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生仅仅依靠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挖掘和整合其他有利的教育资源,特别是课外知识的延伸、苏区精神的激励、社区实践活动的参与、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等。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以课外书籍为知识延伸,提高素质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学校不断推动学生课外阅读,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和引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投入共二百多万元的资金,兴建了一幢七层多功能教学楼,购置大量的课外书籍,达到了生均三十册标准,方便学生周末或每天的早、中、晚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以“校园书香工程”活动为契机,在学生中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是坚持晨诵一首诗词(唐诗宋词),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二是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指导活动,专时专用,让学生感受宁静高雅的阅读书氛围,提高阅读品味;三是每月要求每班共读一本书,在班级读书会交流读书感受。期末把每天晨诵的唐诗宋词、阅读的有关书籍等内容列入多元评价考核内容,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经常在课堂上留疑,目的就是用自然巧妙的方式使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养成“我要读”的内在愿望。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激发了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风气转化为终身学习的意识,以书籍促进学生的成长,提升素养。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在今年的縣级征文比赛中,中、高年级学生踊跃参赛,温梓阳等三十多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二、以红色资源为教育载体,激励学生
我们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著名的“古田会议”所在地,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采桑子?重阳》等诗篇。在上杭的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足迹。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的优势,以中队主题会、队前教育、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苏区革命精神”、“学习苏区英雄人物”、“学习苏区的学生事迹”,学校还专门编印了一本《红色资源》的校本课程,供学生学习。同时,结合县开展的“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系列活动。以阅读《上杭苏区永流芳》等红色书籍为平台,制定了读红书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师生共同开展阅读红色书籍活动。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撰写读书心得,举行“永做党的好儿女”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实践基地当年的毛泽东的旧居——临江楼,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光荣历史,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追忆一段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品味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真正把苏区精神和时代主旋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伟大的古田会议精神和才溪精神代代相传。本学年三(6)班、四(3)班、五(1)班被评为了县级优秀班级、陈雄才、邱桂琴等老师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李思昕等九位同学被评为“著名苏区好学生”。学校少先队员代表温梓阳、阙钰蓉还代表上杭县参加了福建省第六次少代会。一(2)中队还被推荐为省级“优秀中队”。
三、以社区资源为实践基地,关注社会
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广泛挖掘德育资源,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德育教育模式。多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与学校所在的居委会、相邻的武警中队、消防大队、敬老院等单位建立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经常让学生参加联谊活动,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同学们与共建单位一起参加清理城市牛皮癣,组织环保志愿队队员清理街头巷尾的卫生死角。同时,密切配合社区“月活动日”,做好群众的安全教育、预防各种疾病等方面的宣传活动。每年的3·5学雷锋活动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帮助那里的老人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从而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优良品质,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的时代新风尚。树立社区主人翁意识,还建立“校区为本、自主互动”的社区教育文化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课堂。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也是学生实践活动课用之不尽的资源库。每学期,学校在寒、暑假期间都有设计好假期的实践专业,并印制好表格,让学生把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一一进行记载,假期的作业完成后让社区领导、家长、邻居来评价学生。开学后,把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收集,作为学校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少年。真正体现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四、以家校合作为课改重心,共同成长
在长期的旧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在与学校合作中只是把自己当作供养孩子上学的责任人、养护者,老师工作的支持者。至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这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多大的关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更是显得重要,为了让广大家长全面了解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情况,支持和参与新课程改革,实现家校良性互动,我校每学期举行“你我与课改同行”课改开放周。我们邀请家长深入课堂一线,亲身体验过程,参与亲子活动,走进学校,进入课堂听课、评课,使家长看到了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常规教学和特色教学,从而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子女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学生、课堂等方面带来的可喜变化。
听完课,很多家长都说:“这项活动很好!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又有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合作,家长能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家长不仅了解到的丰富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同时,希望学校今后多开展此类活动,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广阔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通过课改开放周活动,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懂得怎样配合学校对自己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共同做好帮教工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活动期间,学校还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学生家长根据表格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信息反馈。比如:发现了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主动、举手不踊跃、回答问题声音不洪亮、上课容易走神、做作业不认真、不能控制自己等。家长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教材的认识又有新的变化,对下一步自己如何在家做好督促和配合工作有了新的目标等等。让家长走进课堂,不仅能与孩子同步学习,感受人文关怀,而且能从新课堂中吸收新理念,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新理念,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能保持同步。
