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让道德教育从抽象的、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回归生活,将道德教育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融合,与时俱进,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体验中不断获得锻炼和启迪。
[关键词]价值取向 赏识性体验 朴素情感意识
一、设计学习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把握自身价值取向
1.关注时代的发展脉搏,进行期待性体验
时代的需求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时常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周边的现代化企业、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科技设施和产品,使学生体验到驾驭此类科技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技能,萌发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不断了解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体验社会发展需求和夯实知识基础的必要性,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利用学生的网络爱好,组织学生搜集下载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进行展览介绍,使学生体验到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已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感悟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时代的召唤。
2.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运用赏识性体验
被人欣赏是一件愉快的事。教师要抓住和借助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鼓励的点头、一个期待有眼神、一个理解的目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会使师生间达到一种会心的默契,使学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3.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有高低之分,尤其是那些持低自我价值观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进取性。运用成功的体验,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更多成功性的体验,不断增强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营造交往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探究人际交往学问
1.参与交流互动,开展技巧性体验
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交流技巧,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次面对面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获得教育。首先,任意将两位学生成一组,进行面对面交流,但各组交流形式不尽相同:(1)距离不同(有的保持半臂距离、有的要保持在三大步距离等);(2)眼睛注视不同(有的是眼睛一直望着天,有的是眼睛望着旁边,有的用眼睛从上到下的注视对方……),然后,相互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一项运动、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样好吃的、一种游戏等。十分钟过后游戏停止。我请大家谈一谈刚才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学生们纷纷发言:“她说话离我太近,很不舒服。”“他说话离我太远,我听不清他说什么。”“说话时不看对方,不尊重人。”“他盯着我的嘴看,让我不好意思。”接着,我请两个同学表演正确的交流方式: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眼睛自然地看着对方两眼与鼻子之间的位置,双脚站稳,双手自然得体,面带和善的微笑,轻声有节奏的讲话。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实实在在让学生领悟与他人对话的每一个细节,懂得了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2.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注重态度性体验
微笑作为一种美丽的表情,友善的姿态,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当你对别人微笑的时候,众多笑脸将向你绽放。为了让学生体验对别人微笑的重要性,我乘外出郊游之际,故意让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去向大人问路,向陌生人借东西等,所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通过体验,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态度友善与恶劣的利害关系,明确把微笑作为交流的表情,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3.充当社会角色,进行换位性体验
对学生来说,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孩子。让学生充当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充当老师、护士、医生;充当顾客、病人、工人、农民等,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所需要的态度和责任,使他们引起联想,获得尊重他人、平等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交往认知,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人际储备。
三、关注日常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树立朴素情感意识
日常生活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层面,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既十分丰富,也很具体。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简单、朴素的生活画面,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快乐,体验崇高,拓展学生道德修养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鲜明的道德情感。
1.返朴归真,崇尚生态体验
学生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是融在自然之中,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的体验空间,让学生返朴归真,从自然体验中,感受道德魅力。
校园环境是生态体验的一个重要场所,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对振奋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自然生态现象,体验人生真谛。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为我们制造出了许多活生生的体验教材,给学生以一种真实、可信的感受。如一次我带领学生外出踏青,一起在路边小憩,发现同样的小草生在路边的与长在其它地方的截然不同。我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只见路边的小草均长得低矮粗壮,枝叶向四周成扇形或圆形,且根系发达,极不容易采拔。而生在其它地方的却枝叶细长,根系少而浅,很容易采拔。学生从路边草因长期遭受践踏,反而长得健壮有力的现象,体验到挫折是一种考验,是一种锤炼,更能使人坚强。
2.促进养成,注重示范体验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学生命运的巨大能量。因此,良好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应注重点滴,从小事体验。
放低教师身姿,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把所需的品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然后使学生接受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在相互沟通体验中,使学生接受教师引导,达到内化。我班上有一位男生喜欢留长发,学校仪容仪表检查总被扣分,每次督促都很难达到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不再说:“你不要留这种头发了,难看死了”之类的话。我说:“你这种发型,我倒蛮欣赏,觉得挺有个性。”他马上说:“那你别再叫我去剪了”。我说:“你想想,学校认为你的头发不符合中学生仪容仪表,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如果你不去剪,或者剪的不合格,我作为你的班主任,我就很难向学校交差,我也有压力。你作为一个男子汉,在家长会上老师也看到你那么理解妈妈,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呢。难道你希望老师不开心吗?”他听后,立即就不抵触了,并表示周末一定去剪。我马上接着说:“老师相信你周末一定会去剪的。老师也很感谢你的理解,说实话,我更欣赏短发的你。”他当时就笑了。
“改堵为疏”,激发学生上进心理。以前,我每次走进教室都会看到许多学生的座位底下有纸屑,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感到很是头痛。后来“改堵为疏”,不再强调谁的座位下有纸,而是表扬谁的座位下没有纸。结果,座位下有纸的同学渐渐地少了,许多同学还能主动把地下的纸捡起来放入废纸篓。由表及里,学生逐渐改变了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学校和班级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了。
