂拥而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浪潮中做出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判断。
2005年,广东省就引入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与香港合作,对企业开始宣传培训。因此,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广东省还是坚持结合实际,以应用为主导发展物联网。“我们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来发展物联网产业。依靠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以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就不会沦为花架子。”说这番话时,邹生语气非常坚定,而他也正是这样一直坚持着。
在专家委委员中,邹生是为数不多的在地方从事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委员,长年“接地气”使他对信息化的感受更为深刻:“信息化是当今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席卷着人类每一个角落。任何地方、组织,甚至个人,都只有顺应这个潮流才能更好发展,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区域,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载体,也是百姓感受信息化力量最直接的平台。在邹生眼里,区域信息化又该如何顺应世界潮流,占领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
信息化的力量
邹生工作非常忙碌,记者的采访也是揪住他在北京开会的休息空档。数年不见,邹生摸着有些花白的头发对记者笑言,自己是为信息化“愁”白了头。
其实,专家委成立的10年时间,也是中国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的10年。长期奋斗在信息化第一线,邹生感慨道,过去10年里,信息化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人们从“上网”到“用网”的转变。10年前,人们主要利用互联网了解信息、开阔视野,但是在今天,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沟通平台,人们真正是在“用网”而不仅仅是“上网”。
而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信息化也已经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邹生细数了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战略定位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信息化的滚滚洪流正在向我们袭来——“九五”期间,信息化的核心是认识问题;而到了“十五”,信息化开始从认识到推广应用;“十一五”是信息化的探索阶段,核心问题变成了避免重复和浪费;“十二五”则将信息化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应用深化和成效问题成为核心。
展望未来,邹生坚定地认为,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还是应用,要全面广泛深入地推进应用,通过应用带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带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产业发展。
而作为信息化与百姓最为贴近的节点,区域信息化发展将成为信息化深入应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力量。邹生认为,信息产业之所以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战略性产业,是因为其具有巨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从而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以广东为例,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值可达到2.14万亿元,约保持在全国30%的水平;其中,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5990亿元,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1年,我们看到区域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活跃的身影,但也看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苗头在滋生,对于蜂拥而至的云计算、物联网热潮,邹生如何冷静思考;区域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众多经济圈的竞争中如何找准定位,无疑是区域信息化战略发展的关键,也时刻考验着区域信息化管理者的智慧。在采访中,邹生特别强调信息化规划的制定,“我们主要考虑这些问题:信息化处在什么样的发展进程;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向;我们有什么样的应用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化有什么新的要求;信息化能够解决哪些社会经济问题;如何保证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正是在这样的全面衡量下,广东省开启了信息化新征程。“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深化,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占领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重点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并通过两化融合带动全面的信息化,包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2011年,各区域政府在推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出现了过热的苗头,对此,邹生也有所感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发展虚热,重建设轻应用。基础设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容易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影响持久发展;二是创新能力弱,重购买轻开发。许多地方、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热衷于购买先进技术设备,不注重系统开发,不注重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不注重应用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发展方式只能是高端技术的低级粗放式发展模式。
“物联网、云计算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这是不应该怀疑的。但是我们如何发展好,不要盲目跟风,这一点很重要。”邹生强调,区域需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蜂拥而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浪潮中做出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判断。
2005年,广东省就引入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与香港合作,对企业开始宣传培训。因此,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广东省还是坚持结合实际,以应用为主导发展物联网。“我们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来发展物联网产业。依靠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以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就不会沦为花架子。”说这番话时,邹生语气非常坚定,而他也正是这样一直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