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已经开始付诸实施。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新课标将信息技术定位于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上讲,新课标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它的教学规律的研究还是非常欠缺的。
  
  一、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开设比较晚,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普遍比较年轻,知识结构相对较新,但教学经验明显不足。还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经过短期的培训而来,这一类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在软硬件上的技术仅通过短期培训是不够的。还有少数教师从非师范类的应届计算机毕业生中招来,技术水平虽然较高,可没有经过正规师范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一定欠缺。
  (二)学生的问题
  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对计算机接触相对较少。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观念相对薄弱,以致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相对不够。有电脑的家庭少之甚少,我统计了我校高一年级的一千一百多名学生,有电脑的仅有几十家而已。另外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多动脑、少动手的教学方法,对计算机理论与上机实践并重操作的教学模式较陌生。当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是各课之首,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怀有好奇心理,还有少数学生抱着“玩”的心理来上课,在操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和教师配合不协调的现象。
  (三)教学设备的限制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而在教室里无法完成对一些软件操作过程的讲解,在微机室不适于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讲解。有机房而无网络教室软件,机房的软件较少,机器的利用率太低,老师在这样的机房里秩序很难管理,学生操作很难统一。
  
  二、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计算机是工具,而非学习的本身,学习的是用其来处理各种信息的观念。使学生从单纯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操作转变为自觉以计算机为工具,处理各种信息。在处理各种信息时,以计算机为工具,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把使用软件作为一种处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以如何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目的。
  传统的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死搬课本。上课时,教师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向学生演示一遍结束,然后学生自由练习。这样做起来教师比较省事,学生往往在操作过程中摸不着要领,教学过程也比较呆板,往往是真正要用的东西学不到。我们固然要以课本为纲,但并不是一定要拘泥于课本,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二种就是软件说明书似的讲法。力求面面俱到,对一些特殊功能和软件使用细节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只能使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很快感到厌倦而丧失学习兴趣。即使当时学生记住了,但很快又会忘记,并且,当软件更新时,这一套东西可能都改变了,造成学的东西用不到这种现象。这种教学模式抓错了重点,重点应该是强调一些基本概念、方法,而不是软件的具体功能。所以我们要另找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在信息技术课上尝试运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多元评价—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来导入新课,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兴趣驱动下,使其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任务驱动,明确目标
  任务驱动,就是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让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作品演示、调查访问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自发的主动任务,进而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导与协助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以及知识的脉络,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激发下,思考“我想做什么?”、“我立即做什么”、“我如何把它做得更好”,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索。
  (四)拓展延伸,突出个性
  在课程结束前,为学生介绍一些拓展性知识并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正需要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既要注意到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又要注意到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共同点,不断地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加强交流成功的教学经验,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利津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对过敏性紫癜(HSP)急性期46例、缓解期40例患儿及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检测,MMP-9采用ELISA法,CRP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显示,HSP组MMP-9、C
木里县牧场牦牛犊牛球虫病发病率30.27%、死亡率26.78%,牧民按一直使用盐酸氯苯胍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越来越差,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抗药性,本次试验选用球贝宁(即地克珠利)与盐酸氯苯胍进行
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猪的高度接触性、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由于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十分相似,在临床上极易被混淆。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
摘要: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塑造的心智模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性,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思、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效。创新课堂演示实验,改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索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变写实验报告为培养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创新能力;验证性实验教
鸽口腔溃疡病又称鸽毛滴虫病。是鸽的一种常见的并对养鸽业造成较严重危害的原虫病之一。该病引起鸽口腔黏膜溃疡、坏死、呼吸困难、慢慢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亡。鸽毛滴虫(T.col
党的支部是党委领导企业持续安全发展的基层组织机构,是基层部门的领导核心,是把基层党员凝聚并组织起来,使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单位,同时是党联系群众的桥
后哥本哈根时代,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庆市,面临着能源保障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约束。对重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低碳消费、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产
该文概述了安全仪表系统(SIS)的原理及组成,对SIS应用中出现的故障作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有多种病因可导致瘫痪,所以临床上需要进行辩证治疗,以彻底消除病因,现针对奶牛生产瘫痪进行简要论述。1临床症状生产瘫痪多发生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