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4日,台湾媒体披露,民进党当局密设“鐽震”公司,涉嫌主导军火交易,并与民进党高层有不当利益关系,引发政坛轩然大波。
瞒天过海:秘密成立“军备局”的“太上皇”
早在2005年7月,民进党当局就计划成立一家军火公司,以规避“立法院”监督,并获陈水扁同意。“国防部”从2006年起持续研究该案。国民党听闻消息,便邀请邱义仁(时任台“行政院副院长”)等到“立法院国防委员会”报告“军品释商现况检讨”。但邱等人一方面以“体制不符”等理由拒绝列席,并策动民进党“立委”不出席以造成流会。之后又透过幕僚跟“立委”解释没有成立公司的打算,私下里却积极操作。
经过长时间的秘密筹划,台当局所谓整合“国防”工业生产资源的军火公司——“鐽震”公司于今年1月28日注册登记,英文名为“TaiwanGoal”。该公司是由邱义仁以“工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召集人名义筹设,由“国防部军备局长”吴伟荣奉命秘密执行,由民进党前“新系”大老吴乃仁担任董事长对外执行事务,以懂得台美军售、商购者为业务骨干,重大筹备指示均系口头授命,不留文字与会议记录,从而形成“一邱二吴”的“铁三角”机制。公司股东成员包括台“国防部”与“经济部”所属公营事业单位,其中“国防部”投资45%、“中钢”25%、“中华电信”15%、“经济部”控股公司耀华玻璃15%。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新台币,下同)。初期到位-资金两亿元。
鐽震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整合台美重大军品采购合作事项,同时配合“国安”、“外交”政策负责军火外销业务。虽然公司尚未正式运作,但已经秘密着手进行了包括P-3C反潜机、“天鹰”攻击直升机与“天鸢”运输直升机等三项,总金额逾1500亿元的重大军购案的谈判准备,可望掌握约500亿的“资源分配”,通吃所有军备和后勤业务,成为“军备局”的太上里。
短命夭折:批评声中草草收场
由于时机敏感并涉及庞大的不当利益,鐽震公司事件不仅遭到国民党猛烈抨击,民进党内部对此也不乏争议。“立法院长”王金平指出,公司中公股仅占45%,根本无法接受“立法去院”的监督,有损广大民众的利益。“立委”帅化民批评,这个公司就是陈水扁“掏空台湾的工具”。民进党“立院党团书记长”叶宜津警告称,“公股占这么大比率,却宣称是一家民间军火公司,恐会让人产生质疑,‘国防部’应清楚说明鐽震公司的定位和性质”,否则民进党“立院党团”“不会轻易为其预算护航”。还有民进党“立委”坦言,军火这块大饼“看起来是扁系和新系利益妥协的结果”。
鐽震案曝光后,民进党极力掩盖真相。吴伟荣谎称,“虽然规划案已经完成。但还在审查当中。应该在3月‘总统’选举后才会送到‘行政院’。“国防部长”李天羽称军方无法主导鐽震案,不知道吴乃仁担任董事长。但随着国民党“立委”不断爆料,鐽震案的框架逐渐清晰。朝野纷纷将矛头指向“国防部”。吴伟荣甚至透露“鐽震”之名系“国防部长”李天羽所起。在此情形下,李天羽多次希望与陈水扁就此事交换意见,甚至专门与幕僚研商如何对鐽震案进行危机处理,并策划多种方案,但陈水扁都未给予正面表态,反而要求其为走漏消息检讨,并要求其继续执行该案,致使李压力倍增。为避免成为鐽震案的替罪羊,及防止陈水扁卸任后自己遭到政治清算,李天羽被迫于22日先后向“总统府”、“行政院”请辞,并于23日获准,由蔡明宪接任“国防部长”一职。随后,“行政院长”张俊雄被迫一改日前誓言不能解散民营公司的决定,宣布“国防部”和“经济部”不再投资鐽震,吴乃仁也表示将召开董事会讨论解散公司。刚刚成立一个多月的鐽震公司在一片批评声中匆匆收场。
拔出萝卜带出泥:意外扯出台法军购
正当鐽震风波转向平静时,台湾《中国时报》于3月初一口气发表八篇专稿。披露鐽震公司成立前后台法之间的秘密交易。意外扯出台法军购内幕。
