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臭氧-过滤-活性炭-纳床-纳滤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再生水,在进水流量16L/min,臭氧投加量2mg/L,接触时间13min的情况下,出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关键词】再生水;组合工艺;水处理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的严重加剧,再生水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景区绿化、工业用水等多个领域。如何对再生水进一步处理,以拓宽其应用范围,是当今水处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课题组利用臭氧-过滤-活性炭-纳床-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再生水,经过10个月的运行,出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的要求。
1、再生水水质
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再生水水质基本情况如下:
2、 工艺流程
3、主要构筑物及参数
4、工艺运行及水质监测
4.1 工艺的调试运行
考虑到原水负荷较高会对整个工艺,特别是对纳滤系统造成影响,试验开始初期,课题组采用自来水为原水。在为期2周的调试运行中,发现整个系统运行良好,经监测纳滤膜出水稳定,再生及反洗装置能到达预期目的。于是,改用济南水质净化二厂的再生水为原水进行调试研究。
为了确定最佳进水流量,课题组研究了不同流量下各单元再生周期情况,纳滤膜产水率情况。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每个流量下的各单元运行周期长短并不一致,其中多介质过滤阶段运行周期最长的是14L/min,活性炭吸附阶段运行周期最长的也是14L/min。钠离子交换器运行周期最长的是10 L/min和12 L/min。纳滤运行周期最长的是20 L/min,综合比较当进水流量为16L/min时虽然不能使所有单元都达到最大周期但是可以使各单元比较均衡的贴近装置运行的最大周期,而且在Q=16L/min时,纳滤膜产水率最大,故最佳进水流量选16L/min。
4.2 工艺的连续运行
在进水Q=16L/min,连续9个月运行对各单元出水进行定期检测,部分指标平均水质情况如下:
以上数据为多次测量平均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对上述指标都有较高的去除率,纳滤前的预处理较好地降低了纳滤的负荷,保证了纳滤出水稳定,且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5、 结论与建议
⑴臭氧-过滤-活性炭-纳床-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再生水,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的要求。
⑵最佳进水流量Q=16L/min,此时,对应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纳离子过滤器滤速为8m/h,停留时间13min,纳滤膜膜通量16L/min,操作压力0.45MPa;臭氧最佳投加量2mg/L,接触时间13min。
⑶需要进一步优化参数,提高各单元效率,降低再生及反清洗成本。优化系统组合,开发出更加经济可行的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拓宽再生水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吴红伟,刘文君,王占生等臭氧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效果[J].北京环境科学,2000,21(1):30-34
[3]何圣兵,王宝贞,王琳,等.活性炭—纳滤膜处理饮用水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3): 67-69
[4]陳薇,陈长荣.浅谈锅炉给水硬度的控制[J].工业锅炉,2007,1(4)28-33
【关键词】再生水;组合工艺;水处理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的严重加剧,再生水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景区绿化、工业用水等多个领域。如何对再生水进一步处理,以拓宽其应用范围,是当今水处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课题组利用臭氧-过滤-活性炭-纳床-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再生水,经过10个月的运行,出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的要求。
1、再生水水质
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再生水水质基本情况如下:
2、 工艺流程
3、主要构筑物及参数
4、工艺运行及水质监测
4.1 工艺的调试运行
考虑到原水负荷较高会对整个工艺,特别是对纳滤系统造成影响,试验开始初期,课题组采用自来水为原水。在为期2周的调试运行中,发现整个系统运行良好,经监测纳滤膜出水稳定,再生及反洗装置能到达预期目的。于是,改用济南水质净化二厂的再生水为原水进行调试研究。
为了确定最佳进水流量,课题组研究了不同流量下各单元再生周期情况,纳滤膜产水率情况。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每个流量下的各单元运行周期长短并不一致,其中多介质过滤阶段运行周期最长的是14L/min,活性炭吸附阶段运行周期最长的也是14L/min。钠离子交换器运行周期最长的是10 L/min和12 L/min。纳滤运行周期最长的是20 L/min,综合比较当进水流量为16L/min时虽然不能使所有单元都达到最大周期但是可以使各单元比较均衡的贴近装置运行的最大周期,而且在Q=16L/min时,纳滤膜产水率最大,故最佳进水流量选16L/min。
4.2 工艺的连续运行
在进水Q=16L/min,连续9个月运行对各单元出水进行定期检测,部分指标平均水质情况如下:
以上数据为多次测量平均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对上述指标都有较高的去除率,纳滤前的预处理较好地降低了纳滤的负荷,保证了纳滤出水稳定,且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5、 结论与建议
⑴臭氧-过滤-活性炭-纳床-纳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再生水,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的要求。
⑵最佳进水流量Q=16L/min,此时,对应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纳离子过滤器滤速为8m/h,停留时间13min,纳滤膜膜通量16L/min,操作压力0.45MPa;臭氧最佳投加量2mg/L,接触时间13min。
⑶需要进一步优化参数,提高各单元效率,降低再生及反清洗成本。优化系统组合,开发出更加经济可行的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拓宽再生水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吴红伟,刘文君,王占生等臭氧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效果[J].北京环境科学,2000,21(1):30-34
[3]何圣兵,王宝贞,王琳,等.活性炭—纳滤膜处理饮用水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3): 67-69
[4]陳薇,陈长荣.浅谈锅炉给水硬度的控制[J].工业锅炉,2007,1(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