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要求化学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传递者,变为教学的研究者、思考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反思。因为教学反思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通过反思,能让人发现错误和不足,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从而跳出原有的旧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既可以积极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又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我学习和思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素质得到持续的提高。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为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提供借鉴。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能成为以后教学的指导“宝典”,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1.师生关系的反思:建立民主、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策划者,是课堂的“导演”。他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其次,学生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而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明确了双方的角色定位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交流、互相作用、互相理解、互相沟通,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师生关系以及双方的角色定位是老生常谈,在此之所以重新提及是因为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如果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一切“改革”和“反思”都是不切实际的。
2.实验方法的反思:设置探究性实验
化学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实验作为一种探究性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还是停留在“比着葫芦画瓢”的模仿性阶段。这固然与不少实验有危险性有一定关系,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探究性的实验和思考,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教师可以合理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究性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某些探究性试验进行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如,在讲解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时,我就设置了探究实验,我提出: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能氧化几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外),为什么却可以用铁制容器或铝制容器来储存和运输?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是由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各抒己见,分别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室里出现了异常的寂静,大多数学生都在等待我的判定。这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可不可以这样,先用浓盐酸来除去铁表面本来就有的氧化膜。然后立即取出并用蒸馏水冲洗后迅速放人到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析出紫红色的固体。再将附着铜的铁投入到浓硝酸中,铜逐渐溶解后,反应停止。”我没有立即点头表示赞同,而是提出:怎么判断氧化膜已除掉了?为什么要把这样处理过的铁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去?显然,最后通过将附着铜的铁投入到浓硝酸中,若铜逐渐溶解后,反应就停止了!足以说明铁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铁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就是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我并未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答案,而是通过一步步点拨,让学生在实验的验证中亲自得出结论,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为深入。
3.课后及时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和失
课堂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也会有一些问题、遗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教师经常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而只有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教学反思才能有力度、有成效。因此,不能回避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而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加以改进。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精彩、灵感和顿悟也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认真加以总结和提炼。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仅会为自己的教学增添更多的自信,而且还将为自己日后的教学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扎实的基础。你也会发现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游刃有余。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通过反思,能让人发现错误和不足,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从而跳出原有的旧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既可以积极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又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我学习和思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素质得到持续的提高。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为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提供借鉴。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能成为以后教学的指导“宝典”,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1.师生关系的反思:建立民主、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策划者,是课堂的“导演”。他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其次,学生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而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明确了双方的角色定位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交流、互相作用、互相理解、互相沟通,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师生关系以及双方的角色定位是老生常谈,在此之所以重新提及是因为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如果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一切“改革”和“反思”都是不切实际的。
2.实验方法的反思:设置探究性实验
化学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实验作为一种探究性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还是停留在“比着葫芦画瓢”的模仿性阶段。这固然与不少实验有危险性有一定关系,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探究性的实验和思考,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教师可以合理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究性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某些探究性试验进行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如,在讲解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时,我就设置了探究实验,我提出: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能氧化几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外),为什么却可以用铁制容器或铝制容器来储存和运输?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是由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各抒己见,分别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室里出现了异常的寂静,大多数学生都在等待我的判定。这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可不可以这样,先用浓盐酸来除去铁表面本来就有的氧化膜。然后立即取出并用蒸馏水冲洗后迅速放人到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析出紫红色的固体。再将附着铜的铁投入到浓硝酸中,铜逐渐溶解后,反应停止。”我没有立即点头表示赞同,而是提出:怎么判断氧化膜已除掉了?为什么要把这样处理过的铁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去?显然,最后通过将附着铜的铁投入到浓硝酸中,若铜逐渐溶解后,反应就停止了!足以说明铁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铁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就是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我并未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答案,而是通过一步步点拨,让学生在实验的验证中亲自得出结论,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为深入。
3.课后及时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和失
课堂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也会有一些问题、遗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教师经常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而只有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教学反思才能有力度、有成效。因此,不能回避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而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加以改进。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精彩、灵感和顿悟也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认真加以总结和提炼。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仅会为自己的教学增添更多的自信,而且还将为自己日后的教学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扎实的基础。你也会发现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