总之,学校能与时俱进,进行德育资源整合,开展有效的德育系列活动,反复地思考、创新、实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为适合学生个体潜能发展开辟空间,真正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快乐成长,演绎德育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中心校))
一、以课外书籍为知识延伸,提高素质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学校不断推动学生课外阅读,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和引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投入共二百多万元的资金,兴建了一幢七层多功能教学楼,购置大量的课外书籍,达到了生均三十册标准,方便学生周末或每天的早、中、晚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以“校园书香工程”活动为契机,在学生中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是坚持晨诵一首诗词(唐诗宋词),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二是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指导活动,专时专用,让学生感受宁静高雅的阅读书氛围,提高阅读品味;三是每月要求每班共读一本书,在班级读书会交流读书感受。期末把每天晨诵的唐诗宋词、阅读的有关书籍等内容列入多元评价考核内容,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经常在课堂上留疑,目的就是用自然巧妙的方式使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养成“我要读”的内在愿望。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激发了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风气转化为终身学习的意识,以书籍促进学生的成长,提升素养。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在今年的縣级征文比赛中,中、高年级学生踊跃参赛,温梓阳等三十多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二、以红色资源为教育载体,激励学生
我们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著名的“古田会议”所在地,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采桑子?重阳》等诗篇。在上杭的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足迹。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的优势,以中队主题会、队前教育、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苏区革命精神”、“学习苏区英雄人物”、“学习苏区的学生事迹”,学校还专门编印了一本《红色资源》的校本课程,供学生学习。同时,结合县开展的“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系列活动。以阅读《上杭苏区永流芳》等红色书籍为平台,制定了读红书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师生共同开展阅读红色书籍活动。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撰写读书心得,举行“永做党的好儿女”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实践基地当年的毛泽东的旧居——临江楼,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光荣历史,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追忆一段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品味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真正把苏区精神和时代主旋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伟大的古田会议精神和才溪精神代代相传。本学年三(6)班、四(3)班、五(1)班被评为了县级优秀班级、陈雄才、邱桂琴等老师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李思昕等九位同学被评为“著名苏区好学生”。学校少先队员代表温梓阳、阙钰蓉还代表上杭县参加了福建省第六次少代会。一(2)中队还被推荐为省级“优秀中队”。
三、以社区资源为实践基地,关注社会
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广泛挖掘德育资源,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德育教育模式。多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与学校所在的居委会、相邻的武警中队、消防大队、敬老院等单位建立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经常让学生参加联谊活动,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同学们与共建单位一起参加清理城市牛皮癣,组织环保志愿队队员清理街头巷尾的卫生死角。同时,密切配合社区“月活动日”,做好群众的安全教育、预防各种疾病等方面的宣传活动。每年的3·5学雷锋活动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帮助那里的老人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从而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优良品质,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的时代新风尚。树立社区主人翁意识,还建立“校区为本、自主互动”的社区教育文化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课堂。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也是学生实践活动课用之不尽的资源库。每学期,学校在寒、暑假期间都有设计好假期的实践专业,并印制好表格,让学生把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一一进行记载,假期的作业完成后让社区领导、家长、邻居来评价学生。开学后,把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收集,作为学校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少年。真正体现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四、以家校合作为课改重心,共同成长
在长期的旧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在与学校合作中只是把自己当作供养孩子上学的责任人、养护者,老师工作的支持者。至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这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多大的关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更是显得重要,为了让广大家长全面了解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情况,支持和参与新课程改革,实现家校良性互动,我校每学期举行“你我与课改同行”课改开放周。我们邀请家长深入课堂一线,亲身体验过程,参与亲子活动,走进学校,进入课堂听课、评课,使家长看到了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常规教学和特色教学,从而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子女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学生、课堂等方面带来的可喜变化。
听完课,很多家长都说:“这项活动很好!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又有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合作,家长能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家长不仅了解到的丰富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同时,希望学校今后多开展此类活动,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广阔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通过课改开放周活动,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懂得怎样配合学校对自己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共同做好帮教工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活动期间,学校还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学生家长根据表格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信息反馈。比如:发现了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主动、举手不踊跃、回答问题声音不洪亮、上课容易走神、做作业不认真、不能控制自己等。家长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教材的认识又有新的变化,对下一步自己如何在家做好督促和配合工作有了新的目标等等。让家长走进课堂,不仅能与孩子同步学习,感受人文关怀,而且能从新课堂中吸收新理念,并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新理念,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能保持同步。
总之,学校能与时俱进,进行德育资源整合,开展有效的德育系列活动,反复地思考、创新、实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为适合学生个体潜能发展开辟空间,真正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快乐成长,演绎德育精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