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日中午12时,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条新动脉彻底打通。大桥全長12.89公里,路线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穿越虎门港进入东莞市沙田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又一条重要的过江通道,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阶段,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与此同时,沿线南沙区、虎门镇、沙田镇在内的县域“任督二脉”均被打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从开局起步转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由“9+2”城市组成,即“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比喻为一棵大树,珠三角9个城市则是同根同源、休戚与共的枝干,9个城市之下的县域则是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树叶,而今这棵大树正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旧金山湾区,未来发展势头强劲,有望超过东京湾区,成为亚洲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2+9”个地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珠三角9座城市(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肇庆、珠海、中山、江门)。其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将作为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同时,大湾区内各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9座城市下又有多少县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呢?《小康》记者梳理发现,县域主要指的是珠三角9座城市以下的县域。其中,深圳共有9个行政区、1个新区、1个合作区,广州市辖11区,佛山市辖5区,惠州市有2个市辖区、3个县、2个高新区,肇庆市有8个县(市)区、1个高新区,珠海下辖3个区,江门下辖3个区、4个县级市,东莞共有32个镇街,中山总共25个镇区。
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专场记者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透露,广东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近期会很快发布,主要对应国家的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省如何实施和落实好国家的规划纲要。“搭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四梁八柱,主要是要在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推出相应专项规划,包括创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等。”在谈及广东今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的重点时,葛长伟说道。
“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加快编制大湾区建设专项规划,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列入了今年该省工作的“头条”。
原国务院港澳办研究所所长陈多对《小康》记者说,“建设大湾区有多方面战略意图,其中一条是优化区域功能布局,要把珠三角这个‘引擎’做强,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大湾区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下一步就是要将蓝图付诸于行动,转化为实际成果。大湾区发展要立足长远、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国际化、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更要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到县域一级,怎么将广东省的“头条”工作落实到位,将蓝图付诸于行动?相关专家认为重要一条是找准定位,参与区域协同发展,而这关键在于:既全面崛起,又各安其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大湾区有几个中心城市,起支撑作用的主要在县域。县域发展第一要认识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当中的地位、角色,这个最关键,以及特长、突出优势,不是什么都搞,什么商都招,同时确定主要跟哪个中心城市合作。”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谈锦钊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说。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广州的定位是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对深圳的定位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对于重要节点城市,是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深圳科创产业突出,比如近年来,深圳福田区政府陆续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南方科技大学展开合作,在河套地区成立“香港生產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和“南科大—港大”联合实验室。截至目前,这些合作孵化器等项目已布局就绪,福田区打造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已现雏形。
“南山像一株科创蒲公英,把种子撒向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历史机遇的‘风口’已经来临,南山要抢抓机遇,向更高更强处迈进”……深圳市南山区委书记王强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南山区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六管齐下”正在力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设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湾CBD、西丽高铁新城、“三宜”优质生活圈、港澳青年在南山创新创业、现代产业高端化等6个专责小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广州市南沙区,地理优势将再次凸显。以南沙中心为圆心,半径100公里的圆圈内,囊括了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城市,以南沙为支点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未来可期。
