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市化转型期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a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脚步也在进一步加快,开辟了新时代城市化转型的新蓝图。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农村教育体系也要随之做出改革,力争向城市教育看齐,尽全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教育还是落后于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明显滞后于城市小学。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惯养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德育教师要把习惯养成当作教学重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和学习上的“小达人”,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城市化转型;德育;习惯养成
  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德育计划,制定出符合新时代农村城市化教育现状、符合城市化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之路。农村城市化以后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家庭拥有了更多的教育资金,再加上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的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农村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在农村城市化转型期,做好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每一位学校德育教师一直在致力突破的瓶颈。德育教师应该结合农村城市化以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家庭状况、本校教育资源,制定多元化习惯养成教学方式,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一、农村城市化转型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行为习惯还没有完成转型
  小学生受到根深蒂固的农村学习、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良好习惯养成上有所欠缺。虽然农村城市化基本已经实现,但是农村小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完成转型。例如,一些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2.教师对习惯养成教育的忽视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学校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问题,也没有进一步做相关调研与应对策略,所以导致学生的行為习惯跟不上学校的发展。另外,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成转变,依然把文化课成绩考核当作唯一的教学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例如,一些教师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依然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现象;如一些学生依然存在着用方言交流、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缺点,阻碍了学生适应城市生活。
  二、优化农村城市化转型期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1.科学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德育教师要把习惯养成教育当作一个专门的教学板块来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学生的习惯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可以结合调查数据,制订习惯养成教育计划,科学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型。例如,教师可以制定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班级公约等,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以“好习惯”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为学生指明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可以通过帮扶活动进行互相监督、督促来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2.讲文明、树新风,培养学生文明生活习惯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国家一直在倡导文明城市建设活动。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帆风顺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教师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文明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对于农村城市化转型期的孩子来说,高楼大厦突然多起来了、马路越来越宽、公园越来越多、车辆越来越多,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没有完成行为习惯的转型。教师可以制作“文明公约”教学视频,为学生树立文明生活习惯的好榜样,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行为习惯的转型。例如乘坐公交要有序排队,为老幼病残让座;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共设施,不做他人眼中的“熊孩子”。
  3.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共育,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忽视,学校要积极办好家长学校,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获取教育信息提供帮助和指导。如开展主题培训讲座活动,创新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学习活动等,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家校共育中。学校不仅要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还要重视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全员德育、全员育人的引领者和排头兵,带动“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应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优化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绿色成长空间,通过三方共同努力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
  三、结语
  城市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德育教师要把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型当作首要任务,深化家校共育,引导家长监督孩子,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在教学中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养成教育是新时代小学德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脚点,教师要以好习惯培养为引子,让好习惯在学生内心多点开花。
  参考文献:
  [1]王瑾.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8(6):145-146.
  [2]花晓燕.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J].甘肃教育,2018(21):23.
  编辑 段丽君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日常的政治教学已经是学校教育的常态。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在政治课堂教学上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关键问题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目标也要从培养应试化的高分人才向培养素质高的全面发展人才转变,为培育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当前,部分小学在德育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不能利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导致小学生德育缺失,不能保证教学效果。因此主要对当前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究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滿足当前德育教学的需求,促进小
着重研究后普查阶段如何高效地发挥地下管线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辅助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在城市管线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地下综合管网应用模型及数据分层
高中班主任应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通过对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
我担任二年级一班副班主任和语文科目的任教,转眼从一年级到现在已整整两年了,感觉既漫长又短暂,陪伴我们班40多个孩子一起成长,其間充满了艰辛又不乏乐趣。这个温暖的家庭目前由42个小成员组成,个个天真、可爱,富有朝气。其中有一个男孩子叫孙××,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智力偏低,到目前说不清楚一句完整的话。有时候,你问他一些问题,他似乎也能听懂,就算他回答了你,但你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在这里就分享一下关于孙×
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结合实际教学方法及模式等诸多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有关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
学报的增刊是相对正刊而言的,增刊的编辑出版宗旨、编辑方针、学术质量、印制要求、发行范围都与正刊相同,具有同等的学术地位.学报增刊具有出版日期不定、时效性强、专业性
在运营的刚架拱桥大多破损严重,针对病害特点和结合实际工程对刚架拱桥进行了改进设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力学性能的分析,分析时采用了更能反映结构真实刚