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课堂教学训练密度增强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录像片段,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创设情境,拓宽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雷雨》一课的教学,可用电教媒体创设出浓厚的教学情境,课伊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雷雨时的录音播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堂导入简洁而有效,直奔主题;在指导学文的过程中,教师多次创设出情境,学生融情入境,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展开想象、联想,真切地唤起对“雷雨”天气的回忆、感受,对课文准确生动的描写,精妙的用词等有了更深的体会,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能力。
3 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静夜思》是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安排的第一篇古诗。凭借此诗,开启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新篇章,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人通过意境浸润了作者急切的思乡之情,这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怎样才能使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体会意境,多媒体的成功运用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过程中多处使用电教媒体创设出浓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铺垫了情感基调,学生通过想象、联想,不但能够感受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具体形象,并通过画面的形象展示、言语的及时渲染、《静夜思》歌曲的适时播放,使学生真正揣摩出作者真挚的情感,孩子们深切体会到诗人离乡时难过、悲伤、难以入眠的思乡之情。
4 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
5 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然而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练习巩固中,既克服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与乏味,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充满乐趣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比如课文的朗读,我们如能配以生动的动画或优美的音乐,相信一篇篇文章定会在孩子们的朗读中体现出其韵律之美,同时,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提高了阅读、欣赏能力。各种方式的习题训练,目的是巩固新知,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练习,就可以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并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效果。
现代化教育手段进入课堂,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四要素合理建构及有效互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将学生引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天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 田慧生主编 远方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
[2]《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探索》于成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录像片段,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创设情境,拓宽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雷雨》一课的教学,可用电教媒体创设出浓厚的教学情境,课伊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雷雨时的录音播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堂导入简洁而有效,直奔主题;在指导学文的过程中,教师多次创设出情境,学生融情入境,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展开想象、联想,真切地唤起对“雷雨”天气的回忆、感受,对课文准确生动的描写,精妙的用词等有了更深的体会,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能力。
3 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静夜思》是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安排的第一篇古诗。凭借此诗,开启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新篇章,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人通过意境浸润了作者急切的思乡之情,这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怎样才能使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体会意境,多媒体的成功运用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过程中多处使用电教媒体创设出浓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铺垫了情感基调,学生通过想象、联想,不但能够感受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具体形象,并通过画面的形象展示、言语的及时渲染、《静夜思》歌曲的适时播放,使学生真正揣摩出作者真挚的情感,孩子们深切体会到诗人离乡时难过、悲伤、难以入眠的思乡之情。
4 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
5 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然而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练习巩固中,既克服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与乏味,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充满乐趣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比如课文的朗读,我们如能配以生动的动画或优美的音乐,相信一篇篇文章定会在孩子们的朗读中体现出其韵律之美,同时,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提高了阅读、欣赏能力。各种方式的习题训练,目的是巩固新知,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练习,就可以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并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效果。
现代化教育手段进入课堂,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四要素合理建构及有效互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将学生引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天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 田慧生主编 远方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
[2]《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探索》于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