“南沙在未来会成为整个大湾区交通枢纽中心,甚至是经济中心。有中科院专家建议广东省委省政府搬到南沙,当然这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但是从发展角度来看势在必行,从而实现整个珠三角、广东经济的再造。”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委员陈恩对《小康》记者说。
事实上南沙也正在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近日,南沙问计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在广州南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主席刘人怀等十多位院士专家受邀参会。有专家认为南沙要成为粤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载体节点,不仅要发展好交通、居住环境、教育、医院等“硬条件”,还要有创投政策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软条件”;有专家建议把食品安全作为南沙一个重点来做,将南沙打造成为中国食品安全优质地区,吸引更多人来这里生活;也有专家建议南沙发展绿色能源,率先实现新能源产业化……
《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规划纲要》还提到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
比如珠海金湾区,近年来作为该区传统优势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势头强劲,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80%,使金湾区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战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金湾区将继续做大做强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位于珠海香洲区的珠海保税区有着港珠澳大桥桥头堡之利、保税政策功能和对外开放优势,正谋划承接香港航空物流产业。
作为深圳东进的延伸区域,惠州市惠阳区则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瞄准打造10个价值超百亿产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势不可挡,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成为惠阳重点培育产业。
对于以工业立区的江门市新会区而言,园区和平台的打造是新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利器。新会正全力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大万亩园区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载体。
而作为江门的中心城区蓬江区,则确立了打造“1+3”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目标,将重点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大湾区先进地区的溢出产能、优秀企业的区域总部以及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赛事等,推动“人产城”融合发展。
近日《小康》记者所走访的佛山市南海区,该区正在加快推进“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承接一江之隔广州市白云区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共建广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正联合逐级申报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和广佛同城产业合作示范项目。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下,城市群之间的行政边界将进一步模糊,产业链上下游的承接更加深化。“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因为湾区强调的是高度的区域融合和创新发展。关起门自己搞发展已成为过去,在大的格局大的历史机遇下,城市之间,县域之间也需要形成竞合的关系,避免单打独斗,有竞争有合作。”陈恩说。
这里丘陵罗列,河网密织,八口入海,河流文化和海洋文化风云际会。文化多元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显著特质。加上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这里特别适合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弘扬岭南文化,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有文脉、有感情、有文化认同的人文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涵。在县域这一层,《小康》记者发现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适合推广弘扬,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项目。
粤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是大湾区共同的文化瑰宝,更是联结大湾区人民情感和共同文化记忆的“乡音”。《规划纲要》也对保护和弘扬粤剧艺术作出明确部署。如何让古老的粤剧“乡音”历久弥新,响彻粤港澳三地需要更多的探索。2018年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粤剧电影展”上映《柳毅奇缘》《传奇状元伦文叙》《小凤仙》等粤剧电影,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掀起热潮。粤剧曲艺在岭南水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创作有大量优秀现代剧目,尤其是在东莞道滘、麻涌等镇,道滘更是“中国曲艺之乡”,“粤剧曲艺黄金周”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5届。 作为“岭南文化之脉、佛山文化之心”的禅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当好岭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是禅城的使命与担当。2018年,禅城还首次提出积极创建岭南文化品牌示范区,岭南文化将从城市名片上升为区域品牌。禅城区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用好非遗保护政策,建设粤剧、醒狮、陶艺等非遗展示中心,推动非遗文化从“活起来”逐步“火起来”。
素有厨乡之称的佛山顺德,美食是其美誉天下的名片。《规划纲要》中提到支持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弘扬特色饮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近日,佛山顺德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复审。如何加强发挥和广州、澳门等地饮食文化的互动,同样值得期待。