据报道,1991年和1992年,台湾向法国采购60架“幻影”战斗机和六艘“拉斐特”级护卫舰后。为维持这些装备的后勤维修和补给运作顺畅,法国以商售军品支持的名义,与台军建立了非正式的沟通管道“台法军售暨后勤支持会议”,台军方则称其为“华壁会议”。2006年12月,一名法军现役四星上将与分别代表法国总统府和外交部的两名特别顾问赴台“国防部”进行了秘密会议,并由“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主持会议。此三人的到来为鐽震案揭开了序幕。法方人员在会议中主动提出,愿进一步为台湾提供“幻影”战斗机和“拉斐特”舰后续的性能提升,并开出了千亿的天价。一般估计,面对漫天要价,当局无论怎样也得坐地还钱,讨价还价一番。不料想民进党高层居然连眼都不眨一下就全盘接受条件。并签署了有关台法军事采购和交流的备忘录。双方并达成共识,日后法国如果有军备欲销往台湾。可透过“民间公司”的办法消除敏感顾虑。随后,“军备局长”吴伟荣于2007年先后四次密访欧洲与军火商谈判。2007年圣诞节期间,吴密访法国DCNF军火公司,DCNF副总裁随后于今年1月21日抵台与台军方密会,26日离台,28日鐽震公司就完成登记。正因为吴伟荣在鐽震公司的筹备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在李天羽辞职后台军方进行的人事变动中仍稳坐泰山。
对此,民进党紧急消毒,避免牵扯出更多台军方高官及法国政府人员。“国防部发言人”宣称,鐽震公司已经解散,有关鐽震的任何报道都不是事实。“国防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董翔龙辩称,“国防部”与法方之军事交流与鐽震案“完全无关”。
利之所趋:幕后隐藏庞大利益
民进党当局之所以挖空心思,千方百计设立“民营军火公司”,其幕后隐藏着庞大的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
台湾军火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国民党权贵的子女、退役高级军官或是有军方背景和渊源的人所分享,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外省人。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这个关系网也越织越密。民进党执政八年,仍很难挤入军火市场。鐽震公司的设立标志着本省政军势力向军火阵地发起的第一次冲锋。不过,由于初学乍练,民进党当局还不敢独自争夺这块市场,而是决定通过与外国军火商合作展开布局。
尽管民进党执政八年,但“立法院”一直把持在国民党为首的泛蓝手中。蓝绿阵营在军购预算问题上争执不下,僵持多年。过去七年里。惟一通过的军售大案就是与美国的基德舰交易,除此之外,陈水扁力推的其余三项军购大案均告失败。在此情况下,民进党当局选在“立法院”交接的空窗期设立鐽震,并将其划为民营公司,意在逃避蓝营监督。如此一来,陈水扁便能完成其对美军购的承诺,换取美国的信任与政治庇护。
民进党执政八年。贪腐弊案频发。鐽震公司的运作体系中。所有重要的角色均由民进党高层扮演。负责资金输出的林文渊一向是陈水扁的政治金主,负责组织动员的邱义仁是陈水扁御用的操盘手。负责策略谋划的吴乃仁是“新系”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人组成了庞大的民进党政治分赃集团。加上鐽震公司号称为民营公司,即使民进党在“总统”选举中落败,仍能够不受台当局约束。肆无忌惮地分配利益。
挤进军火市场,无疑可以谋求一本万利的高额利润。台湾《新新闻》杂志称,由于台湾的军火市场一直是暗箱操作,黑幕很多,因此军火交易中给佣金、收贿赂、索回扣、骗差价等是家常便饭。军火商往往财源广进:2007年开始,台湾“国防预算”增长逾3000亿元;去年起到今年初,“立法院”又接连通过三个总价值约5000亿元的军购大案。就连台“最高检特侦组”都认为该案时机非常敏感,“内情不单纯。隐含庞大商机”。