[关键词]价值取向 赏识性体验 朴素情感意识
一、设计学习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把握自身价值取向
1.关注时代的发展脉搏,进行期待性体验
时代的需求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时常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周边的现代化企业、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科技设施和产品,使学生体验到驾驭此类科技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技能,萌发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不断了解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体验社会发展需求和夯实知识基础的必要性,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利用学生的网络爱好,组织学生搜集下载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进行展览介绍,使学生体验到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已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感悟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时代的召唤。
2.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运用赏识性体验
被人欣赏是一件愉快的事。教师要抓住和借助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鼓励的点头、一个期待有眼神、一个理解的目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会使师生间达到一种会心的默契,使学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3.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有高低之分,尤其是那些持低自我价值观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进取性。运用成功的体验,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更多成功性的体验,不断增强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营造交往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探究人际交往学问
1.参与交流互动,开展技巧性体验
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交流技巧,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次面对面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获得教育。首先,任意将两位学生成一组,进行面对面交流,但各组交流形式不尽相同:(1)距离不同(有的保持半臂距离、有的要保持在三大步距离等);(2)眼睛注视不同(有的是眼睛一直望着天,有的是眼睛望着旁边,有的用眼睛从上到下的注视对方……),然后,相互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一项运动、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样好吃的、一种游戏等。十分钟过后游戏停止。我请大家谈一谈刚才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学生们纷纷发言:“她说话离我太近,很不舒服。”“他说话离我太远,我听不清他说什么。”“说话时不看对方,不尊重人。”“他盯着我的嘴看,让我不好意思。”接着,我请两个同学表演正确的交流方式: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眼睛自然地看着对方两眼与鼻子之间的位置,双脚站稳,双手自然得体,面带和善的微笑,轻声有节奏的讲话。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实实在在让学生领悟与他人对话的每一个细节,懂得了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2.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注重态度性体验
微笑作为一种美丽的表情,友善的姿态,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当你对别人微笑的时候,众多笑脸将向你绽放。为了让学生体验对别人微笑的重要性,我乘外出郊游之际,故意让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去向大人问路,向陌生人借东西等,所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通过体验,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态度友善与恶劣的利害关系,明确把微笑作为交流的表情,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3.充当社会角色,进行换位性体验
对学生来说,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孩子。让学生充当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充当老师、护士、医生;充当顾客、病人、工人、农民等,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所需要的态度和责任,使他们引起联想,获得尊重他人、平等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交往认知,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人际储备。
三、关注日常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树立朴素情感意识
日常生活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层面,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既十分丰富,也很具体。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简单、朴素的生活画面,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快乐,体验崇高,拓展学生道德修养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鲜明的道德情感。
1.返朴归真,崇尚生态体验
学生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是融在自然之中,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的体验空间,让学生返朴归真,从自然体验中,感受道德魅力。
校园环境是生态体验的一个重要场所,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对振奋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自然生态现象,体验人生真谛。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为我们制造出了许多活生生的体验教材,给学生以一种真实、可信的感受。如一次我带领学生外出踏青,一起在路边小憩,发现同样的小草生在路边的与长在其它地方的截然不同。我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只见路边的小草均长得低矮粗壮,枝叶向四周成扇形或圆形,且根系发达,极不容易采拔。而生在其它地方的却枝叶细长,根系少而浅,很容易采拔。学生从路边草因长期遭受践踏,反而长得健壮有力的现象,体验到挫折是一种考验,是一种锤炼,更能使人坚强。
2.促进养成,注重示范体验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学生命运的巨大能量。因此,良好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应注重点滴,从小事体验。
放低教师身姿,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把所需的品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然后使学生接受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在相互沟通体验中,使学生接受教师引导,达到内化。我班上有一位男生喜欢留长发,学校仪容仪表检查总被扣分,每次督促都很难达到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不再说:“你不要留这种头发了,难看死了”之类的话。我说:“你这种发型,我倒蛮欣赏,觉得挺有个性。”他马上说:“那你别再叫我去剪了”。我说:“你想想,学校认为你的头发不符合中学生仪容仪表,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如果你不去剪,或者剪的不合格,我作为你的班主任,我就很难向学校交差,我也有压力。你作为一个男子汉,在家长会上老师也看到你那么理解妈妈,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呢。难道你希望老师不开心吗?”他听后,立即就不抵触了,并表示周末一定去剪。我马上接着说:“老师相信你周末一定会去剪的。老师也很感谢你的理解,说实话,我更欣赏短发的你。”他当时就笑了。
“改堵为疏”,激发学生上进心理。以前,我每次走进教室都会看到许多学生的座位底下有纸屑,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感到很是头痛。后来“改堵为疏”,不再强调谁的座位下有纸,而是表扬谁的座位下没有纸。结果,座位下有纸的同学渐渐地少了,许多同学还能主动把地下的纸捡起来放入废纸篓。由表及里,学生逐渐改变了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学校和班级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