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会计诚信失信的原因,讨论提高会计诚信的方法,既可以促进和谐伦理的有效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会计诚信需要重视体现会计本性的道德品质和伦理精神。从会计发展历史看,诚信原则和独立性原则是人类会计活动不可或缺的道德基石。
关键词:会计诚信;伦理;和谐独立性
会计诚信是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公允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表达向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它具有社会属性的性质,我国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
一、会计诚信伦理道德
(一)会计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神的一部分
首先会计伦理道德规范包含会计诚信原则,同时会计诚信原则在会计经济伦理中也处于核心位置。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认为:“诚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早在先秦时期“诚”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它描述的是人的基本精神状态和德行,是诚心、诚言、诚行的统一,诚意指表里如一。诚与信,包含于会计职业本身之中,没有诚信,便没有会计,会计因诚信而存在。中国现代会计先辈潘序伦先生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论语》是做人的灵魂、准则,孔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在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备社会良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并将 恭、宽、信、敏、惠五种重要道德品行集中体现在“仁”,而且西汉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在继承并扬弃孔孟思想的基础上,把仁义和信二者齐名,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大众的道德范畴之一,可见“信”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诚信的“信”是对某种原则、语言和信念发自肺腑的忠诚,是一种“内在”品质的要求,应当有一种恭敬的情感、尊重的态度、忠诚信奉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内诚于心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境界。从它的外化与人的意义讲,要求“内在的”要外化为对人的实践行为。诚实守信,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道德能力。忠实诚信道义,诚心诚意负责,这是诚信伦理道德的最终目的。会计的最本质属性是会计诚信,作为会计伦理道德规范之一的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为活动的主体及企业的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益相关者的一种社会承诺和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雄胜说,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现实经济活动公允的反映的一种社会承诺,并诚信诚意服务于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们。
(二)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伦理学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会计的最本质属性的会计诚信是一种交往关系和交往方式,是由会计行为主体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主要表现在契约形式上,并且对承诺共同合理期望为核心的契约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况且,广大利益相关者与会计行为活动主体利益的置换和获得是不具有现实性的,是对未来的一种共同合理期望,所以为了保护二者的利益的实现,遵循诚实守信的道德伦理规范原则,而且以真心诚意态度来合作执行合同成为一种必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关系变得极其复杂,中国的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对人们观念及行为的约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包括契约与法律条款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恶意的签订契约们,会想千方百计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损坏契约诚信守信原则。此时的会计行为活动主体的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现阶段会计目标的主流观念是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然而会计目标的实现前提是会计诚信的伦理精神。会计一旦失去了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也就尚失它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会计诚信的伦理精神是会计安身立命的灵魂。如果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客观公允,那么所谓的决策有用性也就无从谈起。深入认识利益和诚信伦理道德精神的关系问题,对我们提高会计诚信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制原因的伦理考虑
从伦理学分析原因看,造成会计失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会计信息制造者因为害怕承担风险,从而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规避风险。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不够完善,因为会计历来在处理各项业务,尤其外报告事务都不是独立的。会计在现实中往往在某种力量比如来自公司的领导,政府官员等的支配下处理公司的业务活动事,伴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审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包括世界各国对会计行为的规范的一切努力,主要是为规范那种来自不同场合的某种力量与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来就迫使那种来自不同场合的支配力量理解和尊重会计人员的工作,如此一来会计人员既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那种支配力量的需要同时也维护自身的诚信守信的伦理精神原则。中国包括世界范围内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绝对不能轻率地归咎于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精神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人士根本就不愿意做有失客观公允的账。因为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中往往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①之中。会计诚信的实现,有待于会计存在形式和会计人士的人格独立,一旦不独立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没办法避免,相融相生的和谐关系必将被打破。不同会计制度体系中比如会计回归制,会计委派制等的伦理精神的要求都应当含有会计独立性原则。在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中,人们通常会忽视独立性,如此一来将直接影响到现行会计机制改革。假设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那么会计人员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呢。黑格尔曾说过,奴隶依附于奴隶主没有自由,所以奴隶仅仅服从自己主人的义务而毫无自身权利可言。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丧失了独立性,它就变成了惟命是从的奴隶。
三、提高我国会计诚信的伦理道德途径
一定的伦理关系有助于会计诚信的实现,完善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加强会计人士独立性,保证其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提高他们的伦理敏感性,让我们的会计从业人员能按自己的自由意志客观公正的去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提高会计存在形式和会计人士的人格独立的监督,同时提高会计作假的代价成本,一旦发现会计造假行为严重的,当然应当首先追究第一责任人即管理人员的责任,因为他们受股东的委托实际掌控公司,所以应该首先惩罚他们,并且惩罚的力度要加大,会计人员应当得到相应的处罚,但受到的惩罚应该小于那些支配人员的惩罚。会计诚信与法律也存在密切联系,不断完善《会计法》将有助于会计人员的合法权利的维护。会计诚信不仅一个行业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呼吁我们中国的会计诚信的回归,历史证明,会计诚信原则和独立性原则人类会计行为活动弥足珍贵道德基石。(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注解:
① 中国会计实务确实已陷于“囚徒困境”之中。从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个体犯规,犯规的会计个体可能获益;两个会计个体都犯规,共同可能面临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个体都不犯规,什么益处都没有。结果,会计个体往往选择都犯规。在同一会计个体中,不同的会计人员也面临着三种选择:1.一个不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另一个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执行的那个会计人员获益;2.都拒绝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一起面临打击报复的风险;3.一起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大家都得不到益处。会计人员在实务中更多地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这证明,中国会计确实已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
参考文献:
[1] 唐凯鳞.试论道德价值的生成.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05期.