肇庆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美生态绿洲。得益于当地原生态自然环境,鼎湖区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世界长寿之乡”,将重点抓好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域旅游区、鼎湖山创5A景区等依托绿水青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基地。端州则是以府城复兴项目和星湖创5A作为主抓手,积极参与大湾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展示端州“山湖城江·千年府城”独特魅力,以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
《小康》记者近期走访的中山和江门是大湾区中两个重要节点城市,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珠江西岸文化走廊上的两个重点地域之一,以著名侨乡、伟人故里而闻名于世。中山市南朗镇利用孙中山故居、5A级旅游景区等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文化积淀和归属认同。江门市开平市融入“互联网+”和“物聯网”等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推动侨乡建筑艺术复兴,建设大湾区华侨文化展示重要窗口。
“好山好水、历史古迹、传统工艺、特色饮食等等,很多县域有这方面丰富资源,也都在搞文化、民俗旅游,但是文化旅游搞得好要注重跟中心城区合作,找到目标市场,更要挖掘特色有新意不能过分同质化,交通怎么接驳环境怎么营造都需要考虑,不然没人来,市场没打开就搞不成。这方面建议找专家深入调研作分析规划。”谈锦钊说。
《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发展特色城镇。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
说到魅力城镇,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县域一级的建设比较成熟,比如中山、东莞的特色小镇可谓亮点纷呈、争奇斗艳。中山“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就是珠三角的经济特征之一。比如小榄的菊城智谷小镇、南朗的翠亨旅游小镇、古镇的灯饰特色小镇、火炬区的火炬智慧健康小镇、东升的中国棒球小镇、沙溪的时尚服装小镇等等。
《小康》记者参加过古镇的灯光文化节,也走访过灯饰的制造厂商,发现古镇的灯饰制造全产业链非常完善。据了解,该镇将继续打造以灯饰产业为核心优势产业,并打造产业旅游,使灯饰不仅仅是工业产品,也是一种艺术品。此外推广工业旅游,让消费者在古镇购买灯饰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灯饰魅力。
东莞的特色城镇则在产业方面呈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态势。中堂镇的造纸业、厚街镇的家具制造业、虎门镇的服装业、大朗镇的毛织业、长安镇的五金业、茶山镇的食品业、清溪镇的电子业等等。
东莞推出城市建设新规划,通过努力打造魅力小城和特色小镇,以小镇建设聚焦特色产业、结合结构化金融手段、实施产城融合开发建设,重构特色产业价值链和生态圈。
中国是五级政府体系,其中市级下面一般辖有县或区,但是东莞和中山没有县或区政府。《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快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降低行政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大镇功能。在东莞两个国家级的撤镇设市设区试点镇虎门和长安,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现了多项突破,行政管理权限基本已经达到县一级政府的水平。当然,在改革中行政管理权限扩大,人员编制仍存落差的局面还是需要有效疏解。
“大湾区背景下,体制改革需要提上重要日程。比如中山相关部门领导就谈到镇区需要合并调整,镇太多,官太多,机构太多,各自为政互相牵扯。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这问题,大湾区规划出来了,现在感觉到形势逼人。”陈恩说。
编辑/韩静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又一条重要的过江通道,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阶段,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与此同时,沿线南沙区、虎门镇、沙田镇在内的县域“任督二脉”均被打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从开局起步转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由“9+2”城市组成,即“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比喻为一棵大树,珠三角9个城市则是同根同源、休戚与共的枝干,9个城市之下的县域则是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树叶,而今这棵大树正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旧金山湾区,未来发展势头强劲,有望超过东京湾区,成为亚洲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城市群。
全面崛起,各安其位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2+9”个地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珠三角9座城市(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肇庆、珠海、中山、江门)。其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将作为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同时,大湾区内各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9座城市下又有多少县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呢?《小康》记者梳理发现,县域主要指的是珠三角9座城市以下的县域。其中,深圳共有9个行政区、1个新区、1个合作区,广州市辖11区,佛山市辖5区,惠州市有2个市辖区、3个县、2个高新区,肇庆市有8个县(市)区、1个高新区,珠海下辖3个区,江门下辖3个区、4个县级市,东莞共有32个镇街,中山总共25个镇区。
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专场记者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透露,广东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近期会很快发布,主要对应国家的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省如何实施和落实好国家的规划纲要。“搭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四梁八柱,主要是要在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推出相应专项规划,包括创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等。”在谈及广东今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的重点时,葛长伟说道。
“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加快编制大湾区建设专项规划,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列入了今年该省工作的“头条”。
