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新背景下,港口的龙头作用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盐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聚焦港口、聚焦重大产业,以重大项目突破带动大开放大开发、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以高定位引领重大项目突破
进一步提升发展定位,引领沿海重大项目突破,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建设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依托盐城港,大力发展石化、能源、造船、粮油加工等临港工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沿海的资源条件,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电动汽车和海洋生物产业,鼓励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二是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抢抓国家和江苏省优化大型燃煤电源项目布局的机遇,加快沿海新电源点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以风电、生物质发电等为主的新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三是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国家优质粮棉生产、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园区“一基地、三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四是建设东部沿海重要的特色旅游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地。发挥盐城珍禽和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挖掘海盐文化、新四军文化等旅游资源,建成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五是建设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江苏规划围垦的270万亩滩涂,一半在盐城,可新增农业用地81万亩、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各27万亩,进一步拓展长三角的发展空间,可以成为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定位上,围绕保障、支撑和实现发展定位,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积极争取、尽早新上一批港口、铁路、公路、机场、航道“五位一体”的重大集疏运体系项目,以及沿海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二、以大港口带动重大项目突破
目前,世界航运呈现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突破海港建设。一是全力突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和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的组合港目标,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坚定不移打造特色产业港,以特色码头吸引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支撑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的基本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功能完善、错位发展的盐城港“一港四区”。同时,加快内河港口建设,提高河海联运能力。二是加快建设港口配套支撑系统。发挥港口功能,首先要构建集疏运体系。加快通海横向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度,积极推进连盐铁路、新长铁路电气化改造、沿海运河、临海高等级公路、盐徐高速盐城至大丰港区段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尽早谋划与上海的城际铁路建设,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迅速提升港口综合功能。三是增强临港承载能力。坚持“三港”联动的基本思路,推动港口、临港产业区、港城协调发展,同步建设,相互促进。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多元投人、能快则快”的要求,加快沿海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气、讯“五通”目标。
三、以新型工业化主导重大项目突破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发展高、大、特、强的临港、临海产业。一是着力发展临港工业。依托沿海港口,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配套,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努力使响水的造船和盐化工、滨海的能源和化工、射阳的港口机械和农产品加工、大丰的木材加工和生物医药、东台的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临港特色产业快出形象、快出效益。二是全力突破能源项目。集中突破中电投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陈家港电厂2x66万千瓦机组和射阳港电厂“上大压小”等项目。启动滨海港、大丰港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到2012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50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50兆瓦。三是积极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抓住我国海洋生物产业成长期的有利时机,以产业化、基地化为方向,规划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江苏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建设以海洋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加工、海水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体系,把天然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海洋经济优势。加快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实施“江苏滩涂第一围”工程,加快发展耐盐蔬菜、高效海水养殖,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形成名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四是加快发展临海服务业。充分发挥大丰港、南洋国际机场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加快建设集货物集散、配送、加工、商品检验、信息服务和综合商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物流园区,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滨海旅游是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策应上海世博会,高起点规划建设丹顶鹤旅游区、麋鹿旅游区、琼港旅游度假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以新主体运作重大项目突破
充分发挥行政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力量,以行政主导规划和管理项目开发,以市场化的经济实体运作投资性、生产性和经营性项目,以市场化的办法破解项目推进难题。一是搭建市场化主体运作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盐城海兴投资公司,采取银团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合适的融资方式,最大化筹集开发资金。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港口企业、航运企业及其他中央企业参与盐城港开发,借力建港,借梯登高。二是用市场化的办法生成项目。策应国家扩大内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布局和央企启动新一轮投资高潮,采取专业化招商、小分队招商、敲门招商、市场中介招商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增链”、“壮链”、“升链”项目,促进沿海产业带快速形成。密切关注国家、省即将启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对接好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生产力项目布点。三是把握市场趋势承接项目。坚持互利互惠,创新园区共建思路,加快推进开放合作,努力把我市沿海建成长三角、日韩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产业转移的承接优选区和资本落户目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引进产业链条高端项目和研发机构,在承接中实现产业升级。
五、以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突破
始终保持开发的热度与力度,推进沿海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大组织推进力度。把沿海开发作为“一号工程”,全市一盘棋,市县联动,合力推进。统筹组织沿海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服务。切实加强战略性资源管控,严格项目准入管理,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抬高“绿色门槛”,严把“生态大门”。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科学控制和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和公用码头岸线优先等原则,采用“交叉式+据点式”岸线利用的空间模式,加强港口岸线开发建设的优化整合和管理控制。科学整合沿海土地资源,合理置换建设用地空间,鼓励非临海县份以多种方式,参与沿海开发建设,促进全市优质生产要素迅速向海边聚集。三是加大政策推动力度。深度研究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握关系盐城沿海开发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度研究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发展,放大盐城优势,找准对接点。深度研究国家级政策平台,积极争取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支撑。深度研究出台市内扶持政策,结合美国规划协会正在编制的盐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入研究沿海滩涂综合开发利用问题。认真研究制定产业支持、财税支持、土地使用支持、金融支持、外经外贸发展、专业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以高定位引领重大项目突破
