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中,1+X证书制度是其重大创新,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需具备以下条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需真实显示出综合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评价需有效度、信度保障,同时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X”与“1”可以高效融合,同时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可以融通互认。然而,在实践中,1+X证书制度面临着诸多瓶颈埋,比如说学校及师生对1+X证书制度认识不够,校企合作不频繁等。为保障1+X证书的价值,必须将职业活动作为载体,显示综合能力,构筑课程内容,将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对1+X证书的开发、考核等过程进行规范,促使考证实现效度、信度,同时构建市场化管理机制,进而促进1+X证书制度的长期、稳定发展,保障1+X证书价值。
针对中职院校,我国提出了1+X证书制度实施举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最终培养顺应新时代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具体内容有:从新时代中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开始,不断探索(实践)及探究(理论)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所面临的困境,切实建设具备社会特色主义的高质量中职院校,加大并提倡中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进而满足我国社会持续发展期间对人才的需求。
一、相关1+X证书制度的描述
我国于2018年正式提出1+X证书制度,于2019年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它是学生通过在中职院校的学习后,同时获得的两种证书,一是学历证书,二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确定了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向,也提升了学生就业的可能性,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融合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中职院校教学制度来说,1+X证书制度是一次创新改革,它实现了其培养人才方向的多元化转变,提升了其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社会企业与证书认定机构等的工作要求。
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主要是判断学生技术能力是否达到相关等级,并不仅仅是看学生是否能从事某一行业的资格证书,这也正是1+X证书制度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此同时1+X中的X更加凸显了学生自主性,全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喜好对相应的职业技能进行选择并学习,对学生今后就业方向及个人喜好起到了一定的衔接作用。
二、相关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对于1+X证书制度院校及师生认识不足
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革新是1+X证书制度的目的之一。所以院校要对其高度重视,院校还需从多个角度实现1+X证书制度的实施,比如说师资力量角度、课程设置角度等。切实落实1+X证书制度,不但要求院校及师生的认识要充分,更值得注意的是要纠正错误的认识,如部分人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只是依靠企业培训来培养实践能力的错误认识。
(二)校企合作不频繁
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互利的双向机制,不但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综合型人才,还能高效解决中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升中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可能性。然而,在很多中职院校普遍存在一尖化问题,双向合作很难实现。
三、相关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
(一)宏观创新
1.突出类型教育特点的制度创新
中职院校不仅要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知识教育,还要开展技能培训以及社会实践教育,把职业精神、专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在判断中职毕业生是符合培养目标时,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用一张文凭来衡量,而是用不同类型的证书来反映学生的不同素质。1+X证书制度正是符合这一特点的制度安排。
1和X证书的整合体现了中职毕业生的全面知识和素质。从国家管理的角度看,1+X证书制度不仅使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实,而且健全了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使得中国职业教育成为了一种走上可持續发展的良好轨道的类型教育。
2.强化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教育的机制创新
依据现阶段状况可以看出,实施1+X证书制度,初步实现了激发社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热情,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中来。随着20项职业教育政策的逐一实施,有更多的企业正在申请或准备申请成为职业教育培训评估机构和产教一体化企业。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正在被迅速激发。
(二)微观创新
1.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另一个目的。与传统、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革新。现如今,一些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了技术人才不足与中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并存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和全面,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已不能充分满足某一岗位或某一组岗位的工作,而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若干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培养出了越来越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技技能人才,拓展了毕业生就业创业面,充分满足了工业企业需求,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解决了中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提升了其就业的可能性,促使民生得以改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对于1+X证书,X是指“几类”和“多类”,即鼓励中职毕业生获得一个以上,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中职院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工学融合的教育机制,将培养内容和要求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体系中,进而有效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水平标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课程与证书相结合;增强校企结合,执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即校企联合培养和双主体体育人;要充分配合行业企业开展面向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内外融合、长短融合、培训与教育相融合的任务型培训模式,以便中职学生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进一步强化“三教”的革新,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运用,以构筑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浙江某中职院校构建“双师共育、双轴轮训”的培训模式,采用“强弱交替、忙闲互补”的教学模式,对职业体验、岗位体验、岗位轮训和岗位实践进行分阶段实施。专业教师和商业导师的分配比例为1:1,依据合作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闲忙互补”的形式,轮流在学校教室、商务技能孵化园、金义菜鸟产业园等地开展育人工作。前者强调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职前实践教学培训;后者则立足于真实的业务流程,更加注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流程和行业规范。