原国务院港澳办研究所所长陈多对《小康》记者说,“建设大湾区有多方面战略意图,其中一条是优化区域功能布局,要把珠三角这个‘引擎’做强,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大湾区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下一步就是要将蓝图付诸于行动,转化为实际成果。大湾区发展要立足长远、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国际化、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更要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到县域一级,怎么将广东省的“头条”工作落实到位,将蓝图付诸于行动?相关专家认为重要一条是找准定位,参与区域协同发展,而这关键在于:既全面崛起,又各安其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大湾区有几个中心城市,起支撑作用的主要在县域。县域发展第一要认识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当中的地位、角色,这个最关键,以及特长、突出优势,不是什么都搞,什么商都招,同时确定主要跟哪个中心城市合作。”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谈锦钊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说。
风口来临,未来可期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广州的定位是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对深圳的定位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对于重要节点城市,是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深圳科创产业突出,比如近年来,深圳福田区政府陆续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南方科技大学展开合作,在河套地区成立“香港生產力促进局深圳创新及技术中心”和“南科大—港大”联合实验室。截至目前,这些合作孵化器等项目已布局就绪,福田区打造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已现雏形。
“南山像一株科创蒲公英,把种子撒向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历史机遇的‘风口’已经来临,南山要抢抓机遇,向更高更强处迈进”……深圳市南山区委书记王强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南山区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六管齐下”正在力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设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湾CBD、西丽高铁新城、“三宜”优质生活圈、港澳青年在南山创新创业、现代产业高端化等6个专责小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广州市南沙区,地理优势将再次凸显。以南沙中心为圆心,半径100公里的圆圈内,囊括了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城市,以南沙为支点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未来可期。
“南沙在未来会成为整个大湾区交通枢纽中心,甚至是经济中心。有中科院专家建议广东省委省政府搬到南沙,当然这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但是从发展角度来看势在必行,从而实现整个珠三角、广东经济的再造。”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委员陈恩对《小康》记者说。
事实上南沙也正在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近日,南沙问计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在广州南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主席刘人怀等十多位院士专家受邀参会。有专家认为南沙要成为粤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载体节点,不仅要发展好交通、居住环境、教育、医院等“硬条件”,还要有创投政策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软条件”;有专家建议把食品安全作为南沙一个重点来做,将南沙打造成为中国食品安全优质地区,吸引更多人来这里生活;也有专家建议南沙发展绿色能源,率先实现新能源产业化……
产业对接,转型升级
《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规划纲要》还提到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
比如珠海金湾区,近年来作为该区传统优势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势头强劲,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80%,使金湾区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战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金湾区将继续做大做强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位于珠海香洲区的珠海保税区有着港珠澳大桥桥头堡之利、保税政策功能和对外开放优势,正谋划承接香港航空物流产业。
作为深圳东进的延伸区域,惠州市惠阳区则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瞄准打造10个价值超百亿产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势不可挡,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成为惠阳重点培育产业。
对于以工业立区的江门市新会区而言,园区和平台的打造是新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利器。新会正全力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大万亩园区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载体。
而作为江门的中心城区蓬江区,则确立了打造“1+3”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目标,将重点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大湾区先进地区的溢出产能、优秀企业的区域总部以及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赛事等,推动“人产城”融合发展。
近日《小康》记者所走访的佛山市南海区,该区正在加快推进“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承接一江之隔广州市白云区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共建广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正联合逐级申报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和广佛同城产业合作示范项目。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下,城市群之间的行政边界将进一步模糊,产业链上下游的承接更加深化。“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因为湾区强调的是高度的区域融合和创新发展。关起门自己搞发展已成为过去,在大的格局大的历史机遇下,城市之间,县域之间也需要形成竞合的关系,避免单打独斗,有竞争有合作。”陈恩说。
