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显赫大街的60年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6月,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林荫大道”工程在长安街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根据规划,从东单路口到西边的府前街东口,在原有15米宽的沥青路南北两侧,各修一条15米宽的新路,新路与旧路之间,种上了4排高大的乔木。
  “当时我们参加拓马路,还在王府井砌高台,有两三米高,同时要清理沿街很多垃圾。”北京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当时才上初中,作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也参加了修建大道的“义务劳动”。
  此时,一幅关于“长安街如何建设”的规划蓝图也慢慢展开。
  
  请苏联专家帮忙规划
  
  “解放后不久,苏联专家先做了一次规划,图画得特别简单,就一大条。”原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光器翻开城建档案,指向1949年苏联专家设计的长安街行政建筑设计图。其中,苏联专家提出,利用东交民巷操场空地并沿长安街建设行政办公楼。这一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将北京的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区。
  这一设想却遭到中国本土专家的反对。1950年,梁思成、陈占详刊印长达2.5万字的“梁、陈方案”,其中特别提到沿长安街盖行政大楼这种模式存在种种弊端,建议在西郊发展新的行政中心。
  “就这样,围绕着‘行政中心区位置’的讨论,全国建筑师聚集到北京,反复做规划方案。”赵知敬回忆说,整个5 0年代对长安街的规划,虽然做了很多,但思路并不太清晰。
  1951年,纺织部、燃料部、工业部在苏联专家提议的空地上一一开工。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今儿盖一栋楼、明儿盖一栋楼”。
  北京急需一个整体规划方案。1953年,北京市委成立了一个规划小组,聘请苏联专家指导。6月下旬,又指定了几位老干部,抽调少数党员青年技术干部,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后,北京市委第一次向中央上报了统一的城市规划意见——《改建与扩建北京规划草案要点》。
  行政中心最终被确立在旧城,长安街作为“中央主要领导机关所在地”被明确提出。但长安街的布局依然不很清晰。
  1955年到都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的赵知敬回忆,那时,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规划专业。于是决定邀请苏联专家来做详细规划。“我们当时就听苏联专家讲课,每天看苏联的教科书。”在“苏联专家结合娃娃兵”的模式下,完成了195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在这份方案中,长安街的蓝图基本绘定。新的北京城被定性为“全国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长安街则肩负起全力体现这一主题的重任:中央其他部门和有全国意义的重大建筑,将沿长安街等重要干道布置。
  
  “大马路主义”
  
  1958年方案的执笔者之一、时任北京城市规划管理局总图室主任的陈干,对长安街作为北京“东西轴线”的建设,满心憧憬。他希望通过长安街的规划,形成有别于紫禁城的轴线,与传统的南北轴线相交于天安门广场,确定出北京城新的 “零点”(城市坐标)。
  在赵知敬这些老北京心中,长安街能作为“东西轴线”是由它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它是北京旧城最宽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而且又临近天安门广场。
  长安街在历史上正式的长度只有3.8公里,从东单到西单。“东单往东到建国门,西单往西到复兴门都没有路。要走,只有穿胡同,拐几个弯,就跟血管似的。胡同只有6米左右的宽度。每天公共汽车在里面满满当当地开着。”赵知敬回忆说。
  这样的格局在1958年被彻底改变。国庆10周年前夕,西单到复兴门的邱祖胡同等,东单到建国门的裱褙胡同等,全被拆除,修起了35米宽的沥青路,复兴门到建国门全线贯通,长安街长长了——6.7公里。道路彻底打通,为两侧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10年大庆为长安街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董光器看来,如果只有3.8公里,长安街根本没法进行大规模建设。
  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一个禁区也在打破:古代建筑不能动。事实上,从1952年拆除长安左门和右门开始,“古建筑的拆与保”的交锋就在不断上演,当长安街向着具有“首都风貌”的大干线思路发展,双塔寺、牌楼这些古迹,都随着不断翻新的长安街景象,走入历史。
  由是,长安街的改造,在关注北京城变迁的记者王军眼里,成了“改造北京城的第一枪”。
  1959年10月,改造后的长安街呈现在世人面前。南池子到南长安街修起了80米宽的游行大道,扩建后的天安门前,形成了东西500米、南北860米的大广场——这种规模和气势,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
  此时,长安街沿线的建筑,除了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民族饭店、民族宫等,还有在长安街南边的纺织部、煤炭部等部委办公楼。这些庄严而肃穆的大厦,随着国庆10周年,完成了长安街从规划草图走向现实的转变。一条以政治形象闻名世界的大街,从此诞生。
  然而,“第一枪”打出没多久,便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所有的工程都停了下来,国家大剧院没建成,科技馆也撂下了。”董光器回忆。直到1964年,经过三年调整,国力有些恢复。万里作为北京市当时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汇报,提出中央有一些办公楼可以集中在长安街上盖。
  很快,北京市政府开始着手编制长安街规划。1964年4月,长安街有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方案,特别是确定了包括道路宽度在内的具体原则。
  董光器表示,在此之前,长安街的马路宽度一直难以确定。“50年代翻译很多国外首都的资料,感觉到,作为首都的一条主要街道,道路过窄对交通影响很大。所以,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提出北京的马路要宽。”
  国家计委与北京市委的意见相左,批评这是“大马路主义”。但北京市委的态度坚决,1956年,彭真在市委常委会上表态:你说我是大马路,我说你是小马路主义。将来的问题是马路太窄,而不是太宽,现在北京的汽车还不太多,等你们这些年轻人到八九十岁,北京有几百万辆车的时候,再看谁对谁错。
  到1954年,对长安街宽度有了初步定论:不少于“100米”,至1958年最终划定为“120米”。“北京派出一个城市建设代表团到莫斯科考察西南区的建设,回来一比较,发觉北京的马路不够宽,就调整到了120米。”董光器说。
  此后,长安街一直向1958年划定的“红线”努力。赵知敬说,现在很多地段,路宽已不止120米,“而这次大修,大剧院西边这条路是最窄的一段,一直想动。”
  就这样,1964年的方案形成了一个“各方面认可的规划”。然而,还没来得及上报中央,就赶上了“文革”。不久,北京市规划部门收到一个文件,明确提出“长安街建设暂停”。
  
