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棉花生产大国,我国要想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就要在两熟或者是多熟的种植制度下,选用更加轻简与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此来显著提升棉花栽培的机械化水平,减少用工。基于此,就早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早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2 文献标志码: B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棉花生产的工序均较为复杂,且总体生产效率较低。为此,积极推广早熟棉花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轻简化栽培就是简化管理流程,减少作业次数,通过农机农艺的融合来实现增效、提质的棉花栽培目标,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早熟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并充分凸显该项技术的轻简性与高效性特点,以此来大大提升我国现阶段棉花栽培的机械化水平,为早熟棉花的稳健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原理
1.1 提高土壤温度
在正常情况下,要想保证棉花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地温就要提高3~5 ℃。
1.2 保墒
根据有关测定结果显示,与露地相比,5~10 cm土壤层的含水量要明显高出4%~5%,显著改善土壤结构的性状,加快土壤中可利用养分的转化速度。地温在盖膜后会明显升高,水分条件也相对适中,通气性良好。这不仅可以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各项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土壤中各种速效养分的含量,显著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
1.3 改善近地光照与大田通风条件
当地面被覆盖上地膜后,就会出现发光的情况,这就可以促使大田光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由于空气流通的速度在光滑的地面上会明显加快,因此就可以大大增强棉花的光合作用。
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2.1 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2.1.1 造墒保墒,精细耕地
棉花播种前15~20 d进行灌水,以利于土壤升温。一般棉田每667 m2灌水量60~80 m3;轻度盐碱地和中度盐碱地每667 m2灌水量约100 m3左右,重度盐碱地可以加大灌水量。造墒后及时耙耢保墒,整地要做到表土平整、细碎,土层形成上虚下实,畦面宽8~10 cm。
2.1.2 培肥地力,科学施肥
要想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就要科学施加有機肥或者是农家肥。农家肥施用量2 500 kg/667 m2、有机肥100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磷酸二铵10~15 kg/667 m2。
针对部分缺钾地区以及高产棉田,要适当补充钾肥,正常情况下,每667 m2棉花要施加8~10 kg氯化钾或10~15 kg硫酸钾,而针对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与高产棉田,就要施加一定量的锌肥和硼肥。
2.1.3 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成熟度好、发芽率高、高产优质的种子,如鲁棉研37号、鲁棉2387、鲁棉532等。注意要购买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正规经销单位生产经营的、包装规范的脱绒包衣种子。播前最好做发芽试验,健子率、发芽率最好达到80%以上。播种前10~15 d,晴天晒种2~3 d。最好将种子摊在席子上晾晒,定时翻动2~3次。
2.2 适时播种
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当5 cm地温稳定通过14 ℃时进入最佳播种期。播期要适应天气变化和墒情,一般选在“冷尾暖头”。适当晚播可减少伏前桃和烂铃,也能防止早衰。脱绒包衣棉种尽可能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每穴播1~2粒种子,不间苗、不定苗,播种量可掌握在1~1.5 kg/667 m2。待播时,使用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mL/667 m2兑水30~40 kg后均匀喷雾,然后通过耘地或耙耢混土,或者用48%仲丁灵150~250 mL兑水作地表均匀喷雾处理,可有效防治多年生和一年生杂草。在一般情况下,先播种后覆盖多选择的是双行覆盖技术。选择宽幅90~100 cm的膜一次性完成棉花播种、施肥、覆膜以及盖土等相关操作。其中,小行控制在50~60 cm,大行控制在90~100 cm,每隔5~7 cm就要在膜上压一堆土。机采模式按76 cm等行距播种。
3 大田管理
