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错误”也是美丽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教学方法的现象。对于我们教师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我们的“敌人”,以至于“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其实,数学课堂中本身就是一个让孩子出错的地方,如果孩子在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路上永远不出错,那么教师这个职业也就能退出历史的舞台。正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在不断知错改错中获得进步,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工作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朴实思想的最真实暴露。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让“错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认识“错误”——留得残荷听雨声。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由于孩子比较内向,或是自信心不足,不能忍受缺陷;或是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专注力不足。现在的孩子比较浮躁,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没有橡皮,下笔会更谨慎。”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做事没有依赖时,自然会多几分细心。宁静才能致远,逼孩子静心思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错了也不白错,好好欣赏,看看从中能学到什么?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总习惯地认为是“粗心”。其实不然,往往是因为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
  不用橡皮,孩子写错了就可以把错误留在作业本上,这是孩子思维的档案,错误没被涂掉,教师通过每一个铅笔留下的修改痕迹,都能看出孩子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哪里出现了问题,教师都会一目了然,然后帮助孩子在第一时间纠正他的思维错误。不用橡皮可以促进孩子做作业仔细认真,但这并不等于不允许做错题,做错了还可以重做,只是把错了的留下,不擦掉,在下面重新做出正确答案,这样逐步使孩子养成专注、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画圆,当布置孩子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时,由于课前借走了孩子的橡皮,孩子们没辙了,各种错误呈现得一览无遗。收集了一些孩子不圆和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孩子们便都笑了。想想这样的“不圆”
  是怎样用圆规创造出来的?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抢着举起手来。故意卖关子,继续欣赏其他两孩子的作品确实是圆的,但一大一小,怎么回事呢?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圆心”、“半径”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通过画出的圆进一步认识了圆和圆的特征。看来,对孩子画出的“不圆”、“大圆”、“小圆”的资源化运用,感觉真好。这也是没有橡皮的回应,那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二、剖析“错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但当某个孩子发表了一个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里,是错误的回答撞击了其他孩子思维的火花,唤醒了“沉睡”的思维。
  备《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回想起自己以前在黑板上画圆时,经常画的不是很圆。为什么呢?可能是圆心滑动或是圆规两脚距离改变。“不圆”的作品不正是课堂中的生命体吗?不正突出圆的特征吗?是否应该珍惜?是不是不该随手擦掉呢?因而,事先计划好用圆规在黑板上画的圆不标准,不擦,也不急着重画,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为什么不圆”。这也就是对圆特征的再次理解。那如果孩子们的不圆作品呢?怎么也利用起来呢?因此想到了让孩子不用橡皮。圆的画法是应该教的,以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但不应该一二三地灌,而应该让孩子自己“由误到悟”。
  教学过程就是让孩子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虽然每一次学习的结果有对也有錯,但他们的价值是一样的。“对”是一种进步,“错”也是一种进步,它起码可以证明某种想法或做法是不可行的,培养孩子的发现意识。教师要善于捕捉错误,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价值,引领孩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三、巧用“错误”——病树前头万木春
  孩子犯错误的过程是一种尝试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价值,才能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人说“创新就是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合在一起打碎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孩子充分讲理的机会,顺应孩子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帮助孩子突破眼前的障碍,让孩子体验思维价值,享受思维快乐。
  比如一道关于年龄问题的思考题:小红今年5岁,爸爸27岁,几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小红的3倍?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孩子们陷入了沉思,被难住了。正当我准备讲解时,一位孩子说:“老师,我知道了!(25-5×3)÷3=4(年)。”教师里立刻沸腾起来。有的说:“不对,4年后爸爸31岁,小红9岁,31不是9的3倍。”“怎么回事?”这时孩子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有的举例,有的画线段图,还有的用字母表示,在课堂上出现了(27-5)÷2-5=6(岁)、(27-5)÷2×3-27=6(岁)等七种解法。我没有让孩子的错误溜走,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让孩子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以发展,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留住错误,深深地体悟到:珍惜当下的一切,差错也是一种资源。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孩子的错误作为一种新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孩子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孩子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领孩子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我们要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良好的教学契机就不会错过,孩子就会获得思维发展的空间,就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哲学家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对于前一阶段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单纯的否定或完全抛弃,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从而使发展过程体现出对旧质既有抛弃又有保存的性质。因而,我们要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精进,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海明威说的“比别人优秀并无任何高贵之处,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从前的自我”。
其他文献
在经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显著标志之一是各类非营利性组织的兴起。非营利组织无论在数量、种类还是规模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摘 要】本文分别梳理了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和测量工具,通过概括和总结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分别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考查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据此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讨论,认为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关系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上进行扩展,从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的改良上进行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
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与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要求产生了诸多矛盾,然而土地私有化或者国有化均不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必须要寻找新的农村土
新疆的发展靠经济,经济的增长靠知识,知识的进步与延续靠的就是高校中的教师。新疆由于地理位置偏、经济发展落后等实际问题的存在,使教师队伍在建设上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做学问比作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把他当成我教学的三重境界,成长的三段历程。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做为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我深深知道摆在这里面前的困难和压力。大学4年的学习内容和实际的教学,其实有很大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拥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为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好学习目标等等,都是和谐的学习氛围的体现。本人在教学的实践中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互补工作,可以很好地創设和谐课堂氛围。  一、教师鼓励和学生互助相结合。  作为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们的一些小小的成就,及时地给予鼓励,在语文,数学课上,老师们都会用“嗨……嗨……你真棒
建设研究型学院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基石,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有效路径。其中,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更是研究型学
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也不断升级,而养老资源总量又是不充足的,单纯依靠某个主体或单一制度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多支柱体系的构建成为养老保障改革的趋势。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的日益明显,如何保障老年人经济社会权益成为了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课题。然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不能覆盖所有的老年人群体,并且社会养老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发生在我工作的第一年,那时我激情有余,方法不足。当然,也正是由于当时的经验不足才产生这个美丽的误会,让我明白教育需要冷静与宽容,给我后来的教育教学带来无穷的启示。  那是我在一个乡镇中学任教,初一下学期,大概是五六月份,女生寝室外有条水沟,正是蚊子多得用蚊香都薰不走的季节。一天晚上,我到女生寝室去查房,准备和她们吹吹牛,谈谈心,了解一下班里的情况。一推开门,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