  东方广场的争论
  
  1985年,长安街规划随着改革开放后北京城的复苏被重新提上日程。
  “85”方案中,长安街仍然是为了充分体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而存在。“只是增加了一些符合现代的情况,强调要有充足的绿化,还要有商业,把西单、王府井几大商业中心联系起来。”董光器说。
  规划做好了,却没有钱。在董光器的记忆中,长安街建设的再次启动始于招商引资的大力推行。
  随着外资注入,长安街10年间完成了此前40年的建设量。也有人开始担忧,长安街的政治意义在“软化”吗?
  “作为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盖楼要经过资格审查。不是国家级的行政办公楼,就是国家级的博物馆、文化建筑。” 董光器说。
  市场经济的渗入,让标准慢慢变化。据城建资料统计,长安街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21座建筑中,属于商业金融和写字楼类的就占了14座,占总数的67%;而在50年代,这一比例仅为17%。
  为此,甚至有城市规划者给北京市写报告,要求坚持长安街的性质。90年代初,随着体量巨大、玻璃幕墙的东方广场突现长安街,争议骤起。
  “东方广场原来设计的楼高是80多米,比规定限高30米高出一倍多,而且是一整栋建筑,宽488米,像一个大屏风。”赵知敬回忆。
  1994年,赵冬日、张开济等6位学者联名提出,东方广场大厦如果按照原方案实施,将改变旧城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在此前后,北京市召开了一个东方广场方案的展示会。
  然而,规划界人士依然无法认同这个突破心理底线的规划。一位规划人士表示,把东方广场镶在长安街上,其他建筑都成了“孙子辈”。
  问题最终反映到中央,东方广场大厦在开工之后,被下令停工,重新论证,“一整栋建筑变成三组,高度分别定为5 0、60和70米。在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的推动下,东方广场作了再一次妥协,把高度降低为48米、58米、68米。” 董光器说。
  其实,这样的高度,仍然突破了长安街的规划。“知名开发商想把写字楼盖在长安街上,各区又急于招商引资,自然挡不住这股潮流。”董光器说。
  