(三)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自学或培训等不同途径,对先进教育理念进行深入领悟,依据自身教学实践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行持续修整,在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中融入我国相关方针政策,以便加强自身的个体理论学习。提到理论学习,教师需进行不断加强,以便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层次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唯有持续提升自我专业水准,才可对自身教学地位加以巩固,才能使自身教学工作无人能代替,从而进一步推动自身专业化发展。
2.加强专业学习
在个人职业能力发展期间,教师需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同时对不断开阔育人眼界,不断提升教育思想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真正做到真才实学。从“业务大学习,专业引领,能力大提升”角度出发,加强教师业务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利用学校方面的教学研究活动载体或技能竞赛、教学比赛等平台,与同专业、同行教学共同促进,相互补充,交流心得,一同进步。此外,教师还需对相关的实践经验及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构成反思小结,进一步纠正及改进课堂中、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周围的先进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吸纳及借鉴,并进行持续内化,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效果进行进一步提升,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个体职业能力,面对职责勇于担当,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3.增强技术技能
组织专业领军人物及教师队伍在研究专业所面临的工作岗位所面临的专业技能后,对本专业可以符合岗位需求所需要的“X证书”进行梳理,再根据“X证书”国家考核技能需求,对对应职业的职业状况、工作要点、等级、基本要求、级别、知识关键点、各项内容以及技能要点所占比例进行明确后,再根据“X证书”国家考核标准、依据具体专业课教学指标,对专业技能教学进行有效实施,如此一来,可高效降低专业老师在专业教学期间由于某一职业指标的不确定性及不清晰性而导致技能教学的任意性;与此同时,也可协助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期间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技术。
4.优化观念技巧
组织一支专业领军人物和教师队伍,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X证书”考核标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国家职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在职实践标准,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室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增进了解,加深了解。積极参与规划学校“X证书”种类与“X证书”考核标准的制定和建设及职业技能考核培训。鼓励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试,取得高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前提下,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专业成长和技能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中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效。为提高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中职院校必须继续把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开展,全面实现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针对中职院校,我国提出了1+X证书制度实施举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最终培养顺应新时代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具体内容有:从新时代中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开始,不断探索(实践)及探究(理论)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所面临的困境,切实建设具备社会特色主义的高质量中职院校,加大并提倡中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进而满足我国社会持续发展期间对人才的需求。
一、相关1+X证书制度的描述
我国于2018年正式提出1+X证书制度,于2019年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它是学生通过在中职院校的学习后,同时获得的两种证书,一是学历证书,二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确定了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向,也提升了学生就业的可能性,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融合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中职院校教学制度来说,1+X证书制度是一次创新改革,它实现了其培养人才方向的多元化转变,提升了其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社会企业与证书认定机构等的工作要求。
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主要是判断学生技术能力是否达到相关等级,并不仅仅是看学生是否能从事某一行业的资格证书,这也正是1+X证书制度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此同时1+X中的X更加凸显了学生自主性,全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喜好对相应的职业技能进行选择并学习,对学生今后就业方向及个人喜好起到了一定的衔接作用。
二、相关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对于1+X证书制度院校及师生认识不足
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革新是1+X证书制度的目的之一。所以院校要对其高度重视,院校还需从多个角度实现1+X证书制度的实施,比如说师资力量角度、课程设置角度等。切实落实1+X证书制度,不但要求院校及师生的认识要充分,更值得注意的是要纠正错误的认识,如部分人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只是依靠企业培训来培养实践能力的错误认识。
(二)校企合作不频繁
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互利的双向机制,不但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综合型人才,还能高效解决中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升中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可能性。然而,在很多中职院校普遍存在一尖化问题,双向合作很难实现。
三、相关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
(一)宏观创新
1.突出类型教育特点的制度创新
中职院校不仅要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知识教育,还要开展技能培训以及社会实践教育,把职业精神、专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在判断中职毕业生是符合培养目标时,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用一张文凭来衡量,而是用不同类型的证书来反映学生的不同素质。1+X证书制度正是符合这一特点的制度安排。