首先,要看幼苗长势及时揭膜。在揭膜时,要尽量选择在阴雨天气之后,土壤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进行。在开展肥水管理工作时,底墒水要浇足。在播种前,要施用有机肥或者是棉花专用控释肥作底肥。在旱季,要制订好浇水计划,避免蕾铃脱落。在6月底7月初,一旦见花就要重新施加花铃肥,追加尿素10~15 kg/667 m2;当幼苗生长后期出现缺肥症状时,就要施加适量的盖顶肥,尿素1 kg/667 m2,并且勾兑50~75 kg水,将其均匀喷洒在叶面上。花铃期若遇到雨热同期的情况时,需要做好防水排涝工作,并且要在伏旱时灌水。
3.1 合理化控
结合天气与棉花长势等情况,合理使用缩节胺化控,并要严格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正常来讲,在现蕾期,要施加缩节胺0.5~1.0 g/667 m2;在盛蕾期与初花期,缩节胺的施加量分别为1~1.5 g/667 m2、1~2 g/667 m2;而在花铃期,缩节胺的施加量为2~3 g/667 m2,打顶后的施加量为4~6 g/667 m2,每隔5~7 d施用1次缩节胺。 3.2 整枝打顶
当预留叶枝上的果枝达到3~4个时,就要摘除顺枝的顶,以便果枝更加顺利地生长。在此基础上,也要将主茎顶心摘去,留下1叶1心,以便上部果枝可以得到充分的伸展。而针对空枝,要结合打顶除去,以此来有效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完成打顶后,要使用兑水的缩节胺进行封顶,其中缩节胺45~75 g/hm2,兑水750 kg/hm2,以此来有效避免上部果枝过分伸长,形成田间荫蔽。
3.3 防治病虫害
目前,棉花栽培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病害为立枯病、黄萎病与枯萎病等,而发生率较高的虫害则为棉铃虫害、棉蚜虫害与红蜘蛛虫害等。要想科学防治上述病虫害,就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预防为主原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具体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要选择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早春时节的病虫害防治。要做好冬春室内的灭蚜操作,不要留下死角。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棉田挂黄牌的方法来诱杀棉蚜。同时要彻底清除田边低头上的杂草,从根本上消除越冬虫源。
(2)苗期病虫害防治。首先要适期播种,待出苗后,要尽早中耕,提升低温,以此来降低土壤的湿度,防止其根部发病。其次,要认真落实好苗期病害的药剂防治工作。
(3)蕾期病虫害防治。在蕾期,要对棉蚜实施科学的点片防治。在5月中下旬,针对中心株发病,或者是点片发病时,要使用洗尿合剂来进行有效防治,洗衣粉与尿素各1份(200 g),加水15 kg,正、反叶面均匀喷洒药剂防治。涂茎或滴心处理:用吡虫啉等新烟碱内吸性药剂配制成1∶5高浓度缓释剂,滴于棉株生长点,或涂于棉茎红绿交界处一侧。
(4)花铃期病虫害防治。蚜虫:化防指标是卷叶株率可以达到6%。应该选择生物杀虫剂,例如,可采用浓度为3%啶虫脒乳油2 000~2 500倍液以及浓度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要求叶片正面、背面喷药均匀。卷叶株率未达到6%的棉田,用七星瓢虫、草蛉等天敌控制蚜虫危害,或喷施洗尿合剂防治。红蜘蛛:一般在6月中、下旬迁入棉田,初期点片防治,选用800~1 000倍三氯杀螨醇,发现1株打1圈,发现1点打1片,严禁大面积喷药;红叶株率达10%以上,需全面药剂防治。药剂宜选用杀螨剂以保护天敌,如阿维菌素、扫螨净等农药,隔3~5 d交替喷施1次,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
4 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山东省是传统植棉大省,常年种植72.8万hm2棉花,是重要的优势作物。在此情况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与质量,提高棉花作物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就要充分应用棉花栽培轻简化技术,以此简化更多人力与物力,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推动棉花产业的稳健发展。
4.1 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过程中,普遍会出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棉花种植人员数量逐年递减且高龄化,农村受教育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在不断流失,具有多年种植棉花经验的劳动力年纪较大,这就会导致棉花种植人员逐年减少。还有部分高龄棉农,种植观念传统守旧,十分不利于轻简化植棉新模式的推广。二是棉田规模较小,呈分散种管的特点,十分不利于当地配套设施的完善,例如水利设施与农机设备设施。同时也会为轻简化栽培新技术的推广造成阻礙。三是棉花新品种多、乱、杂,易管省工型品种少。
4.2 解决对策
首先,要尽快研发出能够与轻简化栽培相配套的的棉花品种,且要求该棉花品种要具备易管省工的特点。同时,在保证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轻简化栽培棉花品种还应该具备抗虫、抗病以及抗逆境等多种特点,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棉花栽培轻简化。其次,要重点培育新型棉农,推动棉花种植业向规模化轻简化植棉这一方向发展。另外,棉农要自主参与定期的学习与培训活动,树立掌握植棉技能,并且要在政策与农技推广人员的扶持下,实现规模化的棉花生产全程轻简化,提高经济收益。