[2] 杨胜雄.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03期.
[3] 万俊人.信用伦理的现代阐释.孔子研究,2002年,第05期.
关键词:会计诚信;伦理;和谐独立性
会计诚信是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公允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表达向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它具有社会属性的性质,我国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
一、会计诚信伦理道德
(一)会计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神的一部分
首先会计伦理道德规范包含会计诚信原则,同时会计诚信原则在会计经济伦理中也处于核心位置。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认为:“诚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早在先秦时期“诚”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它描述的是人的基本精神状态和德行,是诚心、诚言、诚行的统一,诚意指表里如一。诚与信,包含于会计职业本身之中,没有诚信,便没有会计,会计因诚信而存在。中国现代会计先辈潘序伦先生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论语》是做人的灵魂、准则,孔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在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备社会良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并将 恭、宽、信、敏、惠五种重要道德品行集中体现在“仁”,而且西汉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在继承并扬弃孔孟思想的基础上,把仁义和信二者齐名,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大众的道德范畴之一,可见“信”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诚信的“信”是对某种原则、语言和信念发自肺腑的忠诚,是一种“内在”品质的要求,应当有一种恭敬的情感、尊重的态度、忠诚信奉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内诚于心是诚信道德的最高境界。从它的外化与人的意义讲,要求“内在的”要外化为对人的实践行为。诚实守信,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道德能力。忠实诚信道义,诚心诚意负责,这是诚信伦理道德的最终目的。会计的最本质属性是会计诚信,作为会计伦理道德规范之一的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为活动的主体及企业的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益相关者的一种社会承诺和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雄胜说,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现实经济活动公允的反映的一种社会承诺,并诚信诚意服务于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们。
(二)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伦理学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会计的最本质属性的会计诚信是一种交往关系和交往方式,是由会计行为主体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主要表现在契约形式上,并且对承诺共同合理期望为核心的契约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况且,广大利益相关者与会计行为活动主体利益的置换和获得是不具有现实性的,是对未来的一种共同合理期望,所以为了保护二者的利益的实现,遵循诚实守信的道德伦理规范原则,而且以真心诚意态度来合作执行合同成为一种必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关系变得极其复杂,中国的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对人们观念及行为的约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包括契约与法律条款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恶意的签订契约们,会想千方百计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损坏契约诚信守信原则。此时的会计行为活动主体的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现阶段会计目标的主流观念是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然而会计目标的实现前提是会计诚信的伦理精神。会计一旦失去了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也就尚失它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会计诚信的伦理精神是会计安身立命的灵魂。如果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客观公允,那么所谓的决策有用性也就无从谈起。深入认识利益和诚信伦理道德精神的关系问题,对我们提高会计诚信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制原因的伦理考虑
从伦理学分析原因看,造成会计失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会计信息制造者因为害怕承担风险,从而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规避风险。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不够完善,因为会计历来在处理各项业务,尤其外报告事务都不是独立的。会计在现实中往往在某种力量比如来自公司的领导,政府官员等的支配下处理公司的业务活动事,伴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审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包括世界各国对会计行为的规范的一切努力,主要是为规范那种来自不同场合的某种力量与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来就迫使那种来自不同场合的支配力量理解和尊重会计人员的工作,如此一来会计人员既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那种支配力量的需要同时也维护自身的诚信守信的伦理精神原则。中国包括世界范围内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绝对不能轻率地归咎于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精神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人士根本就不愿意做有失客观公允的账。因为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中往往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①之中。会计诚信的实现,有待于会计存在形式和会计人士的人格独立,一旦不独立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没办法避免,相融相生的和谐关系必将被打破。不同会计制度体系中比如会计回归制,会计委派制等的伦理精神的要求都应当含有会计独立性原则。在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中,人们通常会忽视独立性,如此一来将直接影响到现行会计机制改革。假设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那么会计人员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呢。黑格尔曾说过,奴隶依附于奴隶主没有自由,所以奴隶仅仅服从自己主人的义务而毫无自身权利可言。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丧失了独立性,它就变成了惟命是从的奴隶。
三、提高我国会计诚信的伦理道德途径
一定的伦理关系有助于会计诚信的实现,完善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加强会计人士独立性,保证其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提高他们的伦理敏感性,让我们的会计从业人员能按自己的自由意志客观公正的去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提高会计存在形式和会计人士的人格独立的监督,同时提高会计作假的代价成本,一旦发现会计造假行为严重的,当然应当首先追究第一责任人即管理人员的责任,因为他们受股东的委托实际掌控公司,所以应该首先惩罚他们,并且惩罚的力度要加大,会计人员应当得到相应的处罚,但受到的惩罚应该小于那些支配人员的惩罚。会计诚信与法律也存在密切联系,不断完善《会计法》将有助于会计人员的合法权利的维护。会计诚信不仅一个行业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呼吁我们中国的会计诚信的回归,历史证明,会计诚信原则和独立性原则人类会计行为活动弥足珍贵道德基石。(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注解:
① 中国会计实务确实已陷于“囚徒困境”之中。从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个体犯规,犯规的会计个体可能获益;两个会计个体都犯规,共同可能面临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个体都不犯规,什么益处都没有。结果,会计个体往往选择都犯规。在同一会计个体中,不同的会计人员也面临着三种选择:1.一个不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另一个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执行的那个会计人员获益;2.都拒绝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一起面临打击报复的风险;3.一起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大家都得不到益处。会计人员在实务中更多地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会计作假指令。这证明,中国会计确实已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
参考文献:
[1] 唐凯鳞.试论道德价值的生成.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05期.
[2] 杨胜雄.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03期.
[3] 万俊人.信用伦理的现代阐释.孔子研究,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