弘扬岭南文化,共建人文湾区
这里丘陵罗列,河网密织,八口入海,河流文化和海洋文化风云际会。文化多元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显著特质。加上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这里特别适合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弘扬岭南文化,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有文脉、有感情、有文化认同的人文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涵。在县域这一层,《小康》记者发现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适合推广弘扬,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项目。
粤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是大湾区共同的文化瑰宝,更是联结大湾区人民情感和共同文化记忆的“乡音”。《规划纲要》也对保护和弘扬粤剧艺术作出明确部署。如何让古老的粤剧“乡音”历久弥新,响彻粤港澳三地需要更多的探索。2018年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粤剧电影展”上映《柳毅奇缘》《传奇状元伦文叙》《小凤仙》等粤剧电影,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掀起热潮。粤剧曲艺在岭南水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创作有大量优秀现代剧目,尤其是在东莞道滘、麻涌等镇,道滘更是“中国曲艺之乡”,“粤剧曲艺黄金周”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5届。 作为“岭南文化之脉、佛山文化之心”的禅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当好岭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是禅城的使命与担当。2018年,禅城还首次提出积极创建岭南文化品牌示范区,岭南文化将从城市名片上升为区域品牌。禅城区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用好非遗保护政策,建设粤剧、醒狮、陶艺等非遗展示中心,推动非遗文化从“活起来”逐步“火起来”。
素有厨乡之称的佛山顺德,美食是其美誉天下的名片。《规划纲要》中提到支持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弘扬特色饮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近日,佛山顺德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复审。如何加强发挥和广州、澳门等地饮食文化的互动,同样值得期待。
肇庆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美生态绿洲。得益于当地原生态自然环境,鼎湖区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世界长寿之乡”,将重点抓好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域旅游区、鼎湖山创5A景区等依托绿水青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基地。端州则是以府城复兴项目和星湖创5A作为主抓手,积极参与大湾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展示端州“山湖城江·千年府城”独特魅力,以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
《小康》记者近期走访的中山和江门是大湾区中两个重要节点城市,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珠江西岸文化走廊上的两个重点地域之一,以著名侨乡、伟人故里而闻名于世。中山市南朗镇利用孙中山故居、5A级旅游景区等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文化积淀和归属认同。江门市开平市融入“互联网+”和“物聯网”等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推动侨乡建筑艺术复兴,建设大湾区华侨文化展示重要窗口。
“好山好水、历史古迹、传统工艺、特色饮食等等,很多县域有这方面丰富资源,也都在搞文化、民俗旅游,但是文化旅游搞得好要注重跟中心城区合作,找到目标市场,更要挖掘特色有新意不能过分同质化,交通怎么接驳环境怎么营造都需要考虑,不然没人来,市场没打开就搞不成。这方面建议找专家深入调研作分析规划。”谈锦钊说。
发展特色城镇,推进体制改革
《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发展特色城镇。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
说到魅力城镇,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县域一级的建设比较成熟,比如中山、东莞的特色小镇可谓亮点纷呈、争奇斗艳。中山“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就是珠三角的经济特征之一。比如小榄的菊城智谷小镇、南朗的翠亨旅游小镇、古镇的灯饰特色小镇、火炬区的火炬智慧健康小镇、东升的中国棒球小镇、沙溪的时尚服装小镇等等。
《小康》记者参加过古镇的灯光文化节,也走访过灯饰的制造厂商,发现古镇的灯饰制造全产业链非常完善。据了解,该镇将继续打造以灯饰产业为核心优势产业,并打造产业旅游,使灯饰不仅仅是工业产品,也是一种艺术品。此外推广工业旅游,让消费者在古镇购买灯饰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灯饰魅力。
东莞的特色城镇则在产业方面呈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态势。中堂镇的造纸业、厚街镇的家具制造业、虎门镇的服装业、大朗镇的毛织业、长安镇的五金业、茶山镇的食品业、清溪镇的电子业等等。
东莞推出城市建设新规划,通过努力打造魅力小城和特色小镇,以小镇建设聚焦特色产业、结合结构化金融手段、实施产城融合开发建设,重构特色产业价值链和生态圈。
中国是五级政府体系,其中市级下面一般辖有县或区,但是东莞和中山没有县或区政府。《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快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降低行政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大镇功能。在东莞两个国家级的撤镇设市设区试点镇虎门和长安,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现了多项突破,行政管理权限基本已经达到县一级政府的水平。当然,在改革中行政管理权限扩大,人员编制仍存落差的局面还是需要有效疏解。
“大湾区背景下,体制改革需要提上重要日程。比如中山相关部门领导就谈到镇区需要合并调整,镇太多,官太多,机构太多,各自为政互相牵扯。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这问题,大湾区规划出来了,现在感觉到形势逼人。”陈恩说。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