关键词:早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2 文献标志码: B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棉花生产的工序均较为复杂,且总体生产效率较低。为此,积极推广早熟棉花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轻简化栽培就是简化管理流程,减少作业次数,通过农机农艺的融合来实现增效、提质的棉花栽培目标,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早熟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并充分凸显该项技术的轻简性与高效性特点,以此来大大提升我国现阶段棉花栽培的机械化水平,为早熟棉花的稳健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原理
1.1 提高土壤温度
在正常情况下,要想保证棉花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地温就要提高3~5 ℃。
1.2 保墒
根据有关测定结果显示,与露地相比,5~10 cm土壤层的含水量要明显高出4%~5%,显著改善土壤结构的性状,加快土壤中可利用养分的转化速度。地温在盖膜后会明显升高,水分条件也相对适中,通气性良好。这不仅可以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各项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土壤中各种速效养分的含量,显著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
1.3 改善近地光照与大田通风条件
当地面被覆盖上地膜后,就会出现发光的情况,这就可以促使大田光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由于空气流通的速度在光滑的地面上会明显加快,因此就可以大大增强棉花的光合作用。
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2.1 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2.1.1 造墒保墒,精细耕地
棉花播种前15~20 d进行灌水,以利于土壤升温。一般棉田每667 m2灌水量60~80 m3;轻度盐碱地和中度盐碱地每667 m2灌水量约100 m3左右,重度盐碱地可以加大灌水量。造墒后及时耙耢保墒,整地要做到表土平整、细碎,土层形成上虚下实,畦面宽8~10 cm。
2.1.2 培肥地力,科学施肥
要想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就要科学施加有機肥或者是农家肥。农家肥施用量2 500 kg/667 m2、有机肥100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磷酸二铵10~15 kg/667 m2。
针对部分缺钾地区以及高产棉田,要适当补充钾肥,正常情况下,每667 m2棉花要施加8~10 kg氯化钾或10~15 kg硫酸钾,而针对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与高产棉田,就要施加一定量的锌肥和硼肥。
2.1.3 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成熟度好、发芽率高、高产优质的种子,如鲁棉研37号、鲁棉2387、鲁棉532等。注意要购买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正规经销单位生产经营的、包装规范的脱绒包衣种子。播前最好做发芽试验,健子率、发芽率最好达到80%以上。播种前10~15 d,晴天晒种2~3 d。最好将种子摊在席子上晾晒,定时翻动2~3次。
2.2 适时播种
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当5 cm地温稳定通过14 ℃时进入最佳播种期。播期要适应天气变化和墒情,一般选在“冷尾暖头”。适当晚播可减少伏前桃和烂铃,也能防止早衰。脱绒包衣棉种尽可能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每穴播1~2粒种子,不间苗、不定苗,播种量可掌握在1~1.5 kg/667 m2。待播时,使用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mL/667 m2兑水30~40 kg后均匀喷雾,然后通过耘地或耙耢混土,或者用48%仲丁灵150~250 mL兑水作地表均匀喷雾处理,可有效防治多年生和一年生杂草。在一般情况下,先播种后覆盖多选择的是双行覆盖技术。选择宽幅90~100 cm的膜一次性完成棉花播种、施肥、覆膜以及盖土等相关操作。其中,小行控制在50~60 cm,大行控制在90~100 cm,每隔5~7 cm就要在膜上压一堆土。机采模式按76 cm等行距播种。
3 大田管理
首先,要看幼苗长势及时揭膜。在揭膜时,要尽量选择在阴雨天气之后,土壤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进行。在开展肥水管理工作时,底墒水要浇足。在播种前,要施用有机肥或者是棉花专用控释肥作底肥。在旱季,要制订好浇水计划,避免蕾铃脱落。在6月底7月初,一旦见花就要重新施加花铃肥,追加尿素10~15 kg/667 m2;当幼苗生长后期出现缺肥症状时,就要施加适量的盖顶肥,尿素1 kg/667 m2,并且勾兑50~75 kg水,将其均匀喷洒在叶面上。花铃期若遇到雨热同期的情况时,需要做好防水排涝工作,并且要在伏旱时灌水。