瞒天过海:秘密成立“军备局”的“太上皇”
早在2005年7月,民进党当局就计划成立一家军火公司,以规避“立法院”监督,并获陈水扁同意。“国防部”从2006年起持续研究该案。国民党听闻消息,便邀请邱义仁(时任台“行政院副院长”)等到“立法院国防委员会”报告“军品释商现况检讨”。但邱等人一方面以“体制不符”等理由拒绝列席,并策动民进党“立委”不出席以造成流会。之后又透过幕僚跟“立委”解释没有成立公司的打算,私下里却积极操作。
经过长时间的秘密筹划,台当局所谓整合“国防”工业生产资源的军火公司——“鐽震”公司于今年1月28日注册登记,英文名为“TaiwanGoal”。该公司是由邱义仁以“工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召集人名义筹设,由“国防部军备局长”吴伟荣奉命秘密执行,由民进党前“新系”大老吴乃仁担任董事长对外执行事务,以懂得台美军售、商购者为业务骨干,重大筹备指示均系口头授命,不留文字与会议记录,从而形成“一邱二吴”的“铁三角”机制。公司股东成员包括台“国防部”与“经济部”所属公营事业单位,其中“国防部”投资45%、“中钢”25%、“中华电信”15%、“经济部”控股公司耀华玻璃15%。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新台币,下同)。初期到位-资金两亿元。
鐽震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整合台美重大军品采购合作事项,同时配合“国安”、“外交”政策负责军火外销业务。虽然公司尚未正式运作,但已经秘密着手进行了包括P-3C反潜机、“天鹰”攻击直升机与“天鸢”运输直升机等三项,总金额逾1500亿元的重大军购案的谈判准备,可望掌握约500亿的“资源分配”,通吃所有军备和后勤业务,成为“军备局”的太上里。
短命夭折:批评声中草草收场
由于时机敏感并涉及庞大的不当利益,鐽震公司事件不仅遭到国民党猛烈抨击,民进党内部对此也不乏争议。“立法院长”王金平指出,公司中公股仅占45%,根本无法接受“立法去院”的监督,有损广大民众的利益。“立委”帅化民批评,这个公司就是陈水扁“掏空台湾的工具”。民进党“立院党团书记长”叶宜津警告称,“公股占这么大比率,却宣称是一家民间军火公司,恐会让人产生质疑,‘国防部’应清楚说明鐽震公司的定位和性质”,否则民进党“立院党团”“不会轻易为其预算护航”。还有民进党“立委”坦言,军火这块大饼“看起来是扁系和新系利益妥协的结果”。
鐽震案曝光后,民进党极力掩盖真相。吴伟荣谎称,“虽然规划案已经完成。但还在审查当中。应该在3月‘总统’选举后才会送到‘行政院’。“国防部长”李天羽称军方无法主导鐽震案,不知道吴乃仁担任董事长。但随着国民党“立委”不断爆料,鐽震案的框架逐渐清晰。朝野纷纷将矛头指向“国防部”。吴伟荣甚至透露“鐽震”之名系“国防部长”李天羽所起。在此情形下,李天羽多次希望与陈水扁就此事交换意见,甚至专门与幕僚研商如何对鐽震案进行危机处理,并策划多种方案,但陈水扁都未给予正面表态,反而要求其为走漏消息检讨,并要求其继续执行该案,致使李压力倍增。为避免成为鐽震案的替罪羊,及防止陈水扁卸任后自己遭到政治清算,李天羽被迫于22日先后向“总统府”、“行政院”请辞,并于23日获准,由蔡明宪接任“国防部长”一职。随后,“行政院长”张俊雄被迫一改日前誓言不能解散民营公司的决定,宣布“国防部”和“经济部”不再投资鐽震,吴乃仁也表示将召开董事会讨论解散公司。刚刚成立一个多月的鐽震公司在一片批评声中匆匆收场。
拔出萝卜带出泥:意外扯出台法军购
正当鐽震风波转向平静时,台湾《中国时报》于3月初一口气发表八篇专稿。披露鐽震公司成立前后台法之间的秘密交易。意外扯出台法军购内幕。