  拆了3000面广告牌
  
  世纪之交,长安街边又起“拆广告行动”。
  1999年炎夏,也是国庆50周年大庆前夕,长安街上的广告已相当“繁荣”,而拆除方案提出,沿街两侧建筑顶部的广告和牌匾全部拆除。
  不过,“上纲上线”没见效。广告牌和匾额最终都被拆掉,共有3000多面。
  “那段时间,经常有人来找我说情。每一个拆掉的牌子背后,都是巨大的利益。后来有朋友告诉我,有人恨得想摘我点儿器官什么的。”赵知敬笑道
  2002年,赵知敬组织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完成了《全面建成长安街、完善天安门广场》的课题。
  比较特别的一点是,此次规划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两家大学,对长安街的行人展开社会调查。在问卷设计中,记者看到有“你对现在的长安街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觉得不舒适的地方”这样的问题。
  回答五花八门,有人提出,座椅没树,没遮挡,坐下来就烫屁股。“想看看普通老百姓对长安街的意见。”赵知敬说。
  这样的规划思路,是否会让这条宽阔威严的街道,更加亲切而生动?
其他文献
消费拉动有败家和兴家之分。次贷危机后,美国的消费拉动型经济正被重新审视。当下,中国正竭尽全力扩大内需,别忘了避免胡乱投资、借钱玩乐式的败家消费,把钱花在能增加未来财富的地方,才是兴国之道。次贷危机质疑美国式“消费拉动”  美国的经济模式曾被誉为是最完美的,但正在持续的金融危机,使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模式。  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拉动GNP增长,这是美国多年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消费和
期刊
军刀,当然属于瑞士独特的商品代码,象征国家的“红底白十字”徽章犹如婴儿的胎记,天下闻名的两大军刀品牌“威戈(Wenger Delemont Switzerland)”与“维诺斯(Victorinos Switzland)”都以此为图腾。威戈的“圆角正方形”商标也好,维诺斯的“小盾牌”也好,只要划上“白十字”,便可跻身名门。瑞士人借着阿尔卑斯山皑皑的雪山炫耀军刀的锋芒,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舍得大把欧元
期刊
对锁的认识,至少是在6岁以后,那以前,几乎一片混沌。6岁之后,就有了锁门的概念。大人要出門集体劳动,村里除了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就是没有获得劳动力的孩子,锁门的概念也只是出门的时候随手把门带上,并不真的上锁。一帮人在村外边玩儿,从不担心家里去了什么人搞破坏。如果某人家里真来了客人,没有急事,客人也不会直接去田间地头找人,而是十分幽雅地从家屋里抽出一张长凳,架到门前屋檐下,翘了二郎腿坐了,一边掏出烟来
期刊
二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  根据有过亲身经历的犹太人心理学家弗兰克的研究,大多数的幸存者,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  弗兰克的一个牢友在那个与死神相伴的环境里,曾经绝望地对他说:“我对人生没什么期待了。”  “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兰克说,“而是生命期待着你!
期刊
最喜爱泰戈尔的诗,看了又看,想了又想……  看了让人心痛,想过让人心伤。  注定无法相聚的人会在等待中悄悄地死去……  多么伤感,读着这首诗,心仿佛被割成两半,一半在水里,一半在血里,痛彻心脾……  我知道他在那儿,但我却只能遥望着他,每天的日出和每天的日落,我都知道他在那儿,可是我却不能见到他……  蝴蝶再美,终究要飞。  如果你是我眼中最后一滴泪;我决不会哭泣;因为我害怕失去你;  当你不能拥
期刊
很奇怪,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他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正如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  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于他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人家的过错上。  即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它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容忍自己。  可
期刊
很多医学家都说,在轻松的心情下吃东西较易消化;在紧张的心情下吃东西容易得胃病。心情愉悦的人容易入睡;情绪紧绷的人则容易失眠。一般而言,步调慢的人比较长寿,步调紧促的人,身体经常会出现毛病。发条上得太紧的表走不久;马力加到极限的车开不长;绷得太紧的琴弦弹不久;情绪紧绷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让琴弦绷得过紧;善养生的人则会常保持轻松愉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人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素质,似乎永远也说不清。其实,素质并不那么难以理解。教育界认为人的素质包括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艺术审美等5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一位伟人说得更为简洁:当你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了,剩下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那么,什么是忘不掉的呢?根据人们的深切体验可以说,兴趣、习惯、思维方式是忘不掉的,而更忘不掉的是爱是情感是对美的追
期刊
“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日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作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
期刊
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享受着崇高的荣誉、设置了高门槛难以入学、编织着紧密的校友网络等等。  清华号称一流学府,在国内而言,我以为清华还是堪称第一的。然而,清华经常自比哈佛、剑桥,这从积极的方面看,说明清华还是想与国际一流比肩看齐的,但从另外有关方面看,要通过跟别人比来说明自己,这就显示出清华的不自信和差距。清华大学主楼  最近去哈佛大学参观,感觉清华与哈佛确实有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