3.1 合理化控
结合天气与棉花长势等情况,合理使用缩节胺化控,并要严格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正常来讲,在现蕾期,要施加缩节胺0.5~1.0 g/667 m2;在盛蕾期与初花期,缩节胺的施加量分别为1~1.5 g/667 m2、1~2 g/667 m2;而在花铃期,缩节胺的施加量为2~3 g/667 m2,打顶后的施加量为4~6 g/667 m2,每隔5~7 d施用1次缩节胺。 3.2 整枝打顶
当预留叶枝上的果枝达到3~4个时,就要摘除顺枝的顶,以便果枝更加顺利地生长。在此基础上,也要将主茎顶心摘去,留下1叶1心,以便上部果枝可以得到充分的伸展。而针对空枝,要结合打顶除去,以此来有效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完成打顶后,要使用兑水的缩节胺进行封顶,其中缩节胺45~75 g/hm2,兑水750 kg/hm2,以此来有效避免上部果枝过分伸长,形成田间荫蔽。
3.3 防治病虫害
目前,棉花栽培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病害为立枯病、黄萎病与枯萎病等,而发生率较高的虫害则为棉铃虫害、棉蚜虫害与红蜘蛛虫害等。要想科学防治上述病虫害,就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预防为主原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具体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要选择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早春时节的病虫害防治。要做好冬春室内的灭蚜操作,不要留下死角。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棉田挂黄牌的方法来诱杀棉蚜。同时要彻底清除田边低头上的杂草,从根本上消除越冬虫源。
(2)苗期病虫害防治。首先要适期播种,待出苗后,要尽早中耕,提升低温,以此来降低土壤的湿度,防止其根部发病。其次,要认真落实好苗期病害的药剂防治工作。
(3)蕾期病虫害防治。在蕾期,要对棉蚜实施科学的点片防治。在5月中下旬,针对中心株发病,或者是点片发病时,要使用洗尿合剂来进行有效防治,洗衣粉与尿素各1份(200 g),加水15 kg,正、反叶面均匀喷洒药剂防治。涂茎或滴心处理:用吡虫啉等新烟碱内吸性药剂配制成1∶5高浓度缓释剂,滴于棉株生长点,或涂于棉茎红绿交界处一侧。
(4)花铃期病虫害防治。蚜虫:化防指标是卷叶株率可以达到6%。应该选择生物杀虫剂,例如,可采用浓度为3%啶虫脒乳油2 000~2 500倍液以及浓度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要求叶片正面、背面喷药均匀。卷叶株率未达到6%的棉田,用七星瓢虫、草蛉等天敌控制蚜虫危害,或喷施洗尿合剂防治。红蜘蛛:一般在6月中、下旬迁入棉田,初期点片防治,选用800~1 000倍三氯杀螨醇,发现1株打1圈,发现1点打1片,严禁大面积喷药;红叶株率达10%以上,需全面药剂防治。药剂宜选用杀螨剂以保护天敌,如阿维菌素、扫螨净等农药,隔3~5 d交替喷施1次,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
4 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山东省是传统植棉大省,常年种植72.8万hm2棉花,是重要的优势作物。在此情况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与质量,提高棉花作物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就要充分应用棉花栽培轻简化技术,以此简化更多人力与物力,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推动棉花产业的稳健发展。
4.1 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过程中,普遍会出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棉花种植人员数量逐年递减且高龄化,农村受教育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在不断流失,具有多年种植棉花经验的劳动力年纪较大,这就会导致棉花种植人员逐年减少。还有部分高龄棉农,种植观念传统守旧,十分不利于轻简化植棉新模式的推广。二是棉田规模较小,呈分散种管的特点,十分不利于当地配套设施的完善,例如水利设施与农机设备设施。同时也会为轻简化栽培新技术的推广造成阻礙。三是棉花新品种多、乱、杂,易管省工型品种少。
4.2 解决对策
首先,要尽快研发出能够与轻简化栽培相配套的的棉花品种,且要求该棉花品种要具备易管省工的特点。同时,在保证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轻简化栽培棉花品种还应该具备抗虫、抗病以及抗逆境等多种特点,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棉花栽培轻简化。其次,要重点培育新型棉农,推动棉花种植业向规模化轻简化植棉这一方向发展。另外,棉农要自主参与定期的学习与培训活动,树立掌握植棉技能,并且要在政策与农技推广人员的扶持下,实现规模化的棉花生产全程轻简化,提高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