据报道,1991年和1992年,台湾向法国采购60架“幻影”战斗机和六艘“拉斐特”级护卫舰后。为维持这些装备的后勤维修和补给运作顺畅,法国以商售军品支持的名义,与台军建立了非正式的沟通管道“台法军售暨后勤支持会议”,台军方则称其为“华壁会议”。2006年12月,一名法军现役四星上将与分别代表法国总统府和外交部的两名特别顾问赴台“国防部”进行了秘密会议,并由“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主持会议。此三人的到来为鐽震案揭开了序幕。法方人员在会议中主动提出,愿进一步为台湾提供“幻影”战斗机和“拉斐特”舰后续的性能提升,并开出了千亿的天价。一般估计,面对漫天要价,当局无论怎样也得坐地还钱,讨价还价一番。不料想民进党高层居然连眼都不眨一下就全盘接受条件。并签署了有关台法军事采购和交流的备忘录。双方并达成共识,日后法国如果有军备欲销往台湾。可透过“民间公司”的办法消除敏感顾虑。随后,“军备局长”吴伟荣于2007年先后四次密访欧洲与军火商谈判。2007年圣诞节期间,吴密访法国DCNF军火公司,DCNF副总裁随后于今年1月21日抵台与台军方密会,26日离台,28日鐽震公司就完成登记。正因为吴伟荣在鐽震公司的筹备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在李天羽辞职后台军方进行的人事变动中仍稳坐泰山。
对此,民进党紧急消毒,避免牵扯出更多台军方高官及法国政府人员。“国防部发言人”宣称,鐽震公司已经解散,有关鐽震的任何报道都不是事实。“国防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董翔龙辩称,“国防部”与法方之军事交流与鐽震案“完全无关”。
利之所趋:幕后隐藏庞大利益
民进党当局之所以挖空心思,千方百计设立“民营军火公司”,其幕后隐藏着庞大的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
台湾军火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国民党权贵的子女、退役高级军官或是有军方背景和渊源的人所分享,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外省人。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这个关系网也越织越密。民进党执政八年,仍很难挤入军火市场。鐽震公司的设立标志着本省政军势力向军火阵地发起的第一次冲锋。不过,由于初学乍练,民进党当局还不敢独自争夺这块市场,而是决定通过与外国军火商合作展开布局。
尽管民进党执政八年,但“立法院”一直把持在国民党为首的泛蓝手中。蓝绿阵营在军购预算问题上争执不下,僵持多年。过去七年里。惟一通过的军售大案就是与美国的基德舰交易,除此之外,陈水扁力推的其余三项军购大案均告失败。在此情况下,民进党当局选在“立法院”交接的空窗期设立鐽震,并将其划为民营公司,意在逃避蓝营监督。如此一来,陈水扁便能完成其对美军购的承诺,换取美国的信任与政治庇护。
民进党执政八年。贪腐弊案频发。鐽震公司的运作体系中。所有重要的角色均由民进党高层扮演。负责资金输出的林文渊一向是陈水扁的政治金主,负责组织动员的邱义仁是陈水扁御用的操盘手。负责策略谋划的吴乃仁是“新系”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人组成了庞大的民进党政治分赃集团。加上鐽震公司号称为民营公司,即使民进党在“总统”选举中落败,仍能够不受台当局约束。肆无忌惮地分配利益。
挤进军火市场,无疑可以谋求一本万利的高额利润。台湾《新新闻》杂志称,由于台湾的军火市场一直是暗箱操作,黑幕很多,因此军火交易中给佣金、收贿赂、索回扣、骗差价等是家常便饭。军火商往往财源广进:2007年开始,台湾“国防预算”增长逾3000亿元;去年起到今年初,“立法院”又接连通过三个总价值约5000亿元的军购大案。就连台“最高检特侦组”都认为该案时机非常敏感,“内情不单纯。隐含庞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