1和X证书的整合体现了中职毕业生的全面知识和素质。从国家管理的角度看,1+X证书制度不仅使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实,而且健全了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使得中国职业教育成为了一种走上可持續发展的良好轨道的类型教育。
2.强化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教育的机制创新
依据现阶段状况可以看出,实施1+X证书制度,初步实现了激发社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热情,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中来。随着20项职业教育政策的逐一实施,有更多的企业正在申请或准备申请成为职业教育培训评估机构和产教一体化企业。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正在被迅速激发。
(二)微观创新
1.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另一个目的。与传统、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革新。现如今,一些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了技术人才不足与中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并存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和全面,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已不能充分满足某一岗位或某一组岗位的工作,而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若干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培养出了越来越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技技能人才,拓展了毕业生就业创业面,充分满足了工业企业需求,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解决了中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提升了其就业的可能性,促使民生得以改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对于1+X证书,X是指“几类”和“多类”,即鼓励中职毕业生获得一个以上,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中职院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工学融合的教育机制,将培养内容和要求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体系中,进而有效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水平标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课程与证书相结合;增强校企结合,执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即校企联合培养和双主体体育人;要充分配合行业企业开展面向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内外融合、长短融合、培训与教育相融合的任务型培训模式,以便中职学生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进一步强化“三教”的革新,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面运用,以构筑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浙江某中职院校构建“双师共育、双轴轮训”的培训模式,采用“强弱交替、忙闲互补”的教学模式,对职业体验、岗位体验、岗位轮训和岗位实践进行分阶段实施。专业教师和商业导师的分配比例为1:1,依据合作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闲忙互补”的形式,轮流在学校教室、商务技能孵化园、金义菜鸟产业园等地开展育人工作。前者强调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职前实践教学培训;后者则立足于真实的业务流程,更加注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流程和行业规范。
(三)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自学或培训等不同途径,对先进教育理念进行深入领悟,依据自身教学实践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行持续修整,在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中融入我国相关方针政策,以便加强自身的个体理论学习。提到理论学习,教师需进行不断加强,以便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层次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唯有持续提升自我专业水准,才可对自身教学地位加以巩固,才能使自身教学工作无人能代替,从而进一步推动自身专业化发展。
2.加强专业学习
在个人职业能力发展期间,教师需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同时对不断开阔育人眼界,不断提升教育思想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真正做到真才实学。从“业务大学习,专业引领,能力大提升”角度出发,加强教师业务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利用学校方面的教学研究活动载体或技能竞赛、教学比赛等平台,与同专业、同行教学共同促进,相互补充,交流心得,一同进步。此外,教师还需对相关的实践经验及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构成反思小结,进一步纠正及改进课堂中、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周围的先进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吸纳及借鉴,并进行持续内化,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效果进行进一步提升,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个体职业能力,面对职责勇于担当,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3.增强技术技能
组织专业领军人物及教师队伍在研究专业所面临的工作岗位所面临的专业技能后,对本专业可以符合岗位需求所需要的“X证书”进行梳理,再根据“X证书”国家考核技能需求,对对应职业的职业状况、工作要点、等级、基本要求、级别、知识关键点、各项内容以及技能要点所占比例进行明确后,再根据“X证书”国家考核标准、依据具体专业课教学指标,对专业技能教学进行有效实施,如此一来,可高效降低专业老师在专业教学期间由于某一职业指标的不确定性及不清晰性而导致技能教学的任意性;与此同时,也可协助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期间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技术。
4.优化观念技巧
组织一支专业领军人物和教师队伍,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X证书”考核标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国家职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在职实践标准,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室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增进了解,加深了解。積极参与规划学校“X证书”种类与“X证书”考核标准的制定和建设及职业技能考核培训。鼓励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试,取得高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前提下,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专业成长和技能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中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效。为提高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中职院校必须继续把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开展,全面实现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