进一步提升发展定位,引领沿海重大项目突破,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建设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依托盐城港,大力发展石化、能源、造船、粮油加工等临港工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沿海的资源条件,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电动汽车和海洋生物产业,鼓励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二是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抢抓国家和江苏省优化大型燃煤电源项目布局的机遇,加快沿海新电源点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以风电、生物质发电等为主的新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三是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国家优质粮棉生产、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园区“一基地、三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四是建设东部沿海重要的特色旅游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地。发挥盐城珍禽和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挖掘海盐文化、新四军文化等旅游资源,建成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五是建设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江苏规划围垦的270万亩滩涂,一半在盐城,可新增农业用地81万亩、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各27万亩,进一步拓展长三角的发展空间,可以成为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定位上,围绕保障、支撑和实现发展定位,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积极争取、尽早新上一批港口、铁路、公路、机场、航道“五位一体”的重大集疏运体系项目,以及沿海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二、以大港口带动重大项目突破
目前,世界航运呈现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突破海港建设。一是全力突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和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的组合港目标,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坚定不移打造特色产业港,以特色码头吸引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支撑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的基本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功能完善、错位发展的盐城港“一港四区”。同时,加快内河港口建设,提高河海联运能力。二是加快建设港口配套支撑系统。发挥港口功能,首先要构建集疏运体系。加快通海横向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度,积极推进连盐铁路、新长铁路电气化改造、沿海运河、临海高等级公路、盐徐高速盐城至大丰港区段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尽早谋划与上海的城际铁路建设,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迅速提升港口综合功能。三是增强临港承载能力。坚持“三港”联动的基本思路,推动港口、临港产业区、港城协调发展,同步建设,相互促进。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多元投人、能快则快”的要求,加快沿海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气、讯“五通”目标。
三、以新型工业化主导重大项目突破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发展高、大、特、强的临港、临海产业。一是着力发展临港工业。依托沿海港口,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配套,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努力使响水的造船和盐化工、滨海的能源和化工、射阳的港口机械和农产品加工、大丰的木材加工和生物医药、东台的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临港特色产业快出形象、快出效益。二是全力突破能源项目。集中突破中电投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陈家港电厂2x66万千瓦机组和射阳港电厂“上大压小”等项目。启动滨海港、大丰港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到2012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50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50兆瓦。三是积极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抓住我国海洋生物产业成长期的有利时机,以产业化、基地化为方向,规划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江苏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建设以海洋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加工、海水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体系,把天然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海洋经济优势。加快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实施“江苏滩涂第一围”工程,加快发展耐盐蔬菜、高效海水养殖,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形成名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四是加快发展临海服务业。充分发挥大丰港、南洋国际机场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加快建设集货物集散、配送、加工、商品检验、信息服务和综合商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物流园区,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滨海旅游是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策应上海世博会,高起点规划建设丹顶鹤旅游区、麋鹿旅游区、琼港旅游度假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以新主体运作重大项目突破
充分发挥行政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力量,以行政主导规划和管理项目开发,以市场化的经济实体运作投资性、生产性和经营性项目,以市场化的办法破解项目推进难题。一是搭建市场化主体运作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盐城海兴投资公司,采取银团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合适的融资方式,最大化筹集开发资金。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港口企业、航运企业及其他中央企业参与盐城港开发,借力建港,借梯登高。二是用市场化的办法生成项目。策应国家扩大内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布局和央企启动新一轮投资高潮,采取专业化招商、小分队招商、敲门招商、市场中介招商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增链”、“壮链”、“升链”项目,促进沿海产业带快速形成。密切关注国家、省即将启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对接好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生产力项目布点。三是把握市场趋势承接项目。坚持互利互惠,创新园区共建思路,加快推进开放合作,努力把我市沿海建成长三角、日韩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产业转移的承接优选区和资本落户目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引进产业链条高端项目和研发机构,在承接中实现产业升级。
五、以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突破
始终保持开发的热度与力度,推进沿海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大组织推进力度。把沿海开发作为“一号工程”,全市一盘棋,市县联动,合力推进。统筹组织沿海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服务。切实加强战略性资源管控,严格项目准入管理,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抬高“绿色门槛”,严把“生态大门”。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科学控制和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和公用码头岸线优先等原则,采用“交叉式+据点式”岸线利用的空间模式,加强港口岸线开发建设的优化整合和管理控制。科学整合沿海土地资源,合理置换建设用地空间,鼓励非临海县份以多种方式,参与沿海开发建设,促进全市优质生产要素迅速向海边聚集。三是加大政策推动力度。深度研究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握关系盐城沿海开发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度研究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发展,放大盐城优势,找准对接点。深度研究国家级政策平台,积极争取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支撑。深度研究出台市内扶持政策,结合美国规划协会正在编制的盐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入研究沿海滩涂综合开发利用问题。认真研究制定产业支持、财税支持、土地使用支持、金融支持、外经外贸发展、专业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